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号外》1998.04.29 The Chinese VIP Reference Supplement 1998.04.29 《小参考》总第54期1998.04.29 ================================================ 1. 李怡寄语王丹:什么是知识分子 2. 港报评民族主义情绪的变化是中共释放王丹原因 3. 北大破格媚上,对授予江泽民荣誉博士学位有强烈愿望 4. 全国人大批判高等教育体制要求彻底改变 5. 加强控制,大陆民众身份证字号将增为十八位 6. 台商兑换现金广告引发上海数千民众冲突事件 7. 贵阳歌手吴若杰与商人李曦被判劳教叁年 8. 陈希同控罪最高囚七年 9. 奥卿今飞京昨责中国侵人权 10. 美国之音报道:美国朝野对克林顿访华的期望 11. 魏访欧中共全程阻挠 12. 《纽约时报》报道, 中国民告官案件越来越多 13. 北京出现非法劳改营 张金城指强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无报酬 ================================================ 1. 李怡寄语王丹:什么是知识分子 王 丹 表 示 , 他 的 个 人 愿 望 是 做 一 个 「 独 立 、 自 由 主 义 的 知 识 分 子 」 。 所 谓 独 立 的 知 识 分 子 , 就 是 要 关 心 社 会 事 务 , 批 评 权 力 与 专 制 , 倡 导 自 由 与 宽 容 。 根 据 法 国 哲 学 家 沙 特 的 解 释 , 有 知 识 的 人 不 能 称 为 知 识 分 子 , 知 识 分 子 ( Intellectual) 有 明 确 的 定 义 , 就 是 要 有 独 立 的 思 考 、 判 断 , 并 以 自 己 的 知 识 不 断 就 社 会 事 务 表 达 批 判 性 的 意 见 。 「 六 四 」 事 件 发 生 後 , 不 少 西 方 知 识 分 子 就 「 六 四 」 表 态 , 公 开 签 名 谴 责 中 国 当 局 的 残 酷 镇 压 , 签 名 者 中 有 不 少 是 拿 过 诺 贝 尔 奖 的 科 学 家 , 他 们 是 知 识 分 子 。 中 国 在 外 的 华 人 学 者 , 也 有 好 几 位 拿 过 诺 贝 尔 奖 , 但 他 们 当 中 似 乎 没 有 一 个 人 愿 意 签 名 谴 责 中 国 当 权 者 , 更 不 用 说 发 表 甚 麽 公 开 的 谈 话 了 。 因 此 , 他 们 虽 有 学 问 , 却 不 是 知 识 分 子 。 有 学 问 的 华 人 , 为 甚 麽 不 是 知 识 分 子 呢 ? 因 为 他 们 担 心 若 一 旦 向 中 国 当 权 者 谴 责 , 就 失 去 了 被 中 国 当 权 者 接 见 的 「 荣 誉 」 , 失 去 了 在 中 国 所 获 的 厚 待 。 当 然 , 他 们 的 理 由 是 通 过 与 当 权 者 的 会 晤 , 他 们 可 以 更 直 接 地 向 中 国 提 出 意 见 或 建 议 , 「 起 的 作 用 更 大 」 。 因 此 , 有 学 问 的 人 , 都 被 权 贵 收 拢 了 。 他 们 甘 心 当 幕 僚 , 而 放 弃 在 社 会 上 公 开 对 当 政 者 批 评 的 权 利 。 没 有 独 立 的 知 识 分 子 , 社 会 不 会 有 真 正 的 进 步 。 民 主 , 带 来 的 可 能 是 政 客 一 味 顺 应 民 情 。 但 权 贵 固 然 常 常 是 错 的 , 群 情 也 未 必 一 定 是 对 的 。 知 识 分 子 的 勇 气 , 在 於 不 仅 要 不 畏 权 贵 , 而 且 要 不 畏 群 情 。 (苹果日报98年 4月 28日 星 期 二) ================================================ 2. 港报评民族主义情绪的变化是中共释放王丹原因 (记者张谦香港二十八日电)新加坡国立大学东 亚研究所研究员郑永年认为,中共释放前北京学运领袖 王丹,除了是受到西方的压力外,更重要的是中共民族 主义情绪的变化。 郑永年今天在信报发表专文指出,在国际政治领域 上,人权问题从来就是与民族主义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不明白中共民族主义情绪的变化,就难以理解其在 人权问题上的态度。 郑永年表示,历史证明,中国的民族主义所追求的 ,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尊敬。一旦中国得不到其他强国 的尊敬,民族主义就应运而生。相反,如果得到尊敬, 民族主义就自然消退。 一九八九年北京「六四」事件後,西方各国对中共 施加压力,导致民族主义崛起,在这种情况下,大陆的 民主和人权力量自然成为牺牲品。 自一九九六年起,特别是中共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 美国後,大陆的民族主义又有了急遽的变化。 郑永年指出,江泽民访问美国时,「中」美双方已 意识到对抗的有害性,於是开始调整政策,美国并进一 步把「接触」政策具体化,承认中共的平等地位及有权 享受一个大国应该享有的权力,但同时也要负上大国的 责任。 ================================================ 3. 北大破格媚上,对授予江泽民荣誉博士学位有强烈愿望 (记者杨慧珍北京二十八日电)北京大学是否在百年校 庆期间,授予大陆国家主席江泽民荣誉博士学位?北大 校长陈佳洱今天表示,这是北大师生的强烈愿望,但能 否实现必须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 陈佳洱在北大勺园举行的北大百年校庆活动记者会 上,针对记者提问做出以上答覆。据了解,如果 国务院学会委员会通过北大授予江泽民荣誉博士学位, 则江泽民将是接受北大颁赠荣誉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共 领导人。 北大百年校庆活动已拉开序幕,江泽民并已为北大 题词:「发挥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 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预料他将出席五月 四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 并发表演讲。 北京大学创办於一八九八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 清朝末年戊戌变法的产物。它不仅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 府,而且是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一九一二年五月,京师 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由严复任首任校长。 中共北大党委书记任彦申今天在北大勺园举行的记 者会上表示,北大筹备这次百年校庆活动已有一年多, 活动的宗旨是「弘扬传统,繁荣学术,面向未来,促进 发展」。 这次北大校庆活动主要分为四大分类:一是庆祝大 会,五月四日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万人庆典,中共 党政要员将到会,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举行文艺晚会。 第二部分是学术交流,主要有十四项研讨会,包括 :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国际汉学研讨会,以及邀请曾获 诺贝尔奖等国际大奖的九名科学家与会。 第叁部分则是建设方面,包括北大图书馆新楼落成 典礼、校史馆奠基仪式。目前北大校园内开工面积达二 十万平方公尺。 第四部分则是北大校友大团聚。 北大百年校庆主要校级活动日程,以今天在北大五 四操场举行的百年校庆演唱会拉开序幕,其他一连串活 动还有: 四月叁十日,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大楼,举办北大 百年校史展览。 五月一日,中国美术馆有百年校庆着名书画展。 五月二日,在中国大饭店召开「面向二十一世纪的 挑战:世界大学校长论坛」。据负责筹画的北大常务副 校长闵维方表示,这项论坛邀请美国的哈佛、史坦福、 柏克莱大学,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日本的东京、早 稻田大学,以及埃及的开罗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校长与 会,台湾也有台湾大学、清华大学、阳明大学等多所大 学校长参加论坛。 据闵维方介绍,这项高规格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 主要是讨论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论坛 分四个单元:一是讨论二十一世纪大学使用与作用,将 以哲学角度,探讨大学的使用与作用,以促进社会、文 化等各方面的进步;二是二十一世纪的教与学;叁是大 学与社会关系;四是大学组织、管理与财政。大陆高层 领导人将出席开幕式。 五月叁日,上午召开海内外北大校友会负责人会议 ,下午举行校史馆奠基仪式,晚上有中央电视台文艺晚 会及在勺园举行的百年校庆招待会。 北大百年校庆活动到五月四日达到最高潮,中共领 导人将於上午九点叁十分会见出席庆祝大会贵宾;十点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下午, 有北京大学星纪念雕塑揭幕仪式、北大图书馆新楼落成 典礼及电子科技大厦奠基仪式;晚上,在北大静园举行 建校一百周年文艺晚会。 北大百年校庆活动於五月五日进入尾声,当天将在 北大办公楼举行着名华人科学家演讲会,另有北大校友 实业家联谊会。 ================================================ 4. 全国人大批判高等教育体制要求彻底改变 (台北二十八日电)据大陆媒体报导,今天在北京举行 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出现了与会者要 求彻底改变大陆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的呼声。 代表中共官方声音的「新华社」报导说,审议「高 等教育法」的与会全国人大常委,「提出了许多尖锐的 意见」。 报导引述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委员沈静珠说,大 陆的国家财政已经无力维持所有的高校,现在的大学校 长主要都在「找钱」,不能把精力集中在教学方面。 她说,希望「高等教育法」能明确规定,由不同层 次分别举办国立、省立、市立和私立高等学校;大陆目 前高等学校的数量很少,现有的高校数量和体制很难改 变应试教育的状况。 大陆人大常委、南京大学教授蒋树声说,当前最尖 锐的问题是国务院机构改革以後,那些原属国家部委的 高校如何理顺体制。   他说,应该考虑这些高校与部委完全脱钩。可以成 立作为中介组织的大学拨款委员会,以协调各高校的产 业、教学、研究工作。 列席这次会议分组讨论的大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应 松年说,高校有非常大的潜力,但现在臃肿的机构制约 了这种潜力的发挥。 参与「高等教育法」起草的应松年说,高校还要充 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参与民主管理,而这部分内 容在法律草案中涉及很少,法律还必须明确规定青年接 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报导说,大陆的有关专家们普遍认为,大陆高等教 育体制严重滞後於经济的发展,目前大陆的两千多所高 校共有注册学生五百六十七万人。 ================================================ 5. 加强控制,大陆民众身份证字号将增为十八位 (台北二十八日电)据大陆有关部门透露,大陆居民身 份证将有重大改革,每个公民的身份证字号将由原来的 十六位增加为十八位。 据北京「中国质量报」报导,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 分类编码研究所、公安部户政局等单位共同起草、修订 的「社会保障号码」国家标准,日前已经专家审定。 修订後的社会保障号码,将大陆公民出生日期由原 来的六位数字改为八位数字,其中用四位数字表示年份 ,取消了顺序码中百年老人使用特定编号表示的条文; 地址码则改为公民出生行政区划代码。 据称,身份证的新标准将由大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 局,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予以发布。 ================================================ 6. 台商兑换现金广告引发上海数千民众冲突事件 (上海二十八日电)台湾联华食品公司一则洋芋片空袋 兑换现金的广告,引发上海市群众冲突。数千名不干苦 候多时未能按广告领取人民币两百元的群众,在上海南 方商城放火抗议,并打伤食品公司职员,最後冲突事件 在警方采取强制措施下才告平息。 台湾的联华食品公司在大陆投资设立的北京联华食 品公司,於十七日在上海媒体为其洋芋片「卡迪那」刊 登一则彩色广告,表示「花十二元得到二百元」,也就 是只要拿六个「卡迪那」空包装即可换现金两百元,每 人限换一次,幸运名额为八百八十八个,时间为四月二 十五日上午九点至下午两点,地点是上海南方商城。 据香港「文汇报」报导,这则广告吸引了无数消费 者。一些消费者早在二十四日上午便在商城门口排队等 候,晚上排队的人最多达到五、六千人。但到了二十五 日早上六时,联华食品公司宣布活动已经结束,八百八 十八名幸运的消费者已经登记完毕。 据上海公证处一名在现场的公证员表示,按规定应 等到早上九点才开始确定八百八十八个得奖名额,但因 当时下着小雨,场面越来越混乱,因此提前进行登记手 续,一切公证过程均属有效。 不过在现场等待领款的消费者,由於不相信公证处 会在半夜给予现场公证,怀疑食品公司作假,因此在情 绪激动下,点火焚烧了挂在商场的促销广告横幅,并有 数百名上海市民冲入商城与保安人员发生了冲突,食品 公司一名女职员被打伤,几个冲在前面的年轻人被保安 人员带入一房间内关了起来。 此举使得群众激动情绪再度高涨,商城一扇厚玻璃 门被挤碎。最後,上海警方采取了强制措施,才将事态 控制住。 报导引述联华食品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在叁十 日左右於媒体刊登获奖者名单,并通知领奖。 ================================================ 7. 贵阳歌手吴若杰与商人李曦被判劳教叁年 (记者黄贞贞纽约二十七日专电)根据「中国人权民运 信息中心」今天传抵纽约的消息,大陆摇滚歌手吴若杰 与贵阳商人李曦,因向人权组织及国际媒体透露贵阳四 位诗人被捕消息,被判劳教叁年。 至於今年元月二十六日四位诗人马哲、熊晋仁、马强及 吴若海因在贵阳计画出版「文化复兴运动」杂志,马哲 与熊晋仁已经被捕,关押地点不详,预订下月初审判, 罪名可能是「颠覆政府」。马强与吴若海则已於二月底 获释。 吴若海的弟弟吴若杰向「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 证实,吴若海在国际媒体报导刊出後立即遭到公安逮捕 ,之後虽被释放,仍被监视居住半年。 李曦因提供场地供马哲等人居住及讨论,被大陆公 安以「□露国家机密」罪名被捕,吴若杰则是向国际媒 体透露四名诗人被逮捕的消息,以同样罪名被捕。贵阳 当地的官方媒体「贵阳晚报」二十六日罕见地在第二版 刊出吴若杰与李曦被捕的消息。 原名薛德云的马哲因曾参加一九七九年民主墙运动 ,一九八七年并领导学潮而被判刑两年,这次被捕可能 会处以重刑。 总计过去四个星期以来共有上海杨勤恒、安徽沈良 庆、王庭金及贵阳吴若杰、李曦等五人被判劳教。 马哲等人今年元月所撰写的「中国文化复兴运动宣 言」主要重点是:「我们谋求第叁次解放,也就是每一 位公民个性、自由及权利的全面解放,它包含着在足够 的自由保证每一位公民不损害人利益的前提下,满足自 己精神、物质、文化、信仰、艺术的全面需求,思想与 评论及表达方式的全面自由,并且有足够的法律保障每 位公民的绝对尊严」。 ================================================ 8. 陈希同控罪最高囚七年 (记者尹岩报道)北京消息表示,北京的中、高两级法院在 研究过检察部门提供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贪污渎职案的证 据後认为,只有渎职罪中的玩忽职守罪成立,依法最高刑期 只有七年,中央接到报告後认为此刑期不可以接受,难平民 愤,要求检察部门向法院提供更多的证据。 来自北京司法部门的消息表示,虽然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 贪污渎职案至今仍没正式开庭,但北京的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和北京高级人民法院的人员早在今年春节後已开始涉入此案 的司法工作,即使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在今年叁 月宣称,当局将以贪污渎职罪起诉陈希同,但法院认为陈希 同渎职罪证据较为充分,但贪污罪则「很难」定罪。 法院认为,陈渎职罪部分主要是其对原副市长王宝森违法犯 罪活动负有重大责任,可按『刑法』第叁百九十七条中的玩 忽职守罪论处,但此罪刑期最高只七年。 陈希同涉及的贪污罪罪证则不够明确,他的贪污主要是由其 儿子陈小同(已判刑十二年)来完成,没有重要的赃款或赃 物明确到了陈希同名下为其所有,虽然没有陈的同意或默许 陈小同也不可能犯下如此严重的贪污行为,但依法却不可以 将陈小同的贪污罪算到陈希同身上来。 至於其被指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侵吞大量贵重物品及大量挥 霍公款的罪名,法院也认为罪证不够清晰,因陈希同收受的 东西很多虽是由其个人使用,但他大都是以政府的名义收下 ,甚至在政府登记在案;作为一名高级政府官员,他使用公 款也不容易界定哪一些是其个人挥霍或哪一些是「工作需要 」。 陈希同生活糜烂,但法庭认为这不能构成刑事罪名,如果将 其包养情妇定重婚罪,最高的判刑也只有两年。 北京的消息人士指出,陈希同案可算是中国最大的「打虎」 案,任何人也明白只判陈希同七年是难以「交代的」,但此 案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中国已明确表示此案会公开审理, 故案中每一项判决必须符合法律,要显示出中国已是一个法 治国家,不可成为海外批评中国人治大於法治的把柄,有关 的法律专家向中央递交的报告也特别强调依法判案的重要性 ,故法院方面希望检察部门要提供更多的证据,否则此案很 难「判下去」。 ================================================ 9. 奥卿今飞京昨责中国侵人权 (综合报道)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今日将到中国访问叁日,她 昨日在日本东京一间大学发表演讲时,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 ,而中国昨日则对陪同奥卿是次访华的美国国务院西藏事务 协调员克雷格表示不欢迎态度。 这两天在日本访问的奥尔布赖特,昨日在东京的上智大学发 表演讲时重申,美国仍关注中国的人权状况,她说:「特别 在人权问题上,我们必须继续提出清晰的要求,中国近月来 虽然流放了几名不同政政见人士,但中国政府并无停止压制 不同政见及宗教自由的国内人士。」 她呼吁日本联合美国一同要求中国在人权问题上作出改善, 美日两国均希望见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与此同时, 中国亦应负起应有的国际社会责任,包括保障人权,停止输 出大杀伤力武器和技术。 然而,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昨日在每周例行的 记者会上指出,中国坚决反对美国国务院设立西藏事务协调 员的做法,并重申中国对此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 朱邦造表示:「我们坚决反对所谓的西藏事务协调员,中国 政府在这方面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 由於西藏问题对中国的敏感性,美国过去一向很少与中国公 开讨论这个问题,但据美国国会和人权团体的消息,奥尔布 赖特这次在与北京领导人会谈人权问题时,也会提出讨论西 藏问题,期望六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中美领袖峰会前,中国能 做出一些姿态,表现诚意。 奥尔布赖特此行除了磋商中美关系,为美国总统克林顿六月 底访问中国预作准备之外,还将与中国签署中美关於建立直 通保密电话通信线路协定。 奥卿今日上午十点四十五分将抵达北京机场,随即赶赴钓鱼 台宾馆,与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签署以上协定;接着两人进 行会谈,中午则接受唐家璇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午宴款待。 下午二时叁十分左右,他将参观北京电影制片厂。傍晚,国 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将在钓鱼台国宾馆仰源斋会见她,并以晚 宴款待她。 明日上午,她将先後会见国务院总理朱□基、国家主席江泽 民;下午则将参观国家法官学院。预定於五月一日上午七点 左右离开北京。 另一方面,据美国传媒报道,美国国务院及白宫国家安全会 议都曾讨论过,在江克六月底高峰会前,暂停对台湾出售重 大新武器的建议案。 不过,美国国务院日前否认了这些报道,政府官员表示,美 国不会改变对台政策。有关奥尔布赖特此次访华行程将会和 中国领导官员讨论的问题。 ================================================ 10. 美国之音报道:美国朝野对克林顿访华的期望 VOA report:CLINTON / TRIP TO CHINA April 27, 1998 **保守派布坎南不满美国向中国出售核技术** 在克林顿总统今年6月即将访问中国之际,美国一些政治观察人士发表评论,抨击克 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美国著名的保守派政治评论人士布坎南在华盛顿时报刊登的 文章中指出,50年代初曾经有两名美国人由于向苏联出售原子弹机密而被处决,而在 90年代,两家美国高科技公司向中国提供了有助于中国改善远程核导弹性能的敏感 技术,而这两家公司由于曾经为民主党提供大笔捐款而丝毫没有受到法律惩罚。司 法部虽然为此展开了的刑事调查,但是克林顿总统今年2月不顾司法部的请求签署了 一项法令,允许向中国出售这类的技术,因此司法部的调查遭受严重挫折。因此有人 认为,克林顿政府最大的丑闻就是总统向共产党中国出卖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克林顿应该先访问中国周边国家** 保守的智囊机构「美国企业研究所」的亚洲问题专家沃尔德伦说,克林顿这次只访 问中国一个国家,这有可能是一次外交上的严重失误,既让美国的盟国感到迷惑和难 堪,又会使中国产生误解。例如韩国人会认为在中国共产党指定的领导人江泽民和 韩国民选产生的新总统金大中之间,克林顿更喜欢江泽民。而缅甸这样的国家则会 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缅甸也具有中国那样的面积和财力,也像中国一样能够对 邻国造成威胁,那末美国可能也会像对待中国一样不再计较它的侵犯人权记录。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沃尔德伦指出,明智的亚洲政策应该从中国的周边国家开始 ,日本、韩国,大多数东盟国家以及台湾和印度,甚至俄罗斯这些具有同样民主价值 的国家和政府,在他们之间加强关系,协调政策。这一点做好了,中国政策也就会水 到渠成。沃尔德伦认为,克林顿目前访问中国的计划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可以进行修 改,他可以先访问汉城,在那里探讨民主和人权等问题,他可以和日本讨论如何恢复 亚洲经济,他也可以在美国的另一个盟国菲律宾停留,然后才前往中国。 **美国要为世界树立民主榜样** 中国问题观察家海尔布伦在洛杉矶时报的评论中从人权的角度分析了美国政府的对 华政策。他说,美国政府对中国最近释放持不同政见者王丹大为赞扬,似乎王丹获释 证明美国对中国的积极接触政策取得了成果,但是王丹获释并不意味着中国改变了 人权政策,这只是在克林顿总统访华之前的公关宣传。他说,奇怪的是,对于克林顿 政府将商业利益置于人权之上的政策,批评最激烈的人士是中国另一位著名持不同 政见者魏京生。魏京生还责问美国在同中国打交道时为什么不能坚持自己的民主价 值观念。让一个中国持不同政见者来提醒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人什么是美国的价值实 在是显得有些奇怪,美国的一个重要信念就是要为世界树立榜样,如果美国在国外放 弃了民主,也等于是在国内放弃了民主。 **贸易并不等于民主** 克林顿政府的官员解释说,通过促进贸易,美国实际上是在推进中国的民主,因为人 权和资本主义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奥尔布赖特国务卿本星期前去中国为美中首脑会 谈做准备,陪同她出访的有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 克林顿和他的顾问们认为外交政策成功的关键是中国,这个外交政策力图避免重大 的战争,通过建立全球贸易来推动民主。但是贸易并不等于民主,中国就很成功在发 展经济的同时,又保持对不同政见者的镇压行动。只要中国不停止镇压异议人士,中 国就不会成为美国可靠的合作伙伴。 ================================================ 11. 魏访欧中共全程阻挠 (驻纽约特派记者.阮玫芬专电)魏京生到欧洲各国访问、游说重视中国人 权问题的七周期间,所到之处都受到中国大陆驻当地使领馆全力以赴的阻 挠,外国的政府对中国人权状况并不很了解,今後将透过各种方式,让外 国政府能了解大陆实际人权状况。  魏京生指出,中共释放政治犯只是在制造人权改善的假象,他们在释放 政治犯逼迫异议分子流亡海外的同时,又不断的在进行恐怖的逮捕行动, 对於美国政府无视中共不断逮捕政治犯的事实,感到失望。  叁月中旬即赴美的魏京生陆续前往英国、比利时、法国、瑞典、挪威等 国家访问。  他说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是,西方国家绝大部分的老百姓及政界人士都非 常支持大陆人民争取人权及民主,但也有部分立场支持中共的人士,以游 说「迷惑」西方媒体,提供错误讯息,造成西方国家在中国政策上出现严 重偏差。  (本报驻纽约特派记者阮玫芬廿七日专电)部分海外民运人士廿六日举 行「中国论坛」例会,邀请中国北京异议人士徐文立的妻子贺信彤以异议 人士家属身分,谈徐文立的民主坚持,及目前在中国大陆主张「言论自由 」及「开放多党」人士生活的艰辛,在场不少民运人士对部分媒体在报导 王丹获释的同时,对海外民运「内斗」加以批评,感到不满。 (中央日报) ================================================ 12. 《纽约时报》报道, 中国民告官案件越来越多 VOA report:INCREASINGLY CHINESE CITIZENS SUE THE GOVERNMENT AND WIN April 27, 1998 (海涛报道) 当一个公民感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政府侵害的时候,是忍气吞声,还是运用法律的 手段,和政府对簿公堂,以求声张正义,讨回公道?在经济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日益深入 的中国,后者显然是越来越多了。星期一,美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纽约时报》刊 登一篇发自北京的报道,介绍了最近在中国的一起所谓民告官的案件。某国营单位 职工孙丽丽,没有得到单位的同意就怀孕了。这下子倒了霉。单位要她做出决定,要 么辞职,要么做人工流产。可是孙丽丽并没有孩子,以前也做过两次人工流产,这次 很想要这个孩子,而且居民委员会也同意了。孙丽丽一横心,决心顶下去。但是,单 位后来通知孙丽丽要罚款几千元人民币,而且生孩子的医药住院费不得报销。孙丽 丽多次求情没有效果,只好采取法律手段---请了律师,把单位给告了。 纽约时报说,像孙丽丽这样的民告官的案例,在目前的中国越来越多了。上个星期,四 川泸州出租汽车司机,因为不满意政府的牌照费用太高,同市政府发生矛盾并进行罢 市,还从成都请来律师,准备状告政府。在江苏,一个农民状告当地公安以「给猪饲 料下毒」的莫须有罪名抓了他。在安徽,某医院的党支部副书记,状告单位以「未婚 先孕」为理由而开除了她。在北京,有三位下岗女职工,状告单位让她们提前退休。 民告官的例子在过去的中国很少见。如今不同了。孙丽丽不仅仅告了自己的单位,而 且还赢了这场官司。纽约时报说,这几个案子,大多都以原告胜诉为结束。 **市场经济社会多元化引发权利理念** 近年来,「中国法制报」等报刊也登出不少这样的案子,那些认为自己权益受到损害 而不知如何是好的读者,无不受到启发,磨拳擦掌,跃跃欲试。纽约时报援引普林斯 顿大学政治学者裴敏欣的话说,中国的法律尽管不健全,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总 算也是进行了改革,而且,老百姓也的确从中得到了好处和实惠。否则,就不会有那 末多人,劳神费力又花钱的要依靠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了。 美国耶鲁大学的法学博士生齐海滨,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日益普遍的民告官的这 种现象发生的大环境。他说,有一个大的社会环境。改革日益深入,市场经济初步形 成,很大程度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成分,质量和表现方式,引发了产权,择业权和迁徙权 等一系列的法律概念和实践。而这对人们的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社会的多 元化结构,随着改革的发展,也初步形成。地方的利益集团,开始争取经济利益以外 的社会权利。社会不再像以前那末高度统一,铁板一块。就会发现以前的认识解释 不了的现象。一些非政治性的事业和团体的发展,也都代表了社会中的公民成分不 断扩大。老百姓在获得社会初步经济和言论自由后,也就萌发了更加积极的政治意 识。我们都知道,法律诉讼的出现,一定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是个人的利益意识充 分高涨起来的法律表现。 **中国法律重点:法治精神能否认真贯彻实行** 当然,这种外在环境和条件,如果缺少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保护公民日益高涨的 法律意识以及越来越普遍的法律行动,那末,民告官的现象,很可能就会坛花一现,不 可能持久下去。对于司法部门来说,受政法委领导的法官要能依法办事,秉公执法,一 碗水端平,不向着当官的。否则,所谓民告官仍然还只能是停留在口号上,可望不可 即。中国新上任的司法部长高昌礼说,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法治精神能否得到认真 贯彻实行。耶鲁大学的法学博士生齐海滨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第二点。具体 的法律制度背景。这是刚刚过去的七.八届两次人大的努力和成果。七届人大通过 了「行政诉讼法」,八届人大通过了「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89年通过,90年 实行,由于没有「「国家赔偿法」的跟上,所以在90到94这段时间,相对比较沉寂,案 件不多。1994年通过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变得可以实施了,再加上一些有关 的部门和学者,有示范性的宣传,尝试和努力,「民告官」的案件在各地出现的比较 多了,尤其在改革比较深入,社会利益分化和变动比较明显的地方,这种案件也明显 的多了起来。 纽约时报报道说,1990年,中国民告官的案子,只有一万三千多件。到了1995年,有五 万一千多件。到了1997年,已经上升到了十万多件。纽约时报还援引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院法学专家高宏俊(译音)研究员的话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高宏俊 说,在过去,政府机关侵犯了你的权益,你只能向上级反映,只能抱怨一下而已。 ================================================ 13. 北京出现非法劳改营 张金城指强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无报酬 (记者黄矿春纽约二十七日专电)香港「中国人权民运 信息中心」二十七日披露,北京市公安局设置非法劳改 营,将一些在北京流浪、上访及打工,但没有办理暂住 证的人士拘捕禁锢,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该中心指出,根据刚逃出此一非法劳改营的异议人 士张金城说,他於四月十四日拜访北京异议人士徐文立 与魏京生的弟弟魏晓涛之後,即被跟踪的公安人员逮捕 。在被六名公安人员拳打脚踢地审讯一天之後,他被送 到北京郊区昌平县的渡假村工地。 张金城表示,这个工地是一处非法的劳改营,总共 关押了一百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到北京上访、找工作 ,或流浪之人。他们在此一工地从事繁重的体力工作, 没有办理任何法律手续,当然也没有报酬。 张金城说,昌平县尚有多处这类的非法劳改营,分 别在采石场、筛沙场、化学肥料厂等。公安人员告诉他 ,将强迫劳动六个月之後才送他回安徽老家。 由於无法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张金城於四月二十 四日逃出工地。 现年叁十二岁的张金城是安徽省一所党校的哲学教 师,近来正在撰写一篇题为「民主政体的数理模型」论 文。为此他特地到各处拜访民运人士。 「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批评,这种不经任何法 律手续即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很明显地违反中共宪法 「保护人身自由,不得非法禁锢」的条款,是对公民权 利极严重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