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参考》总第103期1998.06.19 ================================================ 1. 白宫官员说克林顿访问大陆将不会晤异议人士 2. 中国大陆林信舒等十六异议人士呼吁克林顿会见赵紫阳 3. 纽约时报社论:克林顿访问中国,人民被迫沉默 4. 美官员指克林顿访问大陆将多次提起人权问题 5. 北京克江高峰会议题系列∶武器扩散 6. 美国学者认为克江高峰会实际成果将十分有限 7. 中共官员:人民币可能贬 8. 生活无保障大陆下岗工人示威事件频起 9. 「六四」与当前的中国知识阶层 10. 魏京生入狱前后-"民主墙"的法国战友白天祥谈历史真相 ================================================ 白宫官员说克林顿访问大陆将不会晤异议人士 (记者陈正杰华盛顿十七日专电)华盛顿时报今 天引述白宫官员的话报导说,克林顿总统已决定在访问 中国大陆期间,将不会见任何异议人士或他们的家属。 该报说,负责筹划克林顿九天大陆访问行程的官员 表示,克林顿和他的幕僚认为,这样的会面将激怒中共 领导人,使得有关改善中国大陆人权的努力受挫,而不 会有所助益。 官员说,克林顿计划会晤许多「在新中国的发展和 塑造上很活跃」的人士,包括学生、律师、医师、商人 和其他非政府人士。 华盛顿时报说,克林顿这项决定可能使人权团体和 批评现行中国政策的其他人士更为气愤。他们已经批评 克林顿对北京不够强硬。 报导引述罗伯.甘乃迪人权中心计画主任艾布拉希 女士的话说∶「这将是白宫任何官员所见过控制最为严 密的国事访问。」 她说,北京方面将确保在克林顿访问期间不会出现 任何「尴尬时刻」。 ================================================ 中国大陆林信舒等十六异议人士呼吁克林顿会见赵紫阳 克林顿总统:您好! 您即将来中国,我们欢迎您作为友好、民主的使者访问中国。 您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主国家的总统,既要代表美国人民的意愿和 世界人民的企望,又要考虑国家的经济、军事、政治利益。有人说,美国 政府仅仅是将中国人权问题作为外交上讨价还价的筹码,我们不希望是这 样。八九年“六四”大屠杀后,美国政府为了促进中国的民主、法制与人 权进步,对中国实行了制裁,自己也失去了一个庞大的市场,造在了国家 经济的损失(日本在此期间却在中国大发横财)。我们感谢你们,我们希望 你们能继续发扬美国历届总统华盛顿、杰弗逊、林肯、罗斯福的和平、民 主、自由的崇高精神,为中国民主与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贡献。 九年了,中国在政治改革方面仍然停滞不前,“六四”没有平反,大批 政治犯仍被囚禁,甚至不给一个仍然保留着中国公民和共产党员身份的前 总书记赵紫阳恢复自由。美国政府确实也应该改变一些方式了。既然中国 是一党专政,共产党有五千八百万党员,一切都是共产党说了算,您想与 中国政府沟通会谈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希望您能在进行经济合作的同 时,坚持维护世界人权宣言的神圣与尊严,坚持促进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 对于“六四”大屠杀,邓小平要负主要责任。九年来,海内外中国人 都在为促使中国政府对“六四”平反而努力奋斗,只要再加一把劲,就会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赵紫阳的问题不是赵紫阳个人的问题,“六四”期间, 赵紫阳的表现代表着民主与自由,代表着文明与进步,赵紫阳担任了七年 的总理、总书记,是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在党内外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他的处境,一般人敢怒不敢言。赵今年快80岁了, 恢复自由是人心所向,对赵紫阳的平反会推动“六四”平反和政治改革, 事关重大。去年江泽民访问美国时,克林顿总统说:在六四问题上,中国 政府站在了历史错误的一边;今天,在总统阁下与现任中共总书记江泽民 握手言欢时,不要忘记您的身边还有一个站在历史正确方面的中共前总书 记,为了反对“六四”屠杀,坚持真理,失去自由已经九年了。这是中国 在36年西安事变五十几年后不该出现却又出现的第二个张学良。我们曾经 多次呼吁您向中国政府提出邀请赵紫阳访问美国,今天,我们再次强烈呼 吁克林顿总统在北京会见赵紫阳先生,并向中国政府提出恢复赵紫阳的自 由。 中国公民: 福州:林信舒、陈依彬 西安:林牧、王海 浙江:毛国良、王东海、吴高兴 鞍山:王泽臣、王文江 湖南:辰学金、金继武、刘立平 张善光 江西:崔建昌 武汉:秦永敏 吉林:冷万宝 1998/6/18 ================================================ 纽约时报社论:克林顿访问中国,人民被迫沉默 六月十七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社论,列举大量事实,认为中共封锁 民间言论的自由,企图讨好来访的克林顿,得到的效果正好相反,充 分暴露了中共政权距离国际标准还有很长的路,中共集权统治的本性 难移,而这正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China's Oppressive Silence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17, 1998 There is a disturbing quality to China's preparations for next week's visit by President Clinton. Chinese leaders are so eager to project a sanitized picture of political harmony to a global television audience that they have been harassing democratic dissidents, preventing Chinese-Americans from visiting their families back home and blocking distribution of a book featuring American journalistic accounts of President Clinton's alleged sexual indiscretions. These actions do not, as intended, advertise Beijing's growing importance as a world capital or the confident consolidation of power by a new leadership since Deng Xiaoping. Instead, they remind the world how far China still falls short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political freedom and how nervous its leaders remain about spontaneous political expression by their own people. China's leadership sees the first trip to Beijing by an American President in more than nine years as a major event. In Chinese eyes, Mr. Clinton's presence will ratify China's status as a world power and symbolize its full retur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isolation that followed the 1989 massacre of democracy demonstrators in Tiananmen Square. Beijing also seems to anticipate substantive accomplishments from Mr. Clinton's meetings with China's President, Jiang Zemin, although that seems unrealistic given the concerns in Washington over alleged Chinese donations to the 1996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campaign. The importance China's leadership attaches to the Clinton visit has left it particularly anxious about unscripted events. China's great fear is that democratic protesters will capitalize on the presence of a large international press corps to publicize their cause. That is just what happened during the early weeks of the Tiananmen Square demonstrations, which coincided with a historic visit to Beijing by Mikhail Gorbachev, the Soviet leader. Americans, and much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will not judge China favorably for enforced silence on its streets. What would impress them far more would be a return to the slightly increased tolerance for political debate that began to appear in China earlier this spring. ================================================ 美官员指克林顿访问大陆将多次提起人权问题 (记者陈正杰华盛顿十七日专电)白宫国家安全 顾问柏格十七日在宣布克林顿总统访问中国大陆的详细 行程时表示,克林顿此行将「不只一次」提起人权问题 ,而且会谈到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门屠杀事件。 柏格也表示,他是根据美国驻北京大使尚慕杰的意 见,建议克林顿总统把原定十一月的访问提前四个月。 尚慕杰今年初向柏格指出,去年十月的柯江会谈後 ,双方关系「有一种不同的气氛,比较坦诚」,中共改 变了过去不愿讨论人权问题的态度,他认为需要保持这 种动力。 其次,尚慕杰认为专程到中国大陆访问,而不是利 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之便顺道前往北京,「会比较 有效」。 在白宫的简报上,柏格多次被问到克林顿在访问期 间在人权问题上的可能立场。柏格表示,他相信克林顿 在访问期间将谈到人权问题,也会谈到天安门事件。他 不知道克林顿会在什麽场合或时间提起人权问题,但他 相信会「不只一次」。 有关中共接受飞弹技术管制协定的问题,柏格说, 这是双方在访问期间将会讨论的问题,但他不知道会有 什麽结果。中共未加入此一协定,但遵守协定的规定, 美国希望中共进一步停止出口协定附件中所列的飞弹零 件。 柏格否认克林顿将因国会有许多反对声音,而在访 问期间感到无法施展。他说,多数国会议员和美国民众 都支持与中共交往,只是大家对於人权、武器扩散和贸 易等议题的优先次序有不同意见,「我们试着尽量做到 平衡」。 ================================================ 北京克江高峰会议题系列∶武器扩散 (记者陈正杰华盛顿特稿)防止武器扩散一向跟 人权、贸易并列为美国对中共关系的叁大议题,最近因 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接连进行核子试爆,此一议题尤其显 得急迫,但专家指出,中共和美国在南亚情势的演变上 都「有罪在身」,双方在北京高峰会的讨论能否发挥任 何功效,还有待观察。 一般相信,美方原本希望促使中共加入飞弹技术管 制机制,做为这次高峰会武器扩散议题的重头戏。中共 虽然尚未加入这个有二十九个成员的机制,但遵守这个 机制的指针,北京利用克林顿访问的时机宣布正式加入 ,似乎顺理成章。 但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何汉理 指出,白宫有关此事的备忘录经媒体披露後引发争议, 加上现行中国政策和克林顿的中国大陆之行遭受许多批 评,克林顿不太可能答应中共的相对要求,因此这个构 想已经泡汤。 根据报导,中共在与美方就此事谈判时,曾经要求 美国取消委托中共发射卫星必须个案审查的规定,或停 止对台湾供应武器,做为交换条件。中共认为,美国对 台湾提供武器,跟他们出售飞弹给中东国家并无不同。 中共一改原本反对的立场,在一九九二年签署防止 武器扩散条约,九六年签署全面停止试爆条约,九七年 十月加入防止扩散条约出口委员会,此外也配合美方要 求,采取加强管制与核子有关产品出口等措施。此外, 中共是化学武器公约的创始会员之一。 与克林顿政府接触相当密切的何汉理指出,在核子 武器扩散方面,美国对中共的表现已经相当满意,接下 来就是飞弹出口管制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共在美国国 防部长柯恩访问北京时,答应停止对伊朗出口两型可用 来攻击舰艇的飞弹。 不过,美国情报显示,中共对巴基斯坦武器研发计 画的协助,多年来始终没有停过。最近卸任的中央情报 局防止武器扩散中心主任欧勒六月十一日在国会作证时 指出,要不是中共协助,巴基斯坦在五月间不可能进行 核子试爆。 欧勒并说,中共长久以来一直是毁灭性武器材料和 技术主要的扩散者,而且中共领导人信守这方面承诺的 纪录很差。 但另一位专家则说,克林顿政府对中共的武器扩散 行为视而不见,也有过失。威斯康辛大学法学教授兼核 武管制计画主任米霍林指出,克林顿政府明知中共的叁 家公司向巴基斯坦提供飞弹和相关技术,却不依法禁止 美国公司委托这些公司代为发射卫星。 美国国会正密集调查克林顿的卫星出口政策与政治 献金的关连,米霍林说,姑且不论白宫的政策是否让中 共取得美国的飞弹相关科技,但肯定已使中共的飞弹技 术更容易流向巴基斯坦。 他并说,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不可能听从华盛顿要 求他们自制的忠告。 华府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包道格认为,媒体一连串有 关中共洲飞弹因美国科技而更为精确的报导和国会正在 进行的调查,将使克林顿在北京感到绑手绑脚。 包道格说,如果他负责为克林顿安排行程,他会做 两件事,一是降低各界对这次高峰会的期望,二是设法 让两位元首就南亚情势发表一些言之有理,但事後很难 检验成果的声明。 何汉理则认为,克林顿和江泽民可能继续国务卿欧 布莱特女士和中共外长唐家璇的努力,对印度和巴基斯 坦施压,要求他们签署防止武器扩散条约和停止核试条 约。 ================================================ 美国学者认为克江高峰会实际成果将十分有限 (记者陈正杰华盛顿十七日专电)美国两位知名 的中国问题学者今天在针对克林顿总统访问中国大陆举 行简报时表示,由於双方关系体质「先天不良」,柯林 顿此行的重要性在於象徵双方关系的改善,实际成果将 十分有限。 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西格尔亚洲研 究中心主任沈葆指出,美国与中共因亚洲仍时有动汤、 双方国内情势与国家利益不同以及尚无法充份互信等因 素,仍未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他认为,一九九六年的台海飞弹危机,提醒美国人 必须注意与中共的关系,而克林顿与中共全面交往的四 个要素,分别是承认中共在区域和世界议题上的角色、 恢复一九八九年以前两国官僚体系全面的交往、就东亚 与南亚情势及武器扩散等议题进行战略对话,以及把中 共带入国际舞台。 沈葆认为,未来美国与中共的交往尚无法像一九七 八至八零年代那样,在美国获得广泛支持,但也不致发 展成为敌对关系,比较可能的情况是双方偶尔会发生摩 擦,但在有些地方可以合作,而且常有艰苦的谈判。 艾略特学院院长何汉理也指出,美国和中共目前欠 缺互信,而这次高峰会双方希望达成的许多目标,不仅 本身难以实现,双方国内情势也使得实现的可能性更为 降低,因此他认为各方应降低对高峰会成果的期望。 ================================================ 中共官员:人民币可能贬 综合外电报导  中共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十七日明白表示,如果日圆价位持续下滑并 造成中国大陆的出口衰退,那麽中共就可能会考虑将人民币贬值;这是中 共官员首次公开而明确地谈论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  孙振宇在接受路透的独家访问时说:「如果汇率的改变对外贸和出口造 成大的压力,或是外贸和出口出现了大的滑坡,那麽恐怕我们就必须考虑 币值调整的问题。」  记者询问孙振宇,日圆须下挫到何种价位,中共才会认为必须将人民币 贬值。孙振宇答称:「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仍然坚定不贬值。但如果日 圆继续贬值,这就会对中国造成愈来愈大的压力。」  他说,日圆走软已经严重伤害到大陆的外贸;「日本是我们最大的出口 市场,也是我们最大的贸易夥伴国,这是日圆大规模贬值对中国出口造成 严重负面影响的原因」。  他并指出,大陆受到伤害最大的出口项目,包括纺织品、食品和工业产 品。  中共财政部长项怀诚十六日曾警告,如果大陆今年未能确保百分之八的 经济增长率,那麽人民币就会动摇。他在人民日报的文章中说:「经济增 长目标能否实现,不仅影响中国目前已经极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增加人民 币币值稳定的压力,而且将影响国有企业改革。」  一旦人民币贬值,就可能会使港元和美元间的汇率脱勾;也可能会在亚 洲全境引发再次的竞相贬值效应。  (陈重成.台北讯)港媒披露,中共国务院总理朱□基日前表示,如果 日圆汇价继续下挫,人民币将难以独力支撑东南亚国家的汇率稳定,而且 更可能会影响今年大陆预定的百分之八的经济成长目标。  「香港经济日报」昨日报导,朱□基於上周会晤了到北京访问的香港总 商会代表团,团员之一的总商会前任主席、候任立法会议员田北俊表示, 朱□基希望与会的外国投资者能透过个人的国际网络,游说美国、日本、 欧洲等国家,联手阻止日圆继续下滑。  ================================================ 生活无保障大陆下岗工人示威事件频起 (记者吴显申香港十八日电)中国人权民运信息 中心今天表示,目前中国大陆城市的失业率已超过百分 之八,下岗工人的数字远大过中共官方公布的一千叁百 万人,今年上半年全大陆下岗工人上街头示威,至少有 一千件以上。 以香港为基地的民运信息中心发言人卢四清今天引 用来自大陆内部的消息来源指出,由於大陆政府毫无失 业保障制度,没有再培训就业计画,尤其是各级地方政 府措施不力,消极对待下岗工人问题,致使大部分工人 生活困难,下岗和退休工人被迫走向街头,以示威方式 向政府施压。 据信息中心保守估计,类似这样的下岗工人示威, 光是今年上半年,全大陆至少在一千件以上。并且随着 下岗工人的急剧增加,政府的措施软弱无力,下半年全 大陆的示威活动会大大增加。 中心又透露,四川省遂宁市田丰机车厂两百名下岗 工人,本月十六日聚集在市政府门口示威,抗议工厂削 减他们的生活补助费,要求市政府向工厂施压,以解决 他们的问题。 卢四清指出,这是近一个月以来,田丰机车厂下岗 工人第叁次去市政府请愿;但是这次与上两次一样,政 府领导人以「不干涉企业内部事务」为藉口,拒绝了工 人们的要求。 他透露,田丰机车集团是拥有叁千名职工的国营企 业,近两年来由於效益差,已有五百名职工下岗。原来 下岗的工人每月可以从该厂领到人民币一百元生活补助 费;但五月初,工厂突然宣布将补助费减少至每月四十 元。工人非常不满,在与工厂交涉没有结果後,工人於 五月十八日和本月初,分别两次去遂宁市政府请愿,要 求协助解决,但都没有结果。 两天前的第叁度示威,使得市政府门口的交通要道 堵塞,车流长达一公里;市政府领导人只表示会向工厂 反映工人的意见,但不会干涉企业的决定。 ================================================ 「六四」与当前的中国知识阶层 送交者: (北京)甄伦 于 June 18, 1998 04:33:11: 根据我对知识分子观念的理解,我实在无法将当前中国有知识的人称为 知识分子,只好权且以「知识阶层」代之。 在北京,从一九九○年到一九九七年,每当「六四」纪念日迫近,每 年中共当局都要公开劳师动众,以防发生意外。首当其冲的是大学,这 是中国知识阶层的聚集地。与往日不同的是∶大学的传达室内外, 「警卫力量」明显加强了,大学保卫部的中共干部、穿制服的职业警 察以及秘密警察,在「六四」前後成为大学传达室内外的常客,而通 常大学传达室的警卫任务属於大学自己从农村招来的校卫队;除此之 外,不配戴大学校徽的人往往要被严格盘查、登记;校党委和行政当 局必须派专人二十四小时值班,以应付不时之需;在这一阶段,外国 记者如果想从大学里得到一点甚麽有关「六四」的新闻,必须使出浑身 解数。 其次是在大学之外,还有一张张开的大网,这张网是专门用来对付所谓 的持不同政见者的∶他们有的人被请到北京以外的名胜叁观,有的被 派出所、公安局谈话,有的则乾脆被公安局的汽车、摩托车堵在家里 。 尽管中共当局在年复一年的重复相同的主要针对自由知识分子的防范 措施,中国知识分子成为当局「六四」前後的主要防范对象,但是, 从一九八九年以来,可以说,围绕「六四」现象,中国的知识阶层在 悄悄地发生分化。大体说来,「六四」之後,大陆的知识阶层可以分 为下列类型∶ 第一类∶激进派 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以前北京语言学院教师胡石根、北京大学法律系 教师王天成这样的激进自由知识分子为代表。他们坚定地走向了秘密 结社、组党这条道路,但是,其代价也是惨重的;胡石根因为「反革 命集团」的罪名被判刑二十年,国际社会对该个案关注也是十分有限 的。在「六四」之後,这是对知识分子的最严厉处罚。中共当局当然 知道秘密结社对其统治的威胁程度,通过对胡案的审判,其发出的信 号十分明显∶必须警告「六四」之後那些对共产党失望,并企图从组 织上集结反对共产党的人。 第二类∶富贵派 一九八九年之後,许多对中共政权丧失了信心的知识分子开始从中共 体制内分离出来,弃官从商,下海赶潮,不再为中共体制效劳,在 房地产、事业、期货、股票等领域抓住发财机遇,成为当今中国的大 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实际上开始了新一轮与中共体制重新合流的 过程。他们之间有的人不仅远离民主自由事业,而且其话语形式甚至 开始反民主自由事业,他们深切地体会到∶没有中共,他们就发不了 财,尽管他们更清楚中共体制的腐败。但是,由於他们的发财是与中 共体制的腐败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基本上丧失了作为一个自由知识分子 对当局的批判能力,在另外一个层面,中共的公安部门十分清楚地 知道这些曾经是自由知识分子的人们是如何发财的,他们为这些发财 的前自由知识分子十分清楚地划出一道行为底线;发财与批评当局不 得兼顾。於是,这些成为大款的前自由派知识分子基本已被当局「将 死」。 第三类∶沈默派 可以说目前中国大部分知识阶层的人士选择了这种方式。也许是考虑 到中共在「六四」期间的残暴及其在「六四」之後营造出来的恐怖, 或者中国民主自由事业的艰难,以及对未来中国民主自由事业的方向性 和策略性考虑,或者缺乏当大款和商业投机能力、技巧和资源,或者 没有勇气直接公开面对当局等种种考虑;他们或者埋首於书斋,作一个 学者型的知识分子,或者飘浮於各种现实的可利用的现实「自由空间 」,发不了大财发小财,民主自由的大道理不让讲,就旁敲侧击作点 力所能及的。尽管属於「沈默派」的人是大多数,而且其动机、行为 方式有相当大的差异,但是其相同点是明显的∶绝对不因为「六四」问 题公开站出来批评和反对政府。 第四类∶自由派 「六四」是中国知识阶层的分水岭。只有那些不畏强暴坚持其理念和 其社会责任感的知识阶层才被证明是真正的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尽管「六四」的伤痛永远无法忘却,但是随着时间对「六四」的洗 刷,人们的「六四」情节在逐渐淡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大 陆,王丹、陈子明每年无例外地在「六四」绝食一天;刘晓波每年「 六四」这一天要发表一篇纪念和反思文章,他无时不在为自己过去的 软弱内疚、痛苦,为自由知识分子的尊严思考;丁子霖教授一直在为 「六四」受害者代言,他们在以不同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忘却历史; 许良英教授将捍卫自己的民主、人权理念为自己的终身信念;徐文立 、秦永敏等人为在中国建立自由工会拓展空间,还有那些许多知名和 不知名的知识分子在默默地承担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尽管这些人的 言行往往是中共在「六四」之後编辑、内部传阅「敌情动态」上的 内容。与此同时,通过对「六四」的反思,大陆知识分子对自由主义 、人权、民主、宽容、责任、妥协等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例如,在 对「六四」的重新评价上,这些知识分子的一个基本共识是∶从来不 放弃自己的政治诉求,但是不苛求现当局一步到位,他们首先希望当 局显示出在重新处理和评价「六四」问题上的基本诚意,对「六四」 死难者和受害者首先予以人道主义的抚恤,对因为「六四」而受处 理的干部、知识分子重新甄别选用,不再受到政治歧视,对因为「六 四」而失去工作的人重新予以安置等。 人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去进一步分析一九八九年之後中国知识阶层的分化 原因,但是,我想在此强调的一点是∶一九八九年之後中国知识阶层 内心深处形成的恐怖。如果考虑到这一因素,我们会更加尊敬和佩服那 些仍然在中国大陆为自由民主事业奋争的人。 在不知情的人看来,一九八九年之後中国知识阶层的「自由」状态似 乎有所改善,中共控制的重点人物主要是那些「冥顽不化」的持不同 政见者,实际上,外界实在难以感知当前中国社会的深层恐怖。「六 四」之後,一位由於这样那样原因而卷入「六四」的国务院某部委工 作的处长的心脏病不时发作,他告诉他的朋友,他失眠了,晚上无法 入寝,他发现他们家的後墙根常常有人监听,他警告任何去他们家的 人说话要注意,声音不要太高,内容不要敏感,他也害怕在床上与他 妻子交流甚麽,以致於在他们家之外,在朋友家,或在旷野,当他与 朋友聊天时,他都要压低嗓子,并首先搜索四周,以便防止被窃听或 跟踪。在工作单位,他说他的办公桌对面的伙伴是安全部的特务,他 所在的部委派他到国内出差,他说,这是当局在对他放风筝,如果他 到国外出差,他则会想到当局是否想搜集他的海外关系的证据?最後 ,有一天,他发现他的妻子也是安全部派来的。 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六四」之後,中共对中国的知识阶层制造 了形形色色的九○年代新恐怖。这种恐怖事实上已经渗入当前中国知 识阶层的内心深处,在北京,多数自由知识分子在家里打电话时要想 到谈话内容可能被窃听,而一位安插到国务院其他部委的安全部特务 乾脆告诉他的女同事他的真实身份,以此炫耀其职业之神秘,而胡石 根第一次政党成立会议,就有公安局的人叁加。两年以前,前人民日报 副总编王若水先生领衔上书中共当局,为陈子明的人道主义待遇呐喊,没 想到签名活动刚进行两天,人民日报的一位负责人便找王若水先生谈 话,问他如果有甚麽问题可以透过「组织渠道」反映,而屈指可数的 签名人之一、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夫妇家也同时迎来了公安局的客人 。一九九六年,刘晓波、王丹等七人为「吸取血的教训,推进民主与 法治」呼吁书发起一九八九年之後最大的一次签名,没想到,公安局 居然能够先於七位发起人而拿到正式签名稿。 摘自《北美自由论坛》: http://209.67.8.227/bbs/freetalk/messages/15792.html ================================================ 魏京生入狱前后--"民主墙"的法国战友白天祥谈历史真相 白天祥(Emmanuel Bellefroid)先生是六八年毕业的法国大学生。当时,同许多热 血沸腾的法国青年一样,他对中国正在发生的文化大革命赋予某种理想主义的色彩 ,成为毛泽东的当然拥护者。正是这个原因,他放弃了研究古希腊历史而改学中文 ,他的博士论文是关于近代中国的妇女运动。 自七五年到八一年,白天祥先生在法国驻北京使馆工作,经历了"文革"结束,毛、 周、朱三位第一代政治巨人相继逝世,邓小平时代开始等中国政治的大转折和大变 革时期。期间,他热情投入"民主墙"运动,结识了魏京生、刘青、徐文立、任畹町 等许多"民主墙"的中坚份子。在继之而来的邓小平对"民主墙"的封杀中,他两次带 出魏京生和刘青的珍贵手稿,并以华达为笔名,编辑出版了中文版〔中国民办刊物 汇编〕,以"西单的胜利"为笔名,与人合作出版了法文版〔北京审判魏京生、付月 华〕和〔北京之春〕。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使"民主墙"的历史得以较早和较完整地 面世。 〔前哨〕今年三月号发表了我对魏京生的专访〔民主必须付出代价〕一文后,其中 在“不要替共产党脸上贴金”一节中,魏京生有关当年他被抓的一段历史回顾,引 起了各方面的反弹。白天祥先生也非常惊讶,感到一些关键性细节特别是与侯芷明 相关的部分细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三月二十二日,白天祥先生与魏京生就有关 问题做了长时间交谈,二十四日又向记者披露了谈话内容,并对有关历史事实作了 澄清。 从"民主墙"开始了解中国 安琪:话题就从你与民主墙人士的接触开始吧。 白天祥:我是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到中国的,那天正好是康生死的日子。当时 我与法国外交部签了一个工作合同,到法国驻中国使馆工作。那时我还不大了解中 国的真面貌,我跟很多中国人一样,还是"毛派",有很多幻想,觉得毛著作的那些 话和理想是对的。七六年周恩来逝世,接着是四五"天安门事件",我白天上班,晚 上去天安门广场看。广场上有很多人和很多悼念周恩来总理的花圈,警察包围不让 我们进。我一方面好奇,一方面也心里想这些人是反革命吧,他们肯定是想复辟资 本主义,他们是邓小平的走狗。 一九七七年,我开始有一些中国朋友。先是一些不伦不类的高干子弟,我们是在和 平咖啡店认识的。他们有工作,不上班,敢跟外国人接触。自从出现了"民主墙"- -当时还不叫"民主墙",真的是从这个运动开始,外国人才可能跟中国人接触。所 以我特别兴奋。突然中国不是一个布景,有人,这些人在跟我说话。他们对我说: 你们看到的报纸上的宣传,都是虚伪的,我们中国人真正的生活不是那样的。我们 去过农村插队,我们知道中国农民是什么样的,部队是怎么样的。这样我才开始真 正了解中国。 安琪:当时你是不是很吃惊? 白天祥:是很吃惊,但也是一个过程。敢想,敢否定,是从"民主墙"、特别是从认 识魏京生以后开始的。魏京生说三年自然灾害是大饥荒,他在老家插队,听当地农 民讲,饿死了很多人。他也讲一些人吃人的故事,老农民告诉他说:我们当然不吃 我们自己的孩子,吃的是邻村的孩子,我们跟人家交换。这些事听到中国人跟你说 ,你怎么还可以继续相信这个制度,相信马克思主义呢? 安琪:你第一次认识魏京生是什么时候? 白天祥:第一次认识魏京生是他给我打电话。他是通过任畹町等我先认识的朋友找 到我的。具体是哪一天,我和魏京生都记不清了。魏京生给我打电话约定,我在魏 京生下班时开车到动物园去接他。当时我在电话上问魏京生,我怎么认识你?他说 :没问题,我会认识你。你有车,又是老外。那是十二月底,晚上六点天就黑了。 我开车去动物园把魏京生接到我家,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安琪:"民主墙"你主要感兴趣的是哪些人? 白天祥:七八年底到七九年,我主要感兴趣的是那些最激进、最敢揭露共产中国黑 暗面的,象〔探索〕主要是魏京生、杨光、路林、刘京生。〔人权同盟〕是任畹町 、陈旅。〔启蒙〕是黄翔。这些我觉得是最有意义、最有影响的。〔探索〕的文章 在"民主墙"最受欢迎。黄翔的诗"火神交响诗"以巨大的篇幅醒目而带有挑战性地贴 在毛泽东纪念堂斜对面的墙上,很有影响。那时我不太注意那些比较温和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民刊,象徐文立、刘青主办的〔四五论坛〕和王军涛、陈子明主办的 〔北京之春〕,我当时没有想到去接近他们。〔北京之春〕的组织者大部分是团中 央候补委员,他们当然也不想跟我接触。直到魏京生被逮捕后,"民主墙"最激进的 组织、民刊全被抓的抓,封的封,那些温和派便上了"前线"。 邓小平不会枪毙魏京生 安琪:据你的了解和分析,魏京生被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白天祥:魏京生说,他在〔探索〕特刊上攻击邓小平是新的独裁,因为这个原因他 才被逮捕。我认为不一定。我觉得那时候邓小平和中共已经决定要抓人了。 安琪:你的意思是不是说,魏京生〔要民主还是要新的独裁?〕的文章不是他被捕 的直接原因? 白天祥:对。当时的主要问题是官方要抓多少人,是十个人,还是一百个人。但不 管怎样,反正首先要抓魏京生。不是因为他攻击了邓小平,而是因为他是最激进、 也是最有组织能量的。实际上他是最杰出的。我当时之所以看中了魏京生,是因为 看他真的有献身精神。在中国你要反对集权主义的大集团,如果你不敢坚持到底, 就没有什么希望。在那个时候,魏京生是唯一敢说即便是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我 们也反对的。所以说魏京生是一个先驱。先驱常常得牺牲,他不怕。他说即便我牺 牲,我也得做。中国辛亥革命之前,有很多这样的先驱,象谭嗣同、秋谨等等,魏 京生有这样的精神,我很佩服。 至于说魏京生是不是可能被枪毙,我有不同看法。魏京生自己也说他有被枪毙的危 险,我认为他估计不准。可贵的是他不怕死的精神。他被判刑十五年,除了死刑这 就是最重的刑了。当然"文革"的红色恐怖还深深地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中,他们 还记得政治良心犯被判死刑,如遇罗克及被割断喉管后枪毙的张志新,还有许多其 他无名的良心犯。甚至毛泽东去世后一九七七年还有政治犯被判死刑的。但是七八 年没有,七九年根本不可能有。我认为邓小平不会枪毙魏京生,特别是在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据说共产党有两个内部决定:一、不搞株连;二、不再给政治犯 判死刑。因为他们在"文革"中都是受害者,他们做这个决定,并不是为了魏京生, 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安全。 安琪:魏京生被抓以后,你们在外边都做了哪些营救工作? 白天祥:魏京生在〔华夏文摘〕讲了这方面的情况。我对魏京生说:你说刘青和侯 芷明(白天祥的前妻,当时刚从语言学院毕业不久,随白天祥在北京生活)救了你, 但是你好象不太了解你被捕以后的实情。国内有个刘青,对。但不仅仅是刘青,而 是有好多人参加。 安琪:你是说不只是刘青一个人在起作用? 白天祥:刘青是起了主要作用,但起码得说刘青他们,还有好多无名的参加者,你 说只有一个刘青,他们当然就会有不满和失望。因为在那样一种困难和危险的时刻 ,他们的确是怀着一种为中国民主事业做贡献的自豪感去做这件事的。当时有好几 个人,曲磊磊、马德生、赵南、徐文立、路林,他们都积极参加过这个案件。魏京 生的审判记录的录音,都跟这几个人有关。 七九年十月十四日,马德生下班以后去看曲磊磊。曲磊磊是"星星"的画友,当时在 中央电视台工作,他跟马德生说:明天我要参加魏京生的审判,我负责照明。马德 生一楞,马上就去找刘青,刘青立即联系各个民刊,让他们第二天去审判所外边。 接着就找录音机,想通过里边的人录音。当时我的录音机在路林那儿,他们找到一 起以后,就到曲磊磊家给他做说服工作。曲磊磊不算是魏京生一起的,只是跟“民 主墙"的人有密切的关系。 安琪:曲磊磊做这种录音,在当时是很危险的。 白天祥:我觉得曲磊磊是很勇敢的。他把这些录音带给刘青。刘青将公审内容先是 贴了出来,以后印成册子出售。除了在悄悄换磁带时有小的遗漏外,内容很全,刘 青在他的〔狱中手记〕中对此有很详细的叙述。 安琪:刘青是因为这件事才被抓的? 白天祥:是他自己去公安局承担责任的,特别勇敢。当时除了〔探索〕,主要就是 〔北京之春〕和〔四五论坛〕还在活动。刘青是〔四五论坛〕的,发起人是徐文立 。徐文立那时不想参加"魏京生公审记录"活动,是刘青自己负这个责任。 安琪:徐文立为什么不愿意参加这个活动,你了解吗? 白天祥:据说徐文立认为这个审判记录中的确在事实上有一些证据。甚至现在还有 人在说魏京生出卖过什么国家机密。 魏京生没有救命恩人 安琪:在这个过程中,你在做什么? 白天祥:我跟魏京生接触只是几个星期。魏京生在"民主墙"贴他的第一张大字报是 七八年十二月五号,七九年一月底到三月底我回法国度假,魏京生是三月二十九号 被捕的。魏京生在〔前哨〕上说"如果没有外国舆论,我早就被枪毙了"。我想关于 "外国舆论"的经过应该是这样的。首先美国〔纽约时报〕在七九年三月底发表的魏 京生的〔二十世纪的巴士底狱--秦城一号监狱〕一文,起了非常重要的舆论作用 。魏京生在这篇文章中揭露了从来没有人敢触及的这个官方从来就不承认存在的监 狱。例如刘少奇之妻王光美在这里被折磨十年,魏京生原来的西藏女友平尼的父亲 被关在这里十八年,但好象监狱本身不存在似的,不能说,也没有人敢说。魏京生 是第一个说出来的。他从七九年一月份开始写,一月底我和侯芷明回巴黎度假时, 魏京生给了我他的手稿,让我翻译成法文和英文。英文翻译我请我的岳父(他是美 国人)做的。如果说有谁救了魏京生的命,就是这篇我帮他发表在〔纽约时报〕头 版的文章。当时外界知道魏京生是〔第五个现代化--民主及其它〕的作者,现在 又知道他也是〔秦城〕的作者,这在当时是一个爆炸性消息。实际上可以说,魏京 生什么救命恩人也没有,他也不需要什么救命恩人。救了魏京生的是魏京生自己。 顺便说一下,我所认识的魏京生对历史事实是很认真负责的。他在七九年二月二十 三日请法新社驻京记者德龙转给我的信中,对〔秦城〕中的一条消息订正说:“刘 少奇死于秦城的消息不确切。昨天我在李立三家中碰到刘少奇的女儿婷婷,问到的 确切消息是:刘少奇于一九六九年乘车去开封的途中得了感冒,下车后数小时即死 亡。这个消息是一九七二年由公安部通知刘少奇的子女。"信中还说:"关于平措旺 阶的一段叙述,征求本人意见后,不同意发表他的姓名。所以你就把他改成:'民 委一位高级干部'即可,其它一律照旧。" 除这篇文章以外,我们也谈过另外一个计划。魏京生想揭露中国的黑暗面,国际特 赦刚刚出了一个关于中国的报告,我在香港找到了一个中文版给魏京生看,他觉得 特别有意思,〔探索〕第二期和第三期也转载了一部分。当时中国没有什么国际特 赦,台湾也没有,魏京生就想成立一个国际特赦中国分部。我觉得如果外国人知道 有这样一个人代表国际特赦,可能中共就不会随便抓他,起码对他和别的民主人士 有一种保护。所以我回法国度假中要办的第二件事,就是去伦敦国际特赦总部,看 能不能成立一个国际特赦中国分部。因为侯芷明的英文口语水平比我高,我就让她 去伦敦,结果没有成功。以后有一个误解,魏京生觉得国际特赦没有重视他,并不 是。国际特赦是一个很庞大的组织,有他们的章程和规定。当时总部不同意的是魏 京生成立一个中国分部,但当国际特赦听到魏京生被捕的消息后,马上就为他呼吁 。 侯芷明改变历史以白天祥自居 安琪:〔秦城〕的文章你是第一个在海外发表的?当时中国公安局知道吗? 白天祥: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但是以后李爽被抓,他们强调的两个手稿,一 个是魏京生的全部手稿,一个是刘青的手稿〔我控诉〕。 安琪:你怎么会有魏京生的全部手稿? 白天祥:是平尼给我的。魏京生当时给平尼嘱咐说:如果我被捕了,你就把这些手 稿交给白天祥,我信任他。 安琪:所谓"向外国人出卖国家机密",跟你或者侯芷明有关系吗? 白天祥:侯芷明就不谈了,她当时刚刚毕业,二十出头,很年轻。 安琪:魏京生的所谓叛国罪和你有没有关系? 白天祥:公审魏京生时说了,和这个录音机有关,并且说是我借给他学英语的。以 后刘青整理录音带时,为了保护我,写的是白某某。你看就是这个录音机(让记者 看一个中等大的旧录音机),它在一九七九年起了很大的作用。魏京生和路林组织 了一个民刊记者团去派出所向警察了解付月华被关押的原因,就用这个录音机做的 记录,后来把记录整理后贴在"民主墙"上。魏京生被捕以后,路林又用这个录音机 做了〔星星〕抗议会和游行记录。接着,曲磊磊用它做了魏京生的审判记录。最后 是平尼还给我的。我希望有一天它可以进入中国历史博物馆。 安琪:那么侯芷明当时的主要活动是什么?据我所知,她是一直连续做下来的。 白天祥:你说的对,主要是"六四“以后。"民主墙"时她对政治不太感兴趣,她主 要感兴趣的是中国文化。当时我们回巴黎度假,我答辩完博士论文以后,我的导师 BIANCO先生让我介绍中国"民主墙"。这时我认识了贝罗贝(PEYRAUBE),他正好刚从 北京回来,我们决定和另一个朋友潘明啸一起出版〔北京之春〕一书,介绍中国的 民主运动,我们三个人的笔名是"西单的胜利"。当时侯芷明正在写一本关于中国人 风俗习惯的书,八一年出版。因为她没有工作,我就把她介绍给法新社驻中国记者 站,她的工作是去"民主墙"看大字报,回来后翻译成法文。 安琪:侯芷明了解你们正在做的事吗? 白天祥:侯芷明当时感兴趣的是别的事,要不然她就会和我们一起合编这些书。 安琪:就是说,如果她有兴趣的话,她完全可以参加进来和你们一起做这个工作? 白天祥:肯定是这样。因为我们当时是在一种很黑暗的情况下工作,一点也看不到 中国民主的前景和今天的情况。当然,今天人们不能不承认因为我们的这些工作, 魏京生和中国民运在欧洲特别在法国和德国那么著名。比如说,我在"民主墙"买了 魏京生审判记录后马上和朋友们翻译成法文,出版后受到社会重视,法国太阳剧团 并将此改写为剧本,在巴黎和德国公演。 安琪:具体地说,侯芷明当时做了些什么? 白天祥:她有时陪着我参加活动,她的主要关系是夏勋建,夏是〔参考消息〕的主 编,还有任畹町,她在自己的一本书里也讲到这些。她离开中国是在魏京生被判之 前的十月份。她回法国后就写关于中国风俗习惯的书,以后又写了另外一本关于中 国的旅游书,这本书好象发行不错。 好象从八九年起,侯芷明就开始对政治感兴趣了,我想一方面是八九民运的影响, 一方面也是她自己的变化。九三年魏京生释放后,侯芷明获得了〔快报〕的委派到 北京采访妇女大会,顺便去访问魏京生,那个时候我就不知道她为什么变成了我。 安琪:你的意思是说,她把你曾经做过的事描述成她做的? 白天祥:在她的书里她也是这样写的。她和Mamere先生合著的书,用了第一人称" 我",这个"我"就是她和合著者,好象她就是我。比如我第一次开车去动物园接魏 京生的事,在她的书中变成了:"首先我们在电话里约会,以后我开车到他工作的 地方北京动物园。我非常担心会认不出他来,因为当时中国所有人都穿一样的衣服 ,草绿色和灰色。正好我在中国人里是唯一的外国人,他马上认出我。我把他迅速 拉上车到我家。这是魏京生第一次接触一个关心中国民运的外国人。"那时侯芷明 根本不开车,所有当时我一个人做的或者她陪我一起做过的事,现在都成了"我"侯 芷明做的,这太奇怪了。 安琪:这件事你问过侯芷明没有? 白天祥:我从来不看记者的书,对不起,我不是指你。我了解法国记者,他们不是 很严肃的,所以我不知道。后来看了书以后,我也没在意,但是听到魏京生也那样 讲,才感到不对了。 安琪:你认为这就不尊重历史了? 白天祥:不光是不尊重历史,也是改变历史了,所以我就开始注意。 安琪:九三年魏京生假释出狱时,你去北京见过他吗? 白天祥:我和李爽去北京见过魏京生,还有过几次谈话。但是我根本没想过我得报 功。 李爽为白天祥坐牢 安琪:七九年"民主墙"的事情对你有什么直接的负面影响? 白天祥:没有。七九年底"民主墙"结束,那些人有的被抓,有的逃到外地,那些民 刊,要么被官方强迫关闭,要么就是他们自己停刊,实际上只有〔今天〕和〔星星 〕还在活动,他们跟"民主墙"有直接关系。例如七十六号当时是刘青和刘念春家, 他们借给芒克住,就变成了诗人和艺术家集中的地方。我每星期都要去一次,象一 种沙龙。我认识很多〔星星〕的艺术家,八零年八月份在〔星星〕的第二次画展上 ,我见到李爽的画,很喜欢,王克平就给我介绍了李爽,这样我们就认识了,而且 一见钟情。那时侯芷明早已离开了我。 安琪:之后发生的刘青手稿事件是怎么回事? 白天祥:那是八一年八月份的事了。当时我正在向中国外交部申请跟李爽结婚,李 爽已经辞职,她的手续要通过派出所办。此时,刘青因为魏京生审判记录一事被判 了三年劳教。刘青的手稿,是从刘念春和路林那分多次转来,我设法送出来后在香 港发表的。 这件事当然很敏感,中国警察对我监视已经很久了,他们一直在抓我的把柄。原先 刘青被判了三年,但因为他的手稿在海外发表,又加了七年刑。 安琪:你送出手稿的事是怎么被发现的? 白天祥:我当时在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工作,香港方面想要发表这个手稿,同时还有 美国〔时代周刊〕和〔华盛顿邮报〕,他们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可以肯定这个 手稿是真的。我回答说:当然是真的。我的电话是被监听的,这时李爽已被关押, 等于给了中国政府一个证据。 安琪:李爽为什么被抓? 白天祥:当时我得到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个职位,我去香港办承接手续,李爽就住在 北京外交公寓我的家里。当时公安局想抓她,我让她别出门。但是后来他们安排了 一个陷阱,李爽到外交公寓门口接人的时候,被强行绑架。这件事跟李爽没有关系 ,主要是想整我,没办法整我,就整李爽,整中国人。李爽被判了两年,如果说什 么代价,这也是一个代价。我的中国朋友和外国朋友,认为我由于跟"民主墙"的密 切关系,失去了我的外交前途。但是我自己愿意这样看,就是说,因为民主运动, 我找到了我现在的妻子,所以我不后悔什么。 安琪:你为李爽做了什么? 白天祥:我们先在国际上施加压力,让国际社会给中国施加压力,有点象为魏京生 做的。开始外交部的很多朋友不太了解我的战略,因为刚开始好象起反面作用,越 呼吁越惹中共。但对我来说,我知道很难让他们释放李爽,所以我又成立了李爽委 员会。当时〔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白天祥小题大做"。两年后法国议 长去中国访问时问及此事,胡耀邦当场许诺,李爽才获得释放,但她已快坐满刑期 。后来我们把李爽委员会改成了魏京生委员会,继续为魏京生呼吁。 "民主墙"的分歧消失了 安琪:你前面说到"民主墙"的两个不同派别,一个是以魏京生为代表的,有献身精 神的激进派,另一个是以徐文立、刘青他们为代表的温和派,后者当时是信仰马克 思主义上。这种分歧现在仍然存在吗? 白天祥:是这样的。当时魏京生被抓的时候,好象是两种观点,但是魏京生还能够 影响别人。比如说王军涛、陈子明主持的〔北京之春〕,在魏京生被捕以后,〔北 京之春〕第七期转载了〔二十世纪的巴士底狱--秦城一号监狱〕。这就等于承认 魏京生并表示对魏京生的声援。因为〔北京之春〕敢这样做,所以上海、广州、长 沙等地的民刊都转载。徐文立当时可能跟魏京生有些矛盾,可是十二月份,徐文立 同意把魏京生的辩护词发在〔四五论坛〕上。开始〔四五论坛〕只有刘青一个人支 持魏京生,现在是〔四五论坛〕整体声援魏京生。而且那些矛盾越来越少,他们都 向魏京生的观点接近。现在他们都不信马克思主义了,没有理论上的分歧了。 安琪:魏京生自己呢?与七九年相比,有没有变化? 白天祥:魏京生还是相信自己,还是做他认为最理想的在中国实现民主化的事业。 现在国际舆论都在说中国的好话,所以魏京生的活动阻力很大。推动外国政府给中 国施加压力有什么用?因为共产党还是要执行它的政策。真正要促进中国的民主化 ,不是"老外",肯定中国很多老百姓也这样想。我那个时候只是为了救一个人,救 我的妻子李爽,那么我可以实现。魏京生想要救十二亿中国人,这就很难。中国政 府可以放一个李爽,甚至可以放一个魏京生,一个王丹,但是不可以放十二亿中国 人。 但我同时也认为,魏京生讲的一些大原则,大理论,还是有用的。因为中共禁止新 闻自由,禁止自由工会,中共曾跟所有的邻国打仗,有一天很有可能打台湾。所以 魏京生提醒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的重视是完全有道理的。我想魏京生知道这是他讲 话的最好时机,所以他尽可能地利用西方舆论到处讲,到处敲警钟。 安琪:谢谢你谈了这么多。 -- The Chinese V.I.P Reference ┌──┐ reference@pathfindermail.com The Best Chinese e-Magazine │则兼│ http://come.to/dck i SUPPORT FREEDOM OF SPEECH │明听│ Da4 Can1 Kao3~{《大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