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号外 1998.03.14 ================================================ 1. 浙江异议人士吁中共实践国际人权公约 2. 中共续拘押传讯多名异议人士 3. 美国决定不在联合国支持谴责中共人权提案 4. 大陆学者呼吁政治改革由人治向民主法制转换 5. 并不矛盾 6. 民主党多谢徐大炮 ================================================ 1. 浙江异议人士吁中共实践国际人权公约 (中央社记者黄矿春纽约十叁日专电)中国大陆浙江省 十二名异议人士今天发表致中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开 信,要求当局采取与国际人权公约相应的措施。 根据香港「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传抵纽约的消 息,毛国良、王东海、王有才、吴高兴等十二名浙江省 异议人士在公开信中说,他们对中共外交部长钱其琛於 十二日宣布将签署「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表 示欢迎,并希望当局能「言必信,信必果」,遵照公约 中的各项条款,检讨过去五年来与国际公约相违背的行 为,及采取改正措施。 ------------------------------------------------ 2. 中共续拘押传讯多名异议人士 (中央社记者黄矿春纽约十二日专电)自中共全国政协 与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开会以来,中共在大陆各地拘押 及传讯多名异议人士,日前又有六人因参与致函人大, 要求提名童增为国家主席而被公安传讯。 根据香港「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今天传抵纽约 的消息,山东、湖北、四川等地近两百名失业工人及对 日索赔的支持者於叁月初联名致函中共全国人大,推荐 北京的民间对日索赔运动领导人童增为国家主席候选人 。 该中心说,从叁月五日起,大陆各地已有六人,包 括山东省叁人,北京、天津与南京各一人,已被公安局 传讯问话,调查的重点包括此事是否与民运有关,是否 有幕後黑手,多少对日索赔运动人士牵涉在内等。 此外,「上海法制报」因为在二月二十日刊登一篇 题为「为了民族尊严和世界和平」的文章,介绍童增及 其领导的民间对日索赔运动,受到中共中宣部的批评。 该中心另披露,北京公安於叁月十二日切断着名异 议人士徐文立的电话,可能於近日内对这位异议人士采 取行动。自中共人大开会以来,被逮捕或传讯的着名异 议人士,目前尚在拘押者有沈良庆、林信舒、马粮钢、 杨勤恒与缪希科。 ------------------------------------------------ 3. 美国决定不在联合国支持谴责中共人权提案 (中央社记者陈正杰华盛顿十叁日专电)白宫今天表示 ,美国代表团在十六日召开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年会上 将不会支持谴责中国大陆人权的提案,并说美国未来将 以其他方式促使北京政府改善人权。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今年的会议定叁月十六日到四月 二十四日在日内瓦举行,过去几年来,欧洲国家在美国 的支持下数度提案谴责中共人权纪录,但在中共的强力 动员阻挠之下,除了一九九五年之外每次都未能成案。 ------------------------------------------------ 4. 大陆学者呼吁政治改革由人治向民主法制转换 (中央社台北十叁日电)在中共十五大召开前登载多篇 为姓「公」姓「私」问题极力辩护的「中国经济时报」 ,最近又登出专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的报导,大 力呼吁中共推动政治改革。王贵秀并且点中要害的说, 政改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於权力过分集中的人治体制。 北京「中国经济时报」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 办,这家媒体最近对政治改革问题发表了一篇颇具份量 的概述性的论述。 接受专访的王贵秀指出,大陆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相 互交错、相互钳制的新形势下,由於政治体制改革的严 重滞後,存有弊端的原有政治体制对各种问题的解决, 特别是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严 重的阻碍作用,这已经成为最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不 解决,其它问题也很难解决,今後大陆的发展会难上加 难。应该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 志。   面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联与东欧共产政权 发生骨牌效应的倒台现象,王贵秀呼吁中共当局不应恐 惧,更不应因此而害怕政治体制改革,甚至讳言政治体 制改革。 他说,大陆有一观点,认为「苏东剧变」的原因之 一是政治体制改革造成的,要避免步其後尘,就只能不 搞政治体制改革。 他认为,这种观点有点因果颠倒,苏联垮台是其僵 化的旧体制包括政治体制长期积累起来、积淀下来的众 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可以说,它的改革包 括政治体制改革为时已晚,犹如一个病人有病不早医, 等到病入膏肓之时,再高明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了。 这名教授表示,大陆必须正确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 训,抓住难得的机遇,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之与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至於政治体制改革的步骤,王贵秀认为,首先要在 理论问题上搞清楚,这场改革不是改良而是革命。这种 革命含有两个命题,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 善,二、改革是对存在弊端的原有体制的革命。 他认为,有人担心把政治体制改革当成一场革命来 搞,会把基本政治制度的命也革掉,这是不必要的疑虑 。他说,对政治体制改革要以革命的态度和革命的举措 来对待,要有相当大的决心,甚至敢冒风险,否则如果 采取改良主义的态度,企图只是对原有政治体制作某些 修补而消除其弊端,这实际上就是取消政治体制改革。 有关政改的内容,他明确地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所 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最主要的是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 题以及互相关联的问题,实现由高度集权的人治型体制 向民主的法治型体制转换。这一转变是与从计划经济体 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相适应、相配套的。 他还阐述说,西方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基本政治 制度大陆不能汲取,但是作为国体、基本政治制度实现 形式的政治体制,实际上并不存在什麽姓「资」姓「社 」的问题。 另外,以大张旗鼓宣传改革见称的「改革」杂志, 也在近期登出中华美国学会会长李慎之论述的政治体制 改革专文。这位着名的老学者主张,改革出一条「法治 」的新路,虽实属不易,但这正是大陆改革的目的,不 能在目的面前望而却步。「法治」与「法制」有着原则 性的差别,「法治」国家不允许有任何个人处於法律之 上或者法律之外。 李慎之还表示,大陆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如 果不进行政治改革,势必要引起世界其馀部分的恐惧与 厌恶。大陆只有认真推进政治改革,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并且博得其它国家的尊敬与爱戴。 另据中共在香港的「大公报」坦承,随着这次国务 院机构改革的推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日见增高。在 「两会」期间,与会的官员对政治体制改革尚未表达的 太直接,但不少会内会外的学者却陈述的相当坦率。不 少政协委员以及人大代表在小组讨论时,对政治体制改 革有一些直率而精采的发言。 ------------------------------------------------ 5. 并不矛盾 日期:98年3月14日 星期六 表面看来,江泽民、李瑞环在全国人大、政协 港区小组会上的讲话,与徐四民、李伟庭的说 法,颇有矛盾。香港媒体及公众听了江泽民、 李瑞环的话,似乎就放心了。但实际上,他们 的说法有矛盾的部分,也有不矛盾的部分。 先讲矛盾的部分。徐四民、李伟庭在北京的政 协、人大分组会上,提到要对港台加以控制, 提到不容许香港成为反对中国的基地;而江泽 民、李瑞环则指全国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只「 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而不干预香港特区事务」 。也就是说,两位中央最高领导人认为徐四民 、李伟庭在人大、政协开会期间讲一些「干预 香港特区事务」的话,是不适当了。 但也有不矛盾的部分。即江泽民、李瑞环只暗 示在人大、政协这种场合讲「干预香港特区事 务」的话不适当,但并没有指徐四民、李伟庭 讲得不对。因此,不容许香港「反对中国的活 动」继续下去,以及认为包括示威、游行、传 媒的批评中国当局就是「反对中国的活动」, 甚至认为要控制香港的「反对中国的活动」就 是先从控制官办的电台入手,若连官办电台都 不听话,其他传媒就更难控制啦……,这一类 意见从没有得到来自中央高层的否定或者澄清 。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央关於香港政策的 两条原则□□一不干预香港特区内部事务,二 不容许香港继续成为反对中国的基地□□是并 存的。具体的做法是由特区政府自行立法禁止 「反对中国的活动」。中央不赞成把这问题拿 到人大、政协的会场上讲,却会鼓励特区政府 「立法禁止」。因此,董建华才重复说香港不 能成为反对国家的基地。而关键则在五月新的 立法会成立後,将如何就基本法二十叁条进行 立法了。 ------------------------------------------------ 6. 民主党多谢徐大炮 日期:98年3月14日 星期六 徐四民在北京「笃」港台背脊,结果变成过街 老鼠。不过,有民主党人对八方说,他们其实 应该多谢徐老,因为徐老已经取代港澳办鲁主 任成为他们最大的「助选经理」! 早在九五年选举时,有民建联成员曾向一些民 主党人抱怨,不论他们如何落力拉票,做地区 工作,只要鲁平在北京一骂人,辛辛苦苦拉回 来的票又走回民主党手中,所谓「鲁主任闹一 闹,曾主席洗叁幢楼都补唔番!」 到了九八选举,眼看政治问题随□回归经已「 靠边站」,民建联有翻身日,怎知徐老发炮, 又变相为民主党拉票助选。 然而,好戏陆续有来。自由党已经在临立会提 动议辩论徐四民言论,到时民建联若不和徐老 「划清界线」,恐怕日後选举时,又会被人拿 来大「砌」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