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号外 1998.03.08 --------------------------------------------------- 1. 萧扬谈王丹保外就医 2. 图递请愿信 迅遭警摔倒扣查, 又两男女天安门被捕 3. 缪希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示威被捕 4. 中共政权的末梢神经─居民委员会 5. 大陆报刊市场形成政府与业者的拉锯战 6. 邓小平思想特点是政治反右经济反左 7. 李瑞环妙语连珠: 人大和政协都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萧扬谈王丹保外就医 03/08/9819:57:29 萧扬谈王丹保外就医 (中央社采访团北京八日电)目前系狱的大陆「六四」 民运学生领袖王丹,是否会如大陆异议人土魏京生般保 外就医,一直受到海内外关切,大陆司法部长萧扬今天 并未正面回答这项问题,而提出「叁条件」说;宣称不 管任何人,只要符合这叁项条件,都可以保外就医。 王丹与魏京生是大陆最着名的异议人士,萧扬在去 年九月中共举行十五大期间的记者会,回答新闻界有关 问题时,直接了当的说,王、魏身体状况正常,不符合 保外就医的条件;但是魏京生随後在江泽民赴美国事访 问後的十一月间,以保外就医的方式被送往美国,而萧 扬今天的谈话,比去年的说法缓和,是否意谓王丹有可 能在最近的未来,步魏京生的後尘出狱,值得密切观察 。 萧扬今天在出席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讨论 会时,回答新闻界关於王丹保外就医的问题时说,根据 大陆法律,保外就医须具备叁项条件: |患有严重疾病。 |经过省级医院诊断并开出有关证明。 |经过法律程序审批。 王丹的身体情况欠佳,他的母亲王凌云说,王丹有 咽喉炎宿疾、胃病、长期头痛。王丹和他的家人从去年 九月後,就数度写信给大陆司法部希望能保外就医,但 一直未获中共回应。 王丹是於一九九一年被北京市中级法院判处有期徒 刑四年,并於九叁年二月十七日假释出狱;九六年十月 叁十日他再度被法院以「颠覆政府罪」,判处有期徒刑 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递请愿信 迅遭警摔倒扣查, 又两男女天安门被捕 【本报综合报道】两会进行期间,北京人民大会堂 外的天安门广场昨天再出现请愿人士,但尚未展示 请愿内容,即被公安送上警车带走。而周五遭带走 的请愿男子,被证实是「中国民权党」发起人缪希 科。 路透社报道说,一名中年妇女在一名男子陪同下, 昨在人民大会堂附近企图递交相信是向人大的请愿 书时,即被公安摔倒地上,带到人大会堂门外的警 哨。 被捕女子在哨岗哭泣 据指出,该名女子在哨岗中不知何故哭泣,稍後与 随行男子同被送上警车载走,去向不明,而公安局 也拒绝透露。 自全国人大、政协第九届会议召开以来,北京到处 戒备森严,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附近尤甚,随 处可见军警和便衣公安。有消息说,各省政府已下 令阻止人民上京请愿示威。 前日被捕者是缪希科 另外据「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证实,周五在天 安门广场拟展示横额抗议的男子,是「中国民权党 」发起人,深圳人士缪希科。缪希科妻子关杰表示 ,缪希科於本月四日携□他草拟的《中国民权党二 十一世纪宣言》,和一幅写有「共产党还我人权」 的横额上京,前日试图展示的相信便是这横额。 缪氏母亲妻子遭查问 缪希科尚未让人看清示威内容,便遭公安带走。 同日,他的母亲被深圳蛇口公安带往问话,他的妻 子也受到查问。 据悉,缪的请愿内容包括要求清查侵吞他人财产的 「败类」、立即停止以改革为名的一切「瓜分全国 资活动」;促释放为争人权而身陷囹圄的政治犯, 以及开放新闻传播自由,允许开办私营传媒。 -- Apple Daily 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缪希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示威被捕 03/08/9806:44:42 缪希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示威被捕 (中央社记者黄矿春纽约七日专电)根据香港「中国人 权民运信息中心」今天传抵纽约的消息,叁月六日在北 京天安门广场企图拉开一幅布条示威抗议,被警察逮捕 的男子是「中国民权党」发起人缪希科。 缪希科是广东省深圳人士。他的妻子关杰告诉「中 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在缪希科被捕的当天下午,深 圳蛇口公安分局八名公安将其母郭中仪带至公安局盘问 。六日晚,北京公安局亦以电话向关杰询问缪希科的情 况。 关杰说,缪希科於叁月四日带着「中国民权党二十 一世纪宣言」及一幅写着「共产党还我人权」的横幅上 北京。缪希科六日在天安门广场企图展示的就是此一横 幅。他在被捕之後,至七日上午下落仍不明。 缪希科在深圳白手起家,以经营卡拉OK店致富。 一九九五年底,他严正拒绝一名自称在公安局有关系的 蛇口黑社会份子勒索保护费之後数日,其经营的卡拉O K店就被窃,损失数十万人民币。事後还有人以电话警 告他,那是对他的惩罚。 事发之後,蛇口公安分局先是不受理此案。後来缪 希科与家人提供许多证据,蛇口公安分局虽然受理,但 至今迄未破案。缪希科已因此一窃案破产。 「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表示,缪希科所发起的 「中国民权党」与海外民运人士在美国组织的「中国人 权党」没有任何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中共政权的末梢神经─居民委员会 张蕙燕98.02.04 居民委员会是中国大陆城镇中最基层的联防组织, 到目前为止,这个对整个中国大陆具有末梢神经作用的 自治组织,已达十一万叁千六百多个,但实际功能已大 不如前。  每位生活在大陆城镇的居民,无论是上至国家领导 人、下至贩夫走卒,从出生到死亡,均无法离开居委会 的控制网络。即使是返乡探亲的台湾民众,也都不能免 俗的要向居委会办理一些登记手续。  眼尖的人士,走在大陆城镇街道、胡同中,不难会 发现搬张椅子坐在巷口的老太太或老先生,无所适事地 观看往来人群。这些在「站岗」的老人家,便是居委会 中的积极份子,他们还会经常「走家串户」,对辖区内 的每家每户进行「摸底」工作,管他是张叁、李四或是 王二麻子,没有一个他们不熟悉,把传统中国社会中「 叁姑六婆」的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 因此,在毫不起眼的居委会监视下,大陆社会上任 何风吹草动,透过层层节制,北京当局都能知之甚详。 对维持了政权近五十年的北京当局而言,举凡政令的下 达与学习、政治运动的推行、社会治安的维护,甚至监 视「反革命份子」,居委会往往均能发挥「小兵立大功 」的功能。 根据中共的定性,居民委员会是管理、服务大陆城 市居民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一九四九年十二 月第一个居委会─「上海市黄浦区宝兴里居民委员会」 成立以来,大陆城镇已有居委会十一万多个。 早在一九五四年,中共当局便订定了「城市居民委 员会组织条例」,规定按照居民居住情况,并参照公安 管辖区域设立居委会,一般地区以一百户到六百户居民 为范围;会下设居民小组,一般以十五户到四十户居民 组成。 目前每个居委会一般下设六个工作委员会,负责治 安保卫、居民纠纷调解、社会福利、公共卫生、计划生 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每个委员会由一名居委会的干部担 任主任。其中,计划生育可以说是居委会执行最有政绩 的工作,使得城市人口生育率快速下降,实现「一胎化 」目的。 中国大陆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逐渐淡漠。为配合社会快速变迁的脚步,加强居委会的 工作,以往杂处在大院落的居委会屋子,为拥有电脑、 传真机等现代设备的崭新办公室取代,而年迈的「积极 份子」也陆续汰换,由年轻人接棒。 然而居委会为抵挡後现代主义社会中高涨的自我意 识及隐私权,所作的各种努力,并不能发挥太大的效用 。因为仅从大陆城镇社会治安日益败坏这项事实检证, 居委会作为中共政治运作大机器中的末稍神经,在後现 代主义的冲击下,似已老化,功能也不如往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大陆报刊市场形成政府与业者的拉锯战 宋秉忠 中共新闻主管部门决定拿大陆报业竞争最激烈的广 东省开刀,为这一波长达叁年的整顿行动立威,不过, 大陆报刊业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未来也将不断地向 当局禁令挑战。  改革开放的十八年中,大陆新闻出版事业曾有过一 段快速发展的时光,截至目前,已有两千两百零二张公 开发行报纸,平均每叁天诞生一张报纸,这还不包括六 千四百多种内部发行报纸。 随着大陆经济发展,报纸已成为一项新兴的赚钱行 业,据统计,大陆报纸去年广告收入为七十七亿六千万 元人民币,占大陆广告收入的五分之一强;源源不绝的 广告收入,使许多地方性报纸有能力盖起新办公大楼, 其中,上海解放日报大楼、新民晚报大楼、天津日报大 楼、四川日报大楼和广州南方日报大楼,甚至成为当地 的地标,深圳特区报的叁十四层办公楼也於日前完工启 用,而广州日报则宣称要盖一栋比深圳特区报更高的办 公楼。 对中共新闻检查单位来说,报纸发展过快会危及既 有的监管机制。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徐光春叁月份在 一场研讨会中即批评说,「有的报社不能正确处理好办 报和经营的关系,主要领导同志的精力放在经营上面, 从而影响了报纸的宣传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别是社长、 总编辑考虑经营的多了,考虑宣传少了,乃至报纸宣传 发生了问题之後,社长、总编辑还不知道...」。 而且早在九六年初,中共就已经停止新报纸登记, 当年十二月则进一步发布「关於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 业管理的通知」,於今年上半年先调查大陆新闻出版市 场的「散滥现象」,然後,从今年下半年至一九九八年 期间进行全面整顿。   根据大陆国务院新闻出版署的规划,新闻出版业叁 年整顿的原则包括:   ─控制总量:报刊数量维持在现有水平,不再增长 ,以便於有关方面对报刊工作的管理,有助於报社坚持 正确的政治方向。   ─调整结构:重新划分报刊管理类别,即分为国内 外发行,国内发行和省级行政区内发行;所有内部刊物 不得公开发行,不得盈利,不得刊登广告;禁止省部级 以下单位发行行业报、企事业报、期刊。 ─提高质量:对於违反规定,品质差和经营不善的 报刊,限期改善或勒令停刊;整顿发行秩序,严禁报社 向其他单位乱摊派等。 ─增进效益:透过总量控制以协调各类报刊的发行 比例。 又据了解,自一九九四年初新闻出版署加强监管行 动以来,大陆报业的成长速度已经受到压制,例如九二 年出现、以曝露内幕消息而盛极一时的各报「周末版」 ,於九四年初趋於沉寂,目前只剩下「南方日报」的「 南方周末」独撑大局;一九九四和一九九五两年只有一 百六十二家报纸获准创刊,增长速度下降近十个百分点 ;九六年出版社及出版品的数量也出现自改革开放以来 的首次下滑。 不过,大陆报业在利益驱动下所掀起的市场战,并 没有因为「周末版」没落而中止,在北京、上海、广州 叁个市场竞争的城市,官方禁令过去已经多次失效了。 就连中共中央机关报也於九十年代初创办了「时代 潮」杂志,这份刊物一度还因为详细报导沿海城市的特 种行业,而被戏称为「嫖妓指南」,此外,从去年底开 始,一向只透过邮局系统发行的「人民日报」,也不得 不放下身段,到北京地铁站摆摊位推销报纸。上海报业 市场由於被「文汇报」、「解放日报」和「新民晚报」 垄断,因此抢市场的情形较不明显,反倒是当地的「东 方电视台」,一向被认为较有「看头」。 邻近香港的广东,则号称大陆报业的一级战区,早 在八十年代初,当地出版的「现代人报」就曾经「打过 黄河」在北京大受欢迎。不久之後创办的「两报两刊」 (「南方周末报」、「足球报」和「家庭」、「黄金时 代」两杂志)更成为大陆同类报刊的龙头。由於竞争空 前激烈,连中共广州市委机关报「广州日报」的总编辑 ,去年底都必须带头向市民推销报纸,其他编辑部门人 员更是挨家挨户地拜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受到利益驱动的大陆报业从 业人员,已经无法再按政策、党意办报,因此,北京当 局想以一纸禁令拆报社的招牌,今後可能会逐渐感到力 不从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邓小平思想特点是政治反右经济反左 黄季宽   用一个简单的概念来概括像邓小平这种对历史具有 重大影响的人物,并不恰当。从维护权力的角度来看, 邓小平可说是实用主义者,从坚持共产主义道路来看, 他又是理想主义者,也许用「政治反右,经济反左」, 能较妥切的说明邓小平的思想。   早在一九叁○年,邓小平在向中共中央汇报广西红 军工作时,就曾提出深入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由贫农组织农会、防止烧杀主义、保护小商人等意见。 不难看出,才二十六岁的邓小平,已有农民革命的主张 ,但并不仇视民族资产阶级。这项立场,翌年曾被当时 以王明为主的中共中央指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和「 富农路线」的错误。   一九叁叁年,中共苏区中央局藉口寻乌事件点名批 判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四人,指其为江西罗 明路线的领袖,时任会昌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坚持以游 击战和运动战的方针,对抗国军的围剿,并主张按人口 平均分田,反对堡垒对堡垒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 田」等做法。结果邓小平被撤销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 务,给予党内「最後严重警告」处分,这是他在中共党 内斗争中,第一次因为「反左」─也就是右倾,而被拉 下马。   然而无论邓小平早年如何被指为有「富农路线」的 右倾倾向,作为一名忠心耿耿的共产党员,并受到毛泽 东的巨大影响,他在一九四九年中共取得大陆政权之後 ,坚决执行了土改、镇反肃反、抗美援朝、反右、叁面 红旗等运动,还与闻整肃高岗、饶漱石、彭德怀的斗争 ,显露了他政治左倾的共产主义狂热。   不过,当人民公社造成叁年大饥荒後,当时身为中 共总书记的邓小平,又开始在经济领域「反左」。他支 持刘少奇、陈云采取包产到户等一连串被毛视为「右」 的经济政策,并日渐疏远毛。在这种背景之下,邓小平 於文化大革命中被指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戴上「刘邓司令部」的帽子,第二度被斗倒。   一九七叁年,邓小平再度复出,他并未屈从毛泽东 ,反而致力纠正文革的错误,强调以发展国民经济为纲 ,企图扭转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结果毛泽东发 动「批邓,反击友倾翻案风」,邓小平於一九七五年第 叁度被黜。   一九七六年毛泽东死亡,第二年邓小平叁度复出。 叁落叁起的邓小平,走出毛的阴影,从一九七八年十一 届叁中全会起,把中共的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 全面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直至一九九二年十四大 ,正式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经济反左的 务实路线终於完全发挥,中共数十年主政所走的历史弯 路,也才得到修正的机会。   相对於经济上的务实,邓小平在政治上却始终保守 。尽管一九七六年,他曾经发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是在斗垮华国锋,取得了 中南海大权之後,他立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关押民运人士,否定广大中国人渴望的民主化。   邓小平多次宣称:中国人只能需要社会主义民主, 而不是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四项基本原则当中,关 键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他还反对批毛,坚持制造文革 十年浩劫的毛泽东「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也不愿为一九五七年冤枉数十万人的反右运动认 错。更在一九八叁年,掀起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在 一九八七年,以打击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为由罢黜总书 记胡耀邦,在一九八九年,派军队用坦克和机枪镇压了 成千上万的民众。终其一生,他峻拒自由民主,并无顺 应人类潮流的务实精神。   由於邓小平的思想左右摇摆如此,未能真正廓清中 共所遭遇到的问题,所以在他身後难免不会遭到来自不 同方面的批评。中共党内的左派,如邓力群之流,对经 济体制改革早有不满,他们可能企图兴风作浪。这在邓 死之前,大陆就已出现查禁「中国左祸」等反左书籍, 和流传「第叁只眼睛看中国」等左倾作品可见一斑,而 广大民众,则会要求为六四平反,对邓小平政治上的保 守僵化进行反思。   然则不论如何,历史最终会对邓小平做出总结:如 果大陆不乱,继续改革开放,更从市场经济走出民主之 路,则邓小平经济反左,政治反右这种类似新保守主义 的路线将得到肯定;反之,如果後邓时期政治上的保守 ,造成改革的退却,埋下新一轮的动汤因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李瑞环妙语连珠: 人大和政协都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 (综合报道)李瑞环在对港澳委员讲话时,多次 脱离讲稿来谈,以致会议比原定时间长了近 四十分钟,但他的讲话风趣幽默,在会场引 起近二十次掌声和笑声…… 以下节录部分引来哄堂大笑的内容:每次开 会都说某委员已逝 *政协有甚麽特色呢?我说特色有很多,有 一个特色……就是年纪大……每次开会前, 要开会了,我又要说从上次会议到现在会议 ,我们某某委员不幸逝世了,每次都有。有 的选上以後就没过开会,一直在医院⊙。想 嫁人大莫回嫁政协 *人大和政协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分工呀和工作的内容不同 ,而且双方有时候是一致的,讲白了就是都是在共产党领导 中央之下工作的。 但是呢,无论如何你不能说我先去人大试一下,人大不行了 我再回来,□,既然你想嫁给他了,不想跟我了,你回来我 就不要你了。□,不能这样的。(指政协委员若竞选港区人大 失败,也不能再回政协当委员) *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後是「共同贫困」,允许部 分人先富起来又出现了「分配不公」……但不能把大的方向 丢了。不能没有夏天 (李瑞环就此打了一个精采的比喻): 在中国的北方,每到夏天长庄稼,但又有苍蝇又有蚊子,人 们当然讨厌苍蝇蚊子;每到冬天,没有苍蝇没有蚊子,但冻 得受不住,农田也不长庄稼,所以中国人还是喜欢夏天,不 希望过冬天,不然没法生存了……所以要研究打苍蝇打蚊子 ,不能研究没有夏天。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们都在牛棚□住了多少日子?住 了四年半,早上起来要站队练操,往左转,「毛主席万岁」 ,往右转,「打倒刘少奇」,左转右转後就说不清楚了,把 口号喊错了……就是反革命。那时政治是甚麽样子?经济是 甚麽样子?人民的生活甚麽样子? *我们要充分肯定香港回归以来的成绩和增强港人的信心, 这不容易,我见董建华先生头发白了很多,我说,不容易… …你看从政容易不容易,很不容易。 *我在广东时有一名很有名的香港朋友来看我,谈完以後, 我就跟他说,你见李鹏的时候谈了甚麽?「他说的跟你一样 」,我说那就对了,那是我们商量过的话。(说明中央领导人 不会对香港多说话)12亿人都关心董就垮了 *还是要避免对香港乱说话,十二亿人呀,对香港不要说去 破坏干扰,做好心也受不了呀,都关心也把董建华关心垮了 吧。 *(对澳门的治安问题,大陆方面可做的)很有限 很费周折,要是有个乱来的跑到广州界内,打个招呼就给你 收拾了,这个容易呀……但在澳门那□就很难,看在眼□, 只能很焦急地看戏了。 *委员如何在港澳法律条件下加强相互联系等等,这些东西 说起来似乎都很明白,但是操作起来又是不太明白,有些问 题说也说不明白,这些胡说八道的问题大家都说不明白,反 正我说不明白也不可能……我真说不明白,事实是这样。现 在你当政协主席连政协的事都说不明白,你这是甚麽主席, 其实很对,那我这儿讲,所有认为都能说明白的人这个人一 定是不明白…… 特邀香港政协委员徐四民昨天在港澳委员小组会上提议邀请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到香港访问,获得委员们鼓掌赞成。会 议结束後,香港记者追问李瑞环会不会到香港走走,李瑞环 说,「香港是中国的地方,我会去的。」 「那打算甚麽时候去呢?」记者再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