大参考总第1643期(2002.07.31)专门散播各种受中共查禁的新闻和评论 面向高层内部传阅:推动政治改革 突破新闻封锁 新技术促进言论自由 VIP Reference(Dacankao) Defends Human Rights in PRC Since 199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康乃尔大学尹清强案:华裔老板雷新根副教授拒评 2. 华尔街日报大发雷霆:哪个神经病在管庇护政策? 3. 北京拥抱西马 4. 标准周刊:丢人的雅虎给共产党叩头! 5. 张伟国:从资本家入党到刘晓庆入狱 6. 朱熔基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只有1% 7. 老百姓告官,为什么被告都不到庭? 8. 余杰:记者卢跃刚的恐惧 9. 武汉方言:讲味口、做笼子和掉得大 10. 请基督徒一起来为失踪的王炳章等三位自由战士祷告 11. 越南表示没有三名失踪中国异议人士的入境纪录 12. 正义党捣乱失败再捣乱,昨天开始进入第三阶段--打方圆 13. 中美将重开人权对话 14. 吴国光:“第三条道路”上的李长春 15. 沈默:北戴河会议与中共十六大 16. 除了等待,国人还能干什麽?──16大热背后的国民性 17. 世界日报:十六大权力交接风云诡谲 18. 江泽民留任--修宪改党章 19. 圣荷西信使报:李鹏要当国家主席,胡锦涛接班没戏 20. 胡锦涛力挺江泽民连任总书记? 21. 江泽民不退,中国必乱--从十六大看中国的继承危机 22. 曹长青:解放军靠什么“解放台湾”? ~~~~~~~~~~~~~~~~~~~~~~~~~~~~~~~~               言─┼─论               |则┼兼|               ┼┼●┼┼               |明┼听|               由─┼─自 康乃尔大学尹清强案:华裔老板雷新根副教授拒评   【世界日报记者陈芝怡纽约报导】纽约州卫生厅发言人史密斯30 日表 示,联邦调查局(FBI)认为 28 日被捕的前康乃尔大学研究学者尹清强( Qing Qiang Yin,音译)所携带的不明物质具「低威胁性」(low threat ),建议卫生厅不必进行检验,因此卫生厅将不会作任何的监定报告,并 会把它们交回 FBI,以协助未来的犯罪调查。  尹清强在康乃尔大学动物科学研究所的华裔指导教授雷新根(X. G. Lei) 30日表示,校方已告知在案子尚未审判前,不要对外发表任何看法,因此 不愿表示任何意见。  雪城联邦侦结报告指出,尹清强说,他和妻女是要到上海和河南大学农 业系的动物营养教授在上海机场碰面。他承认持有各种与肌醇六磷酸酶( Phytase)有关的酵母菌、真菌、昆虫媒介物、细菌等,有些是从康乃尔实 验室获得。但尹清强说,他「觉得那些东西是属於他的」,并否认企图把 这些东西提供给他原订在上海会面的教授。  根据侦结报告,尹清强是去年 7 月 15 日到雷新根副教授实验室做博士後 研究,协助研究名为「肌醇六磷酸酶」的生化酶。但在今年 6 月,康大认 为尹清强表现不好,表示将不再续约。  侦结书中还提到,尹清强以前实验室的同事麦克朗(James McClung)从 容器的种类与标签,认出一些在尹清强行李中的生化物质是从康乃尔大学 实验室拿走的。根据他的观察,他认为这些东西内至少包括与肌醇六磷酸 酶相关的两种细菌和酵母菌的培养菌。肌醇六磷酸酶是由康乃尔大学雷新 根教授的实验室发展,被认为具有商业价值同时已经申请专利权。  麦克朗表示,他今年 6 月从实验室公用电脑中发现一封尹清强的英文求 职信,信中尹清强表明他正在寻找研究工作,信中强调自己可提供各种与 肌醇六磷酸酶制作的商业产品相关的酵母菌、细菌和真菌类等。雷新根教 授在今年7 月 5 日告诉尹清强以後不必再来上班了,已被提前解约。雷新 根同时发给尹清强一份备忘录,强调实验室内的资料研究及物品等,都是 康乃尔大学校产,如果擅自拿走会触犯偷窃罪。雷新根教授还提供一篇关 於两名哈佛博士後研究生被起诉违反智慧财产权的文章,希望尹清强了解 。  检方根据调查结果,认定尹清强、他的妻子郑秋红(音译),以及其他 尚未知道、但协助在美国境内或国外转运的第三者,偷窃康乃尔大学的资 产。郑秋红 30 日过堂,她被控危害儿童安全, 因为在她女儿的行李中发 现生化物品,其中有些瓶子有裂痕。郑秋红在庭上辩称无罪,法庭定保释 金为五千元,但她同时因移民问题被拘留,无法交保。尹清强则将在8月2 日举行拘留听证。   据美联社报道,在美国被捕的中国学者尹清强的妻子星期二在纽约北 区联邦法院表示,对于检控人员提出的危害儿童福利的指控,她是无辜的 。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中国学者尹清强,和她的妻子以 及他们四岁的女儿星期天在美国纽约州雪城机场出境时被捕,警方在尹清 强的行李中发现了一百多个装有不明物质的小玻璃瓶,他被控以盗窃和欺 诈罪。据悉,小瓶内装的是康奈尔大学的试验样品。   当时,警方以危害儿童福利的罪名逮捕了尹清强的妻子,因为,她女 儿的背包里也带了几个这种小玻璃瓶,而且瓶子已经破裂。   据美联社报道,尹清强夫妇试图离境时使用的是已经过期的中国护照 。尹清强的妻子还被控以与移民有关的罪名,目前她和丈夫都在押,他们 的女儿则在医院里。 雷新根副教授实验室介绍: http://www.ansci.cornell.edu/faculty/lei.html ~~~~~~~~~~~~~~~~~~~~~~~~~~~~~~~~ 华尔街日报大发雷霆:哪个神经病在管庇护政策?   二十年前,1982年4月17日,天津的一个28岁的青年,通过收听敌台和 在图书馆钻研《国际法》,知道了西方民主国家都有义务接受政治避难者 ,于是,他来到北京,跳进英国大使馆,被拒绝了;他又跳进希腊大使馆 ,被扔了出来。土尔其大使馆一样不收留他。最后,他翻墙跳进了美国驻 北京大使馆。中国警察随即把美国大使馆包围了起来。形势十分紧张。中 国要人,外电纷纷报道。   这个青年的名字叫张胜利。他于当天被美国大使馆“礼送”出来,当 即遭到中共警察的逮捕。他的运气很糟。虽然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坚决不 喜欢共产党,但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是恒安石,一个内心钦佩共产党的左 倾幼稚官僚。负责陪同张胜利离开大使馆的美国外交官查理.马丁最后紧紧 地拥抱着张胜利,流着泪连声说“对不起”,眼看着张胜利被戴上手铐押 走了。   多年之后,张胜利来到了美国,先是投奔FBI,要求叛变,人家嫌他不 够资格,建议他申请政治避难。没想到,这才是他美国磨难的开始。政治 避难被拒绝,上庭,再拒绝;上诉,再驳回。再上诉,再驳回。上个星期 ,张胜利的寻求美国自由的道路终于走到了头,随时面临遣返。显然,一 回国,他必然再被捕坐牢。   华尔街日报看不过去了,昨天发表长篇编辑部文章,质问“哪个王八 蛋管政治避难”,大标题是:让张胜利留下来!   美国移民局和在美国的大陆留学生等对寻求避难的中国人都有偏见。 中国所有被遣送回去的,没有不被劳教和罚款的。其他国家包括古巴都没 有。   这本身就是足够的理由取得避难。但看看移民局批准避难的比例,中 国人大概5%左右的被批准,而从恐怖国家来的(伊拉克、阿富汗)申请避难 ,70%到90%被批准。这么大的差距,华人社区没人发出任何声音!   如果有人为他们说话,怎么会有遣返?建议这位老兄马上去加拿大, 直接去边境,说要避难。加拿大政策要宽松多。关键是美国的移民政策歧 视华人!(起码在这点上)。至于说“在美国的大陆留学生对寻求避难的中 国人有偏见”,让我举例说明吧:去年,中国一个女记者在纽约申请政治 避难被拒绝,她把卷宗转移到华盛顿DC,要我帮忙,她说,华府某著名大 学法学院的人权辩护项目在帮助她准备出庭材料,可是,该校一个中国留 学生却故意把她在香港《九十年代》发表的批评中国政府的文章翻译的完 全扭曲。她说:那个法学院的留学生一定是故意要害她。我一看,果然翻 译得很离谱,恶意的,若把他的译文递交上去,必定被拒绝。   最近炒得很热的北朝鲜难民冲击北京使馆区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二十 年前天津青年张胜利和三十年前广州街头的乞丐儿童黎智英。张胜利的避 难要求被拒绝后,他命运就充满了监狱、劳改营,逃亡,磨难,最后一事 无成;黎智英游泳到了香港,一个不认字的地皮无赖硬是闯出一片天地。   中国政府一千个不是,一万个混蛋,他们没有遣返朝鲜难民,而是把 他们放生到自由世界,我们可以企望,不出十年,这些难民中必定有英雄 出世。你我沾他们光也未可知呢。   中国人,太需要一些逃生的渠道了。可惜,现在世界上,谁也不敢接 收中国难民。香港回归了,台湾吓破了胆,东南亚国家普遍害怕共产党。 欧美被资本家的贪欲给劫持了。谁也不得罪中国政府。我们中国人将逃无 处逃,死无葬身之地啊。(智叟) THE REAL WORLD Let Zhang Shengli Stay Are lunatics running the asylum policy? BY CLAUDIA ROSETT, WALL STREET JOURNAL NEW YORK--Zhang Shengli is running out of options. He came by our office here this week, hoping a talk with the press might help save him from being deported to China--where he fears he would go straight to prison. I think his fears are well-founded, all the more so because he is not flashy, not brilliant, not famous. Mr. Zhang is a sturdy 48-year-old fellow with thick eyebrows, a warm smile and what he describes as "so-so" skills in house painting and carpentry. In many ways, his greatest obstacle to freedom is that he seems so ordinary. But 20 years ago he did something that was not at all ordinary. On April 17, 1982, he took a running leap at the heavily guarded U.S. Embassy in Beijing and hurled himself over the wall. Once inside, he asked for asylum. He knew it was a risky bid. "You survive, you gain freedom; you fail, you go to jail," is how he explained it to me. He failed. After fruitless attempts to enlist help from the British and Greek embassies in whisking away Mr. Zhang undetected, the U.S. Embassy staff expelled him later that same day through a main gate. One of the officials then at the embassy, Charles Martin, witnessed what happened next. Chinese security officers, who had ringed the compound after they saw Mr. Zhang go over the wall, hustled him into a car and drove off. But Mr. Zhang didn't give up. In 1997 he made his way to the U.S. itself and asked again for asylum. His mistake, one expert tells me, may have been that instead of simply lying low and disappearing illegally in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he trusted the system and applied to the immigration courts for asylum. He has had no luck. This month, the Board of Immigration Appeals upheld the November 2000 ruling of a Boston immigration judge, Patricia Shepard, that Mr. Zhang is to be "removed and deported back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ime is fast running out. His mouth tight with worry, Mr. Zhang describes the welcome that awaits him back in China: "They will be waiting for me at the airport. They will handcuff me. They will not even give me a chance to go home. I will go directly to jail."Given China's record of manhandling dissent, he's probably right, though our immigration authorities prefer to maintain otherwise. Mr. Zhang, with his bulldog desire for liberty, his criticism of China as a "communist tyranny" and his persistent history of seeking asylum in the U.S., has by now made himself quite visible to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But Mr. Zhang has not achieved prominence enough among Americans to secure his own safety. Instead, he occupies a precarious niche, exposed in his quest for liberty but not protected by it. His story cuts to the core of one of the big dilemmas of the free world. When citizens of unfree nations ask for asylum, it may not be possible to help them all. But surely there comes a stage at which an individual has shown enough will and taken enough risk so that it is simply wrong--and damaging to our own principles of freedom and human dignity--to turn him away. Where is that line? And to what standards should asylum-seekers be held? In the post-Sept. 11 climate, as America continues to discover how horrifically some holders of Saudi and other Middle Eastern passports have abused our trust, it's tougher to argue for keeping a welcome mat out. But Mr. Zhang's cas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errorism. All he threw over our embassy wall was himself. And when we refused his request, he left peacefully. Since he reached America, his problems have been in part that his story of past persecution in China has been hellishly tough to prove. With highly limited resources and no certainty about his future, he has been hard put just to scrape by, with the help of the Chinese dissident community. His English is still poor (he spoke with me through an interpreter). And when he began applying to the courts, he was unable to locate a witness who could even say whether he was indeed the man who once came over the U.S. Embassy wall. Add to that the tall order of certifying details of the rest of his existence back in China. Compound it all with the labyrinthine requirements of U.S. immigration policy, which can get confusing even for the English-speakers who actually administer it at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As one spokesman told me the other day, while trying to explain some of the official statistics, "There is absolutely nothing in the immigration system that's simple." On top of that is an immigration policy that in some ways encourages our immigration officials to view the simple desire to live in America as a sort of irritating and suspect trait in foreigners. What you get is Mr. Zhang, in his white T-shirt and sneakers, with a desperate look in his eyes, unpacking on a table at our office big bundles of documentation he has amassed with great effort and care, none of it sufficient to satisfy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Mr. Zhang's sworn statement, given in 1998 when he first filed his case with a U.S. immigration court, here's what happened after he was rejected at the embassy in 1982: He was sentenced in China to two years at a labor camp near his native city of Tianjin. The following year he escaped, made his way again toward the U.S. Embassy in Beijing, and was again nabbed by Chinese security forces. This time he was sentenced to three years in a prison camp in western China.Released in 1986, he returned to Tianjin, but as a former prisoner he no longer had residency status. He lived with his parents. He married in 1988 and soon his wife bore a son. Mr. Zhang supported his family by peddling clothes on the street, harassed periodically by authorities. In 1996 he saw an ad in the paper offering American business visas for $1,000. This inspired him to make another bid for freedom, He scraped together the money and traveled to San Francisco, where he tried to defect. But he wasn't sure how to go about it. He went to an FBI office, where officers sent him to the 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Service, where officials gave him forms to fill out and sent him away. He ran out of time and money.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robably none the wiser, he went back to China. And he tried again. In 1997 he pulled together the fee for another visa, came again to the U.S., and this time applied through the courts for asylum, hoping eventually to bring over his wife and son. He got help from the Chinese dissident community, notably a New York-based group called Freedom and Democracy in China, whose chairman, Ni Yuxian, testified in 1998 that Mr. Zhang had already, by then,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democracy movement for mainland China." In September 2000, Mr. Zhang joined a much-publicized protest at New York's Lincoln Center, wearing a sign that said "Eliminate the one party dictatorship in China"--and his picture appeared in the Chinese-language World Journal. This past March he attended a meeting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Democratic Movement and appeared in a group photo, along with such famous dissidents as Wei Jingsheng, on the cover of another U.S.-based Chinese-language publication, Beijing Spring. Whatever impression all this might have made on Chinese state security agents, it has meant--officially--nothing to U.S. authorities. The immigration court's Ms. Shepard brushed aside his dissident activity, sniffing: "I give these almost no weight whatsoever." She further noted that Mr. Zhang couldn't even come up with a witness to prove his story of persecution in China.Undaunted, Mr. Zhang found fresh legal help. And this year, at last, he was able to locate the former U.S. diplomat, Mr. Martin, who in 1982 spoke with him during his brief interlude at the embassy and then saw him detained in the street. Mr. Martin, now working in the private sector, confirmed in a May 31 affidavit that Mr. Zhang was indeed the man who 20 years ago jumped the wall. Mr. Martin attested that Mr. Zhang has "been persecuted in the past on account of his allegiance to American ideals, and his protest activities since arr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put him in even greater risk of persecution should he be forced to return to China." No dice, said the board, which on July 15 rejected Mr. Zhang's application and ordered him booted. His lawyer, Kevin Reilly, plans to try another avenue of appeal, later this week. But barring interventions by Congress or the attorney general, he has little hope. America simply isn't that generous these days. This past year, U.S. immigration courts ruled on the cases of 46,824 applicants, and granted asylum to some 40%, including 2,624 Chinese--roughly one for every half million souls living under Beijing's tyranny. Listening to Mr. Zhang, as he pleads the case that he is "looking for safe haven" but deeply scared by now of ending up in "a Chinese communist jail," it seems to me that surely America could find a little more room for those who risk so much to come over the wall. Ms. Rosett is a member of The Wall Street Journal's editorial board. Her column appears Wednesdays here and i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Europe. ~~~~~~~~~~~~~~~~~~~~~~~~~~~~~~~~ 北京拥抱西马   美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姆逊(Fredric Jameson)30日抵达北京, 翌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厅举行演讲会,与北京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这是继去年邀请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哈贝马斯访问中国大陆之 後,北京邀请的第二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詹姆逊是以杜克大学教授、批评理论中心主任和文学系主任的身份,由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邀请,到北京进行学术交流的。但北京学 界看重的,是他作为西方在世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的身份。詹姆 逊的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与形式〉、〈後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 文化逻辑〉、〈地缘政治〉、〈理论的意识形态〉等等,今次的演讲题目 未见公布,但内容相信不会局限於文学和批评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往访,「当代的黑格尔」哈贝马斯是第一位,去 年4月在北京的中国社科院、清华、北大、人大、中共中央党校,上海的复 旦、华东师大共作了七场演讲,在北京上海的学术界掀起一阵「哈贝马斯 」热,不仅他的交往理论、对传统认识论、方法论的反思受到追捧,他的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民主、人权的思考,科学技术的意识形化态 化等理论,更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在出版界也出现了「哈贝马斯热」。  詹姆逊的作品,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也不少,目前市面上可见到的至少有 八部之多,但由於其今次访问中演讲的地方不多,目前安排的只有中国社 科院,詹氏的理论没有哈贝马斯那 时髦,研究领域要窄一些,加上现在 当局对思想领域略有收紧,可能不会出现去年「哈贝马斯热」那样的「詹 姆逊热」。  但詹姆逊、哈贝马斯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到访,却不只是简单的 学术沟通,不只是「促进文化交流」,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就是北京学界 的拥抱西方马克思主义。大陆理论界八○年代就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官 方也组织了专门队伍加大对「西马」的研究,但未引入「西马」理论与之 合流。在今天主政者强调「与时俱进」,大搞「理论创新」之际,下一步 是否会在多个领域拥抱「西马」呢?(云上风) 关于詹姆逊(Fredric Jameson): http://sun3.lib.uci.edu/~scctr/Wellek/jameson/ ~~~~~~~~~~~~~~~~~~~~~~~~~~~~~~~~ 丢人的雅虎给共产党叩头!   美国《标准周刊》最新一期报道,由于自愿参与中国大陆网络业的自 律行动,自今日起,雅虎公司将不再刊出可能「危及国家安全、扰乱社会 安定、违反法律与规定以及散播迷信与猥亵」的有关资讯。 唯一屈服非中国公司 报道指出,在参与此一自律行动的网络业者中,以总部设在美国、拥有 中文网址的雅虎公司最引人注目。该公司是屈服于北京政权压力的唯一非 中国公司。 《标准周刊》表示,以往外界认为大陆民众上网,将有助于给中国大陆 带来民主,而雅虎等美国公司最近一连串的「投降」行动,已使这种希望 落空。   报道批评雅虎的行为,指出足智多谋的电脑高手一定会设法战胜北京 当局,为中国大陆电脑用户提供途径,使他们能获取被堵截的资讯,但雅 虎却选择屈服。 The Yahoo! Kowtow China's dictators want a self-censoring Internet. Yahoo! wants to help. From the August 5, 2002 issue: http://www.weeklystandard.com/Content/Public/Articles/000/000/001/518xdfcb.asp ~~~~~~~~~~~~~~~~~~~~~~~~~~~~~~~~ 张伟国:从资本家入党到刘晓庆入狱 1949年中共在大陆执政以后,包括地主富农资本家在内的所有的有产 阶级,成了消灭的对象,毛泽东采取的策略是"团结、利用、改造",到了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整个资产阶级几乎在中国大地上绝迹。在现代资本主 义社会发展进程中,资本家一般被视为扮演了火车头的角色,但是共产党 却以挑拨阶级斗争为手段,煽动劳苦大众,硬是把这历史发展的方向给颠 倒了过来,一直到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   缘起1980年代的开放改革,中国大陆在经济逐渐自由化的过程中,又 涌现出了新一代的资本家,中共15大官方意识形态也确认了市场经济的社 会经济体制,去年7月1日,江泽民发表讲话表示:共产党要吸收过去的革 命对象--资本家入党,一时间,中国各地出现了资本家入党的"热潮", 甚至有报道在说,中南海下达了要在一年时间里吸收百万资本家入党的"指 标"。 表面上看,资本家的社会地位已经在中国大陆被共产党"平反"了,而且 根据各国的经验,现代社会的发展客观上也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中产阶级, 企业家在中国似乎躬逢盛世,大有作为……但是,在六四之后的中国,大 多现代资本家唯利是图、为富不仁,或乾脆变成中共的帮凶,在腐败社会 风气之中大显神通,但是在完善行为规范促进社会转型方面,回避应该承 担的责任。一味地依附在中共身上,甚至与中共党内代表官僚资本力量和 既得利益集团结盟,反对在中国进行政治改革,成了这个时代中国“红色 ”资本家的特色。 最近,由电影明星变为大腕级资本家的刘晓庆,名义上因为偷漏税而啷 当入狱,一时间成为海内外的重大新闻。它仿佛让世人稍稍清醒了一点: 在中国大陆,资本家充其量只是中共手上的一张牌,而共产党又不是铁板 一块,既然一边有人把你捧为座上宾,另一边就有人把你打成阶下囚,在 惯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中共官场,这些自以为"顺之者昌"的中国资本 家们,却被中共玩于掌股之间,难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暴发 户下场,甚至成为高层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为今之计,在经济生活中担当了重任的中国资本家们,必须明白自己肩 负的政治责任,唯有通过政治改革,在完善的社会法制中间规范自己的行 为,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确实发挥现代公民社会中产阶级的角色 功能,带领 促进整个社会完成从共产党专制传统向现代民主宪政转型之 后,才会有自己真正的安身立命之地。(大纪元时报) ~~~~~~~~~~~~~~~~~~~~~~~~~~~~~~~~ 朱熔基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只有1%,       外逃资金占国民生产总值6.2%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清查国有资产资金流失会议」。朱 熔基承认:2000年、2001年,每年资金外流5500亿至6000亿元,占国民生 产总价6.2%。扣除这笔外流资金之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只有1% 。   7月5日,朱熔基主持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清查国有资产资金 流失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金融工委、公安、外贸、审计、海关、 特区办、港澳办、中央驻港澳联络办,以及部分省(市)负责人,共300余人 。   朱熔基在会上宣布中央政治局决定,面对严峻的金融、经济局面,加 强中央金融工委的工作,由我(朱熔基)任中央金融工委的顾问,不设任期 ;增加罗干、王忠禹二同志为中央金融工委副书记(温家宝为书记,罗干为 常务副书记)。   朱熔基在会上说:国有资产资金外流状况,我用十二个字来概括.「 势头迅猛,触目惊心,举世无双」。我作为政府总理、共产党员、人民公 仆,心情是很沉重的,有愧于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责。我承认有不可推卸的 渎职过失,我会在任期届满时向党中央、全国人大作出一份责任交代。   朱熔基说:国有资产资金外流势头继续「禁不止流、堵不止流」金融 危机最易在某时某地即时爆发。一旦爆发,会波及社会全局,牵引社会上 各种尖锐矛盾互动并发。   朱熔基说:我今天向出席会议部门的同志,一作出初步检查,二再次 打声招呼:中央下了极大决心,彻底清查国有资金、资产外流和外流渠道 ,外流后落到哪些人口袋。坚决打击资金、资产外流和洗黑钱活动,这已 提到了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国务会议的重点议事日程上,决不是什么阶段 性的工作,更不是什么刮一阵风。中央有足够的资源、人力,更有时代责 任、法律权力赋予的使命,执行部署打击资金外流的工作。   朱熔基提出了工作重心和清查打击的范围是:打击权贵经济活动;打 击国有资金、资产外流;打击洗黑钱活动;打击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单位 搞假账、报假表,打击商界、富豪蓄意逃税;打击政府部门搞假审计活动 。   朱熔基在会上还点了资金、资产外流和洗黑钱的五大庇护站:(一)商 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二)海关、经贸、公安、外贸部门、对外经济等部门 ;(三)在香港特区、澳门特区的中资机构,在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 的中资机构;(四)现行监督机制和审计监察机制;(五)党政部门、党政干 部的特权。   据悉,国务院、审计署原提交2001一年国民生产总值为十一万三千六 百四十亿元,增幅为8.2%,2月下旬又降减增幅为7.8%。最后朱熔基大笔圈 掉了0.5%,约8000亿元,批上:还是留有余地,经审计复查后可以补上。 在「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前,朱熔基在国务会议上还说:保守些好, 7.3%增长数,我负全责每年资金外流6000亿元。   朱熔基指出:问题就出在国有资金、资产通过各种渠道无止境外流。 经中央金融工委、中央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小组、审计署等部门调查 ,2000年、2001年每年外流国有资金、资产5500亿元至6000亿元,相当于 国民生产值6.2%左右,是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国家 投资的六元中,就有一元外流,扣除外流之后,前年、去年的国民生产总 值增幅仅1.2%和1.1%左右。朱熔基说,这就是为什么年国民生产总值不能 充分体现出来;相反,贫富两极分化继续扩大,下岗职工、失业人数增加 而得不到社会保障,社会市场通缩、疲软,内需死结解不开,社会民怨高 涨。 ~~~~~~~~~~~~~~~~~~~~~~~~~~~~~~~~ 老百姓告官,为什么被告都不到庭?   日前,新华社记者以中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为例,说二零零零年该市 法院共受理了两千多件“民告官?的案子,这是说明社会进步已经体现在实 施《行政诉讼法》上。民告官,已经成为中国一种普通百姓,运用法律监 督政府官吏,保护自己的权益的武器。   但是,被告的政府官员在法院开庭时总是缺席。该市这两千多个案子 开庭的时候,没有过一个行政长官出过庭。这个记者虽然点出了这个现象 ,但是还是按照中国的特殊国情,没有说出具体城市的名字。   根据中国《行政诉讼法》,被告缺席依然可以审判,但是即使这样, 原告的普通百姓,在被告不屑於辩解的情况下,胜诉的机会依然很少。   当一些民告官的案子,最后确实原告告倒了地方政府。这就会被媒体 作为中国走向法制,社会更加公正和合理的例子广为宣扬。有时即使法院 的经济庭已经做了判决,在法院执行庭执行的时候,往往就在一些重要人 物的电话、条子的过问之后,赔偿最后仍然不了了之。   北京社会科学研究员穆先生,认为从现实中可以看到《行政诉讼法》 目前还是一种摆设,还不是一个对普通百姓来讲是有效、有用的法律武器 。例如北京顺义区天竺镇六十八岁老汉对该村镇的一片一千两百亩土地不 断被非法转让、违建,造成这片土地长期荒芜、被非法占用的问题,状告 该镇的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法院判决要求这个局必须在三十个工作日 之内对涉案的土地履行法定责任。在胜诉之后,人们奔走相告兴奋不已。 但是,过去了这些日子,不见有人来执行法院的上述判决。   穆先生进一步指出:《行政诉讼法》现在实际已经成为某些官员,互 相敲诈或要求参加分赃的法律武器。他们用民告官的起诉,对其他官员发 出威胁信号或施加压力手段。然后在起诉前或审讯中双方不断讨价还价, 最后达到皆大欢喜双嬴的局面。   北方一所大学的王教授说,现在民告官仅仅是一个开始。目前多数案 子都是经济方面的小案子,还不能涉一些敏感问题。目前任命一般地方官 员都是地方自行安排,所以地方官的政策水平相当有限。一方面这些年轻 官吏,依然自己认为还是百姓的父母官,因此民告官在他们心中还是一种 犯上。另一方面过去认为这些痞子告状很难缠,现在的许多官吏自己就是 痞子,现在手里又有了权力,根本不受到《行政诉讼法》的约束。(RFA) ~~~~~~~~~~~~~~~~~~~~~~~~~~~~~~~~ 余杰:记者卢跃刚的恐惧   不久前,被恶霸毁容的中国妇女武芳那张惨不忍睹的脸上了《时代周 刊》亚洲版的封面。作为封面故事,配有这样的一行说明文字:“一个失 去良知的民族将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中国国内的大小期刊杂志,大 多以形形色色的女明星作为封面,它们是不敢选择武芳的那张脸的。   《时代周刊》的选择显示了它独到的慧眼──武芳比那些尊贵的政要 和亮丽的美女们更有资格上封面。国内坚持不懈地报道武芳事件的,是新 闻界有着“大侠”之称的着名记者卢跃刚。卢跃刚是我的四川老乡,却长 着一副北方汉子的相貌,高大威武,眼神凌厉,下巴上的胡子横七竖八地 生长着,好像从来没有时间修剪。他以厚厚的一本《大国寡民》替冤情似 海的武芳讨还公道,并揭露出以王保京父子为代表的盘根错节的地方恶势 力。由此,卢跃刚陷入到一场漫长的官司中。前年在陕西宣判的一审,判 决卢跃刚和《中国青年报》败诉。这不是卢跃刚的悲哀,而是中国法律的 悲哀;这不是卢跃刚的耻辱,而是中国法律的耻辱。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 依然在进行着,而卢跃刚准备将整个充满荒诞的过程写成一本《中国官司 》。   卢跃刚曾经对我说,他不怕“屡战屡败”的结果而坚持“屡败屡战” ,并非认为自己有着“无冕之王”的桂冠、有着“青天大老爷”的权力, 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恐惧。他说:“今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明天就 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帮助这些长期被严重忽视、被欺辱、没有能力主张 自己权利的弱势群体,改变他们的命运,才改变我们的命运,这个动机远 远大于对抽象理念的追求。”我能够感受到卢跃刚所说的“恐惧”,虽然 他是一位我们这个时代罕见的“侠之大者”,但他依然无法逃脱这种无所 不在的恐惧的支配。他那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坚定的价值立场,并不是来自 于勇敢无畏,而是来自于恐惧。   这样说也许会让某些敬仰英雄的读者感到失望。然而,我们每一个人 都得面对这样的现实:恐惧是一粒种子,长期以来,它被某种邪恶力量强 迫种植在我们心中。更为可怕的是,那股邪恶势力还让我们用自己的血肉 来滋养它,让它生根发芽、根深叶茂。最后,我们自己不由自主地成为恐 惧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更为迅速的对恐惧的“克隆”。卢跃刚的恐惧其实 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恐惧──是那些没有“暂住证”的民工的恐惧、是那些 被拐卖的妇女的恐惧、是那些被乡干部拆掉房子的农民的恐惧、是那些被 警察屈打成招的“小姐”的恐惧、是那些被割掉舌头的记者的恐惧……生 活在这样的时代、生活在这样的国度,我们想躲避也躲避不了。什么时候 我们直面这种恐惧,什么时候我们才开始一种有尊严的生活。因为恐惧, 才去挑战恐惧,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面对强大的敌人的时候说过:“做 有违于良心的事,这既不安全,也不明智。我就站在这里──我没有别的 选择。上帝帮助我。阿门。”如果一个人出于恐惧的原因去做违背良心的 事,他不仅无法逃避恐惧,反而会被恐惧所淹没。   卢跃刚所奋斗的目标其实并不宏伟,他仅仅是想让我们享有“免于恐 惧的自由”。他的这一立场,使我联想起目前在国内外都显得嗓门颇高的 “新左派”诸君来。这些深居学院之内的学者们,都在以“先天下之忧而 忧”的姿态谈论所谓的“社会公正”问题。他们振振有词地攻击自由派知 识分子们谈自由、民主而不谈社会公正,似乎只有在关心社会底层和弱势 群体。他们倒还真的获得了不少听众的认同。然而,如果将卢跃刚的选择 作为一把标尺,则真假立判。“新左派”的学者们,无一不是在抽象的学 理层面上探讨社会公正,他们会搬出一连串深奥得吓人的西方最新理论, 引述德里达如是说、杰姆逊如是说、赛义德如是说,却从来不会去关注像 武芳这样遭遇悲惨命运的生命个体。   真正的公正、真正的正义,只存在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正如 罗伯特达尔在《论民主》中所论述的那样,“内在的平等”是“一种道德 判断”。一个人的生命、自由和幸福,比别人的生命、自由和幸福,内在 地既不优越,也不低劣。因而,我们对待每个人,应该把他们当作在生命 、自由、幸福和其他一些基本的物品和利益方面拥有同等的要求的人来看 待。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民女武芳,比之于那些学富五车的学者们,用知 识和地位来衡量,也许是渺小的。但就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来说,两者绝对 是平等的。蔑视武芳的命运,其实也是对自己命运的蔑视;以宏大的理论 来掩盖具体的事件,最终取消的还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意义。“新左派”的 代表人物、《读书》杂志主编黄平博士,曾经当面表示过对卢跃刚的作品 的不屑──那算不上是有创见的“学术论文”。然而,我想追问的是:脱 离了对在苦难中挣扎的同胞命运的关注,所谓的“社会公正”将扎根在哪 里呢?还有一位以“新左派”自居的、旅居加拿大的学者李宪源,公然否 认在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的三年大饥荒中饿死过人。在他的眼里, 数千万同胞的生命甚至还算不上一串统计数据,这样的人居然还在口口声 声说他关心底层民众,岂不是荒谬绝顶?   要想把恐惧从我们心灵深处连根拔起是艰难的,连卢跃刚在开口说话 的时候也会因为恐惧而出一身冷汗,更何况我们呢?然而,要想成为一个 真正的现代公民,我们必须一步步地走出恐惧的阴影。 ~~~~~~~~~~~~~~~~~~~~~~~~~~~~~~~~ 武汉方言:讲味口、做笼子和掉得大   吕新华被共产党拘押六个月,每个星期都要被“提审”一次,要他交 代颠覆国家政权“罪行”。结果,吕新华甚麽也没讲,他的同道(鉴于“ 同志”二字已被共产党用烂,后又成为汉语中同性恋的代名词,故避用此 词)没有一个人受到影响。又三个月后,“暗犬局”(安全部门)一无所 获,“人民”法院按“上级指示”判监四年,将吕新华送往沙洋“劳改” 。   吕新华被共产党“暗犬局”抓走后,不断有人向他的家中送钱送物, 100多位邻居写联名信为他打抱不平,以及吕新华身陷危难毫不连累他人, 用武汉话来说就是:讲味口。讲味口一词,是武汉方言,形容一个人有品 位、德性好、懂人情世故和讲义气等等。反观共产党,以莫须有的罪名判 刑吕新华,却不敢下达判决书。吕新华到了沙洋劳改农场七个月,他的家 人至今未收到“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这也太没有味口了,人判了刑,判 书你总得下一个吧!大概是怕掉腰(武汉方言,丢人、出丑的意思),须 知判书一到家属手中,王希哲马上就能公布出来,共产党又会在世人面前 出丑。所以,干脆连判决书也不用下了。前一阵子,共产党闹“三讲”(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猜武汉人怎么说:“共产党什么都能讲,就 是不讲味口”。   “暗犬局”从吕新华口中掏不出一个有用的字,就设了一个圈套。也 就是在关押未判吕新华九个月的时候,突然通知吕新华的家人可以“接见 ”了。这次“接见”时间很长,监督“接见”的暗犬人员借口撒尿,撒了 一个小时。“接见”处只剩下吕新华面对家人,他们不知是计,于是无话 不谈。结果,谈话全被录了音。这就叫“暗犬局”做笼子(武汉方言,搞 阴谋、做圈套的意思),吕新华及家人钻了笼子。前段时间,有王沪宁失 宠一说。讲的是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感觉是上了一些人的“贼船” 。王沪宁、曾庆红还有丁关根等,都是江泽民的上书房之列,不排除他们 共同做笼子给江泽民钻。除了他们,江泽民又能相信谁的主意呢。江泽民 说“要警惕身边的野心家”,肯定是他发现笼子了。其实,“三个代表” 就不是什么新玩意。中国共产党党章头一句话:“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 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 领导核心”。这不是“三个代表”吗?任何人都可以发现,江泽民“学说 ”的核心,即“三个代表”说(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根本无法弄进党章里去。无法将新“三个代表”弄进党 章,江泽民就不好下台,胡锦涛也就上不得台了。看这个笼子作的!   吕新华及家人钻了笼子,结果还算好,“暗犬局”并无从监听装置中 得到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要不然,吕新华和他的同道们掉得大(武汉方言 ,结局很惨的意思)。于今,共产党如此这般迫害千百个吕新华、残酷镇 压千百万个法轮功信徒、用“三个代表”给亿万个工人农民做笼子,到头 来掉得大的,除了共产党又还有谁呢!(王地写于武汉黄鹤楼) ~~~~~~~~~~~~~~~~~~~~~~~~~~~~~~~~ 请基督徒一起来为失踪的王炳章等三位自由战士祷告   请怯懦的人靠着主,依赖主的大能大力,作刚强的人。不要为了自己 的小利而筑成大错。生命是属于主的,你的、王炳章的、岳武的、张琪的 、我们的。   主啊,请你救救怯懦的人脱离凶恶和那恶者诡诈的网罗,因为你是你 仆人的高台、盾牌、保障和患难中随时的帮助。   独一的神,慈爱的父,有恩典有怜悯的主,我们感谢赞美你!公义和 公平是你宝座的根基;慈爱和诚实行在你面前。   感谢主挑选了王炳章、岳武弟兄和张琪姊妹,让他们到中越边境去把 你的美意带给中国土地上你的子民。目前,他们为了追求真理和自由已经 失踪了一个月,我们相信他们正在痛苦中挣扎。愿主赐予他们勇气、信心 和力量,“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又用平安的福 音当作预备的鞋穿上。”(以非所书6:14)。   求主赐予他们圣灵的宝剑,去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脱离苦难的捆绑 ,冲破邪恶的笼罩。求你恩慈的手指导,使他们平安而归,与亲爱的家人 团聚。   是的,主,我们的心要对你欢呼,因为你在十字架上已经征服了罪和 死的权势,升上高天,掳掠了仇敌,坐在父的右边。   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   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祈求,阿门。   (张胜和姊妹供稿2002年7月31日) ~~~~~~~~~~~~~~~~~~~~~~~~~~~~~~~~ 越南表示没有三名失踪中国异议人士的入境纪录   斯里巴加湾消息:越南外交部新闻与情报司副司长星期三在文莱首都 斯里巴加湾市表示,越南没有三名失踪中国异议人士的入境纪录。   据法新社报道,最近一个时期,海外的若干中国民运组织说,三名中 国异议人士王炳章,岳武和张琪持合法旅行证件进入越南后,于6月26号在 越南境内失踪。总部设在纽约的民运团体中国民主正义党还向越南方面提 出,中国特工人员可能在中越边境绑架了王炳章等三人,它并且要求越南 政府进行调查。   越南外交部新闻与情报司副司长星期三说,我们核查了我们的纪录, 没有发现这三人进入越南的任何记载。   据法新社报道,王炳章和张琪是美国永久居民,岳武是法国永久居民 ,王炳章和岳武长期在海外从事民运活动,张琪是被中国当局禁止练习的[ 中功]在美国的负责人。(RFA) ~~~~~~~~~~~~~~~~~~~~~~~~~~~~~~~~ 正义党捣乱失败再捣乱,昨天开始进入第三阶段--打方圆 送交者: 联总发言人 于 Wed Jul 31 11:21:07 2002:   正义党一开始发通告否认王炳章遇险,为国安争取更多安定审讯王炳 章一行的时间。这是第一阶段。   否认王炳章遇险失败,把王炳章案朝“贩毒”,“恐怖活动”被越南 当局逮捕方向引,这是第二阶段。目的,还是为国安争取更多安定审讯 王炳章一行的时间。   上述计谋又失败,不得不承认王炳章一行可能在中共手里。这一来, 面子上它就必须要和民运主流一起来向中共施压了。不,这样,它就无法 完成它特务使命了。所以,第三阶段,从昨天(7/30)起,以正义党论坛 为基地向其他论坛伸展,忽然有组织,有部署,有指挥,大规模地向本案 唯一脱险当事人方圆,发动进攻了。火力集中,它昨天最大的仇人王希哲 ,它也不管或少管了(相当听从指挥!)。   打方圆的目地: 1、压迫他。尽可能从他那里得到从直接审讯王炳章 得不到的东西。或得到方圆旁证。 2、搞臭方圆。继续搅混水,搞乱人们 的思想,使营救工作,实际无法进行。   正义党这次真不惜工本大暴露。但它无论怎样捣乱,邪恶的东西,必 定失败告终! ~~~~~~~~~~~~~~~~~~~~~~~~~~~~~~~~ 中美将重开人权对话   正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出席东盟区域论坛会议的美国国务卿鲍威 尔星期三会见了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双方交谈了50分钟。   唐家璇在会见结束后表示,双方同意在今年内恢复由于北约炸馆事件 而中断的中美人权对话。作为恢复对话的第一步,美国负责国际宗教自由 的无任所大使汉福德将在8月4号开始访华。   在文莱的斯里巴加湾市,中国外长唐家璇表示,中美在许多问题上有 共同利益,双方愿意继续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就人权问题交换意 见。美国纽约的民间组织中国人权主席刘青先生表示,作为海外人权组织 ,中国人权并不反对中美恢复人权对话,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人权对 话往往被中国政府所利用:(采访录音,略)   中美人权对话在1999年北约军机误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之后 ,就中断了。刘青希望美国布什总统就中国的人权问题向中国施加更大的 压力。   以前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的政治学者冉伯恭教授认为,中美双 方都清楚,新的人权对话不会有什么结果。   唐家璇星期三还透露了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将于今年秋季访问美国、 与布什总统会面的消息。政治学者冉伯恭教授认为,尽管中共明年的十六 大会进行权力交班,但美国邀请江泽民今秋访美并不令人吃惊。   双方还同意,要使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年秋季对美国的访问获得成 功。法新社说,江泽民访美的日期还没有确定,但是美方可能邀请江泽民 访问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的牧场,时间大约在10月份。   唐家璇和鲍威尔还在中美加强反恐、禁毒问题上达成共识。关于台湾 问题,唐家璇表示,希望美国停止对台军售,停止美台官方和军事交往, 不要向"台独"发出错误信号。唐家璇希望美国能为中国实现和平统一发挥 建设性作用。美国官员引用鲍威尔的话说,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但 布什政府会继续帮助台湾得到合法自为。 ~~~~~~~~~~~~~~~~~~~~~~~~~~~~~~~~ 吴国光:“第三条道路”上的李长春   近来中国政局像北京天气,热得有点儿过分乃至反常。我们也曾为此 拐了个弯,专门讨论了一些显示江泽民可能留任的最新发展究竟具有什么 意涵。不过,上周我们又拐了回来,还是接着谈江泽民的‘废立之权’— —也就是说,即使交了班,江的安排也足以使他能够随时拿掉接班人。这 个接班人,目前为止还得说最大的可能是胡锦涛,因为(我们上周说的) 老江不一定真的愿意用曾庆红取代胡锦涛。他的最大利益,其实在于要两 个人都感觉到有以曾代胡的可能,于是胡不能不听话,曾也不能不为江所 用。这样的‘可能’一直存在,就可以保证老江掌控未来中国政局。 除了这种权力游戏的考量之外,曾要真的取胡而代之,确实也优势不多 而劣势不少。首先是年龄:曾比胡大三岁。其次是资历:曾完全没有省级 第一把手的经历,又一向是党务干部,缺少主持全面工作的历练。想当年 ,改革开放初期,邓力群也是邓小平手下一员猛将,自以为,搞掉了华国 锋,自己论功劳论能力都可以当总书记。偏偏老邓选了胡耀邦,几年之后 又选了赵紫阳,竟然完全没有小邓的份儿。这之中,不能不说小邓欠缺地 方一把手经历是一大原因(李鹏‘六四’之后当不上一把手,这也应该是 一个原因)。这件事值得一提,是因为从此小邓走上与老邓对着干的道路 ,由改革大将摇身一变成为反对改革的急先锋,兴风作浪二十年不衰。在 八十年代的中国知识界,就有‘力群不死,鲁难未已’之说;到今天,他 还是攻击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主帅。一部中国改革史,缺了邓力群 显然不能成书。曾庆红的过往经历与今日处境,都与当年小邓有三分相像 ;为中国计,在下希望他一路顺风,千万不要走到小邓那样的死胡同里去 。 曾庆红再一个劣势,是功高震主。舆论多年来都说,江一旦要换接班人 ,必然是以曾代胡。这等于说,这是曾份内该得之位。那样一来,即使江 帮曾登上大宝,天下也以为不过是江报答曾十多年的辅助之功,则也就谈 不上这是江对曾的什么恩德了。没有恩德可施,又不易掌控,还面临继任 人比自己更有能耐的窘局,江泽民怎么可能会乐意帮助曾庆红取代胡锦涛 ?曾氏驱杨(家将)除陈(希同),对江记王朝功劳太高,到头来其实反 倒对自己多有不利。 因此,这就有了‘后十六大’政局发展的‘第三条道路’。第一条是老 江拿掉小胡,我们以前谈了;第二条是上周谈的,即老江会利用胡曾相争 而保持自己的控制力,于是小胡乖乖听话,不用老江拿他。这第三条道路 呢,就是前两条的折衷:就算中国政局真的走到了老江要把小胡拿掉的某 一天,他大半也会舍曾而另行检选胡的继承者。我以前说过,一旦胡锦涛 地位不保,新的儿皇帝上台,而此人不知姓甚名谁。这并不是一句泛泛之 言,而是真的不知道。 虽然不知道,却也不是不可以稍做分析。目前看,李长春是匹黑马。他 是目前政治局最年轻的成员,也是唯一比胡锦涛年轻(两岁)的政治局委 员;十六大上,无疑将是政治局中年轻一代成员中最为资深者,甚至还有 可能进入常委会(那就可能是最年轻的政治局常委);又有辽宁、河南、 广东三省的党或政一把手历练:一个是工业大省,一个是农业大省,一个 是开放改革的经济大省;还不用说近年深得江的欣赏。做第五代接班人, 李长春年龄太大,没有可能;而一旦出现政局波动,胡锦涛接了班却又保 不住位,李长春的机会就来了。我去年写过一篇游戏文章,说的是几个姓 李的(包括李鹏、李登辉和李洪志,可能还有其它人)老找江泽民的麻烦 ;现在看,也很有几个姓李的是江泽民安排交班大事的重要棋子,这里面 就应该有李岚清和李长春。‘日破云涛万里春’,也还成诗。 这样,不考虑诸如党内三权分立等大的体制变动,还按党总书记为最高 权力之位来说,我们就有了十六大前后最高权力交接的三种可能:一是江 泽民留任,暂不交接;二是胡锦涛接任,江泽民掌舵,太上皇和新皇帝相 处甚得,平安无事;三呢,也是胡锦涛接班,江泽民掌舵,但是太上皇和 新皇帝处不来,两年左右换马。新上来的多半是黑马而非‘红’马,看目 前‘跑’的态势,黑马中李长春居首。这三种情况,在我看来,都不是什 么能够令人跌碎眼镜的事情,因为都在情理之中。问题是,情理之外的事 情,一样可以发生。这一则是因为我们对于情理的认识有局限,很多情况 不了解或者想不到;二则因为事情本身总在发展变化之中。中共每次全国 代表大会,都有一些‘临场发挥’的加级演出,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味道。这次会有什么让人惊奇的事情发生吗?下周我们不妨专谈这个。 --《信报》 ~~~~~~~~~~~~~~~~~~~~~~~~~~~~~~~~ 沈默:北戴河会议与中共十六大   正在粉墨登场的北戴河会议与稍后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十分引人注 目。这两个会议,特别是作为会前会的北戴河会议,不但对中共高层领导 人的换届去留问题作出决定, 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中国的政局,影响两 岸关系,影响东亚乃至世界某些地区的紧张情势。换句话说,只要是中共 手伸得到的地方,从朝鲜,到古巴,到两伊,到中东,甚至连大洋州诺鲁 这样的小国都会受到牵动,中共对东亚地区局势及世界和平的影响由此可 见一斑。   按中共这个黑箱作业了八十多年老店的惯例,北戴河会议这个会前会 其实比中共十六大还要重要,因为这历来是一个权力再分配的会议,现在 则更是一个救亡图存和争权夺利的会议,它的诡异和紧张不亚于一九七六 年中共三巨头朱德、周恩来和毛泽东相继去世后的多事之秋,而中国共产 党也没有比现在更腐败,在“三个代表”的下坡路上滑得更快、更远的。   中共的北戴河渡假会议虽然重要,但却也是一个“民主集中制”的会 议,而不是什麽神仙会。在这个会前会之前,中共高层和国家领导人的名 单其实早已由江身边的亲信、大内高手和嫡系上海帮,通过各种小报告和 黑箱运作,在小圈子内将名单几上几下地内定下来──也即早已由曾庆红 、王沪宁等人奉旨配好了菜,调好了料,北戴河会议上只不过揣出了一张 功能表而已。而十六大几千名代表届时只须赶到人民大会堂去完成这一自 助餐聚会,给什麽吃什麽,只有鼓掌通过的义务而无举手反对的权利,这 便是中共这个邪党的“民主集中制”。   由谁来做中国共产党的掌门人,本来与老百姓相去甚远,“三个代表 ”理论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鬼话而已。问题在于中国大陆是一个一党专制 ,党政不分的极权国家,因而中共领导人的换届更替势必影响到中国的前 途和命运,影响到十三亿中国人民的生死存亡,现在除了少数死心塌地的 在中共刀口上舔血吃的人之外,大陆的老百姓大多爱国不爱党,对中国共 产党毫无好感,甚至将共产党视作黑社会的同义词。平时江泽民到处装疯 卖傻,出卖色相倒也罢了,就怕这些党魁们一旦发起癫来,将整个国家推 向超限战的深渊,那最后受罪的可还是老百姓。   正因为如此,不但那些体制内改革者和第三道路党的先生们伸长脖子 ,盼著中共内部的权力更替令中共能起死回生,成为一个金盆洗手类的社 会党,就连许多中国老百姓和西方的“中国通”们也都对北戴河会议和中 共十六大的换届接班投以关注的目光,不怕再一次的跌破了眼镜。   惜乎中共高层的权力斗争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专制制度的痼疾。由于 中共的残酷镇压和无情打击,中国恐怕出不了赫鲁晓夫,也出不了戈尔巴 乔夫和叶利钦,更出不了克瓦希涅夫斯基和瓦文萨……。这次即便在十六 大会上将“三个代表”理论写进党纲,免除了江泽民生怕江绵恒有朝一日 会步金大中之子后尘的后顾之忧,江也不会轻易交出权力。中国的独裁者 毛泽东、邓小平都是死也不肯放弃权力的人,十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江泽民 当然也不会例外。以笔者管见,未来的中共十六大一定会一致通过热烈拥 护江泽民同志以七十六岁的高龄继续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 的重大历史决定,否则江泽民今年十月份访问美国时怎麽办?用老脸去贴 小布什的冷屁股吗?   二00二年七月二十七日于芝加哥 ~~~~~~~~~~~~~~~~~~~~~~~~~~~~~~~~ 除了等待,国人还能干什麽?──16大热背后的国民性   刘晓波   十六大召开之前,除了极少数中共高层忙碌得不可开交之外,其他国 人都在无所事事而又忧心忡忡地等著盼著。等什麽,执政者的良心发现? 盼什麽,新救主上台后实施善政?近两年,境外舆论对中国的关注中心, 主要聚焦于中共十六大,境外媒体不断地放出关于十六大的敏感消息,仅 就西方、港台及日本的一些著名媒体的议论而言,也足以吊起那些两眼紧 盯著中南海的人们的胃口。胡锦涛的单独访美将此推向一个小高潮之后, 正在召开的北戴河会议又成为新的热点,种种对会议内容的预测纷纷出笼 。某些焦点人物的宦海沈浮象火爆的连续剧一样,赢得颇高的收看率,而 作为导演的中共第三代却在暗中欣赏自己的得意之作, 时而运用传统的 比兴手法,出面对剧情做某种模棱两可的充满暗示的解说。对江泽民的全 退半退不退,对胡锦涛能否全面接班、对现任政治局七常委在换届人事安 排上的明争暗斗、对接班人之间暗中较劲(胡曾之争)、对三代表的未来 定位……的议论和推测,由于议论了很长时间,现在已经没有什麽可以炒 作的了。于是,人们就转向对未来总理人选的各种猜测,对江泽民如何控 制军队的预测,对十六大权力分配的诸种可能方案的沙盘推演,对上海帮 、太子党和团派之间较量的分析,对可能成为未来权力核心层的诸人物逐 一点评,甚至连省部级官员的每一次调整都会引来众多推测,最近又有关 于江泽民的高级智囊王沪宁失宠的消息……且不说网路上每天都有大量这 方面的文章,这就是中国特色──全世界都无能为力的中国特色──面对 左右著中国未来政局的独裁黑幕,国内的人只能闷声等待,境外舆论也只 能大胆猜测高声喧哗。   人治的大陆政治,黑箱运作使外界得不到足够的资讯,无法窥见中共 高层权力争夺的幕后交易和阴谋诡计,接班人的不露声色,引起人们的种 种猜测,乃为无奈之举。但是,任何预测和点评,只能根据一些高层动向 的蛛丝马迹、内部消息和小道传闻来做推测,甚至不惜添油加醋,任何消 息来源也逃不脱扑风捉影之嫌。随著会期的一天天临近,各种预测将更加 层出不穷。这类舆论炒作的另一种潜在效应,足以加强加深国人对新救主 的期待,无异于在为中国的人治传统和中共的长寿秘诀做免费广告,甚至 就是独裁权力的反面点缀。   而自从八九运动被镇压之后,大陆民间反对运动就一直陷于低潮,国 人越来越放弃自下而上推动社会转型的信心和能力,转而越来越寄希望于 中共高层开明派的出现和主导国事。1998年,中美关系的改善带来政治小 阳春,朱熔基的上台,更让国人著实兴奋了一阵。但是,这种兴奋,随著 对民主党和法轮功的镇压、对知识界和新闻界的整肃,也随著朱熔基在政 治上的无所作为而逐渐消失。于是,国人关注时事的焦点便提前转向中共 换代的人事调整。   现在,国人都在问:下一个皇帝是谁?当我们的近邻军政府统治下的 缅甸,民间反对派经过十几年的坚持,终于迈出了走向社会和解与民主改 革的关键一步。在昂山素季的无条件获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的时候, 关心时事的中国精英们所关注的核心话题却只能是中共十六大的换代。只 要相聚聊天,大部分时间也是在谈论十六大换代话题。人们传播著关于高 层的各类小道消息,特别热衷猜测十六大的人事安排和预测第四代的政治 倾向。大家希望老人帮全部退下,特别希望江泽民能够为中共退休体制开 创一个真正废除终身制的先例,希望胡锦涛和温家宝成为第四代核心,也 希望李瑞环以年龄的优势出任人大委员长 留任政治局常委,更希望换代 后的新权威能够打破政治坚冰。换言之,尽管希望十分渺茫,但国人仍然 把中国政改的希望寄托在第四代可能出现的不同于第三代的变化之上,寄 托于第四代中出现戈巴乔夫式或蒋经国式的人物,而民间反对派的存在基 本被排除在关注之外,没有人对中国出现哈维尔、瓦文萨、叶利钦、金大 中和昂山素季式的人物抱有任何希望,国人已经放弃对自己参与政治和创 造历史的信心。   这也难怪,因为今日中国今天仍然是一党独裁,民众仍然无法决定自 己的民运,而只能被极少数人决定。谁坐第一把交椅只是执政党的私事, 不要说十几亿百姓无权过问,就是六千万党员又有几人能有发言权!从中 共一大到七大,党魁基本是由前苏联及共产国际钦定;从八大到十五大, 接班人皆由实际的党魁钦定。谁当上中共的党魁,也就相当于当今的帝王 ,此人的一言一行无不与百姓的未来命运的密切相关。所以,尽管每一次 中共换届后的结果,大都令百姓的失望,但是国人仍然在换届之前抱著微 茫的希望,希望新上台的人是关心百姓疾苦的明君,起码在腐败横行之下 他是个廉洁的清官。   我认为,不能单纯地用中共的强大来解释国人的无奈,更深层的原因 是救世主意识在作祟,是民间的无所作为。国人似乎只能囿于中国的人治 传统面对自身处境的改善,只能固守消极等待的国民人格,陷于“一人兴 邦”或“一人祸国”的陷阱之中。在号称政治年的敏感期,不仅中共政权 对民间和媒体的控制更为严格,而且国内的民众和精英也有意识与政权相 配合,大都自觉保持低调,以免惹怒中共,付出不必要的个人代价。在十 六大的换代完成之前,除了在没完没了的猜测中焦虑地等待之外,大家已 经无事可做,只等十六大闭幕之后,大家才会从新皇帝的脸色上看出该做 点什麽。   几千年了,国人就是在这种无奈而又无所作为地等待著新救主的降临 ,中国政治就是在执政者的自我加封的权力游戏中循环往复,老百姓就是 在被独裁者给定的命运中乞求温饱──有时坐稳了奴隶地位,有时连奴隶 的稳定都没有。   这是无奈,更是无所作为,是无所作为催生出的无奈。(《信报》) 2002年7月20日于北京家中 ~~~~~~~~~~~~~~~~~~~~~~~~~~~~~~~~ 世界日报:十六大权力交接风云诡谲   7月下旬到8月上旬召开的北戴河工作会议,使中共十六大的权力交接 更成为热门话题,因为这是十六大前的最後一个北戴河会议。但是如果认 为这次的北戴河会议可以解决全部问题,那又是太一厢情愿了。实际上, 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个时代,北戴河会议已经越来越不重要 。1958年的北戴河会议,毛泽东曾经吹响大跃进的号角;邓小平时代的北 戴河会议是派系利益妥协平衡的场所;到了江泽民时代,北戴河会议失去 原先的意义,甚至成了江泽民虚晃一枪的场所。  1992年10月,中共召开十四大,本来江泽民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後已 经失宠,在该年的北戴河会议上,江泽民并没有出手;然而在十四大召开 前夕,江泽民联合了军内其他派系,说服了邓小平,使邓小平相信掌握军 权的杨尚昆和杨白冰有「篡邓夺权」的野心,为改革「保驾护航」的口号 是要用枪指挥邓,甚至他们开会讨论过邓的後事,於是在大会召开的前夕 ,邓小平断然决定将亲信杨尚昆和杨白冰驱逐出中央军委和政治局。  1997年9月召开十五大前,有关江泽民和乔石不和的消息不断,甚至还有 「水落石出」之说。北戴河会议上虽然还没有动静,然而在大会前夕,江 泽民可以逼迫乔石听命,以江的71岁画线,江可以留任而乔石必须出局。 但是因为不是会议决定的,因此形成不了白纸黑字的「制度」,所以现在 江泽民的年龄虽然大大超过当年的乔石,却不是非出局不可。  从目前传出来的有关十六大新班子的各种版本显示,江泽民恋栈不愿退 位是肯定的,因为翻出那样多的花样,每一款都是为江泽民的留任或「半 退」设计,而且颇费心思,显示高度的政治技巧,显然有一批幕僚专门在 为他度身订做;如果江泽民决定全退,还有谁会去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而这些版本的不断传出,显然也是有心人在放风,可能是试探气球,也可 能是制造拥护或反对的舆论。与此同时,军队和一些地方诸侯纷纷劝留, 更显示这是为江泽民留任造势的有组织活动。因此原先估计权力会顺利交 接的外国媒体,现在也越来越多的相信江泽民因为恋栈而不退或不会全退 。  而形势诡谲的是,一方面有关江泽民不肯退的流言如上所述的愈演愈烈 ,但是另一方面是胡锦涛和温家宝在特定场合亮相向外显示他们的接班态 势,例如胡锦涛访美归来安排温家宝接机,最近温家宝陪同朱熔基一起视 察山东黄河。这是江泽民的新手段,故意制造表面现象导致人们的错觉而 实际上会有其他动作,或者在安抚准备接班的第四代;还是反江派系对外 显示的抗争行动?  更加使人惊诧的是在今年5月江泽民南下上海时,居然对南方的一些军区 负责人说:「要警惕身边的野心家」。这使人想起当年睡在毛主席身边的 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1964年7月14日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中毛泽东所提出 的革命接班人五个条件中说:「要特别警惕像赫鲁晓夫那样的个人野心家 和阴谋家,防止这样的坏人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权。」矛头就指向刘少奇 。此後毛泽东又寻求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愿意到北京护驾的支持。於是 一场腥风血雨的「文化大革命」就在神州大地展开。现在全国消息灵通的 地区和部门已经在竞猜谁是野心家,使形势更加诡谲。  作为十六大指导方针的中央党校「五三一」讲话,江泽民提出「讲大局 ,讲团结,讲稳定」;「人民日报」於7月22日又发表评论员文章,强调「 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并要求「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对中共的「正面宣传」要反其意来理解,这就意味 著现在有人不讲大局,因此高层不那 团结,不那 稳定。  且看江泽民在最後关头会否动用军队和情治力量来摆平党内的「野心家 」,使全党团结在他的周围。马克思列宁主义认定统治阶级不会自动退出 历史舞台,江泽民可以不要其他马列观点,但相信这一个「精髓」不会丢 弃,而且可以将「阶级」浓缩成「集团」和「领袖」。然而如果相信「物 极必反」的话,这也不是一件坏事。(凌锋)   ●江泽民抉择开倒车   中共即将公开的「十六大」宣称是「世纪交替的人事换届」。舆论曾 认为江泽民退下,胡锦涛接班。随著会期迫近,「世纪交替」的底蕴也逐 渐露出端倪。  中共的腐败已到「将会丧失政权」的地步,江泽民也到了领导不力将要 丧失其领导地位和权力的时候。「十六大」是江泽民个人命运抉择的关口 。  如果江泽民退下,就要背上腐败无能误国害民的罪名,是千夫所指的大 罪人。江泽民面临个人命运攸关的政治危机,采取「以退为进」的两手「 抓」的策略,一面配合舆论导向不时向外放出吾「欲乘风归去」的烟雾; 一面积极展开思想统治、个人崇拜的「建党工程」。  江泽民「抓」住毛泽东「用以凝聚人们思想的精髓」,效法毛泽东大搞 思想统治、个人崇拜,创造「三个代表」思想。在短短两年间,进行一场 全党干部「三个代表」思想理论学习教育大洗脑。  去年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他的「党风建设」的决定,今年在「 十六大」召开之前,完成按著「三个代表」思想为准则选拔各省市自治区 及各大一级军区的新领导班子。他的「伟大建党工程」大抵底定,从思想 理论到人事组织全面进行一次「整风」大清洗、大整编、建成一支用人唯 「私」(思想)的江系干部队伍。最後要在「十六大」完成江泽民思想纳入 党纲;中央领导班子按「三个代表」换届,从而江泽民在党内的地位与势 力取得这一步的巩固壮大。  江泽民思想纳入党纲,成为全党指导思想,取代统治中共数十年的毛泽 东思想统治地位,登上中共崇拜殿堂,确定江泽民在党内的崇高地位。  江泽民不惜大开倒车,走上毛泽东的老路。尽管自诩是「创新」、「与 时俱进」,其实都是空话,玩弄文字而已。以毛泽东为监,显然这不是长 治久安之计。  毛泽东虽有翻云覆雨的本领,把中国搞得天翻地覆。但是,还是在「马 列」的掌控之中,蹂躏中华民族的灵魂,最後以「法西斯反革命暴乱」告 终。笔者建议,为党、国、民族及江总书记个人计,倒不如在「十六大」 放下「马列」神主牌,认祖归宗,让中华民族灵魂归真返璞。(高崇文) ~~~~~~~~~~~~~~~~~~~~~~~~~~~~~~~~ 江泽民留任--修宪改党章   夏文思   据来自北京和上海两方面的权威消息人士透露,江泽民和他的核心幕 僚,已经下定决心,力图十六大留任党和国家最高职位,拟定两个方案。 以消息来源分,可称之为北京方案与上海方案,二案牵动甚大,需修改党 章或修改宪法。   重设党主席或连任国家主席     北京方案是:修改党章,设立党中央主席、副主席各一人,在中央常 委会中产生。党主席即中央军委主席。主席下设中央书记处,书记处由总 书记主持,处理党的经常工作。     为此,必须在十六大修改党章。此方案被称为「恢复八大体制」。在 人事安排上,江泽民任党主席兼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任党中央副主席兼 军委第一副主席、总书记。     上海方案出人意表的是,江泽民留任的最大目标是国家主席而不是总 书记。这些年,江在外事活动上都被外国人称为President,意即总统,令 他感到风光之极,成为他权势中最不舍割爱的部份,总书记的名份在国际 上是没有份量的。但宪法明文规定国家主席只可连任一次。因此,必需修 改宪法。江的班子找来法律专家找依据,发现西方国家也有对总统连任没 有宪法规限的例子,而邓小平为了当军委主席也有修宪的先例。     此案在内部沟通时,延伸为「一个也不下」的扩大方案,又称一揽子 计划。意即江和李鹏、朱熔基都留任现职(人大委员长、总理),因为只 江一人独留,风险太大,必需拖住李朱。李鹏当然求之不得,朱现也保持 沉默,不再说退。据说江身边有人私下说:「要做袁世凯,大家一起做。 」   北戴河会议提前改组军委      消息人士称,上述两方案迄今尚未定夺。江与幕僚的评估是,北京方 案可行性较大,上海方案则难度较大。有人后悔说以前内部研议过总统制 ,如果能够出台,修宪、留任便可顺理成章。当然现在已无此可能。   因此,当前的部署仍以北京方案为优先。在八月北戴河政治局会议上提出 讨论,希望达成共识。但根据江的旨意,北戴河会议的重心是提前改组中 央军委,江认为,在他任上完成军委班子的年轻化,专业化,「听话化」 (消息人士语)是顺利完成十六大最高权力交接的保证。     北戴河会议也将敲定十六大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单,如果党主席方案成 立,则除江泽民(76 岁)、胡锦涛(59 岁)、李瑞环(68 岁)留任外,李 鹏(74 岁)、朱熔基(74 岁)、李岚清(70 岁)、尉健行(71 岁)四名现 任常委全退,连中央委员也不做,无论何种方案,曾庆红都将在北戴河会 议上转为政治局正式委员,七中全会上进入常委班子,同时新常委中增选 一名四、五十岁的年轻人。     至于中央军委,两名副主席张万年(74 岁)、迟浩田(73 岁)全退。 胡锦涛特别强调要提拔年轻的优秀干部进入军委。江泽民把军委班子提前 改组,看作是顺利完成十六大党的最高权力交接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因此 ,具体名单属于绝密,不可透露。但消息人士估计,六十七岁的现任总装 备部部长国防科工委主任曹刚川,将从军委委员职位上得到提升,曾庆红 则可能出任军委秘书长。   十六大可能推迟至十一月举行     鉴于上述权力改组,工程巨大,不仅要面对内部的不同意见,也要防 止外部敌对势力的趁机破坏,七月初,中共中央转发东土恐怖袭击北京、 上海、广东的一个绝密计划,东土组织宣称不学拉登杀伤无辜,他们袭击 目标是高层官员和标志性目标,中央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广东一把手李长 春已经视察武警部队,要求进入「高度戒备状态」(相当一级战备)。中 央还要求警惕法轮功破坏和党内来自左右两方面的干扰。因此,十六大的 会期已初步决定从例行九月延期至十一月举行。中央已估计到北戴河会议 有可能对十六大交接班方案议而不能决,需要更多时间谋求妥协。江泽民 比较担心的是万里、宋平等照例出席北戴河会议的元老们出面抵制他的方 案,元老无权,却有影响力,使他不敢硬来。     权威消息人士表示,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中央已作了周密部署。对十 六大代表人选的标准,要求必须拥护「三个代表」理论,拥护以江泽民为 核心的党中央,拥护江泽民「五三一」党校讲话。各大军区的人事调整已 经完成,比地方党组织步伐要快。「三个代表」理论将写入党章,作为党 在新世纪的指导方针。   拉抬胡锦涛,江更高高在上     江泽民重行八大体制,显然是试图以重设党主席为自己保留最高权力 同时拉抬胡锦涛的地位的办法,收两全其美之效。胡有了一连串头衔:党 中央副主席、总书记、军委第一副主席、加上国家主席,凸显了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的第二号人物角色,但江却保存了党军第一把手的最高实权,仍 然居于权力的第一线。这个新体制和毛时代的八大体制的不同之处在于: 八大设有毛之下四名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五八年增选 林彪),邓小平为总书记,也是常委,但不是副主席。现在,胡锦涛则是 唯一的副主席,权位显然比八大的总书记邓小平高,但同时也凸显了江的 地位凌驾在中央常委之上,从组织架构上看,这种设计,江的地位已经超 过了当年的毛泽东,因为毛尚有五位资历雄厚的副手的制约,江只有一位 实力有限的「王储」。   胡的总书记已降为一名领班     一九八二年中共十二大废党主席,设总书记。然而,这时的总书记已 不是被毛在文革中废掉的书记处的总书记。十二大党章明定,总书记是「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其名并不列入书记处,是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召集 人,实际上,也是中央的「主席」,不称主席既有重视集体领导之意,也 有与国际共运同轨之意,因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之最高领袖自斯大林晚年起 ,已称第一书记或总书记。而中国的「主席」,已被毛败坏得不成样子。      因此,胡锦涛如果十六大接任江主席之下的总书记,仍然是一个党中 央的工作机构的领班而已。   三元老上书要求江泽民全退     江泽民不顾避讳地启用「主席」之名,自然会遭到党内明智派的抵制 。在劝留的大合唱中,早已嗅到江恋栈不退的一批中共元老已有人开始行 动。最近前人大委员长乔石(十五大被江以年龄过界逼退),前政治局常 委宋平及老将军张爱萍三人联名写信给中央,建议江泽民十六大全退下来 ,不要学毛泽东、邓小平退居二线,使一线的同志工作放不开。结果,江 办的人见信后,反应说,这些老不死的,干扰一线工作的,就是他们。获 悉江泽民要当主席风声的党内批评者,也不满地说,江在开历史倒车,想 当毛泽东第二不会有好结果。     上海方面,已有不少人对江泽民「一个也不退」的方案,私下议论纷 纷,尤其对修宪意图大为不满,骂江「违宪祸国」。熟知上海帮内情的人 透露,民间和海外对于江恋栈不下的反应,江手下的人不会让他知道,材 料也不会让他看,只会顺应上意,说些他喜欢听的话,告诉他有多少省委 和军区支持他(至少华东地区已经摆平)。   也有人在「等着看热闹」,他们相信,江的事难免有一天会穿包,尤 其美国方面的反应,他会难以招架,老百姓无权,但党内党内军内仍然有 不可低估的反对势力。因此,事情闹大之后,说不定江也可能被迫退下。   曾庆红比胡锦涛更迫不及待     在高层,情况似乎也对江不利,等了十年的胡锦涛虽然上不到顶,但 名份已定,可以等,据说等不得的,反而是曾庆红,担心夜长梦多。最近 曾庆红一反过往幕后军师的神秘作风,频频亮相。不久前他以中组部部长 身份在党内作报告,大谈「战略思想」。讲了六个战略思维,包括国际战 略思维、经济与综合国力的战略思维、作为地方领导应有的全局与局部的 战略思维、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思维等等,总之讲得气势磅 ,与他作为 党内事务主管应有的低调角色很不协调。据说江泽民对曾庆红这样的姿态 不以为然。 《开放》 ~~~~~~~~~~~~~~~~~~~~~~~~~~~~~~~~ 圣荷西信使报:李鹏要当国家主席,胡锦涛接班没戏   在各界纷传江泽民不愿放出权力之际,美国加州圣荷西信使报更报导 ,被邓小平钦定为江泽民接班人的胡锦涛可能连出任国家主席都有问题。 北京最新消息是,江泽民要留任党总书记,李鹏则要当国家主席。  信使报发自北京的报导指出,有一个揣测是,江泽民为了继续担任共产 党总书记,强硬派的人大委员长李鹏将要求出任国家主席,作为支持江留 任总书记的条件。  中共十六全的召开时间原定在9月或10月,但现在由於对由谁担任总书记 有尖锐歧见,可能延到11月,中国大陆最盛传的谣言是,江泽民原本被预 期要放弃国家主席及党总书记的职务,保留中央军委会主席,但江已改变 心意,企图继续担任至高无上的领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灵通共产党员被引述说,党内现在存有两难, 「多数党员希望江下台,但他们又不愿意看到不稳定,换而言之,大家要 改变,却又害怕改变」。  另一位党员说,江泽民不情愿下台的原因之一是,胡锦涛不是江的人, 无法信赖会保护江的人马及执行江的政策。  另一方面,胡锦涛小心翼翼不要出错的作风却成为他的缺点,使他无法 建立能提供强有力支持的联盟。  信使报说,由於江泽民为了保住总书记职务,胡锦涛甚至可能当不上国 家主席,李鹏可能要求出任国家主席,作为支持江的条件。 China's leader may not step down JIANG RUMORED TO BE IN BID TO BLOCK YOUNGER SUCCESSOR By Michael Dorgan, Mercury News Beijing Bureau http://www.bayarea.com/mld/bayarea/news/world/3752477.htm ~~~~~~~~~~~~~~~~~~~~~~~~~~~~~~~~ 胡锦涛力挺江泽民连任总书记?   解放军建军七十五周年前夕,新华社发表特约评论员时评,强调坚持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不渝地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听从江 核心以及中央军委的指挥,突显了江泽民在军队中的地位。太阳报引述外 电分析指出,可能在十六大後出任中共总书记的胡锦涛,明显缺乏军中渊 源。而香港一份亲北京月刊称,胡锦涛及一批地方官员都支持江泽民连任 中共总书记。   法新社称,一批观察家都认为,胡锦涛如果出任中共总书记,将是一 个弱势领导人。在中共历史上,毛泽东、邓小平都直接指挥过军队,同军 方高级将领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而胡锦涛过去很少同军方发生联系, 因此也很难得到军方的有力支持。   「一般而言,中国人对政府都持相当尊重的态度,但这绝不是领导人 可以享受一个免费午餐。胡锦涛如果想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同,就必须努 力同军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以色列希伯莱大学授、中国问题专家约菲 分析说。   另据报导,1日是解放军八一建军节,官方连日举行的庆祝活动鲜明地 突出了江泽民在军中统帅的牢固地位。江泽民昨天亲自率领中央政治局全 体委员出席国防部八一招待会,国防部长迟浩田要求全军贯彻落实江泽民 关於「不变色、打得赢」的治军指示,同时警告任何形式的台独都不可能 得逞。   外传正在北戴河举行中央工作会议的中央七巨头及政治局全体委员, 21日在北京的国防部招待会上集体亮相,包括前几天还在北戴河会见外宾 的人大委员长李鹏及上海、广东和山东的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在 庆祝招待会上回顾了解放军在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的领 导下发展壮大的过程,他要求全军坚持三个代表思想,把军事斗争准备作 为中心工作。   此外,亲北京的《镜报》月刊发表一篇题为「江泽民会再任中共总书 记吗?」的文章称,在北京徵询未来高层人事安排意见的范围内,的确出 现希望江泽民继续担任中共总书记的较高呼声。而胡锦涛本人也积极表示 ,支持江泽民再留任一届中共总书记。 ~~~~~~~~~~~~~~~~~~~~~~~~~~~~~~~~ 江泽民不退,中国必乱--从十六大看中国的继承危机   阮铭   今天中国要避免大动乱、大灾难并不困难,只要江泽民不学毛泽东晚 年发动权力斗争、制造继承危机就行。  预定今年九月举行的中共十六大,将进行「第三代核心」向「第四代核 心」的权力转移。有趣的是,随着时间的迫近,似乎情势愈来愈难以判断 了?惹得美国的「中国通」们也众说纷纭。  克林顿时代奔走台、美、中三国,因在上海汪道涵主导的闭门会议上提 出「中程协议」而红得发紫的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这回却毫 无把握地说:「要猜测北戴河会议的结果是不可能的,许多事情可能在那 里发生。如果你能说出来,那些会议就不需要开。我可以猜想结果是什么 ,别人可以猜想不同的结果,但重要的事情在于我们都是猜想。」  威斯康辛大学政治学教授弗里特曼(Edward Friedman)也说:「我对我 们看穿幕帘的能力非常怀疑。我们都是根据各种谣言和猜测,诸如此类的 信息片段无法作出判断。」  而最近接触过中国学者的「中国通」则表示,「绝大多数人相信,江泽 民会留任军委主席和总书记,胡锦涛最多接任副总书记一职。」  还有人断言,中共将借口江泽民、李鹏、朱熔基在九、十月份有出国访 问活动,将中共十六大延期至江泽民访美之后开始。  难道当今中国的政治情势真是一片混沌、无法判断的么?  我看不然。十六大前的中国政治情势并不混沌。多数中国人心中都清楚 :假如江泽民在十六大坚持不退,他就是效法毛泽东晚年,必导致中国内 乱。   中国灾难的根源:独裁者拒绝转移权力  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以来,历史上进行过两次权力转移,即「第一 代核心」毛泽东向「第二代核心」邓小平、与「第二代核心」邓小平向「 第三代核心」江泽民的权力转移。那两次权力转移,照毛泽东的说法,是 在「腥风血雨」中进行的。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整死了两个自 己指定的「接班人」刘少奇和林彪。邓小平发动了「天安门镇压」,他指 定的两个「接班人」,第一个胡耀邦是被他废黜后病死,但天安门镇压的 起因正是人民悼念胡耀邦,而独裁者容不得人民怀念自己的领袖。第二个 赵紫阳,废黜后被江泽民软禁至今。而造成从「文革」到「六四」的中国 灾难之根源,均与独裁者拒绝转移权力分不开。  毛泽东原已退居「二线」,让刘少奇任中国国家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政 治局;让邓小平任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让周恩来任总理,主持 中国国务院。发动「文化大革命」那一年(一九六六),毛已经七十三岁 ,忽然觉得自己「大权旁落」要重回「第一线」。毛从武汉游罢长江回到 北京,就夺了刘少奇和邓小平的权,「亲自指挥」文化大革命,召开中共 八届十一中全会「炮打刘少奇、邓小平司令部」,另立林彪为「接班人」 。毛泽东最后十年(七十三岁到八十三岁)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今天 已举世皆知。  毛死后邓小平复出,也是七十三岁(一九七七),当年头脑还清楚,总 结了斯大林、毛泽东失败的教训,提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包括 「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和「废除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邓自己拒 绝担任党、政第一把手,让比他小十一岁的胡耀邦当中共中央主席兼总书 记(十二大后取消党主席),比他小十五岁的赵紫阳当中国国务院总理。 邓开始并不想当军委主席,他本来属意罗瑞卿;罗与胡耀邦关系好,一文 一武,都是坚定的改革派,可稳大局;可惜罗在德国去世,邓一时找不出 适当人选,才答应暂时出任军委主席。他培养过几个对象:耿飙不适任、 杨勇早逝,最后找到杨尚昆,军队不大信服,聂荣臻元帅表示反对;所以 邓小平「暂时」出任军委主席,一任就是九年,直到一九八九年交给江泽 民。那时邓已八十五岁,早被保守派和贪渎、腐败的既得利益集团包围, 不但背弃自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废黜坚 持改革的两位总书记胡耀邦和赵紫阳,还下令镇压要求民主改革的首都学 生与平民。  邓比毛高明之处,是最终没有放弃「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这一条。一 九八九年他把党政军大权交给江泽民之后,虽然对江泽民、李鹏「以反和 平演变为中心」取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错误路线强烈不满,也只是 以一介平民之身「举家南巡」,发表了强硬讲话「谁反对改革谁下台!」 并未像毛泽东晚年那样自己再度上台搞斗争。他只是推荐了朱熔基与胡锦 涛两个关键人物进中共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以与李鹏同年的朱熔基 制衡李鹏,保住「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比江泽民小十六岁的胡锦涛准备 未来接替庸才江泽民。此虽非比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制度改革问题求根本 解决,尚不失为保持中期稳定的权宜之计。  一九九二年「南巡讲话」和十四大朱熔基、胡锦涛进入中共领导核心之 后,邓认为自己安排后事已毕,从此不讲话干政,沉默五年之后才去「见 马克思」。  一九九二年至二○○二年的中国,可以说成败均系于邓小平的「遗产」 。政治改革完全停顿甚至比胡耀邦、赵紫阳时代大大倒退,是由于邓小平 晚年背弃政治改革与废黜胡、赵。经济发展有成与大局尚能维持相对稳定 ,是由于邓推荐了懂经济的朱熔基和顾大局的胡锦涛,避免了权力斗争与 接班危机。  今天中国要避免大动乱、大灾难并不困难,只要江泽民不学毛泽东晚年 发动权力斗争、制造继承危机就行。   江泽民的恐惧与他的选择之限度  江泽民效法毛泽东晚年发动权力斗争、制造危机的机率有多大?取决于 江泽民的内心恐惧与他的选择之限度。  江泽民可能拒绝交出权力的个人因素,是出于内心恐惧。  第一、怕「六四」天安门镇压学生民主运动翻案,怕赵紫阳重获自由、 怕法轮功翻案。「六四」与赵紫阳案,是邓小平晚年制造的冤、假、错案 ;而江泽民是「六四」镇压学生民主运动和废黜赵紫阳的最大受益者,所 以一直抗拒翻案。法轮功案则是江泽民一手制造,已整死数万人。这些案 子一旦江泽民权不在手,肯定会像毛泽东制造的冤、假、错案一样翻过来 ,还历史与人物以本来面目。对江泽民来说,即使新领导人胡锦涛们不追 究江泽民的个人罪责,也有损「第三代核心」的「伟大、光荣、正确」形 象。  第二、对新领导班子不放心。江泽民一旦交出权力,新领导班子将由两 部份人组成。一部份是「三朝元老」。党总书纪胡锦涛、全国人大委员长 李瑞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都是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时代担任中央 和地方领导职务的「三朝元老」,而且能力一流。而另一部份江泽民自己 培植的人,不是能力差,如吴邦国;就是资历浅、不得人心,如曾庆红, 邓小平死后江泽民才敢把他送进十五大中央委员会。这样一个新班子能不 能忠于江泽民个人和他的「路线」,江泽民心中并无把握。  所以就江泽民个人利害考量,现在转移权力给「第四代核心」,不能不 心怀恐惧。他显然更乐意选择不交出权力。但是江泽民毕竟不是毛泽东, 他的选择有客观环境限制,难以为所欲为。  第一、年龄。江泽民已经七十六岁,比毛泽东晚年发动大革命时还大三 岁。世界上他的「战略伙伴」,无论年长的(叶利钦)、年轻的(克林顿 ),均已退出历史舞台。国内、党内他的同龄人已无人在位。过去毛、邓 在位,总要找几个比自己年纪大的在自己周围,如毛泽东周围的朱德、董 必武,邓小平周围的彭真、叶剑英。而江泽民容不下一个比他大两岁的乔 石。中共十五大时,七十岁以上的中央委员只留下两个:华国锋和江泽民 ,一个毛泽东指定的「接班人」,一个邓小平指定的「接班人」,而华国 锋早已在十七年前(一九八○)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假如十六大江泽民 还要留在中央委员会,形单影只,实在太滑稽了。  第二、制度。废除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也算「邓小平理论」之一 。中共十五大江泽民为逼退乔石,还加了一条七十岁以上退出中央委员会 的关卡。例外的只有华国锋、江泽民两人,华国锋是江泽民的「陪榜」( 比「陪绑」好听一点」)。那年乔石七十三、江泽民七十一。江泽民为了 表示自己不算违反制度,还对日本访客说:「我的生日在下半年,可以少 计一岁,算七十岁,可以连任一届,十六大退休」。所以江泽民若作出相 反选择,既违反制度和十五大共识,又违背自己的诺言。  第三、后果。就权力转移的客观环境来说,十六大所处的条件是中共历 史上最成熟的。胡锦涛、李瑞环、温家宝都是拥有从地方到中央,长期党 、政工作历练的资深领导人,比江泽民当年从上海调到北京当「第三代核 心」时成熟许多。而中国面临的内外形势,也比当年六四大屠杀后安定。 江泽民在此时转移权力,对中国未来发展有利,也符合国际社会对中国稳 定的期待。若江泽民拒绝转移权力,则是给全党、全国和国际社会发出不 祥信号,表明江泽民要学毛泽东搞权力斗争更换「接班人」,发动新的「 文化大革命」了!中国必将再度陷于毛泽东晚年的内乱与灾乱之中。  然而今天的江泽民与当年的毛泽东有两点不同:  一是个人条件不同。江泽民不具备毛泽东在那个时代的个人魅力,足以 使迷信他的人群如醉如痴,「跟着伟大领袖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二是历史条件不同。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史无前例」。大家没有 经验,跟着他走进历史灾难。今天中国人在灾难中得到了教训,容不得再 有人学毛泽东晚年为权力斗争把国家带进灾难了。  这就是江泽民选择之限制。   中国拥江独裁的势力有多大?  中国拥江独裁的势力肯定有,但不如舆论渲染的那么大。他们像台湾的 联共反台派一样,是嚣张的少数。他们是反党、反国、反民,只为个人既 得利益所驱使。舆论说他们代表军队、代表地方领导阶层、代表高阶知识 分子,是虚张声势吓人。  军队、地方和知识分子,同大多数中国民众一样,都要安定,不要内乱 。只有军队、地方、知识分子中一群贪渎、腐败、违法乱纪的特权份子, 生怕「变天」,就是怕保护他们贪渎、腐败、违法乱纪的那片「天」发生 变化,他们会受到法律制裁。那群人在军队、在地方、在知识界是少数。 他们既嚣张又脆弱,一面闹,一面准备好了退路,贪渎所得存到了外国银 行,子女在国外买好了豪宅。他们是一旦保护伞失灵,可以随时逃跑的一 群人。这样一群既无道德,又无信心的既得利益者拥江独裁、拥江拒退, 以保护自己的特权,成得了气候么?  所以我不同意李侃如的「中国不可知论」。中国是可知的。从北戴河到 中共十六大,结果无非是三种:  一是江泽民顺从党意、民意,按制度、按诺言于十六大转移权力给「第 四代核心」,是中国之幸,也是江泽民之幸,他可以保全晚节。  二是江泽民对抗党意、民意,顺从贪渎、腐败的既得利益特权集团拥戴 ,效法毛泽东晚年,把十六大开成毛泽东发动权力斗争的八届十一中全会 ,拒绝转移权力给「第四代核心」。中国会乱一阵子,但江主席肯定维持 不了多久,他是自取灭亡。他的追随者将随着他的失败一哄而散。毛泽东 的文革对中国是一场大灾难,对毛个人是出悲剧,因为人们当时不理解, 胡里胡涂跟着走进灾难。江泽民东施效颦的「文革」对中国将是一场小灾 难,对江个人则是一出小闹剧,因为人们不会再胡里胡涂跟着走进灾难。 按照江泽民的演员性格,如果人们不在北戴河到十六大前及时制止他,演 出这种祸国殃民小闹剧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原载:TaiwanNews ~~~~~~~~~~~~~~~~~~~~~~~~~~~~~~~~ 曹长青:解放军靠什么“解放台湾”?   江泽民会选择鸡蛋碰石头吗?   8月1日是解放军建军75周年;两周前,美国国防部发表了“中国军力 评估报告”,对这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党军进行了分析,引起各方瞩目。   五角大楼的报告说,中国已有350枚短程导弹,瞄准台湾;还有20多枚 可携带核子弹头的长程州际导弹,可射达美国洛杉矶等西部本土。中国近 年从俄国进口先进战机、驱逐舰和潜艇等,其军费开支不是公开的200亿, 实际已达650亿美元。中国军力不仅对台海安全,对美国在东亚驻军,包括 对美国本土都已构成威胁。   对于中国军力的评估,西方的军事专家一直有分歧。但这份报告显然 将加强鹰派学者的观点。例如美国和欧洲的军事专家一直认为北京隐瞒了 实际军费数量,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IPRI)早就指出,中国 自90年代以来,其实际军费开支比它公开宣布的多70-80%。这次美国军方 的正式报告,等于佐证了这种判断。   五角大楼这份报告虽然遭到北京官方反驳,认为是鼓吹“中国威胁论 ”,但这份报告的内容仍可能给解放军一定的“鼓舞”,好像他们真的要 成为“军事巨人”;尤其是那些具有民族主义情绪的中国人,很可以把多 了几枚导弹,当作自己个人地位提升的感觉标志,而增加那种要武力“解 放台湾”、反美反西方的民族狂热。   但五角大楼的这份报告,重点进行的是“纵向比较”,把解放军的实 力和它的过去相比,指出其军力增长的变化;而不是把解放军和美军进行 “横向比较”,指出它的差距。因为只要横向比较,很容易可看出中美两 国军力的鸿沟。在这种实力背景下,如果中南海领导人决定武力攻台,和 美国开战,结局一定是惨败,给中国带来灾难性的巨大损失。   如果把解放军实力和美军横向比较,至少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巨大差距 :   第一,在导弹数量上。解放军虽有350枚中短程导弹和20多枚长程导弹 ,但据“布鲁克斯研究所”东北亚主任季北慈(Bates Gill)与人合写的 《中国的空虚军力》(《国家利益》1999年夏季号)的论文,美国有导弹 10,000枚,其中6,000多枚可射达中国大陆,是中国可射对方本土导弹数量 的300倍。中国的20多枚核武导弹,对美国没有致命性的战略威胁,因无法 承受美国这样庞大数量导弹的报复性第二次战略打击。更不要说美国正在 研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第二,在军队实力上。中国虽有285万军队(美国是125万,俄国148万 ),但200万是陆军。对外作战主要依赖先进的海、空军。人所周知,美国 有6个航空母舰群,中国连一艘航母都没有;在空军上,季北慈的文章说, 中国除几十架“第四代”战斗机以外,只有几百架第三代战机,其余全是60 年代甚至更老的型号。而美军3,000多架战机全部都是“第四代”。刚卸职 的美军太平洋部队司令布莱尔评估说,中国军力几乎在每个领域都比美国 落后几十年,在许多方面甚至无法和当年越战时的美军相比。   第三,在军事开支上。美国2003财政年度军事预算是3,790亿美元,是 中国公开宣称的200亿美元的近19倍。即使按五角大楼所说的中国650亿, 仍是美国的六分之一,但却要维持是美国两倍以上的军队。季北慈说,美 国目前拥有的现代军事装备价值一兆美元(一万亿美元),而解放军的装 备远在一千亿美元以下,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第四,在武器研制上。据《纽约时报》(2000年6月30日)刊载的数字 ,中国在1997年武器出口占全球第七名,为22亿美元。但当年居首的美国 武器出口是534亿美元(是中国的24倍以上),第二位的俄国为146亿美元 (是中国的6倍多)。当年中国武器出口排在荷兰(土地面积不到4万平方 公里,人口一千五百万)之后。   近年中国的武器出口越来越困难,因为连沙特阿拉伯、缅甸那样的国 家,也开始对中国军火缺乏兴趣,他们要美英法德的先进武器。近来人们 从报道中得知,中国也开始不断从外国(主要是俄国)进口飞机、军舰。 但一个国家靠进口武器能成为军事大国吗?更别提在境外的进攻性战争中 占有战略优势。中国人熟悉的电影《甲午风云》就是例子,清朝军舰的进 口鱼雷是沙子灌的,最后在危机时刻只好用自杀性撞击来和日舰同归于尽 ,但不幸中了对方的鱼雷而成为悲歌。另一个原因是,进口武器花销太大 ,一架以色列预警机要价10亿美元,中国全年军费开支仅够买20架。而美 国的隐型战斗机,一架造价就是20亿美元,中国更是进口不起。江泽民“ 主席座机”都得从美国进口,可以想见中国的航空技术能力。   第五,在兵员运输能力上。后勤和兵员运输是对外用兵的关键性因素 之一。美国可以在距本土7,000英里之外的阿富汗打赢战争;但据上述季北 慈的文章,目前解放军连把20万部队从陆地运到蒙古或越南的能力都没有 。解放军全部海陆两用舰艇的运载能力是1万5千人,加上空军可运6千人。 季北慈感叹,这样的运输能力,解放军不要说和美军作战,和台湾军队交 手都难以胜算,因为台湾有25万正规军,160万后备队。渡海攻占海滩需要 的军力是一比四。按照这个比例,对付台湾的185万军人,需要近一千万军 队,但全部大陆军队才285万,而每次运兵能力才2万多。   第六,在军事人才上。中国的军队主要由农民组成。随著商业大潮, 赚钱机会增多,脑子稍微灵一点的农民也不愿当兵了。解放军的主要人员 ,可以说是由13亿中国人中素质最低下的人组成。今天的战争,已不是义 和团时代,靠什么刀枪不入、人多势众;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早已成远 古恐龙。今天打的是先进武器、高科技和军事人才。仅以美国空军为例, 据《解放军报》(1999年8月4日)报道,曾到美国研习的中国国防大学科 索沃课研组成员金一南撰文说,1998年美国空军军官约74,000人,其中博 士7,037人、硕士34,000多人、学士31,000多人、学士以下1,200多人,美 国空军已成为一支以硕士为主的军队。   第七,在军事结盟上。解放军在全球没有一个真正的军事盟友。而西 方有“北约”,两年前波兰、捷克、匈牙利加入后,已达19个成员。现有 9个国家在申请加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斯洛瓦克亚、马 其顿、阿尔巴尼亚和立陶宛三国。今夏北约将在布拉格召开高峰会,如果9 国全部被接受,北约将扩展到28国,人类历史上还不曾有过这样实力强大 的军事集团。在亚洲,美日结有军事联盟。日本军费开支约500亿美元,其 海空军先进程度都超过解放军。美国还正在谋求和日本、菲律宾、南韩、 澳大利亚形成“亚洲小北约”。此外美国和印度的军事关系空前强化,印 度国防部长公开宣称“中国是潜在的头号敌人”。美日联手在前,美印联 手在后,大有前后夹击制约解放军的战略态势。   第八,在经济实力上。战争不仅是打军事,更是打经济,拼实力。虽 然按照中国官方数字,从1979年到去年,22年来平均每年经济成长率达9.2 %(去年为7.3%),但就像一个运动员跳高一样,如果起点非常低(开始 仅能跳半米),他的弹跳升值速度并不具有多大意义。衡量一个国家贫富 的最重要数字是人均收入。季北慈的文章说,中国不仅仍属第三世界,人 均收入才仅是西方的十分之一;中国人的生活水准还在伊朗、南斯拉夫及 波斯湾战争前的伊拉克等国之后。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L)主任西格尔(Gerald Segal)在美 国《外交事务》双月刊(1999年9-10月号)发表的文章说,中国国民生产 总值只占全世界的3.5%,人均收入全球排第81位(联合国有190个成员) ,排在格鲁吉亚、巴布几内亚之后;而人均同等购买力,用联合国人类发 展指数衡量,中国排107位,夹在阿尔巴尼亚和纳米比亚两个小国之间。科 索沃战争,美国轰炸南斯拉夫78天,扔了600多枚导弹。一枚巡斧导弹100 万美元,这种扔钱般的战争中国根本打不起。   因此前《纽约时报》驻北京采访主任邰培德(Patrick E. Tyler)卸 职后撰写的那本观察中国的著作《伟大的长城:六位(美国)总统和中国 》说,中国没有想像的那么军力强大,它还没有能力威胁美国;中国内部 问题太多,仅人口增长一项就是巨大压力。今后30年,中国将增加4亿人, 人口达16亿。中国领导人必须解决16亿人温饱。这位在北京近距离观察了 中国五年多的美国记者说,“当年苏联的崩溃,就是其领导人决定把钱投 到制造武器,而不是制造犁杖上”;中国领导人如不吸取教训,只能是大 傻瓜。   但人类总有一些“大傻瓜”,有时还获得了大权。当年日本偷袭珍珠 港,连日本军方高层都有人认为是自杀,但东条英机们则认为毁掉在夏威 夷的舰队就会使美国恐惧,不敢再对抗日本。事实恰恰相反,美国第二天 就对日宣战,把东条英机的日本帝国送进了坟墓。21世纪的第一个“大傻 瓜”本 拉登,认为炸毁纽约世贸大厦,美国人就会被吓住,但结果正相 反,美国正式向恐怖主义开战,把庇护拉登的塔列班政权从地球上铲除了 。   今天江泽民会不会做“大傻瓜”?仅从上面八个领域的简单实力对比 ,就可清楚看出,如果解放军在台海发动战争,和美国开战,结果只能是 在把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生命作为陪葬品的同时,寻求“自杀”。按正常人 的思维,江泽民不会这么做。但有时独裁者的想法、做法会出乎所有人的 意料。那么江泽民会选择“自杀”吗?美国“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 中国问题专家迈可 史温(Michael Swaine)最近撰文说:“没有谁知道 中国的内部底线,实际上,连北京领导人自己也可能不知道。” 2002年7月30日   (曹长青,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曾任《深圳青年报》副 总编辑。1988年赴美,一直为港台、海外的报刊撰稿。现为独立撰稿人。) -- The Chinese V.I.P Reference ┌──┐  editor@bigNews.org The Best Chinese e-Magazine │则兼│  http://bigNews.org i SUPPORT FREEDOM OF SPEECH │明听│ 国际统一刊号ISSN:1097-2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