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总第2296期(2004.06.15)专门散播各种受中共查禁的新闻和评论 面向高层内部传阅:推动政治改革 突破新闻封锁 新技术促进言论自由 VIP Reference(Dacankao) Defends Human Rights in PRC Since 199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有迹象表明,中国当局可能严厉惩处蒋彦永 2. 刘晓波:抗议对民族良知蒋彦永的迫害 3. 在美华人评论蒋彦永下落不明 4. 港媒:张惠妹曾演唱王丹诗作“没有烟抽的日子”令北京不满 5. 人心之毒,制度之毒 6. 东海一枭:维权勇士李圣龙 7. 中国网民从虐囚看美国自由民主 8. 王希哲:谈谈香港民主派与北京政府中央的“退一步”和“沟通” 9. 美国修改香港政策法 10. 宁做民主附庸,不做专制附庸 11. 美中经安会指北京从未停止核武扩散,美如卫台将遇劲敌 12. 传播政治敏感书籍要靠盗版的自由 13. 张良:说说新华社和它的“清样”     ----《中国六四真相》编者张良对挑战者Alfred L. Chan的反驳 14. 言信:谈定力 15.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和“既当婊子又立牌坊” 16. 明报:红色高官绿色洗脑 17. 谢泳:重写中国现代史──《民权保障同盟的暗箱黑幕》序言 18. 犹太人是西周穆王(所罗门王)的后代。 ~~~~~~~~~~~~~~~~~~~~~~~~~~~~~~~~               言─┼─论               |则┼兼|               ┼┼●┼┼               |明┼听|               由─┼─自   据我观察:一个好人只要官拜单位党团委一级,不想变坏都很困难!   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七日被非法逮捕,到一 九九一年才收到逮捕证。后又被加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被判了七年刑。他 出狱后又被非法关押了一年。到一九九八年他基本恢复自由后,蒋彦永医 生就请他到三○一医院来检查身体(鲍在被逮捕前在三○一医院抽血查癌 胚抗元CEA明显升高,当年他的父亲就死于肠癌,属于高危人群。他在秦城 监狱里曾作过十多次肠镜,每次都摘除一到几个腺瘤或息肉。)。蒋医生 从高干门诊病案室找到鲍彤的病历,上面原部级待遇被划掉了,费用由公 费改为自费。蒋医生先领他到心电图室做心电图,那里技师一看病历上的 名字是鲍彤,就问蒋,是你的甚么人?蒋告之,是我在上海南洋中学的同 学。做完心电图后,蒋医生请他们划价,以便交费。那位技师说,交甚么 费,说不定哪天就平反了。此后去抽血,做胃镜,拍胸片,所有的医生, 护士,技师都是同样的说法,都没收他的费。蒋深深地体会到,这就是民 心。   《南方都市报》副总编兼总经理喻华峰和创办人李民英二审被减刑。 星期二,广州中级法院对喻华峰贪污、行贿以及李民英受贿的案件进行了 二审,认为一审判决证据确实,定罪准确,只是量刑偏重,因此把喻华峰 的刑期从一审宣判的12年改判为8年、把李民英的刑期从11年改判为六年。 但是,喻华峰对法庭判他有罪表示不服,将向广东高级法院提出申诉。此 外,《南方都市报》主编程益中虽然在4月1号就已被正式逮捕,但是他的 案子并没有转到法院,所以程益中有可能不被起诉而获释。   广州市中级法院今天对南方都市报案二审宣判,原南方都市报副主编 兼总经理喻华峰被判有期徒刑八年,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原社委会委员、调 研员李民英改判六年。(新华网)又一重大冤案做成了!喻华峰是无罪的啊 !!!呼吁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能够介入此案的审理!   广西北海市发生饮凉茶中毒事件,目前已先後有二十多人被送院治疗 。当地警方初步调查发现,凉茶中含有剧毒农药甲胺磷成分。(香港明报)   贵州紧急回收劣质奶粉。据美联社星期一报道,贵州省卫生当局敦促 消费者立即停止食用贵阳三联牛奶公司出售的山花牌奶粉。据中国官方报 纸报道说,这家公司已经售出9100袋山花牌奶粉。本月早些时候,三家幼 儿园的大约150名儿童因为食用这家公司的奶粉而出现呕吐、腹泻和发烧等 症状。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坦承,艾滋病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严 重威胁,大陆艾滋病疫情处於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临界点,防治 工作面临关键时期。人民日报报导,王陇德在北京举行的「与艾滋病作斗 争的121联合行动计划捐赠暨表彰大会」透露,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分布 在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青壮年为主、大多在农村,局部地区 正面临发病和死亡高峰。   法新社星期二转引山东《齐鲁晚报》的报道说,山东日照市中级法院 日前宣判一名姓李的男子死刑。据悉,曾经当过兵的李某在日照市电厂工 作,因为对老板不满而进行报复,2003年10月给老板邮寄了一枚土制炸弹 ,引爆后炸断把老板的手炸断。   新疆上千名维族村民抗议官方占用土地补偿不公,至少16人被拘捕。 自由亚洲电台维语部星期一接到当地人透露的消息说,大约一千名新疆伊 犁市的农民,林业工人和牧民,上星期五在当地政府的水利水电部门外进 行抗议。据悉,2000年,地方政府决定建造一座水坝。完成这一计划需要 搬迁18,000名当地住民。一位目击者说,警察拘捕了大约50名抗议者,理 由是他们不肯搬迁阻碍政府建设水电站,目前这50人下落不明。目击者还 说,抗议民众要求政府兑现承诺,发给他们38,000元搬迁补偿金,而到目 前他们只领到880元。据当地一位警官表示,警方只拘捕了16人,听说是为 了土地纠纷。   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6月15日公布的最新年度调查报告称,中国 在向伊朗提供核技术以换取石油和继续允许朝鲜使用其领空、铁路和港口 来装运导弹和武器的同时,还为了使其军事现代化和准备对台湾动武而从 以色列和俄罗斯大量采购武器,这一令人担忧的现状已让华盛顿更为关注。   布什总统签署了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这项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协 助台湾在每年一度的世界卫生大会上争取到观察员的地位。星期二,中国 外交部表示强烈反对,警告中美关系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外交部发言人章 启月说,台湾要挤进世卫组织的目的就是要在国际舞台上制造一中一台。 另一方面,台湾的外交部表示感谢美国政府和国会对台湾争取加入世卫组 织的持续支持。自1972年台湾被迫退出世为组织以来,曾先后8次试图以“ 卫生实体”的身份申请作为观察员再加入世卫,但由于中国大陆的压力均 告失败。上个月,世卫组织大会再次否决了台湾的申请。   张惠妹抱狗痛哭两天不会表态强调自己是中国人。   为了对付GOOGLE的G-MAIL挑战,YAHOO六月十五日将其用户电子邮件信 箱的储量扩大25倍,达到100MB。目前GOOGLE的 G-MAIL还没有完全对公众 开放,个别的用户都是获得“邀请”的“幸运者”。 ~~~~~~~~~~~~~~~~~~~~~~~~~~~~~~~~ 有迹象表明,中国当局可能严厉惩处蒋彦永   自由亚洲电台香港消息,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星期一报导,有迹象 表明,中国当局正在考虑严厉惩处北京退休军医蒋彦永。   报导说,72岁的蒋彦永和他的妻子六月一号在前往美国使馆办理签证 的途中失踪。当时,外界大都认为,这与六四事件15周年有关。   但是,六四15周年已经过去一个星期,蒋彦永夫妇仍被拘禁,这让蒋 彦永在美国的女儿蒋瑞和其他关心蒋彦永命运的人士担心,当局可能不久 会以所谓「颠覆罪」起诉蒋医生。   蒋彦永或成中国民间抗争导火索   6月14日英文版《亚洲华尔街日报》发表社论,指北京又“犯了一个惊 人的错误”。   《亚洲华尔街日报》指出,对蒋彦永的处罚反映了中国的领导层对在 1989年的六四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公众的批评,所表现出的脆弱程度。   有关部门今年调查蒋彦永写信为六四正名案,由解放军301医院院长朱 士俊亲自出面逼迫蒋彦永承认为六四正名是“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但 没有成功,不断遭到蒋的拒绝。此次,有关方面改变初衷,做出让步,决 定让蒋表示“后悔把信交给朋友看,因而在外界造成影响”,予以“结案 ”。办案人员原意利用“六四”敏感期,“劝”蒋接受条件,不想蒋还是 拒不接受,双方陷入僵局。 ~~~~~~~~~~~~~~~~~~~~~~~~~~~~~~~~ 刘晓波:抗议对民族良知蒋彦永的迫害   今年的6月1日,蒋彦永夫妇被中共有关部门强行拦截并带走。这对早 已退休的老人,不但被非法剥夺了赴美探亲的权利,而且失去了人身自由 。现在,半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关于两位老人,除了他们的女儿接到 过报平安的字条之外,再无其他任何信息。没有人自知道,蒋彦永夫妇身 在何处?遭遇怎样的待遇?还要被强制软禁多长时间?   众所周知,自从去年春天的SARS危机以来,敢于对自己的国家说真话 的蒋彦永大夫,于今年2月24日再次向自己的国家说真话,他给中共最高当 局的公开信,以亲历见证了十五年前的大屠杀,以良知敦促中共尽早为六 四正名。   他的义举,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提前引发了海内外对六四 十五周年的纪念。   他的真话,挽救了国人的生命和健康,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国际信誉, 也挽救了胡温新政权的形象。由此,蒋大夫被国内民间和国际舆论誉为「 民族良心」,实在是当之无愧。   然而,举世公认的民族良心却遭到中共政权的拘禁。   中共独裁的恐怖统治,专门迫害和监禁敢说真话的良知者,它对人的 迫害、控制和追查深入到每个人的大脑。它甚至利用或强迫或贿赂的手段 ,剥夺人们的沉默权利,强迫人们向其统治作效忠表态,让中华民族对自 己的良知说谎。而一当有人基于做人的尊严和良知说出真相之时,轻则封 口,重则剥夺人身自由,更有极为惨烈的割喉。   这是对国人灵魂和民族精神的戕害。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一个掩饰灾难和罪恶的政权,只能在延续灾难 和制造新罪恶中越陷越深,整个国家的未来也将被置于随时可能再现人权 大灾难的恐惧之中。   从伦理重建的角度讲,一个压制真话和良知的政权,只能把人性逼入 驯顺、虚伪、逐利、阴暗的犬儒死地。   十五年来,中共当局的所作所为,正在用「决不悔罪」和「不准见证 」的方式延续著罪恶,继续用恐怖政治制造新的罪恶,继续把国人逼成犬 儒,中华民族也就继续被独裁者们绑架在道德耻辱柱上,中国人也就只能 在出卖良知中苟活。   虽然,我们的祖先早就有「防人之口,甚于防川」的古训,但是,独 裁者非要做「甚于防川」的蠢事。在言论自由已经成为人类公认的基本人 权、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之标准的今天,大陆中国的统治者们, 不但从来没有对大量的文字狱做过一次哪怕是装点门面的道歉,反而仍然 在不断地制造新的文字狱。因而,言论自由仍然是一种极为稀缺的权利─ ─即使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也争取不到的公民权利──恐怖政治仍然 采取朦昧时代的野蛮手段,通过迫害社会良知来扼杀人们说话的自由。   为此,   强烈抗议中共有关部门对民族良知蒋彦永的迫害!并敦促中共当局尽 快还蒋彦永夫妇以人身自由。 2004年6月16日于北京家中 ~~~~~~~~~~~~~~~~~~~~~~~~~~~~~~~~ 在美华人评论蒋彦永下落不明 (美国之音记者叶兵洛杉矶报导) 向中国高层建议为六四正名的解放军医生 蒋彦永夫妇在六四15周年前夕下落不明已过半月,引起中国内外一些人士 的高度关切,认为蒋彦永失去自由一事可能成为引发新一轮抗争的导火索 。   *不知去向不准赴美*   现年72岁的蒋彦永医生是六月一号上午在北京失踪的。当时,他和夫 人华仲尉按预约时间到美国大使馆办理签证,以便到美国加州探望女儿。 据报导,他们夫妇乘坐301医院的汽车,前往美国使馆,但他们从此去向成 迷。   报导引述蒋彦永女儿蒋瑞的话说,她在国内的兄弟被301医院告知“他 们两人都安全”,但是院方拒绝透露蒋彦永夫妇所在地点。据报导,蒋彦 永家人收到的院方转交的蒋彦永夫人的字条说,她和蒋彦永都很安全,但 是不准前往美国。据报导,蒋瑞担心她父亲是因为上书北京高层建议纠正 六四镇压的错误而遭到拘捕,甚至会以“颠覆罪”受到起诉。   *程真:蒋彦永因六四呼吁而遭拘押*   1989年在天安门广场参加绝食的学生领袖程真认为,蒋彦永是因为要 求为六四正名而遭到拘押。她指出,如果中国政府没有勇气面对历史错误 ,反而对敢于说真话的蒋彦永以言论治罪,将是错上加错。   她说:“这不但是不敢正视过去所犯的错误,而且在今天还用更错误 的方法来解决人们对它一些善意的提醒或者要求。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不 明智。”   程真表示,15年来,六四一直是中国人心里的一个创痛,也是共产党 欠人民的一笔债,蒋彦永为重新评价六四事件上书,是帮助共产党找到主 动改正错误的机会。   她说:“执政者在中国没有合理合法的基础就在于它在89年把枪口对 准了人民。当你参与过89民运的人,经历过89民运的人,哪怕是旁观过89 民运的人,心里都非常清楚,共产党在这件事情上犯了极大的错误。”   *促共产党卸下历史包袱*   程真认为,蒋彦永上书呼吁平反六四是为了中国社会的长远利益,敦 促共产党知错必改,尽快卸下历史包袱,不要继续用政治风波之类的言辞 搪塞舆论,回避历史责任。她表示,当政者如果明智,就应该从善如流, 这样不仅可以化解六四事件15年来在中国社会挥之不去的矛盾,而且可以 改善自身形像,赢得人民的信赖。   这位在洛杉矶居住的前北京学生领袖说,中国领导人不仅拒绝蒋彦永 关于重评六四事件的建议,现在看来还有意将他判罪,这是目光短浅而且 愚蠢的举动,将加深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甚至可能引发新的抗争。   *伍凡:有人写公开信吁胡锦涛放人*   路透社、亚洲华尔街日报等国际媒体也在关注去年四月揭露北京萨斯 疫情、今年二月上书要求平反六四的蒋彦永失去自由一事。电子刊物《中 国事务》的主编伍凡对记者表示,他所主持的网站最近收到一篇写给中国 领导人胡锦涛的署名文章,要求恢复蒋彦永的自由。   他说:“好像是中国大陆的人写的。他发到我的E-MAIL里,要求刊登 ,我把它刊登了。他要求胡锦涛在这个时候拿出决心来,不要跟江泽民走 。江泽民已经烂透了,坏透了,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了。你(胡锦涛)现在 不能跟他们走,要是跟他们走,你也是千古罪人。他说,你第一件事起码 就是要放一个72岁的老人出来。他还要求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改革。”   伍凡认为,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关心蒋彦永夫妇命运的人们将要发起 联合行动、要求释放这两位老人的信号。 ~~~~~~~~~~~~~~~~~~~~~~~~~~~~~~~~ 港媒:张惠妹曾演唱王丹诗作“没有烟抽的日子”令北京不满   亚洲时报6月15日邱鑫撰文:台湾歌星张惠妹近日在中国大陆接连遇到 抗议,理由是她四年前曾出席陈水扁的就职典礼,更有中国网民扬言要对 张惠妹不利。   有人认为,张惠妹当年演唱会,曾演唱中国大陆民运人士王丹的诗“ 没有烟抽的日子”改编的歌曲,这事可能开罪了一些保守派人士,因此这 次遭恶意报复,但有关说法无法获得证实。(按:你真会捕风捉影啊!)   张惠妹6月5日抵达山东省青岛市,为某品牌的红茶造势,当晚,青岛 一名市民打出横幅,上书“坚决反对邀请台独人士来青”。   6月12日,张惠妹出现在杭州,计划举行的演唱会又因学生的抗议被迫 取消,学生们抗议的理由同样是张惠妹“支持台独”的政治倾向。张惠妹 对杭州事件表遗憾,称仍会到中国献唱。   中国部份人士对张惠妹不满,主要是因为张惠妹曾于2000年5月20日出 席陈水扁的就职典礼。但一些中国网民的言论十分激烈,甚至扬言要对张 作出不利行动等,引发一些中国知识份子的强烈不满。   除了出现抗议潮外,大陆网站近月出现“绿色艺人”名单后,气氛风 声鹤唳,大家都在猜谁会是下一个被对岸“制裁”的台湾艺人。大陆广电 部门6月15日明确告知两岸三地影视歌业者,截至目前完全没有所谓的“绿 名单”,一切是网路谣言。   近期愈来愈多中国网民批评一些抗议人士的激烈行为,指称这是民粹 主义抬头的先兆。   有批评者把要求伤害张惠妹的人比作希特勒,四人帮,指“历史总是 通过这样简单的重复来嘲笑那些没有思想的东西”。又有知识份子认为, 张惠妹当年已经受到“制裁”,现在再对她的行为攻击,实属不公平。甚 至有网民认为,张惠妹当年就职典礼所唱的台湾“国歌”的内容实为支持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严格来说也是支持“两岸统一”,多年来,台湾 “泛蓝”力保这歌而“泛绿”力求将之除掉,中国大陆一些人的激烈行为 ,实属捉错用神。   大陆网友串联迫阿妹取消北京演唱会   继杭州事件后,又有中国大陆网友在网路上发起杯葛阿妹行动,要让 阿妹在7月31日的北京演唱会唱不下去。发起人强调,731反台独艺人行动 有组织,将会比杭州的规模更大,也将藉由抗议阿妹,给台湾绿色艺人和 绿色企业一点颜色瞧瞧。不过,731主办单位则表示,阿妹北京演唱会已得 到文化部批准,没有理由取消。   阿妹在杭州准备演出遭抵制的情况,这样的画面将在北京重演,有网 友发起731反台独艺人行动,要让阿妹在北京的演唱会办不下去。   东森新闻报的报导说,发起人之一、绰号叫「阿树」的同学在接受访 问时指出,「阿妹一言一行充满台独思想,比如生活中她不知不觉之间, 又说你们中国人怎样怎样,我们台湾人怎样怎样,这个完全可以从内心来 说,她个人已经把台湾与大陆分割开,她的本性就认为台湾是个独立国家 。」这位网友并称,抵制阿妹,可以让其他绿色艺人借镜。   他表示,731反台独艺人发起不到一天,在网路上就已获得热烈回响, 报名参加的人数已经破百,他们说北京的抗议行动,规模组织将比杭州来 得大,总联络人及协调人都有化名,还有公开募款帐户,并且明定行动方 针,包括统一服装,场外抗议场内拉白布条等等,不过他们否认这背后有 商业或政治力操作。   活动发起人阿树表示,「我们背后任何任何商业是没有的,我背后只 有千千万万的爱国的心,爱国的人支持我们,就因为爱国的动力,让我们 勇于向前举办这样有意义反台独的活动。」   眼看新一波的抵制阿妹行动来势汹汹,主办阿妹北京演唱会的公司很 无奈,主办这次7月31日阿妹北京演唱会的公司刘董事长说,阿妹北京演唱 会批准申请,文化部早已发来,没有理由因为有人要抗议就取消,演唱会 目前仍会持续准备,也有办下去的决心。他也说,抵制阿妹的人固然有, 但是网路上支持阿妹的声音也非常多,他们不会让支持阿妹的歌迷失望。   主办方虽然坚持演唱会要办下去,但也不讳言,如果抵制行动大规模 串联成功,杭州事件重演,演唱会被迫取消的最坏状况,也不无可能发生 。   中国时报则报导,张惠妹无辜被贴上绿色标签,遭大陆网友抵制,回 到台湾后,狮子座的阿妹尽管情绪再消沉,还是打起精神「开工」。15日 晚上她终于步出家门,出发到白金录音室,开始新专辑的录音工作,阿妹 笑着说:「之前还担心活动太多,挪不出时间来准备新专辑,没想到现在 时间全部都空出来了」。   阿妹新专辑原定暑假过后推出,按照既定作业程序,早就要开始收歌 ,不过因为阿妹忙着大陆代言和5场演唱会的准备,不但只能把前制作业 交给制作人徐光义负责,连录音时间都挪来挪去,现在难得有空档,她心 里其实松了一口气,除了把握机会开始听歌,也和制作人讨论新专辑的走 向。   不过经过「杭州事件」,阿妹的想法豁然开朗,还被激发出源源不绝 的创作情绪,她说新专辑里的歌会很「精神摇滚」,因为她现在已经写好 了3首歌,歌曲的主轴是「爱与和平」,正好可以表达她此刻的心情。   另据报导,在她接受专访时谈到这几天心情时,她口气明显哀伤起来 ,「我完全没办法睡觉,你相信吗?我还对着狗狗哭耶。」阿妹说,怎么 也没想到4年前唱国歌的事会像个包袱一样,紧紧缠着我不放,而且动不 动就会被人追上来再打一把,只能说自己很无辜,也很委屈,但公众人物 注定就是要忍受这样的苦,谁叫我是张惠妹。   阿妹说,我上网看了一下网友的反应,但没看太多,因为我不想一直 陷在那个情绪里出不去,像我手机关机,就是怕朋友一直打来为我加油, 那么我的情绪会更激动。实际上我从上礼拜五就睡不着了,太多事在脑里 转来转去,我只能抱着吉他,对着狗狗唱歌,看他们健健康康的,我才会 开心点。   阿妹表示,我们本来就是中国人,为什么要一直强调,如果要强调, 我该说我是卑南族,那才是我最美丽的身世。我现在不想说话,因为讲什 么都会有人看不顺眼,我也交代经纪人和助理都不要再发言了,我真的希 望一切就这么结束。 ~~~~~~~~~~~~~~~~~~~~~~~~~~~~~~~~ 人心之毒,制度之毒   陈劲松   “全民向钱看”的当代中国,据说“物质丰富”。然而,形形色色的 假冒伪劣商品,充斥于市场,构成另类“中国特色”。以“民以食为天” 的食物而论,不法奸商为牟取暴利,掺假作伪,将大量有毒食品推销上市 ,轻则致伤致残,重则夺人性命。迄今,哪样食品未见毒?毒烟,毒酒, 毒茶,毒米,毒菜,毒油,毒粉丝,毒火腿,毒酱油,毒奶粉......遍地 毒货,如洪水恣肆,令人防不胜防。   仅近期,相继曝光的毒货丑闻就有:安徽省阜阳市流行毒奶粉,大批 儿童中毒,成为“大头婴”,其中66名婴儿送医,13名婴儿死亡;畅销于 贵州省贵阳市的毒奶粉,导致至少154名儿童中毒;陆续发现毒奶粉的省市 ,包括北京、江苏、辽宁、四川、江西等;甘肃省兰州市发现“脏油”: 有人把喂猪的馊水“提炼”成供人食用的“清油”,仅在该市查获的这种 “脏油”,就多达17600公斤;另外,在该市还出现以工业盐充当食用盐的 劣行,有人随便一查,便起出66吨;安徽省合肥市发现上千万双“毒筷子 ”:奸商将用过的免洗筷子回收后漂白,再卖给大排挡、小卖部和中小型 餐馆。因漂白粉有毒,严重危害人体。   应该说,曝光的,仅仅是巨大中国毒货的冰山一角。国内外一些媒体 报道时,动辄以“震动了北京高层”或“震惊了中央高层”来夸张其词。 其实,所谓“北京”、“中央”,早就司空见惯了,早就麻木不仁了,早 就无所谓了。“震动”、“震惊”之说,纯属臆测、想象。只有当盖子实 在捂不住的时候,“中央”才见招拆招,拆东墙补西墙。抓典型,杀鸡儆 猴。打一阵雷,刮一阵风,而后无声无息。奸商在风头上,自然躲一躲, 避一避,待到雨过天晴,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其大肆制作贩卖假货毒货之 能事。   与“豆腐渣工程”盛行一样,毒货之盛行,与官场腐败密不可分,亲 如孪生。以安徽阜阳毒奶粉为例,炮制毒奶粉的厂家,居然各证齐全,显 然有“上头”开绿灯,官商勾结,一目了然;早在一年多以前,当地群众 就陆续投诉,却无人受理,阜阳市各级干部能推就推,听任事态发展,直 到13名婴儿死亡,直到丑闻全部曝光,直到温家宝亲自过问,当地干部才 假装表示“痛心”,却同时又公开表示“不打算辞职”。   面对如此重大的惊天命案,阜阳市仅拿一些小商贩做靶子,当替罪羊 ,既未触动真正的大奸商,更未触及其背后的腐败官吏。该市主要负责人 ,仅受到“党内记过”的轻微处分,继续享受其高官厚禄。如此避重就轻 ,蒙混过关,自然无法阻挡毒货于日后再度蔓延。同一事件,如果放到民 主国家,早已是群情激愤,举国声讨,各媒体连篇累赘地追踪报道,直到 大小官员纷纷辞职,责任者悉数移交法办,受害人获得巨额赔偿。正是那 种声势浩大的翻腾,使类似事件在这些国家再度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   毒货肆虐,生灵涂炭。毒货何其多?与其说是商品之毒,不如说是人 心之毒;与其说是人心之毒,不如说是制度之毒。经过五十多年有目的、 有系统、有计划的摧残,道德滑坡,天良丧尽,成为中华民族的巨创。排 斥透明,拒绝监督的政治体制,为官商勾结、官官相护大开了方便之门, 毒货与腐败穿行其间,如浊水之横流,畅通无阻。可以断言:只要制度不 改,中国毒货,不仅不能堵绝,还将进一步泛滥成灾。民无安心,国无宁 日。(自由亚洲电台) ~~~~~~~~~~~~~~~~~~~~~~~~~~~~~~~~ 东海一枭:维权勇士李圣龙   历代王朝,无论怎样强盛辉煌,长则一二百年,短则几十年乃至几年 ,无不在愤怒和仇恨的火焰中分崩离析、烟消云散,而且大多灭亡于自己 制造的内乱之中、内敌之手。自古以来,专制政权都是培养仇恨、分裂社 会、制造敌人的高手。中共也不例外,由于它崇奉的是宣扬斗争、专政的 马列邪教,比起以儒家学说为立国之意识形态的封建王朝来,在培养仇恨 、分裂社会、制造专制之敌和时代英雄方面,更是神功无双、盛况空前( 邓江时代已尽量淡化、修正马列斯毛主义,但根基依旧,而毛时代种下的 阶级仇恨、斗争哲学之因,正到了结果之时)。它执政中国才五十几年, 早已弄得天怒人愤,民怨沸腾,任何突发性小事件都有机会变成导火索, 让星星之火点燃柴堆燎遍中国!   近年来,抗议事件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参与人数也不断增加。有媒 体引述公安部的话说,去年发生的"重大事件"(示威抗议活动)达到58000 起,涉及人数为300万,比前年上升15%。中共正以它举世侧目的腐败和黑 暗,被动而无奈地把广大民众和各界有识之士制造成公开和潜在的敌人。 它欺骗、统战、收买、利益驱动、武力威慑、暴力镇压的作用虽能得逞于 一时,但终究比不上它制造敌人的能力和速度,这是其制度的反动本质和 缺乏有效制约的特权本性所决定的。多少人受尽压迫欺辱恨不得“与汝偕 亡”,,多少人自暴自弃或自尽自焚,多少人被迫走上漫漫维权、抗争之 路。   同时,各地“有关部门”还在不断积极地、主动地、蓄意地为民主阵 营输送新生力量,以他们无数防民如贼、以民为敌、小题大做、倒行逆施 的愚蠢行为和鬼蜮伎俩,把普普通通的良民逼成“刁民”,把大量有识有 志有良知之士逼成维权勇士、民主志士、自由战士。这不啻于给中共政权 下面的干柴堆上浇油引火呀。   李圣龙就是这样被逼上梁山的一个。   李圣龙,1970年生,浙江余姚陆埠人,原是拥有一家固定资产价值500 万元的洁具厂的私营企业家,商余关心时事和政治,好读书,好思考。中 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后,李圣龙联想到一个月前中国总理刚赴美友好 访问,便推测使馆被炸事件是中美两国高层互相默契或“勾结”而共演的 一出戏,写成《思考与抉择》一文,用传真方式向《南方周道》投稿。就 这样,他的一连串噩梦开始了。   投稿的第二天,国安人员来到了他厂里,开始对他进行审查。审查的 结果,李圣龙当然既非间谍也非某个“非法”组织成员。但从此,他在“ 有关部门”眼里已是一个危险异己分子,正常的生产和业务遭到了干扰、 破坏。2002年6月23日,在当地中信银行职工沈某的教唆下(李圣龙一直认 为沈某是当地公安指使前来监视自己言论和活动的内线人物),李圣龙厂 里的四川务工人员陈某某忽然反常地提出加资要求,在争论过程中,沈某 把李圣龙推倒在地,陈某某突然使用直径达12——15CM的木棍猛击李圣龙 脑部,致使李圣龙当即昏迷。   当地公安机构对行凶案件并不立案,更不拘捕凶犯,却从各种侧面或 软或硬地对李圣龙进行洗脑,要他放弃自己的言论和立场,并暗示李圣龙 只要屈服,可以给他巨额经济补偿和支持,但李圣龙没有妥协。2003年11 月24日,李圣龙向当地法院递交了《刑事自诉书》,要求法院对沈某、陈 某某的故意伤害罪进行判决。但是,余姚法院竟然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起 诉。上诉结果依然是维持原裁定。2004年2月16日,李圣龙向浙江高院提出 了申诉。4月,当李圣龙得知浙江高院要求宁波中院进行复审的消息时,他 已经破产,原有的土地、厂房被银行以低价拍卖。作为工厂主的李圣龙被 消灭了,从此,作为民主斗士的李圣龙诞生了(以上介绍见顾则徐《被消 灭的工厂主李圣龙》,有删略)。   我原来不了解李圣龙的情况,他两次通过电邮和电话表示想来见见我 ,我都婉辞了。6月6日他香港游回来,路过邕城,喝酒闲聊,始悉端末。 关于使馆被炸事件是中美两国高层互相勾结而共演的一台戏,纯属李圣龙 的分析推测而已。“有关部门”如此严防死守如临大敌,因一篇文章“消 灭”一个企业家,逼出一个“敌人”来,是愚不可及?是立功心切?是想 多申请维安(维护国家安全)经费?还是,李圣龙误打误撞,测中了个中 玄机?   第二天陪他游青秀山,中午回他下榻的宾馆时,发生了一出小插曲: 俩人并肩走到楼梯口时,遥见(约百米吧)几个大汉从他的房间鱼贯而出 。他一惊,大呼:有小偷!俩人急起而追,那些汉子迅速消失在楼梯口( 有一人留在过道打手机,原以为是隔壁客人,经查不是,说好留下作证的 ,后找机会溜了),他继续追,我叫一个服务员电话通知宾馆保安部,一 边下到门口通知门童严密注意可疑人员。房内行李都在,门锁亦完好。通 知派出所,不久来了俩警员(后又来一警官,据说是所长),简单问了问 情况,说类似事件,发生过多起了。我们要求查看宾馆监视录像,被拒, 答曰只有警方才有权观看。他们看后说该房处于死角,录像监控不到(其 实那间房正对着另一头的监视录像头),遂不了了之…   李圣龙通过自己的亲身遭遇,充分体会到了专制制度的可怕可恶,并 通过锲而不舍绝不妥协的个体维权行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追求民主自由 的道路。尽管不太赞成他的一些政治见解和路径选择,但他对民主大业的 热诚和决心令我感动和敬佩,唯有深深祝福,盼其保重。 2004、6、9 ~~~~~~~~~~~~~~~~~~~~~~~~~~~~~~~~ 中国网民从虐囚看美国自由民主   中国一些官方媒体最近大量报导了美国军队在伊拉克虐囚事件,抨击 美国的所谓人权双重标准。不过,不少民众在网上呼吁中国媒体不但要勇 于批评美国政府,也要敢于批评和监督自己的政府,并且呼吁中国政府效 法美国总统为虐囚事件道歉,就六四事件向国人道歉。   *中国媒体大作文章*   自从1999年美国误炸了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以来,中国的网上聊 天室,就成了中国网民发泄反美情绪的渠道和空间。   中国官方的舆论从来不放弃任何机会,并且也从不隐瞒官方媒体为舆 论导向的功能。人民日报最近发表评论时,内容不是来自该报评论组而是 中国网民。人民日报新闻网主页的头版文章宣称:“难道这是美国的人权 吗?网民谈论虐囚事件。”   *反美者多褒美者众*   耶鲁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斯帕亚斯最近就中国上网的民众就美国 监狱虐待囚犯事件发表的意见进行的媒体内容定量分析,该网址搜集的500 多条帖子中,有不到一半左右的张贴反映出充满恶意的反美情绪。   他说:“根据我们在虐待囚犯事件被报导之后对中国网络论坛发表的 言论进行的调查,大约百分之45的人有反美倾向。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 象的是大约四分之一的人赞赏美国的新闻自由制度,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 民众赞赏美国的民主制度。”   *有人暗示中国尴尬处境*   耶鲁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斯帕亚斯的这项研究报告发在耶鲁大学 《全球》杂志上。文章说,尽管人民日报网站专挑符合已确定的反美基调 的文章张贴发表,但整体张贴文章显示中国网民意见众说纷纭。很多人谴 责美国虚伪,但也有人藉机暗示中国在此领域内的尴尬处境。   *网上讨论成为民意晴雨表*   中国有8千万网民,网上讨论成为民意的替代晴雨表。斯帕亚斯对人民 日报主办的『强国论坛』上张贴的内容的分析显示,中国网上审查制度让 中国网民享有发表看法的一定空间。斯帕亚斯说,从他自己的研究来看, 美国虐囚事件的讨论并非仅仅在中国网民之间招致简单单一反美立场,而 是引发了对人权、民主和媒体作用等问题的广泛讨论。   *很多人赞美新闻自由媒体监督*   他说:“我从中国网络论坛上所了解到的情况是,除了对美国的批评 以外,很多人对美国的新闻自由,对美国媒体能够揭露虐待囚犯的丑闻表 示赞赏。”   目前旅居美国的前深圳特区青年报总编辑曹长青说,虐囚事件对美国 的形像在全球是灾难性的,但是包括美国之音在内的美国的媒体,争相报 导,并没有任何记者受到压力或者受到处份。   耶鲁大学学者斯帕亚斯认为,“伊拉克囚犯遭虐待的逼真图像招致几 乎全球各地对美国的谴责。中国作出类似反应亦在预料之中。作为一个因 其践踏人权而常遭美国批评的国家,虐囚事件的曝光显然是一次‘回敬’ 的机会。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中国网民已将阿布格莱布监狱丑闻当 作关于新闻自由和政府责权制价值的一堂课。美国体制中的这两大特点恰 是中国所缺。”   *“比从来不道歉的人强多了”*   在美国总统布什和国防部长对这一事件公开表示道歉之后,一些中国 网民认为这种道歉表现出美国的虚伪。但是,其它网民立刻在跟贴中写道: “道歉至少要比从来不道歉的人强多了”,几乎是毫无遮掩地批评中国领 导人的专制做法,即他们到现在还没有为诸如天安门屠杀等行为道歉。另 一位网民说道:“有些国家的问题在于,当他们伤害了自己的人民时,他 们甚至不会道歉,而且还不准许你谈论。比较而言,美国的确是一个伟大 的国家。”   中国问题观察家曹长青注意到,美国虐待囚犯是美国新闻界自己揭露 出来的,说明美国新闻的自由和媒体的独立。   *赞扬美国自我揭短纠错*   中国的网民也注意到美国媒体,诸如纽约客、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 等如何透露被证明对美国的全球形像带来如此伤害的新闻。根据斯帕亚斯 搜集到的中国网民的反应。一名网民指出:“军中的丑闻是美国自己的媒 体透露的。总统和国防部长均已道歉认错。显然这种体制和这个国家能够 纠正错误。”另一位网民说:“美国自己揭自己短的做法真了不起!这才 是民主与新闻自由的真正含义!”还有一人表示同意说:“不得不承认, 人家的新闻媒体就是比咱的强多了。”   *中国对法轮功信徒如何?*   曹长青指出,类似伊拉克囚犯受虐促一类的事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 都有发生。关键看发生之后如何处理。曹长青举了法轮功学员的例子,来 比较中国美国在处理虐待囚犯事件上的不同。   和官方媒体导向国内舆论的愿望相反,美国媒体对伊拉克虐待囚犯事 件的揭露和美国政府对这个事件的处理,不但没有在中国民众中煽动起狂 热的反美情绪,反而促进更多的中国人对新闻自由和民主制度的渴望和思 索。这一点也许是网管们始料未及的。(VOA) ~~~~~~~~~~~~~~~~~~~~~~~~~~~~~~~~ 谈谈香港民主派与北京政府中央的“退一步”和“沟通”   王希哲   一、“还政于民”是港独口号?   在香港,“还政于民”的特定含义,就是把北京政府规限的小圈子“ 选举”打破,将权利还给全体香港人民,让他们按基本法的规定早日实现 普选,真正实现“港人治港”而不是京人治港,或京傀治港,这怎么是港 独口号?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而已。   说是英国人曾有阴谋,利用“还政于民”口号搞港独。也许如此。不 错,作为外国殖民者,英国人在中国政府面前是无权提“还政于民”口号 的,对于它,只能还政于中。但中国政府也向国际社会保证,还政于中后 ,中央政府最终要实现香港的普选,达到港人治港,也就是还政于香港人 民的。现在香港之政既然早已属中,那么香港人民在香港提出“还政于民 ”就完全是中国人自己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与英人何干?要拿英国人 昨天的阴谋来吓唬今天的中国香港人?英国人曾提过这个口号,中国人就 再提不得,提了就是港独?这是什么逻辑?文汇报居然问,“还政于民” 还要还给谁?这是装糊涂。当然还给中国全体香港人!你们不是向全世界 保证了“港人治港”吗?没有实现普选一天,就一天没有“港人治港”。 “港人治港”是什么?就是“还政于民”。   二、“结束一党专政”是对抗中共?   香港民主派应该提醒中共,“结束一党专政”口号不是对抗中共,相 反,是赞成中共、支持中共、拥护中共。香港民主派应该提醒曾庆红把他 父亲长期追随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诸领袖的的选集,好好再看上几 遍,在那里面,“结束一党专政”正是共产党为之奋斗而喊的最响亮的口 号哩!   怪的是曾庆红会见访京的工联会成员时,居然会提出,愿意与香港民 主派“沟通”“但前提是这些人不能喊「结束一党专政」的口号”。据亲 共人士转达圣意,曾庆红此言,“就是中央与民主派沟通的底线”。好一 个“底线”。这么说来,曾庆红承认了今天中国的北京政权,是中共“一 党专政”的政权 ?曾庆红,你倒明白说说,今天的中国的北京政权,究 竟是不是中共“一党专政”?如果你说“不是!”,因为今天的中国的北 京政权依宪法,是“人民民主专政”,那么香港民主派的“结束一党专政 ”口号不过是无的放矢,“对抗”了你什么?紧张了你什么?你要设什么 沟通的“底线”?如果你说“是!”,因为今天的中国的北京政权就是中 共的“一党专政”,那么中共就是背离了自己当年的革命理想,革命目标 ,革命宗旨,不但如此,也背离了今天中共自己制定的国家宪法,这正是 中共亟待要改错的地方,香港民主派作为真正的“诤友”,喊出“结束一 党专政”口号,请你改错,这好比春风及时雨也,怎么要说人是“对抗” ,还要划什么“底线”?毛泽东不是说过,“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 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 照你的办”么?   又有个中共的驻港特派员杨文昌说,支联会提出的口号“结束一党专 政”,“北京和中国人民都不能接受”。这真笑掉了我们的下巴。若“结 束一党专政”的口号“北京和中国人民都不能接受”,1949年共产党是如 何进北京的?   三、对“退一步”的意见   现在香港民主派有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刘千石兄的,他的意思是,既 然曾庆红划了底线,与香港民主派“沟通”的“前提是这些人不能喊「结 束一党专政」的口号”。那么就退一步,退到底线后面去,不喊「结束一 党专政」了,这样民主派和中央就“沟通”了,节就解开了,就不会“双 死”了。   一种是司徒华叔的,他的意思强调,若要支联会先放弃某些目标或口 号,才能与北京展开沟通,“根本不是真正平等的沟通,也不会使气氛宽 松”。   我的看法是,华叔经验老到些,千石兄可能有些天真了!共产党的话 ,信得过的么?若共产党的话可信,它也不会搞一党专政了,前面说了, 这个共产党正是靠“结束一党专政”的口号起家的,当然,那是当年在国 民党中央政府的治下。“沟通”么?是好事,也是香饵。它划个“底线” 给你,你不力争就听话退后去吞。好,它还有一条条“底线”再“底线” 给你的,一直“底线”到你不再是民主派为止!   不过,也可以考虑把香港民主党与支联会分开。若香港民主党定位自 己是以香港本阜的政治民生为宗旨的,倒不妨淡化一些抗争中共的政治口 号;但港支联是以支持全中国的民主运动民主改革为己任的,那就应该坚 守阵地,不可轻言后退。须知“我能往,寇亦能往”,退到哪里去? 2004年6月14日于美西海湾 ~~~~~~~~~~~~~~~~~~~~~~~~~~~~~~~~ 美国修改香港政策法   布朗巴克(Sam Brownback)   十五年前,中国武力镇压天安门广场示威,留下历史阴影。虽然未有 象显示中国会在香港动武,但香港争取民主的示威活动,正正提醒大家中 国仍然惧怕政治改革。再次面对要求民主改革的呼声,北京选择漠视民众 意愿。   美国的香港政策假设中国是以善意行事,现在是时候检讨政策来回应 了。   美国国会在九二年通过《香港政策法》之际,是信任北京在八四年《 中英联合声明》作出的承诺,在九七年香港主权由伦敦转移至北京以後, 让香港维持「高度自治」。然而,由近几个月的事件来看,香港是否仍然 拥有自治,颇成疑问;因此,是否有理由继续采用现行的《香港政策法》 ,值得深思。   在九二年,美国的出口管制、出入境管制,以及引渡法等,都视香港 为英国一部份。美国与英国和香港在广泛的领域,例如金融、运输、航空 、海事、贸易配额等方面维持双边协议,构成美国最重要之一的贸易关系 。美国法例对中国的待遇与对英属领土的待遇截然不同,国会因而通过《 香港政策法》,以防因主权转移而损害香港经济或美国利益。   只要中国容许香港政府以本身的独特方式运作,这种安排合乎情理。 但北京愈来愈只强调「一国两制」中的「一国」,迫使《香港政策法》趋 於过时。四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反对香港在几年後推行普选,这个立场与 八四年《中英联合声明》的目标背道而驰,而且无视《基本法》的规定。 《基本法》明确订明可在○七年透过普选选出行政长官,并在○八年直选 立法会议员。数以万计的港人上街示威,抗议这个决定。   最近,香港三名电台节目主持人相继请辞,令新闻自由蒙上阴影。他 们的节目都严厉批评香港政府,而且极受欢迎。其中一名主持人表示,一 名退休中国官员深夜来电,问及他的家人,令他备受压力。   香港的经济成就,有赖不受审查的传媒提供自由流动的资讯。香港文 化充满活力,连串和平示威活动,显示香港已经准备好迎接普选。若全国 人大继续践踏《中英联合声明》及《基本法》条文,坚持香港未能推行民 主改革,则美国必须重新考虑其香港政策,因为有关政策原本假设,中国 是会采取较为合理的行动的。   《香港政策法》中若干部份现已过时。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条款,已 因中国於○一年加入世贸而不再适用。美国逐步取消纺织配额,也会令其 他若干条文不再适用。法例中若干条文,目的是保障美国在亚洲的商业活 动,而非保障香港。   不过,法例中有一条重要条文尚未过时,而有监於北京近日对香港自 治横加践踏,可能需要检讨该条文,这就是豁免香港的出口管制,而这项 管制,对中国其他地区是仍然适用的。北京违反对香港承诺的次数愈多, 愈有急切需要预防中国可能在一个重要领域违反承诺,就是把美国军民两 用的先进科技先出口到香港,然後转到中国军方的使用者手上。   修订法例,将香港现有的豁免权取消,日後美国驻港商务部要处理更 多文件,并进行更多实地检查,才会批准此类出口,但对在商业上及科技 上的合法使用者来说,影响应该微乎其微。这样做可防止重大的国防技术 ,被用作对付美国的盟友或在亚太区的美军。   底线是撤销或修订法例,不会对中国或香港构成惩罚性影响。这做法 是作为象徵,就是美国已对「一国两制」不存寄望,转而把注意力集中於 现行法例可能会对美国构成何种程度的国防安全威胁。   接下来的一个世纪,美国最大的挑战,将会来自一个经济蓬勃、政治 独裁,并坚持邻国就范的中国。   香港在「一国两制」方面的经验是一个预兆,显示中国并未与时并进 变得温和。天安门广场的记忆,提醒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对香港采取的种种 行动。(苹果日报)   作者为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小组主席 ~~~~~~~~~~~~~~~~~~~~~~~~~~~~~~~~ 宁做民主附庸,不做专制附庸   林保华   现在台湾的政治生态是,只要有甚 事情同美国扯上关系,就一定会 有人跳出来反美。前一阵为出兵伊拉克问题反美,这次又为美国军售问题 反美。以前他们说台湾抱美国大腿,现在说台湾成了美国附庸。   因为台湾国防部的报告太简单,或者价格太高,不但作为忠诚的反对 党应该提出不同意见,就是身负护航任务的执政党也应该提出质疑或改进 意见,但是它同“反美”的政治议题无关。   台湾购买美国的武器,表面上是商业议题,但是更多的是政治议题, 增加了它的复杂性,因而不能用单纯的“价格高低”来决定买不买。这次 购买的武器,特别是潜舰,也是政治政治问题,因为中国一直反对美国军 售台湾。最近刚逝世的美国前总统雷根在执政时期,他的一些官员被中国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所迷惑,同中国签署第三个联合公报,写明“准备逐步 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後来才采取措施挽救它的消极影响。但是中 国一直对此纠缠不休。   而在中国高压下,其他国家不敢向台湾出售武器,因此成了美国的“ 独家生意”,形成某种垄断价格也就不足为奇。以这次的柴电潜舰为例, 美国已经不生产,美国要恢复生产,成本自然很高。但是潜舰在海军中是 很重要的防卫性舰艇,成了这次军购争议最多的焦点。有立委说美国的价 格比欧洲出售的价格贵两倍,那么请他们帮忙说服欧洲卖给台湾,如果欧 洲国家不敢,就请他们劝说与他们关系良好的中国手下留情。如果都做不 到,台湾可以讨价还价,但是要打大折扣恐怕不容易。   有政治人物说,这是台湾向美国交保护费。的确也有点这个意思。在 中国的侵略威胁下,交些保护费势不可免。国与国之间有个互利关系,承 担一些义务可以,太大的义务则不可能。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驻兵,保护了 台湾,最近更有消息说,军事基地要移到更接近台湾的琉球下地岛。台湾 如果因此承担一些军费也是应该的,谁叫那个中华帝国就在台湾身边虎视 眈眈。   有些政治人物既反对出兵伊拉克协助美国,又反对向美国购买武器, 就是不反对中国对台湾的武力威胁,甚至帮中国来恐吓台湾。显然,他们 是要台湾充当中国这个专制恶霸的附庸。对台湾来说,在中国打压下,如 果不能在国际上站起来而必须做附庸的话,当然选择做一个强大民主国家 的附庸,而拒绝做一个一党专政下失去自由的中国的附庸。那些帝国主义 国家的殖民地已经纷纷独立,只有中国的殖民地,现在连真正的“自治” 都不可得! ~~~~~~~~~~~~~~~~~~~~~~~~~~~~~~~~ 美中经安会指北京从未停止核武扩散,美如卫台将遇劲敌   俄以助解放军取得摧毁性武力   美国国会的「美中经济及安全审察委员会」定15日发表的一项年度报 告指出,在未来的台海战争中,美国如要保卫台湾,「将会面对一支在俄 罗斯、以色列等国帮助下发展起来的,具有极大摧毁力的中国军队。」   该报告说,俄罗斯向大陆出口武器的精良程度超过以往。以色列与北 京建立了一种日益可怕的防卫关系。而且,如果欧洲联盟解除对北京的武 器禁运,会「大幅增强北京的军事力量」。   报告指出,北京的军事力量「似乎日渐朝著适应台海冲突环境、针对 可能卷入冲突的美国空军、海军的方向发展」。   根据此一报告,中国大陆军事现代化的关键是「大规模地」攫取以俄 罗斯为首、以色列次之的外国先进军事技术。与1990年代初相比,俄罗斯 最近对北京的军售显示,这些武器在「致命性和精良性方面的增强令人警 觉」。   该委员会副主席戴玛托表示,尽管美国竭力阻止以色列对北京的军售 ,却「并未获得能使我们解除担忧的以色列的合作和保证,我们非常担忧 这种关系」。   报告并指控,北京向伊朗出口核武技术以交换石油,允许北韩使用大 陆的天空、铁路和海港来运输飞弹以及其他武器。   尽管布什政府强调,美国与北京在阻止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和打击恐 怖主义方面的合作日益增多,该委员会的立场却比布什政府严厉得多。该 报告说:「中国一直未能停止其扩散(核武)的行为,导致美国严重关注 国家安全」。   该报告还指出,美国可在贸易方面以不采取强硬立场的「诱导」政策 ,来换取北京在北韩核武问题上的合作。   美国之音:美报告促调整对华政策(04年6月15日)   美国国会一个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发表一份年度报告说,美中关系几个 重要领域目前的走向将损害美国的安全利益,因此美国需要立即调整对华 政策。   *中国各方面发展影响美国家安全*   由国会创立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星期二推出的年度报告 说,中国在美中双边贸易中的某些行为、中国高科技的发展及其军事用途 ,以及中国对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外交攻势都将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安全 。   委员会副主席理查德.达马托说:“今年,委员会对中国在四个大的领 域的进展进行了审查。首先是市场改革和履行贸易协定,第二是中国跟美 国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合作,第三是中国在走向开放和法制方面所采取的政 策,第四是双边关系的总体质量。我们认为,中国在所有这四个方面的进 展远远不能让我们感到满意。”   *巨额贸易逆差削弱美制造业*   报告说,2003年美中双边贸易额高达一千八百亿美元,而贸易逆差高 达一千两百四十亿美元,这样巨大的贸易逆差削弱了美国的制造业基础, 同时损害了美国长远的安全利益。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主席罗杰.罗宾逊说:“巨额贸易赤字 本身就应该令我们感到忧虑,而造成巨额赤字的各种原因则显示了问题所 在。”   委员会说,造成美中巨额贸易赤字的原因包括中国政府操纵货币兑换 率,直接和间接地补贴中国的出口制造商,以技术和安全标准为借口阻止 美国商品进入中国,以及没有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   *中国外交攻势争取时间空间*   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外交政策也令审查委员会感到忧虑。罗宾逊说:“ 中国正在亚洲地区展开外交攻势,向这些邻国保证中国在该地区长远的和 平愿望。但是中国这些外交努力是为了争取时间和空间,以便能继续发展 经济,同时增强军事实力。”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报告说,中国部署了几百枚导弹对 准台湾,显示了中国的非和平企图。而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努力在很大程度 上来自外国军事装备和技术对中国的供应。   *批美缺乏协调一致对华政策*   共和党和民主党人数各占一半的这个委员会说,尽管中国在几个重要 的领域对美国长远的安全利益构成威胁,但是美国政府却没有一个协调一 致的对华政策来应付这些问题。   委员会副主席达马托说:“虽然双边关系如此关键和重要,美国对华 政策却缺乏有效的管理,缺乏远见,没有一个既定目标,也缺乏实际成果 。"   *为国会及行政当局提供建议*   遵照国会的要求,“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在年度报告中向国 会和行政当局提出了多项建议,其中包括敦促国会通过立法程序,促使行 政当局与中国当局交涉,纠正中国不公平的贸易手段。   鉴于北京对台北和香港的态度,委员会建议美国政府重新评估“一个 中国”的对华政策。鉴于中国军事现代化对美国的威胁,委员会建议美国 政府制裁向中国出口敏感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外国公司。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表示,委员会之所以发表如此严肃和 庄重的报告,是为了向美国国会和行政当局发出一个警告,以便他们能迅 速做出调整,使美中关系沿着一个健康、正确的轨道继续前进。   *美中面临历史性时机*   副主席达马托说:“尽管许多重要的领域缺乏进展使我们感到很失望 ,但是我们认为,两国关系仍然处于一个初始时期和变化多端的时期。美 国面临一个历史性的时机,在许多方面可以去帮助中国做出对中国以及对 与美国和国际社会和平共处有益的事情。”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表示,中国也可以把握一个帮助美国 消除忧虑的历史性时机,那就是帮助解除北韩的核武器项目。报告说,作 为北韩的主要援助国,中国在处理北韩核项目问题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 用。   美国会报告谈美中关系   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和安全评议委员会”星期二上午发布2004 年年度报告,报告认为,美中关系发展的一些趋势危害了美国的长远经济 和国家安全利益。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等采访报道。   美中经济和安全评议委员会星期二公布了年度报告。报告说,通过广 泛听证和研究,委员会认为:美中关系现有的一些趋势对美国长期的经济 和国家安全利益有负面影响,因此,美国在这些领域的政策急需引起注意 并加以改正。该委员会主席罗宾逊说,“美中关系日益复杂,触及到美国 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在我们的报告中,我们试图在我们同中国巨 大经济关系、我们国家的经济健康以及中国在亚洲日益增加的政治、经济 、军事力量对我们形成的安全挑战之间确定关键的交叉点。正确处理这种 关系,将是美国在21世纪的一个根本任务。罗宾逊说,朝鲜半岛核危机是 考验美中关系的关键问题之一,   “这涉及到中国是否愿意运用自己在政治和经济上对平壤的广泛影响 ,说服平壤不可逆转地在近期内取消其核武器和导弹发展项目,在这个危 机上,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我们认为中国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美中经济和安全委员会的报告认为,中国军队日益走向现代化,俄罗 斯正在向中国出售越来越先进的武器,而以色列这个接收大量美国援助的 盟友也在和中国建立令人担忧的国防关系,万一美国必须出面保护台湾, 俄罗斯和以色列的对华军售将妨碍美国的利益。该委员会副主席德马托说 ,中国在加入世贸后,并没有完全实现自己在市场开放上的各种承诺,导 致美中贸易出现巨大逆差,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   “今年,我们这个委员会从四个广泛的领域对中国取得的进步进行了 评估,第一是市场改革和贸易协定,第二是美中在国防安全方面的合作, 第三是中国的开放程度和法制状况,第四是美中双边关系;在这四个方面 ,中国方面的努力都不令人满意,我们必须敦促中国作出更多的努力。”   该委员会副主席德马托说,“我们的报告详细论述了美中关系中一些 不符合我们国家长远利益的方面,如果我们坚决使用美国拥有的巨大经济 、政治筹码,我们能够让中美关系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美中经济和安全评议委员会是美国国会2000年成立的一个两党委员会 ,负责调查、分析美中关系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影响,并就此向美国 国会提交建议。 ~~~~~~~~~~~~~~~~~~~~~~~~~~~~~~~~ 传播政治敏感书籍要靠盗版的自由   安田   盗版对于作家来讲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没有哪个作家希望看到自己 辛辛苦苦码出的文字,被不法的商贩印刷成非法的图书贩卖。但今天朋友 转来一则有关盗版的消息,却让我对盗版行为有了另外的理解:盗版对于 信息的传播,竟然有正版不可比拟的速度。   该则消息如下: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平谷分局检查文化市场   近日,分局对辖区的车站、繁华地区以及新华书店等19家图书经营主 体进行了检查,此次检查主要针对有关《新闻风暴:中国现场直播纪实》 的影像资料;安田所著小说《天安门情人》;王丹、王军涛所著《六四参 加者回忆录》、《天安门黑手备忘录》等有关非法书籍 ,检查中未发现上 述非法书籍。(平谷分局)(http://www.hd315.gov.cn/ask.asp?aa=13983 )   显而易见,这是中国大陆一个管理部门(平谷分局)的普普通通的内 部通告。由此,我们知道,今年有关“六四”的几本书,不仅上了大陆的 禁书黑名单,而且已经有了盗版。之所以这样说,是出于对我自己的小说 《天安门情人》的了解:根本没有“非法”发行到大陆某个城市19家图书 经营主体里去的能力。所以,这个内部通告里所说的《天安门情人》,是 盗版无疑。   这个消息真是让我哭笑不得。一方面,作为作家,应该反对盗版。另 一方面,作为作家又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在鱼与熊掌之 间进行取舍,不会是一件快意的决定。好在我无需为此抉择,因为市场经 济已经凭借我所无法体味到的嗅觉敏锐,作出了合乎潮流的选择。   省却了选择的痛苦,我才可以完全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面对这则新闻 。我想,这起盗版事件的受害者们,也不得不为这样的盗版鼓与呼!何也 ?在今天信息封锁的中国大陆,非法的盗版成了打破信息屏蔽墙的工具, 成了唯一可以让受害者们的文字得到流传的方法。对于受害者们来说,与 其被隔离于大陆之外,何如就让市场经济的车轮偷偷地把自己的思想带进 入铁屋中?   也许这就是市场经济的魅力。面对它,无论是被禁的作家还是拥有了 一切行政司法权利的中共,都失去了控制它的力量。从这一点上说,这也 体现了自由的力量。因为相对于鸟笼里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无疑象征着 自由的一极。中共已经为经济的自由放行,而整个的中国,也从这样的自 由经济中体会到了发展的甜头。那么,我相信总有一天,铁幕下的人在吃 饱喝足以后,会打个饱嗝说:我们可否再享受一下蓝天的颜色?看吧,一 旦一丝的光线照亮了人们的眼睛,自由的声音必将打碎铁的枷锁。就像今 天,中共面对盗版者的无奈一样,他们也必将感叹:自由是无法禁止的! 因为对自由的渴望,是天赋人性之一!   感谢盗版者,在“非法”的情况下工作,把信息传播给“合法”的公 民。但我突然想到:那些购买盗版图书的人,是否真的是“合法”的公民 呢?当他们掏钱购买的时候,我相信,他们对于“合法”的理解一定有和 中共不同的概念。作为远在大洋彼岸的作者,我不清楚中共对于这本盗版 书的“非法”定义是否因为它没有得到作者授权的缘故。如果如此,我得 深切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但我宁愿他们能够网开一面,不要追究盗版者 的责任。而如果是因为这本书不幸被党和政府认为威胁了他们的领导,那 么我就不得不怀疑他们那几百万的军队、无所不在的警察、六千万的忠诚 信徒,为什么没有让党产生足够面对三百页纸张的自信?难道伟大的、光 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对于自由也有着和我一样的理解?所以,他们大 张旗鼓地禁止这本书,实在是出于对自由的第一丝光线的恐惧?   盗版,就是掘开铁屋门缝的针,自由的光线由此进入。盗版,正是经 济自由成熟以后,探索政治自由的必然工具。让我们每一个在海外被禁的 作家都对这样的盗版欢呼,只要你的作品有光的魅力,一定不愁没有让它 穿透铁屋的针孔。 2004-06-15 ~~~~~~~~~~~~~~~~~~~~~~~~~~~~~~~~ 张良:说说新华社和它的“清样” ----《中国六四真相》编者张良对挑战者Alfred L. Chan的反驳   按:《中国六四真相》大部分是来自内参,小部分(最关键处比如邓小 平家会议记录)是作者的小说创造。黎安友教授在英文版《天安门文件》的 导言中牛B吹得太满,亲民运的人士和媒体看在眼里,不便明说,结果受到 学术界同行的攻击。这里张良替黎安友教授的反驳并无多少说服力。其实 ,张良自己完全可以这样辩:老毛说了,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嘛!(智叟)   对一位名叫Alfred L. Chan的中国人的“The Tiananmen Papers Revisited ”的反驳 Alfred L. Chan的原文照录: The “Foundry Proofs of Domestic Developments”and“Reference Proofs ” are unavailable outside of China, but a careful check of Xiao ’s evidence against what can be collected outside China shows them to be mainly accurate. (The China Quarterly Volume 177, Issue 0 (pp 190 - 214) - http://titles.cambridge.org/journals/journal_article.asp?mnemonic=CQY&pii=S0305741004000116 )   “萧何”原文:   资料来自新华社内参   虽然世界上不少大通讯社都有此类资料,为防止侵犯当事者权益或不 够准确仅限内部参考。但新华社这批资料对我们来说还是十分珍贵,循着 它提供的内容和线索,可以逐日写出八九'六四'时间的情况。《国内动态 清样》是媒体记者在各地采访情况的校稿,《参考清样》是各国媒体报道 的综述、转述。以上二种清样的内容一部分是供公开发表的,其他的作为 在一定范围内的参考阅件。但标有密级的《国内动态清样》、《参考清样 》毕竟不能等同于中共的'红头文件'。哗众取宠,试图以某某部门、某某 省委给中央报告的形式将有关内容推出,只能起到降低这些材料本身价值 的负面效果。既对不起学术良知,更对不起朋友的辛劳。   我的反驳和评析:   说说新华社和它的“清样”:   一, 新华社是党政部门中机构最庞大、人数最多的一个部级单位,约 28000多人,新华社中一些专门负责“内参”的人员有着极其特殊的背景, 相当一部分是安全部等特殊岗位的人员。他们有权列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各大军区的一些核心会议,有权不经地方当局而通过一些特殊渠道直接 向中央反映情况,所以,一些内容相似或相同的报告通过不同渠道或不同 形式向上反映并不稀奇,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为了强调信息的“及时和 重要”。举例说,某篇报告可以既出现在国家某部委的报告中,又刊登在 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或者一篇报告同时会出现在几个部委的内部 报告中,这也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重复发文,文山会海”的一个主要表 现,还有一些部门可能因出现内容相同的报告而相互邀功或共同推卸责任 的情况。如果“萧何”有幸调阅国家教委、公安等部门有关六四事件的档 案资料,他们对这些资料与“清样”中的内容相似或几乎一样就不会感到 大惊小怪了,更不会轻率地作出“张冠李戴”的结论了。   二, 新华社“内参”有多种:最低层级的数各分社编印的“内参选编 ”,发至科营级;新华社编印的“内部参考”则发至县团级;在1989年, 无论是“国内动态清样”还是“参考清样”则发至省军级,有的“清样” 则是增发给相关部门的第一把手。相比之下,“参考清样”比“国内动态 清样”发行的范围更小,它只发给在北京的部长,而很少发给各省区市的 书记省市长。我曾经向黎安友、林培瑞教授出示的文件中,就包含着上述 两种清样。毫无疑问,“国内动态清样”、“参考清样”的级别是非常高 的,一般的正部长级官员不可能看到全部的清样。当然,比上述两种清样 更重要的,还有“白头文件”、“会议纪要”,而“会议纪录”是所有文 件中最最重要,也是等级最高的,一般情况下不被允许流传。这两份“清 样”实际是比一般的“红头文件”高得多!“红头文件”从中央到省、市 、县、乡都可以发,而“清样”只有新华社发,并且在1989年,只面向省 部级以上官员!   “萧何”在这里故意混淆是非,欺骗读者,将新华社两个最高机密等 级的“清样”说成是一般的“内参”,并公然撒谎称“二种清样的内容一 部分是供公开发表的,其他的作为在一定范围内的参考阅件。”从两种刊 物创办至今,从来没有那一份清样上的材料被允许公开发表!“一定范围 ”在1989年时实则是省军级!显然,在关于“清样”的问题上Alfred L. Chan 完全在人云亦云。他连“清样”是什么样的格式、形状都不知道,还要顺 “萧何”的论点大谈特谈,岂不令人发笑?在这一点上,Alfred L. Chan 是最没有资格谈这个话题的。 Alfred L. Chan的原文照录: My research also shows that many similar passages in TS can also be obtained from other collections that run to thousands of pages. The following are a few examples: The Truth of Fire and Blood: A Documentary on the Pro-Democracy Movement in Mainland China 1989 (1989), pu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ommunist Problems, Taiwan. Zhang Jingyu, Ziyou zhi xue, minzhu zhi hua: Zhongguo dalu minzhu de kankelu (The Blood of Freedom, the Flower of Democracy: the Bumpy Road of Democracy on the Chinese Mainland)(Taibei: Guoli Zhengzhi Daxue Guoji Guanxi Yanjiu Zhongxin, 1989). Han Shanbi, Lishi di chuangshang: 1989 Zhongguo minyun ziliao huibian (The Wounds of History: A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on the 1989 Democracy Movement in China, 2 volumes, (Hong Kong: Dongxi wenhua shiye gongsi, 1989). 70 tian dashiji: Hu Yaobang bingshi dao Zhao Ziyang jiezhi (Major Events Over 70 Days: From the Death of Hu Yaobang to the Dismissal of Zhao Ziyang), ed. by Gongqingtuan Beijing Shiwei (Beijing: Beijing chubanshe, 1990).   “萧何”原文:   此外,我们还尽已所能地搜集到了许多其他资料,包括陈小雅的论着 ,〈天安门之变--八九民运〉、包遵信的回忆录〈六四的内情--未完成的 涅檠〉、陈一咨的〈中国:十年改革与八九民运--北京六四屠杀的背后〉 、许家屯老先生的〈许家屯香港回忆录〉、旁旁、金钟编辑的血沃中华-- 八九北京学潮资料〉、国家教委编写的〈惊心动魄的五十六天〉及〈五十 天的回顾与反思〉、解放军出版社的〈平暴记实〉及戒严一日〉,以及〈 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和〈东方日报〉、〈明报〉 、〈世界日报〉等海内外出版的书籍和报刊。   我的反驳和评析:   “萧何”也好,Alfred L. Chan也罢,其实,关于六四的书远远不止 他们所提的那些。张良翻阅了Alfred L. Chan提及的全部书籍,几本书关 于六四决策中一些领导人的讲话内容都是一样的,这一方面说明,在中共 高层内部的确存在着严重分歧,所以才会透露出一些领导人的内部讲话。 如杨尚昆在军委紧急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李鹏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 ,赵紫阳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辩解,等。但是,翻阅这些书后,完全可 以断定:没有任何一本书汇编的文件中有任何关于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 局会议、元老会议等的纪录!没有任何一本书有关于戒严部队在北京部署 的纪录!没有任何一本书有过关于六四死亡人数的纪录!没有任何一本书 有关于六四惨案后全国性逮捕行动的纪录!没有任何一本书有关于各大军 区对参与北京戒严反应的纪录!没有任何一本书有关于如此细致的各省区 市对六四事件部署的纪录!没有任何一本书有关于如此清晰地反映世界主 要国家对中国六四事件关注的纪录!难道这些情节可以随便地在《TAMP》 、《中国六四真相》中象写小说一样演绎出来的吗?《TAMP》、《中国六 四真相》中所涉及的将近700个有名有姓的人物是任何一部关于六四的书中 所没有的,这些被点名的人物中,除了中南海的当权者不会表态,那些身 历过六四经历的、在书中被点名的人没有一个说涉及纪录他们的那些资料 是假的,相反,他们全都肯定了涉及他们部分资料的真实性!而这些,是 “萧何”、Alfred L. Chan之流所提及的上述任何一本书中所不可能有的 ,这也正是《TAMP》、《中国六四真相》的历史价值所在。 Alfred L. Chan的原文照录: Taken together, these materials and those mentioned by Xiao (see endnote 12) fall into four categories: detailed daily and hourly chronicles of events in Beijing and the provinces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r“internal circulation only”(Fifty-six Horrifying Days; Remembrance and Reflections; Major Events); memoirs of participants (Inside Story); histories of the movement (Before and After; Crisis; Beijing City; China: The Ten Years), and collections of documents edited by Taiwan or Hong Kong organizations (Blood of Freedom; Truth of Fire and Blood; Blood-Soaked China). They represent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s essential for any serious research on the Tiananmen Movement. The availability of these sources does not necessarily invalidate Zhang’s claim that he obtained his documents contemporaneously with events. It does show, however, that these documents had been either released officially or obtained clandestinely so that many others are able to draw on them in compiling their histories or fictions. More importantly, the fact that the editors appear unaware of these materials ?C not a word about them is mentioned in either TS or TP ?C may have marred their judgement. If the editors were aware of these materials, it was their responsibility to inform their readers. At a minimum, since these sources contain numerous identical or near-identical passages from TS, the editors ’assertion that TS could not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by research, and that these materials were only available to a “tiny handful of people in China”may have to be qualified. This lapse also casts serious doubt on the validity of their authentication process.   我的反驳和评析:   事实上,在编写过程中,张良根本不需要也毫无必要去引用任何一本 内部或公开出版物,因此,根本不存在在《TAMP》、《中国六四真相》中 作出说明的问题。如果用“萧何”或Alfred L. Chan所提的那些书籍进行 写作,那就失去了出版本书的动机。如果连写《TAMP》、《中国六四真相 》那样的资料都不具备,以至于要到国外通过搜集各种出版物进行写作, 谁愿意冒这个危及生命的巨大风险?更有背于我们的宗旨和目的。在《中 国六四真相》的扉页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十个大字:对历史负责,对人民 负责!这清楚地昭示了我们的宗旨!如果连写一本书的资料都不具备,何 以要去做那么一件出力不讨好、弄巧成拙的蠢事?!   “萧何”或Alfred L. Chan都没有资格也不可能获得我们所拥有的那 些资料。Alfred L. Chan上述这个近乎荒诞的逻辑根本不值得一驳。非常 希望他能用中文将这篇文章转写出来,不然他就是真正的胆怯和懦弱。如 果Alfred L. Chan这样做仅仅是为了通过挑战黎安友教授为自己在加拿大 学术界捞取所谓的学术名份?他想得也太天真了!张良愿意针对任何挑战 ,但对Alfred L. Chan这种类似外行汉的胡纠蛮缠的作为真的不屑一顾。 Alfred L. Chan的原文照录: Another Formidable ChallengeA more damaging charge has been made by an anonymous commentator on the Internet who claims that large sections in TS and TP are plagiarized from the book, Gangtie de budui: lujun di sanshiba jituanjun junshi (The Army of Steel: 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Ground Force ’s Thirteenth-Eighth Army). This book, which is classified material, is unavailable, but the relevant chapter was reproduced in the April 1994, issue of Beijing Spring. This chapter, entitled “Maintain order at the capital, protect the venues of the Asian Games, return to the barracks in triumph”describes how the 38th Army stationed in Beijing had, between June 19, 1989, and October 26, 1990, maintained stability and ensured the successful staging of the several major party meetings, the commemorative celebrations of July 1, August 1, October 1, and the Asia Games. In TS and TP, however, this text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report from martial law troops headquarters ????ted to the Politburo on June 1 to show that they were“spiritually and physically”ready to clear Tiananmen Square, and that they“told the top decision makers that the choice was now theirs.”Then many paragraphs are lifted from Army of Steel to comprise the report in TP 349-353 (TS 866-869), with only minor changes in wording.(张良:只是少量话语的改变!!!它本身就来自于 文件,是对原文件的加工,懂吗?!) For instance, the words“group army” are changed to“martial law troops,”but the two were not the same, since the martial law troops consisted of more than the 38th Army. The charge of plagiarism is more credible here, as it is hard to imagine that the martial laws quarters would forge a report to the Politburo, or that the Literary Press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would pirate a June 1 directive to describe events many weeks later. This poses a serious challenge to Zhang’s TS, because in academic work, one instance of plagiarism would have been sufficient to discredit the entire project. (张良:何为剽窃!请送出网友的全部材料!这是绝对的污蔑!!!恶毒 的指控!!!)   我的反驳和评析: Alfred L. Chan用“Another Formidable Challenge”来作为第六部分的 标题,以此显示这是区别于“萧何”的属于他自己的重大发现,然而,被 他作为指控来源的则是“an anonymous commentator on the Internet” ,并且,Alfred L. Chan借这名匿名者之口称《TAMP》、《中国六四真相 》中关于戒严的部分是从那本书“plagiarized”来的。看起来,这位Alfred L. Chan 为了彻底否定《TAMP》、《中国六四真相》,真可谓不择手段。对于Alfred L. Chan 关于“plagiarized”的指控,张良只能用“嗤之以鼻”四字来表达。   第一, 作为专案组有意针对《中国六四真相》抛出的“萧何”系列文 章都不敢提这个问题,显然是想有意回避它,如果真如Alfred L. Chan所 称的“plagiarized”,那末,“萧何”是肯定不会轻易放过的。这由不得 发问,为什么“萧何”不抓住这一点进行攻击,他不可能忽视这一点,想 一定是有别的隐情而已。   第二, 这么一个被Alfred L. Chan称之为“Formidable Challenge” 的文章,只来自于网上,并且出自一位匿名者,本身就有很大的疑问,既 然是挑战《TAMP》、《中国六四真相》的一个强有力武器,那位匿名者为 什么不堂堂正正地署名并将它写出来发表在任何一家报纸上(我相信,如 果这位匿名者真的抓住了所谓“plagiarized”证据,完全可以署上他的大 名将这篇文章通过港台甚至中国内地的报纸刊登出来)?匿名者本身的行 为就令人有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他只是想在网上搅一把混水、攻击污蔑 而已。就是这样一位见不得人的匿名者,就是这样一篇流传在网上的文章 (张良从未在一些大型网站看到过那位匿名者的文章,相信此文在网上没 有进行广泛的传播),Alfred L. Chan却不分青红皂白将其拿来作为“Another Formidable Challenge”,这再次说明Alfred L. Chan不是一个甘心做学问的人。   第三, 如果真的要将这个问题搞清楚,Alfred L. Chan应该本着务实 的态度做一些脚踏实地的研究,随后再下结论不迟。Alfred L. Chan至少 应该可以与北京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联系吧?问问出版社当时出版此书前 后的一些情况,并客观地向读者公布一些他亲自调查获得的信息,可是, 他连这最起码的调查都没有做,就匆忙地以那位匿名者的口将《TAMP》、 《中国六四真相》按上了所谓“plagiarized”的结论!这个结论不仅草率 、肤浅、甚至连一点说服力都不存在!这位Alfred L. Chan所说的论据完 全来自于那位恶意中伤的匿名者的逻辑,真是荒诞之极!   第四, 张良从来没有看到过那本书,更没有阅读过发表在《北京之春 》的那个摘要,到今天,张良还要求黎安友教授帮着找那篇文章呢!天地 良心,从未看到过这篇文章的张良居然会被扣上“plagiarized”的帽子, 真是荒诞不经。张良为此感叹:到六四档案解密的那一天,如果Alfred L. Chan 良心发现的话,他应该跪倒在张良的脚下。   毫无疑问,尽管张良没有读过那本书,但对那个事件的了解却要比Alfred L. Chan 清楚得多。张良断定Alfred L. Chan是连下面这样的一个情节都不了解的 。作为“内部发行”出版于1993年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那本关于38集团 军军史的书在出版不到一星期的时间内立即被收回并被禁止发行了。原因 何在?因为它泄露了有关六四戒严的某些机密,并且不适当地引用了戒严 部队指挥部的一些文件。这一事件,被总政治部进行内部通报批评。中南 海很多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件敢于犯上的事。如果Alfred L. Chan不信,可 以专程到北京去跑一趟,相信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会告诉他关于此书出版前 后发生的经过。待知道了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Alfred L. Chan不仅再不 敢提这个“Another Formidable Challenge”,甚至会因此而无地自容的 。由此看来,到底是《TAMP》、《中国六四真相》“plagiarized”了那本 书,还是那本书“不适当”地引用了有关文件并将它作了些许改动,明眼 人应该比较容易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不管怎样,张良将记住Alfred L. Chan 那个荒谬的指控,因为那样的指控是连“萧何”都不敢的! Conclusion The entire Tiananmen Papers project was fundamentally flawed from the beginning.(张良:通读文章到此,根本得不出他所说的那样一个结论) Since the documents were made available under such mysterious circumstances, and since the editors had made the extraordinary claim that they were restricted to a small group of top leaders, authenticity ought to be the foremost concern. The simplest way to remain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documents would be for the editors to select and translate them individually without alteration, but the editors opted for some questionable editorial practices. They did not insist on having access to (let alone authenticate) the original documents as a condition of cooperation with Zhang, but condoned extensive editing and retouching that resulted in tw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documents, TS and TP. Judging by TS and many articles Zhang has written since 2001 (mostly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he is neither a trained historian nor social scientist, and his style is closer to that of a writer of historical fiction or a polemicist. (张良:作为一名严肃的学者,他只提供事实,并以事实讲话,而不是轻 率地给人下结论。Alfred L. Chan连这个最起码的素质都不具备,他这样 评价张良,“he is neither a trained historian nor social scientist, and his style is closer to that of a writer of historical fiction or a polemicist.”这说明,他不具备作为一名合格学者的素质)Driven by a strong conviction, he may have viewed the cut-and-paste method as legitimate when used to buttress what he perceives to be a just cause. The editors may not have been fully aware of the implications of Zhang ’s political agenda, expressed only as a desire to repudiate the official ????uation of the 1989 events and to accelerate political change in China. (张良:黎安友教授不知道我们的动机?围绕着《TAMP》、《中国六四真 相》的出版,作为合作者,很少能象张良与黎安友教授、林培瑞教授那样 交流得广泛、深入。如果黎安友教授不清楚我们的目的和动机,就不可能 写出如此详细的前言)。 On the other hand, the editors present the documents as academics, and therefore their standards must be set higher. Yet, their verification efforts are undermined by their faulty editorial policies, their hazy assumptions of authenticity, their unfamiliarity with key Chinese sources, and their misplaced trust on the pseudonymous Zhang Liang. Clearly, it is possible to reconstruct many of the documents, as we have demonstrated, with open sources available outside China, not to mention those within China itself. All things considered, we have little confidence regarding the provenance of the documents contained in TS and TP, and we feel that Zhang has misled his editors. However, since the final verification of any of these is impossible until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pens the archives, Zhang owes it to his editors and the readers to unlock his trove for scholarly scrutiny.   我的反驳和评析:   最后,也就是作为论文结尾的关键之处,Alfred L. Chan却不得不承 认,“we have little confidence regarding the provenance of the documents contained in TS and TP”。这个看起来十分喜欢纠缠的Alfred L. Chan为什么一下子口气软弱下来?原因是,他实在找不到任何可以攻击关 于省级报告的部分,只能以“little confidence”承认下来。事实上,《TAMP 》、《中国六四真相》并不在乎Alfred L. Chan们的承认与否,因为《TAMP 》、《中国六四真相》本身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你承认它也好,污蔑 它也罢,历史最终将洗刷掉“萧何”、 Alfred L. Chan们泼在《TAMP》、 《中国六四真相》上的污水,还它本来的面目。因为,《中国六四真相》 本来就是完全依照自己的风格建立起来的,它的历史价值正在于它是建立 在充分的各类内部文件基础上。 Alfred L. Chan的原文照录: . The Tiananmen Papers: The Chinese Leadership’s Decision to use Force against Their Own People ?C In Their Own Word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1). Compiled by Zhang Liang. Edited by Andrew Nathan and Perry Link, with an afterward by Orville Schell. . TP has been reviewed numerous times. A good collection of reviews is Qin Ling, Liusi zhenxiang mingjia tan (Prominent People Discuss June Fourth: The True Story)(Edison, N.J.: Dajiyuan chubanshe, 2001). . For instance, see Susan Shirk,“The Delaye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Leadership Politics, ”in Jonathan Unger, ed., The Nature of Chinese Politics: From Mao to Jiang (Armonk and London: M. E. Sharpe, 2002), p. 303. Nathan uses TP to confirm points made in a different publication, see Andrew J. Nathan and Bruce Gilley, China ’s New Leaders: The Secret Files (New York: New York Review Books, 2002), p. 24, 77, 109, and 151. . Lowell Dittmer,“The Tiananmen Papers,”The China Quarterly, No. 166 (June 2001), pp. 476-483. . Andrew J. Nathan,“The Tiananmen Papers: An Editor’s Reflections,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67 (September 2001), pp. 724-737. . TP, p. xlii; Andrew J. Nathan,“The Tiananmen Papers,”p. 728. A brief comparison of TS and TP is in Peter Moody, “Tiananmen: The Papers and the Story,”The Review of Politics, Vol. 64, No. 1 (Winter 2002), pp. 149-165. . Zhang gave a similarly qualified response to CNN when questioned about the authenticity of his documents. He said, “I can tell you frankly that all these materials have a solid basis. They are all reliable . . .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authenticity is that time will tell. ”Only about half way into the interview and responding to a different question does he say that “these materials are authentic.”www.cnn.com/SPECIALS/2001/tiananmen/TP.html. . Mirror Books, now situated in New York, was founded originally in Canada by emigres. In 1993 I was approached by its editors to translate one of its first books on China ’s princelings into English. I declined the offer because of the impossibility of verifying the sources. . Similarly, the reminiscences contained in the narrative reports made by Zhao Ziyang and Li Peng at the Fourth Plenum (June 1989) are extracted to reconstruct their private conversation made on May 4. This is then presented as ????s in TS (pp. 296-298) and TP ( pp. 116-118). This practice goes far in explaining the stilted and unnatural language of the alleged minutes contained in both books. . The name Xiao He is a play on the name Zhang Liang, as Xiao, Zhang, and Han Xin were three most prominent strategists and ministers of the West Han dynastry. . The major sources, according to Xiao, are: Jingxin dongpo di 56 tian: 1989 nian 4 yue 15 ri zhi 6 yue 9 ri meiri jishi (Fifty-Six Terrifying Days: A Daily Record of Events from April 4 to June 9, 1989), ed. by Guojia jiawei sixiang zhengzhi gongzuo si (Beijing: Dadi chubanshe, 1989); Wu????ian di huigu yu fansi (Remembrance and Reflections on the Fifty Days), ed. by Guojia jiawei sixiang zhengzhi gongzuo si, Beijing shi weigao deng xue xiao gongzuo weiyuanhui.(Beijing: Gaodeng jiaoyu chubanshe, 1989); Ding Wang. Liusi qianhou (Before and After June 4)(Taibei Shi: Yuanjing chuban shiye gongsi, 1995), 2 volumes; Chen Xiaoya, Tian ’an Men zhi bian: bajiu minyun shi (The Crisis at Tiananmen: A History of the June Fourth Democratic Movement) (Taibei Shi: Fengyun shi dai chuban gufen youxian gongsi, 1996; Bao Zunxin, Liusi de neiqing: Wei wan cheng di niepan (The Inside Story of June Fourth: The Unfinished Nirvana )(Taibei Shi: Fengyun shidai chuban gufen youxian gongsi, 1997); Xu Jiatun, Xu Jiatun Xianggang huiyilu (Xu Jiatun ’s Hong Kong Memoirs) (Hong Kong: Lianhebao youxian gongsi, 1994) 2 volumes; Pang Pang, Tang xue di Beijing cheng: Cong Hu Yaobang zhi si dao Tiananmen bei ju (Beijing City Dripping in Blood: From the Death of Hu Yaobang to the Tragedy at Tiananmen)(Taibei Shi: Fengyun shidai chuban gongsi, 1989); He Zhizhou, ed., Xue wo Zhonghua: 89 nian Beijing xuechao ziliao ji xu bian (Blood-Soaked China: A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on the Beijing Student Movement in 1989)(Hong Kong: Xianggang xinyidai wen hua hui, 1989); Chen Yizi, Zhongguo: shinian gaige yu bajiu minyun, Beijing liusi tusha de beihou (China: The Ten Years ’of Reform and the 1989 Democracy Movement, the Background to the Slaughter During June 4)(Taibei Shi: Lianjing chubanshe, 1990 Deng Xiaoping, Selected Works of Deng Xiaoping, volume III, (1993). The editors seem to be aware of only the last item. No single library contains all of the above, but I had collected them from different libraries in Hong Kong, Taiwan, Canada, and the US. . Xingdao Ribao, 28, 29, 30, 31 May and 1 June. . In 2001, Luo was a Politburo member and secretary of the CCP Secretariat in charge of public security. . Zhang Liang’s rebuttal is in www.duoweiweek.com/53/Feature/4078.html. . Andrew J. Nathan,“The Tiananmen Papers,”p. 732. . Ibid. . Xiao did cite someone who said that since many leaders’speeches, such as Zhao ’s May 4 talks, are in the public record, the most problematic ones are the alleged tran????s of Politburo meetings, conversations by the Elders, etc., and these comprise about 5% of TS. Then Xiao added the rider: “Can this be believed”? (cihua xinran). Xindao Ribao, 20 May, 2001. . Andrew J. Nathan,“The Tiananmen Papers,”p. 730. . For instance, in Yuan Huizhang, Zhao Ziyang zuihou de jihui (Zhao Ziyang ’s Last Chance)(Hong Kong: Mirror Books, 1997), pp. 197-215. . Zhang’s article is in www.duoweiweek.com/46/Feature3486.html and /gb/1/7/22/n111759.htm . According to Renmin Ribao, May 19, 1989, Zhao, et al., visited the hospitals at 5 a.m. . Wu????ian di huigu yu fansi, pp. 72-85. . Xu Jiatun, Xianggang huiyilu.(see n. 11) . Xu Jiatun, Xianggang huiyilu., pp. ii-iii. . A detailed textual analysis of Deng’s May 17 speech and other additional materials are available from the author by contacting achan@uwo.ca. . For examples of political novels (of varying qualities and seriousness) on the Tiananmen events, complete with detailed reconstructions of dialogue of the alleged meetings of the Elders, see Hu Zhiwei, Tiananmen xuean jingwei (The Many Facets of the Tiananmen Massacre)(Taibei Shi: Zhuanyi wen xue chubanshe, 1990); Chen Yizi, Zhongguo: shinian gaige. Shu Qi, Tiananmen yanyi (A Historical Novel of Tiananmen)(Hong Kong: Liyuan shubao she, 1989), and and Chen Xiaoya, Tian ’an Men zhi bian. . For instance, the de????ion and wordings of Hu Yaobang’s collapse on April 8, 1989 contained in TS (pp. 106-107) and TP (pp. 20-22) are very similar to the dramatised and fictionalised scene found in Pang Pang, Hu Yaobang zhisi (The Death of Hu Yaobang)(Hong Kong: Dadi chubanshe, 1989) pp. 12-15. A disparate version can be found in Tian Guoliang and Sun Dafen, Hu Yaobang zhuan (A biography of Hu Yaobang)(Beijing: Zhonggong dangshi ziliao chubanshe, 1989), pp. 214-215. Very similar wordings about the intellectuals ’mediation on May 14 in TS (pp. 390-395) and TP (pp. 165-169) can be found in Dai Qing ’s memoir, Zai Qincheng zuolao: ziji de gushi er (Serving time at Qincheng prison: my own story 2) (Hong Kong: Ming Bao chubanshe, 1995), pp. 73-89. See also, Bao Zunxin, Liusi de neiqing, pp. 101-114. . (Beijing: Jiefangjun wenyi chubanshe,1993). Cpcliusi in www.hjclub.com/TextBody/35530.asp, posted on 2 February, 2002. . Pp. 7 - 12. ~~~~~~~~~~~~~~~~~~~~~~~~~~~~~~~~ 言信:谈定力   一百多年前,英国的自然科学家达尔文发现,世间万物,为了生存下 去,没有一时一刻不在发展变化之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成为自然界 万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曾几何时,这条在自然界中普遍通用的基本规律,也在人类社会上通 行起来,这是一个可悲的现象,当人类社会上的普通民众因为无力掌握自 身的命运,被排除在社会主人的地位之外而无法展现自己意志的时候,对 主宰他命运的社会统治者采取无条件遵从的态度就成为必然的了,在这种 情况下,趋利避害,适者生存的生物本能在人的躯体中起着主导的地位, 人类社会呈现着奇特的自然达尔文主义现象,这可绝不是一件好的现象。   人类以自己的思想,以自己独有的主观能动性来使自己区别于自然界 ,区别于那些没有独立思想的“两足动物”,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组 建了人类社会,也被日益向前发展着的人类社会所改造,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社会对每一个人的改造从来不是单向的和被动的,而应当是双向的 和互动的,只不过在民主社会里,普通民众的主动性要强一些,而在专制 集权的条件下,社会上的普通民众没有主导地位,为了生存下去,大都只 有表现出被动遵从的一面。正是因为人类社会不能简单等同于自然界,所 以我格外敬重那些固守原则,坚持信念,顽强地以不变应万变的那些有坚 定思想理念的人们,借用佛家禅宗中的一句偈语,我把它称为:定力。   一个人的定力有多么深厚,有多么强,这要取决于他的人生观,取决 于他个人的意志力和沉淀在他身上的文化修养。   我曾经见过,在北京的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交通秩 序十分混乱,没有任何的人来出面维持起码的交通规则,一位骑着自行车 的人随着向前滚动的车流来到十字路口,恰逢红灯亮起,骑车人自觉停在 白线后面,等候绿灯的再次亮起,在骑车人的身边身后,不顾红灯依然抢 行的人们络绎不绝,停在白线后面的骑车人被身后一个又一个闯红灯的恶 汉推搡斥骂,骂他假正经,神经病,怪他挡住了道,恶狠狠地用肩膀顶他 ,用自行车撞他,骑车人岿然不动,在他的身后,受到他的感染,自觉等 待红灯消失的骑车人渐渐多了起来,就这样,他一直挺到绿灯亮了的时候 才继续往前行。我在一旁看到了整个过程的始终,我很钦佩这个人有着坚 强的信念和中流砥柱般的定力。   很多年前,我看过一份历史资料,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当共产党 内的民主早已成为一句空话的时候,为民请命的倔头元帅彭德怀没有看最 高“当家人”的脸色行事,以至招惹得毛泽东龙颜大怒,于是片刻之间, 彭德怀从九天之上一下子堕入到无底的深渊,中共中央最高层紧急在庐山 召开扩大会议,大将黄克诚作为后期上山的军队高层领导人之一,本来可 以轻松置身于五行是非之外,与己无关,可是他在看到了彭德怀“万言书 ”的原文,听了中央主要领导人出面对他的劝说,动员他同彭德怀划清界 限并参与揭发批判彭德怀之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动步入深渊,自觉同 彭德怀站在一起的大无畏决定,如果说彭德怀还是在无意之中捋动龙须, 那黄克诚可是在有意之下挺身而出了。基督耶稣和佛界高僧都有“我不入 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理念,由此而产生的定力可以称得上是“无我”境 界的崇高定力,这种境界的定力无疑又比前者提高了一个层次。   十年之后的1969年,是那个“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达到 最高潮的年代,全国近十亿人口已经习惯了只有一个头脑在思考,无条件 遵从一个最高指示,自觉保持一个同一个腔调,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中国 共产党的“九大”召开了,在会上,要表决一致开除“叛徒、内奸、工贼 ”刘少奇的党籍,在场的一位颇有身份的女性,中共中央委员陈少敏以心 脏病发作为由,埋头趴在桌上拒不参与投票,此时此刻出现在这种场合的 定力,需要以自己的全部良心、良知、人品、人格为依托,以自己后半生 的自由甚至整个生命为代价,这种在人类灵魂顶尖之处的定力,已远远高 达九天之外,远非一般人可以为也。   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间,新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那些年代里,随着 苏联东欧一系列共产党政权的垮台,中国大陆上许多单位许多部门的数不 胜数的共产党领导干部,像疯了一样利用职权拉帮结派,打着改革开放的 旗号大肆掠夺私下瓜分公家的财物,大吃大喝,分东西分钱成为司空见惯 的寻常小事,在这种大腐败的惊涛骇浪中宁可任由风浪捶打,也不随波逐 流,宁可被上司打击,受陷害,失去公职,没有工资,也不卖身投靠腐败 的团伙充当搜刮民财的爪牙打手,哪怕他们披着共产党的神圣外衣,这等 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持廉洁本分的定力,是一种何等高尚境界的定力, 呜呼,苍天有眼,青史可鉴,这种清廉的定力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展现 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德,也是我们新中国未来的真正希望,在社会的腐败 浊流完全退去之后,我们将重建中华民族清廉的本色,那时,我们中华民 族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也将恢复清廉的本来面貌,真正做到河清海宴,国 泰民安。   在“六四”发生的十五年间,有多少一心追求真理,坚持只讲真话不 说假话的志士仁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不顾个人的安危挺身而出,公 开呼吁要为“六四”正名,为在“六四”血案中的无辜死难烈士昭雪平反 ,从吴祖光、李慎之、蒋彦永、以及所有这些为“六四”正名呼吁者的身 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灵魂,体会到了什么是正义的力量,什 么又是理性的呼唤。   个人的定力,善良正直人们的本分定力,民族的定力,乃至无穷,我 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就在于此,你只要看看林昭、张志新这股无穷无尽 的前进洪流就会明白,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下去的定力就扎根于数不尽的民 众之间。   有谁能说中华民族的明天没有希望。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和“既当婊子又立牌坊”   俺的文化水平不怎么高,历史知识匮乏,革命勇气不够,对改良社会 又没有信心,真正的庸人一个。好在海川多学富五车的才子佳人,让俺长 了不少见识。   可能有人会说我不知所谓,离题太远。别着急嘛,文章不是都有个开 场白么?本来我还想把海川所有的才子佳人们恭维一番,结果发现会产生 部分遗漏,干脆就不表了,省得得罪人。   一、引子   先先旧闻重读吧。   我国网吧将全部安装监管系统   新华网上海4月27日电(记者杨金志、刘丹)预计到2004年底,全国各 地网吧都将安装“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通过 这套监管系统,文化行政部门将以高科技手段对网吧实行全程实时监控。   在27日召开的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会议上,文化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常克仁作出上述表示。   监管系统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对上网人员进行身份登记,防止未成年人 进入网吧,还能对网吧运营不良文化产品进行监控。2003年,文化部要求 各地网吧安装监管系统。目前,四川、广西、湖北、浙江、江西等地都已 安装完毕,取得良好效果。2003年3月,文化部针对损害中华民族感情的电 脑游戏《将军3——命令与征服》下发查处通知,四川、广西等地利用网吧 技术监管系统进行有效监督和查处,收到很好效果。   2004年2月,国务院决定自2月到8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吧等上网服务 营业场所的专项整治工作,工作重点包括: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黑网吧以 及以电脑学校、劳动职业技术培训班、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等名义变相 经营网吧的问题;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问题;网上传播有害文化 信息的问题。如果没有高科技的监管系统,这些整治工作将很难有效开展 。   常克仁还透露,文化部近日已经成立游戏审查委员会,对进口游戏进 行审查。有关方面也在研究制定《进口娱乐产品内容审查办法》,对包括 网络游戏在内的电子游戏引进产品实行内容审查制度。(完)   二、真他妈黑   本来这篇文章老早就看过,但真正使我产生研究的兴趣是最近我一个 开“黑网吧”的朋友被老共逼得破产以后,据说今年全国有七八千家“黑 网吧”被中共勒令关闭。中共打击“黑网吧”的主要原因据文化部的同志 解释是“黑网吧”容留未成年人上网,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业和他们的身心 健康。前不久还有报道说重庆有个学生因为上网吧时间太长,回家路上在 铁轨上睡着了而被火车压死。于是全国上下一片对“黑网吧”的讨伐声, 以至我前几天帮另一个不懂电脑的朋友修电脑时才知道他买了电脑一年多 还没有上过一次网,原因是怕他女儿上网学坏,当然后遗症是他女儿经常 躲到同学家去上网。   看来网吧真是万恶之源,要么被火烧死(北京蓝极速事件),要么被 火车撞死,要么影响学业。以至于监管部门对还存在的合法网吧也要实行 全程实时监控,以避免未成年人上网和网络犯罪。于是深受网吧之害的老 百姓拍手称快,赞扬老共又为人民做了件好事(综合各媒体语)。   但我那个开“黑网吧”朋友提出问题出来了,中国交通事故每年死亡 人数达10多万人,以不到全世界5%的机动车创造了占全世界20%的伤亡率, 可机动车的生产销售不仅没有限制,还在不断的鼓励私人消费。最近江苏 、北京百货商场发生大火,也死了10几个,可从来也没有听说要限制新开 和压缩现有的百货商场。其它的还有香烟、白酒、食物中毒、生产事故等 能够直接致人死亡的行业好象也都没有“黑网吧”的罪恶深重。   当我那个开“黑网吧”朋友拿着一万元去当地公安网监局缴纳罚款以 赎回被扣押的电脑时,才发现那个网监局竟然是在一个网吧的隔壁办公, 查处他的网监局同志还把自己的小孩(估计6、7岁)拉到那个贴着“18岁 以下禁止入内”的网吧里问要玩什么游戏,而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个网吧里 竟然也有穿学生装的在上网。同样的情况,不同的待遇,原因就是一个有 牌,一个无牌。最后我朋友缴了一万元罚款和十几台电脑每天30元两个多 月共2000多的保管费(竟然没有收据)领回了机子,回去后才发现部分电 脑配件被拆走。   为什么“黑网吧”不也去申请牌照呢?这位朋友说,对外早就停止发 网吧牌了,但有内部关系却照开不误,他就坏在没有内部关系。最近文化 部批准的10家全国性网吧连锁经营企业(主要是国营和有官方背景的企业 )也陆陆续续在各地“招商”,但6—10万的加盟费却让他咋舌,那相当于 他的全部投资呀。   三、媒体和方向   又讲了这么多废话,可能又有网友会说你讲的这些和新华社的文章关 系好象也不大呀?别着急,俺的文化不高,虽然讲的是题外话,但是让大 家伙了解一下大陆“黑网吧”的处境也未尝不好。   是人都知道,中国的媒体只有一个老板——中共,所有让老百姓看的 新闻都是经过审查和消毒了的。记得俺考记者证时有个填空题就是“新闻 内容要自审和送审相结合”,自审是自己判断报道该事件是否属于正确的 舆论方向,送审就是自己判断不了时要送给上面审。而互联网呢?人人都 是记者,人人都是评论员,没有领导,没有负责单位,最重要的是没有正 确的舆论方向。就拿海川来说吧,除了马悲鸣同志觉悟高一点,还能把握 点方向,其他网友基本上都是属于没有方向感的。   据说大陆有三十万网警网特和上百万的网络纠察(钟国忍:闲话中共 网警网特的历史与现状http://www.hjclub.com/ShowTopic.asp?id=475378 ),这些人的职责就是负责正确的网络舆论方向的,对无法控制正确方向 的境外新闻网站和中文论坛就咔嚓掉,对经常不用正确方向引导自己而又 能够查得出名姓家庭地址又喜欢出风头的(当然要在国内)则让他短期或 长期的闭门思过。闭门思过的时间短至几天,长致数十年;闭门思过的地 点有时是在监狱,有时是在酒店。   所以“对网吧实行全程实时监控”政策出台的原因就是保障广大的大 陆网友要随时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因为你在网吧的所有发言、浏览的网 页、玩的游戏甚至你的光辉形象(通过摄影头)都历历在案,任你如何狡 辩都抵赖不了。   看来老共心里装的可都是俺老百姓呀,除了不管吃不管喝不管住(市 场经济嘛)其它啥都管,管完了还让你自个掏钱给他,至于钱去哪儿了就 不关你事了(有报道公安同志采取多罚多得的按罚分配方式)。“黑网吧 ”有点象黑户口,要取消你国籍就取消你国籍,至于你的投资是自己攒的 ,亲戚朋友借的不关老共的事,至于你破产后是跳楼、是自焚还是回家吃 玉米棒子也和老共没关系,谁要你不守“法”?就算是不守“法”吧为什 么也不去不攀一个执“法”的亲戚朋友?   四、谁在违法?   讲到法了,大家都知道最大的是宪法。于是我们在言归正传,探讨一 下新华社文章里提到的“文化行政部门将以高科技手段对网吧实行全程实 时监控”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是这样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集会、结社、游 行、示威就不用说了,和本文不太相关,可言论、出版的自由可真的是白 纸黑字呀,难道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看着你在网上发表言论也是言论自由?   再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 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 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原来 “文化行政部门将以高科技手段对网吧实行全程实时监控”都是为了“国 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靠,只要是进了网吧的都变成了违反 了国家安全或者刑事犯罪的嫌疑犯。   2003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草案)》里,曾建议把宪法第四十条修改为“每个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除非为了已经立案的具体刑事案件的需要并经过法律规定的正当程序,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搜集、记录、传播、公布公民通过电话、 邮件、网络通讯等各种渠道传播的不愿公开的信息。”以明确”隐私权” 的定义,可是在2004年3月15日新华社受权播发宪法修正案的新宪法全文里 宪法第四十条却没有任何改动。   一边高叫“‘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发展的里程碑”(详见新华网2004 年3月14日文章),一边大肆侵犯公民权力;一边要广大人民群众遵纪守法 ,一边又知法犯法,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这让我想起了老共挖苦香 港末代港督彭定康在回归前搞政改的一句名言——又要当婊子,又想立牌 坊(此话竟然上过当年某党报头版头条大标题,不是亲眼看见,肯定不会 相信)。可现在的老共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五、狗屁不通的事   于是我想到国外的网吧会不会也有让未成年人被火烧死,被火车撞死 的情况。苦于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信息,当然没有办法和国内的黑白网吧 进行比较,但我想和国内不同的是肯定不会有比合法网吧多几倍的“黑网 吧”。在大陆,几乎每个城市的“黑网吧”是有牌网吧的数倍。而据《南 方日报》报道,在广东东莞,一个人口总量差不多800万的城市,甚至连一 家合法的网吧都没有。   在网上看到一个名叫李虎的网友写道:   “一些青少年在网吧沉溺网络导致的悲剧引起媒体、政府、家长和学 校越来越多的关注,网吧问题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问题受到重视;但同 时,网吧管理黑洞引发的连锁网吧政策出台,同样有垄断之嫌遭市场人士 非议;另外,网吧弊大于利的观点日益盛行导致网吧妖魔化引发IT界对中 国信息化未来的忧虑。   网吧对于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买不起电脑、没有理想的宽带条件的人 群是上网的基本途径,对查封网吧的忧虑也来自与此,面对网吧市场的肥 厚利润,禁止网吧只会引发更坏的市场无序状态,可能受害者还是青少年 人。   但令人疑惑的是,对于网吧的规范管理,一直无法令人满意:每次网 吧出事都会引发监管加强、大批黑网吧倒闭,但没过多久一切照旧,倒是 网吧业为了挽回在严打或可能的经营不确定性时期的损失,往往变本加厉 非法经营,这就更加剧了网吧业的恶性循环。这方面政府管理应承担相当 的责任。网吧问题的性质究竟是网吧本身问题还是另有原因  浮浅哗众 取宠的媒体导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决策。   如果仅仅因为在网吧上网更多是玩物丧志的行为而否定网吧,我认为 是有些荒谬的,而且即使如此也难于统计和轻下结论。而且就此而言,网 吧上网和其他地方上网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国语.周语上》有一篇《召公谏厉王止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召 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 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 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 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 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 尽辨;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王弗听,於是国人莫敢出言。叁年,乃流王於彘。   现在的老共何尝不是这样,防人民之口比防洪还重要。也许他们是这 样想的,防洪堤崩溃了,死得也就是几十万老百姓而已;如果允许言论自 由,那么垮的将是共产党,而他们的利益正是在共产党这块招牌下获得的 。估计他们是不会考虑周历王的下场的。   还是用一个网友的话作为结束语吧:中国的悲哀在于一帮狗屁不通的 人在管着他们狗屁不通的事。 ~~~~~~~~~~~~~~~~~~~~~~~~~~~~~~~~ 明报:红色高官绿色洗脑   欧阳五   北京炎夏的黄昏里,「部级读书郎」鲁先生和他的高官同学们在绿地 前悠闲地打起太极拳,这些「红色高官」一天的「绿色洗脑」课程刚刚结 束,他们一个月前的到来,使得西山脚下中央党校的高官密度陡然上升。 还需要一个月才结束的课程,与近来中国大陆最为耀眼的词汇──「科学 的发展观」相关。   「绿色」的幕布是今年2月拉开的。为第一批省部级高官执教的名单中 ,温家宝、曾庆红赫然在册,突显了「绿色洗脑」的重要性。   对於20年前的中国,让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吃饱饭」,是最大的 政治,所以,「肚子」是红色政权的稳定基石,GDP唯我独尊,一切「绿色 」概念都是奢侈品。如今当吃饱的中国人开始懂得欣赏绿地时,却发现没 有了水。能源的危机,与仇富现象一同出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领先世界 的同时,中国的坚尼系数也攀居世界之首。   一份题为《经济繁荣背後的社会不稳定》的学者报告言之凿凿,触目 惊心:严重的社会危机往往发生在经济繁荣期,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看,不公平、不公正的增长会令社会停滞、衰退甚至崩溃。   一直私下里希望用经济发展来缓解政治问题的中国领导人终於不能讳 言: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人一条腿长一 条腿短一样,一定会跌跤。   人与人,人与自然,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这些问题原来 都与「生死存亡」有关。和谐发展比单兵突进有效得多,也是中国最为现 实的选择。所以,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必须有所改变,在这方面,印度的 选举已经给中国上了一课。   据悉,中国的高官们需经常接受轮训。去年秋冬,中国的1500名现职 省部级领导干部就先後被集中在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上课,官方曾致 力用一周时间把「三个代表」理论装到这些省部级官员的脑袋里。   此番为期两月的「绿色」洗脑,据闻更为触动神经。分析人士认为, 这意味,秋天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将会有「 闯关」之举,届时,中国的发展将会在新的层面上展开。现时上课,算是 预习---有关人士如是说。   据称,在中央党校的诸多讲课者中,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教义派, 也不无新锐激进而活跃的学者,包括党建专家李永忠、王贵秀,其日前抛 出的「党内三权分立」构想,曾强烈刺激人们的眼球。 ~~~~~~~~~~~~~~~~~~~~~~~~~~~~~~~~ 谢泳:重写中国现代史──《民权保障同盟的暗箱黑幕》序言   张耀杰兄要我为他即将出版的新书《民权保障同盟的暗箱黑幕》写几 句话,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一是因为刚好在本周的《中华读书报》上看到王锡荣先生的文章《宋 庆龄冤枉胡适?──关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开除胡适风波》,文章是批评 邵建和陈小雅的,他们曾在这个问题上为胡适说过几句公道话。王先生没 有看到耀杰的文章,如果看到了,耀杰肯定也在其中。看来在主流的政治 文化中,要想重新拨开历史的迷雾真是很难。二是我最近在北京档案馆的 网站上发现了一则与此相关的材料线索,想告诉耀杰。这宗解密的档案名 为《河北高等法院关于英国泰晤士报披露中国监狱虐待囚犯及〈胡适调查 北平监狱的谈话〉给北平地方法院的训令》,时间是1933年3月16日,文件 号是J65-1-357-38。我想它也许对耀杰的研究会有帮助的。   这本关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研究的专书,是我所见到的同类研究中最 给人启发的。我不大赞成耀杰行文的风格,因为他有时使用的语言太情绪 化,反而影响了他那些深入的学术观点。   耀杰的学术研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的那种,他的所有研究工作都有 更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在背后支撑,因为他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份子。读他 的这本书,时时会为他的激情所感动,他能把一件为常人所忽视的历史事 件清理的那样明晰,真让我佩服。这是一本有力量的书,是学术研究,但 还不能仅仅作为学术来评价,因为它所具有的思想力量会让我们对中国现 代历史重新打量。耀杰选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作为学术研究对象,这种历史 眼光,不是一般书斋学者所能具有的,光有系统的学术训练做不出这样的 研究,这样的研究是学术训练、思想、良知和勇气合在一起才能完成的。   这些年来,我先后读过陈小雅、邵建和耀杰关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 论文。但把一个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展开的研究,最终 是在耀杰手中完成了。关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其中有许多谜一样的问题 ,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靠历史档案的充分解密,但这样的工作在中国大 陆是无法进行的,所以对历史研究者来说,在有限的历史材料面前,通过 大量分析和逻辑推演,把历史事件中的迷雾拨开,让读者了解历史并从中 看出是什么力量在有意遮蔽历史真相,这种学术工作的意义是远大的。耀 杰现在已经解决了这一历史事件中的许多问题。因为中国档案的解密程度 很低,有些历史问题可能永远会有争议,但作为一家之言,耀杰的学术努 力,让人们对熟悉的历史有了新的疑问,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我个人以为,耀杰这本书的贡献可能还不在于他所给出的结论,更在 于他怀疑历史真相的勇气和解读历史的学术努力。按说关于中国民权保障 同盟的历史真相早些年并不难解决。比如当年在北平监狱里与胡适谈话的 刘尊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去世,如果对历史负责,他应该有勇气讲出真 相,承认自己当年从北平反省院寄给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信是组织行为, 是伪造的,那么胡适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的角色以及随后他与中国民权保障 同盟的一切冲突就很好解释了。但历史事件的参预者把这些问题留给了后 人。在这一事件中,胡适他们是在明处,一切出以公心,一切尊重事实, 绝对不说没有证据的话。但宋庆龄他们却有更深远的政治目的,一切都在 阴谋中进行。耀杰在书中找出一个铁证,出狱后的刘尊棋为了救出他的妻 子郑倚虹,再一次向胡适说了假话。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耀杰的研究除 了辨析许多历史细节外,最后给读者一个大的结论:当尘埃落定以后,人 们会发现当年这一事件中的核心人物除了少数着名的左翼知识份子外,起 决定作用的其实是中共地下党员以及共产国际的情报人员。了解了这个背 景,对胡适他们当年的作法人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解开了这个历史的谜 团,中国现代史上的许多问题可能都会有新解了。2004年2月13日晚于山西 太原   最近,张耀杰著作《民权保障同盟的暗箱黑幕》在境外出版。该书披 露了宋庆龄的真正角色,胡适与鲁迅势不两立的关系,斯大林对中国革命 的操纵等。并叙述了昙花一现的中国民权第一同盟被断送的过程:该同盟 临时中委会违规开除胡适的会籍,中共的直接介入和蔡元培、林语堂的正 式退出,该同盟副主席兼总干事杨铨被国民党特务组织蓝衣社拦路枪杀。 ~~~~~~~~~~~~~~~~~~~~~~~~~~~~~~~~ 犹太人是西周穆王(所罗门王)的后代。 送交者: physicist 2004年6月15日03:57:05   根据铜面具来判定三星堆是犹太人太离谱,太不严谨。 如果是大量的 (如三百个)真人干尸,都长得象铜面具,那还有点严谨。   实际情况是犹太人 Jew (周)是西周穆王(所罗门王)在西游时与当地女 部落酋长在那里产生的后代。是西周穆王及部下告诉他的老婆儿孙关于西 周的历史来历。 十几年后他回国即位。但是犹太土人把神等东西加了进去 ,走了样。   西周时,周穆王未即位前(约公元前975年),奉王命西游。 率2万人,1 千辆马车, 浩浩荡荡出行。在西方呆了十多年。 据史书记载,他和西王母 娘娘睡过觉。 西王母娘娘是西游时当地女部落酋长.   周穆王在位时间是约公元前960-930年。   据圣经记载,所罗门王极有智慧,可以正确回答出来所有各方面来人 的问题。他的无数财宝箱装满了各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珍奇金银珍宝 。他对各种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人和部族一视同仁,没有偏见,各种美 丽的女子他都喜欢,都弄来当老婆。最重要的是他根本不信教。   对比中国历史和犹太圣经(主要是旧约)的严谨性,发现犹太人的智商 很低,这也可以从犹太人只顾自己赚钱,没有全局观念和领导才能,没有 立锥之地可以看出。   虽不如中国人聪明,但是犹太人有中国人的基因,有其聪明的一面, 会赚钱。当然犹太人比其他蛮夷要聪明多了。 -- The Chinese V.I.P Reference ┌──┐  editor@bigNews.org The Best Chinese e-Magazine │则兼│  http://bigNews.org i SUPPORT FREEDOM OF SPEECH │明听│ 国际统一刊号ISSN:1097-2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