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号外 1998.03.19 ================================================ 1. 众说纷纭朱熔基 2. 朱熔基面临立四项制度破两大难题考验 3. 专家指朱熔基将扩大智囊班子 4. 中国大陆异议人士吁朱熔基进行政治改革 5. 政协委员胡仙不获起诉引起香港舆论争议 6. 看得到的公正才算公正 ------------------------------------------------ 1. 众说纷纭朱熔基 九届人大的重头戏,朱熔基正式登上总理位置和组阁, 令大会达到顶□。一时对朱熔基的推崇和崇拜,高潮空 前。一与会者道,在此日前,朱熔基还如众人般是人, 从此之後,朱熔基已经变为神。正确说,是半神半人。 朱熔基当选後的那几个镜头,已成历史镜头,今後必将 被不断重播,也许是歌颂,也许某日便为清算。 功高震主埋下嫌隙 这些历史性镜头,即可以说是形势大好,又可用党内斗 争目光,看出党内权力天秤的现场倾斜失衡,看出难得 一见的向外界裸露的党内矛盾和斗争的纹理。 朱熔基一时风头无两,声势不仅远盖过前任李鹏,亦大 大超出党的一把手江泽民。中共建党七十多年来,执政 近半个世纪来,凡在公开场合出现此象,最终都导致内 伤和裂痕,甚至成为重大政治决战的重要组成环节。 历史上称此为功高震主,权盖人主。除非当时党的一把 手或皇帝极为懦弱,如华国锋,否则,必生隙而及灾祸 。 朱熔基是直肚肠人,如果想不到此,或对此不以为然, 祸将生矣。等於迫江李联盟,等於置自己於火炉上烤, 自造敌人。也许中共已经修炼成仙,不食人间烟火,不 再为此等凡夫俗子之见所累,以後再不残酷党内斗争, 那便另当别论。 北京学者道,朱熔基变法,是好事,但好事不等於好结 果。邓小平集党政军权威於一身,远非朱熔基堪比,其 改革开放之斗争且如此残酷。朱熔基又会如何? 朱熔基掌声不歇江泽民脸色凝重  江泽民昨天的脸色很难看。尤其当全场响起对朱熔基 当选国务院新任总理几乎疯狂的掌声时,江泽民的脸色 就更显得阴沈。  他几乎连鼓掌的动作都没有做出来。李鹏还有个样子 ,边起身边鼓掌的向朱熔基道贺、握手、致意;而江泽 民只是在朱熔基起身走向李鹏道谢回坐前,起身向他握 手致意。  而在会议结束後,一群在主席台上的人大代表们,纷 纷到朱熔基坐前争相与朱熔基握手、合照、甚至要求签 名留念的人群,都直接越过了坐在一旁的江泽民。江泽 民被迫困难的起身,离去。  所有的荣耀,所有的镁光灯都聚焦在朱熔基身上;连 向来客观冷静,拿着望远镜,遥远的坐在记者席上的西 方媒体记者们,都忍不住感染现场的欢乐气氛,忘情的 为朱熔基鼓掌喝彩。还有一群美、英等国的记者,正先 後动身赶来北京,准备参加朱熔基在十九日举行的记者 会。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虽然朱熔基克制的尽量自 我压抑在政治上的作为,不插手涉及权位的军、警、国 安、政法各系统的势力,降低江泽民对他的防范之心, 但各界对他的支持,让缺乏这种支持力度的江泽民,难 免不安得手足无措。  功高肯定震主;看来「江朱情结」还是免不了;两人 在上海市委与市长期间的微妙情绪,可能还要再持续一 阵子。这是朱熔基的原罪。也是历史对江泽民最严酷的 考验;如果他真能和朱熔基无私的合作,那未来中国历 史上可能会「江朱之治」的美谈,否则,江泽民的名字 ,恐怕也只是「六四」後的中国领导人而已。 (本报特派记者梁宝华北京传真) ------------------------------------------------ 2. 朱熔基面临立四项制度破两大难题考验 (中央社台北十八日电)朱熔基当选大陆国务院总理之 後,要接棒把改革开放的工作继续推向深入,他所面对 的将是要建立四项制度,破两大难题的考验。 这四项制度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金融制 度、现代财税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要用叁年的时间,使大 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体制转换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轨道上,并建造一个能自主按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优胜 劣汰、自负生产经营风险的个体经济基础,以使生产经 营状况明显改善,摆脱困境。 在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方面,叁年之内,要大体建立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 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体系,提高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准, 使金融秩序明显好转。 在建立现代财税制度方面,也是要在叁年内进一步 完善现行税制,健全中央与地方合理分工的财政体制, 改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 部财政收入比重偏低的状况,使财政功能得以强化。 在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叁年内要使社会失 业、医疗、养老保险网络基本形成,运转顺利,以便为 经济体制的转轨和转型编织保护网。 至於两大难题,据中新社的分析则是: 一、解决企业职工下岗失业突出的难题,力争使下 岗人数控制在目前的一千万人左右的水平,失业人员所 占比率不超过百分之四,并使再就业工程有明显进展。 二、解决政府机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官员 下岗的难题。使机构重叠臃肿、人浮於事的现象明显改 观,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消除腐败以及长久以来政企不 分的掣肘,让企业拥有自主经营的天空。 ------------------------------------------------ 3. 专家指朱熔基将扩大智囊班子 (中央社记者张谦香港十八日电)香港信报今天发表署 名文章指出,朱熔基出任大陆国务院总理後,将会因应 新的工作形势扩大他的智囊班子。 文章表示,朱熔基担任副总理时,主管经济工作, 他的智囊班子主要是金融、财政及宏观调控方面的专业 人才。但出任总理後,他要负责国务院的全盘工作,智 囊班子将会有所扩大。 据悉,过去朱熔基的智囊班子由众多人才组成,不 会固定在几个人身上。研究方法一般采用课题形式和调 研形式,专门找人来研究不同的专业课题。 今後朱熔基的智囊机构基本上分为八个方面:中国 社会科学院、国务院研究室、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国家 计划发展委员会的政策研究室和宏观经济研究所、国家 经贸委研究室、国家改革研究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政策研究室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和政策研究室。 文章指出,由於国务院机构将进行很大的改革,政 府部门的研究机构大部分被撤销,因此,中国社会科学 院的研究职能将会有所加强。最近,中共中央委派政治 局委员李铁映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便表明对社科 院的重视。 在个别智囊方面,文章表示,朱熔基比较重用的经 济学家是吴敬琏,同时也重视「改革」杂志文章的观点 。 ------------------------------------------------ 4. 中国大陆异议人士吁朱熔基进行政治改革 (中央社记者黄矿春纽约十七日专电)在中共第九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朱熔基担任国务总理之後,中国大 陆各地异议人士纷纷发表公开信,除了道贺之外,并呼 吁在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应进行政治改革。 根据香港「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传抵纽约的消 息,浙江省十二名异议人士十七日联名致函朱熔基,在 祝贺其当选总理之馀,强烈呼吁在经济改革的同时进行 政治体制改革,以克服各种问题。 公开信说,没有政治改革的经济改革已显现越来越 多的负面效应,一场周期性的经济衰退危机已经来临, 数以千万计的下岗工人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各种历史 遗留的问题积重难返,腐败现象早已从党政机关蔓延到 所有的拢断性行业,两极分化也已令十叁亿人民到了无 法容忍的程度。 这十二位异议人士指出,权力缺乏监督必然产生腐 败,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他们希望朱熔基拿出 勇气,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参与签署此一公开信的异议人士分别是毛国良、王 东海、王有才、吴高兴、叶文相、赵万宁、郑达祥、金 秀元、傅全、黄志道、张金林与崔建昌。 此外,贵州异议人士曾宁也在致朱熔基的祝贺信中 强调,要解决中国大陆社会存在的问题不是仅靠经济改 革就能成功,更需要有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整个社会结构 的变革才能完成。 南京业馀作家樊百华则发表致全国人大的公开信, 要求大会延长十五天,在政治改革,反腐败与政府领导 人选举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改革。 ------------------------------------------------ 5. 政协委员胡仙不获起诉引起香港舆论争议 大陆歪风吹进香港:人大政协不用起诉 (中央社记者张谦香港十八日电)香港星岛集团主席胡 仙因为涉嫌五年来以不法手段欺骗广告客户,却没有被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起诉,近日引起舆论的关切 和质疑,严重威胁香港特区司法公正的形象。 胡仙是香港报界名人,一直经营星岛日报及英文虎 报等报章。去年香港廉政公署接获投诉,透露虎报有人 贪污。廉署接报调查後并未找到证据,却无意发现该报 每天额外印刷一至两万份报纸,稍後予以销毁,目的是 对外虚报报纸的发行量,以争取广告客户。 廉署於是采取行动,拘捕了胡仙及虎报叁名高层职 员,期间胡仙准许保释外出候查。 昨天廉署正式起诉虎报叁名职员,分别是财务经理 邓昌成、发行董事黄伟成及总经理苏淑华,罪名是於一 九九叁年十月十叁日到九七年五月叁十日期间,串谋胡 仙透过多种不法手段诈骗广告客户。 虽然起诉书将胡仙列为疑犯,却表示不起诉胡仙。 廉署方面表示,不起诉胡仙是律政司的决定。 对於律政司不起诉胡仙,香港舆论今天纷纷提出质 疑,认为此举有欠公允,破坏香港司法制度的公正性。 在舆论的追问下,律政司司长梁爱诗今天证实,不 起诉胡仙是律政司的决定,但她没有解释原因。律政专 员冯华健则表示,基於公众利益,律政司有权对个别案 件不作评论。 部份临时立法会议员包括自由党成员刘健仪,今天 在临立会会议上要求梁爱诗做出合理解释,以消除公众 对香港司法不公的疑虑。民主党主席李柱铭也表示,律 政司不起诉胡仙,是否在司法起诉上存在双重标准。 明报指称,胡仙并未被控告,她也不会充当证人。 苹果日报引述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发言人的话报导, 起诉胡仙并不符合公共利益,且律政司有权决定不对她 提出控告。发言人说,梁爱诗系根据证据作成决定。 但苹果日报也引述涉及本案的许多未具名官员的话 报导称,有充分证据足以用来起诉胡仙。 苹果日报引述梁爱诗的话说:「我不会说明我们为 何在某案中不控告某人。」 ------------------------------------------------ 6. 看得到的公正才算公正 日期:98年3月19日 星期四 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在《英文虎报》涉嫌笃数事 件中决定不起诉星岛集团主席胡仙女士,惹起 公众包括法律界及政界人士的强烈关注,临立 会的法律及司法事务委员会更准备召开会议, 要求梁爱诗解释不起诉的原因。 这次事件迅速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应,原因是疑 点实在太明显了!只要看一看廉政公署发表的 新闻稿,大家都不禁满腹疑团: 「叁人同被控以一项串谋讹骗罪,指他们於九 叁年……期间,串谋胡仙以多种不法手段诈骗 、购买英文虎报及星期日英文虎报广告版位的 公司及人士。」 公众难免会问,不起诉胡仙女士是因为她是社 会知名人士麽,是因为她是政协委员麽,是因 为她与特首董建华及中央政府关系密切麽,是 因为其他特殊原因麽。梁女士昨天虽透过发言 人公开否认受疑人的身分或政治地位左右了她 的决定。但是由於没有较详细的解释,单凭这 样的一句说话根本没有说服力。 若再加上较早前梁女士豁免起诉新华社不遵守 私隐条例的决定,更让人担心政治考虑、政治 因素正影响□刑事检控的决定。再没有比政治 干涉司法运作更令人寒心的情况了!因为这意 味□香港放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造就了少数有权、有势、有关系的人比其他 人有更高的法律地位。这正是「自己友资本主 义」(Crony Capitalism)的徵兆,走上这条路只 能是死路一条。 正因为这个忧虑,正因为司法公正是这样重要 的问题,公众才要求律政司司长清楚解释决定 ,以确定政治特权并没有渗入司法运作上。 根据基本法,律政司司长对检控有最後的决定 权,甚至不用解释。但有权不等於有理,更不 表示可以滥用。 正如资深大律师李柱铭所言,司法公正不仅是 实际程序公正,也需要让人看到公正。律政司 司长这回的决定,显然远远没有让公众感到这 是一个公正的决定。 律政专员冯华健先生说检控的决定不受舆论的 影响,也不考虑是否影响香港的国际声誉,只 考虑证据及公众利益等问题。冯先生说的很对 ,公众想看到的正是这样一个无偏无私无畏的 决定,想要的是一个不偏帮权势的决定;可惜 梁女士没有能做到这点。若再迟疑不澄清,公 众对法律制度不再有信心,那才是噩梦的开始 !(苹果日报/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