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参考》总第108期1998.06.24 ================================================ 1. 克林顿访华阵容庞大:随行逾千人动用11架飞机 携十部防弹车 自带矿泉水够总统夫妇泡澡 白宫官员倾巢出动 总统一家破例允摸秦俑 总统在天安门广场会有行动 克江峰会经济难题无解 2. 中共拒让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采访克林顿访问 3. 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大陆对中共意义重大 4. 被囚民运人士刘念春之妻邀请克林顿造访住家 5. 严格筛选:中共预先布置与克林顿会面的平民 6. 美国国务院官员暗示克林顿不会与大陆异议人士会面 7. 华盛顿邮报促克林顿勿自欺欺人、吹嘘中共人权进展 8. 秦永敏吁大陆异议人士团结组反对党 秦永敏保卫人权专稿(二篇): (1). 中国的政治反对派正在崛起 (2). 历史在呼唤中国的平民政治家 自由中国运动给国内政治反对派运动的贺电 9. 旅美福建教会成员就福建宗教迫害上书克林顿 10. 北美台湾学生社为克林顿大陆行发表声明 11. 中共当局目前正遭逢一连串内部问题 12. 中共关闭太子党集团的中创公司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3. 宣示主权:台湾保钓联盟今晚出发与香港保钓行动会合 >>>>>>>>关于“台湾与美中关系”的深层报道<<<<<<<<<< 14. 中国时报:中共「捣」弹美对台政策的转变 15. 华盛顿邮报:中共导弹飞过台北上空,险些擦枪走火 16. 中央日报社论:主题在华盛顿邮报专题之外 17. 华府学者指邮报台海危机报导论点有失偏颇 ================================================ 克林顿访华阵容庞大:随行逾千人动用11架飞机 携十部防弹车 【本报综合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後日抵达西安展开他的访华之行。克林顿 此行阵容庞大,随行人员超过一千人;一行人连相关用品,要四架客机、七 架军用运输机运载。论排场、架势,克林顿此行是历年来规模最庞大的美国 元首访问团,俨如将整个白宫搬到中国去。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为了确保克林顿在中国访问期间的安全,美国特 别自行载运十部防弹车、两部专门侦察安全的护□车;贴身保安与便衣特工 人员二百名;武装与通讯、支援人员一百五十名,还有特勤部队的狙击手及 防暴警犬。 自带矿泉水够总统夫妇泡澡 克林顿访问中国期间将发表多场演说,他专用的防弹讲台也将与其他精密通 讯器材运往中国,要用上四架客机、七架军方C一四一运输机,才能将重达 六十多公吨的设备及人员顺利载往中国。此外,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更在上 海租用了叁百五十部专车,等待访问团的「大驾光临」。 克林顿夫妇在北京下榻钓鱼台国宾馆期间,美方为美国第一家庭准备了矿泉 水,不仅足够他们饮用,就算他们用来泡澡也足够无虞。 白宫官员倾巢出动 白宫发言人麦柯里表示,为彰显美国对中国的重视,美国政府特别安排多位 内阁官员随行,包括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财长鲁宾、贸易代表白茜芙,以及 农业部长格利克曼等。 另外,还有六位国会议员、国家安全顾问伯杰与副顾问、白宫正副幕僚长、 白宫发言人与副发言人、经济顾问、总统私人秘书、政治助理等官员组成所 谓的「核心代表团」。 而白宫幕僚和副首长资深助理七十人,白宫新闻助理、先遣人员、□译、秘 书等後勤支援人员一百五十人,负责总统与第一夫人「门面」的专属美容师 自然也少不了。扣去一百七十五位自行到中国采访的记者,还有二百名新闻 记者将随同克林顿的空军一号专机飞往中国。这个排场,打破了尼克逊、福 特、列根及布殊等历任总统当年赴中国访问的阵容纪录。(苹果) 总统一家破例允摸秦俑 (综合报道)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馆长吴永琪表示,博物 馆方面将给予二十六日来访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最大的方便观 赏兵马俑,届时美国「第一家庭」全家将破例地获准下到俑 坑□,近距离观赏甚至触摸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馆长吴永琪和副馆长雷玉平昨天接受 了本报的专访。吴永琪很自信地说,早在二月份听说克林顿 今年访华会到西安时,就断定他一定会来参观兵马俑,所以 很早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今年四月份才出任馆长的吴永琪介绍说,秦俑博物馆开馆二 十多年来,已接待了九十六位国家元首,正副首相更多达一 百九十位。他认为,兵马俑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主要是有如下 特点:一是兵马俑直接联系到秦始皇,而秦始皇对其往後的 中国历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二是兵马俑文物体量大, 六千多个陶俑,在视觉观感上实在令人震憾,连他本人从事 秦俑研究二十多年来,每次进入俑坑面对这组东方艺术群体 ,都还有一种震慑感;叁是兵马俑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及皇 史的信息,而这些传统的文化和思想,还深深地影响着当代 的中国人。 吴永琪说,以上叁点之中又以第叁点的意义最重大,这也是 他特别想向克林顿介绍的。他说,届时他也会向克林顿讲解 兵马俑,希望透过对皇帝陵园及陶俑制作的介绍,让克林顿 了解到看中国人的文化和历史并不能只看短短几十年片段, 而是数千年来的一直紧密相连的。 谈到对克林顿的接待方面,吴永琪同样表现了很强的自信。 他表示,兵马俑二十多年来一直对外开放,无论馆内的设施 还是人员的素质都足以应付任何大场面,而且多年来也已形 成了一套完善的接待模式,就算克林顿来也不需要作太大的 变动。当然,有些细节是需要变通的,例如,克林顿方面提 出了要下坑参观的要求,博物馆方面就作了特别的安排。 十五年前,美国前总统列根到访兵马俑时,走到俑坑下的陶 马後拍一下马屁股的镜头还让人记忆犹新。不过,早在六七 年前,有关方面为了更妥善地保护兵马俑,已决定不再允许 游客下坑参观。而这次克林顿方面提出了下坑参观的要求, 博物馆方面认为,在不损大原则及不失礼节的大前提下,可 以破例一次,尽量满足这贵宾的要求。 为此,博物馆方面特别花费四万元订造了一把从看台伸到俑 坑下的长梯。克林顿到来参观那天,将先到一号坑的平台上 ,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俯瞰兵马俑的整体布局,然後克林 顿与夫人及女儿这美国「第一家庭」将沿长梯步下俑坑,近 距离观赏兵马俑的神态,跟当年的列根总统一样,他还可以 走近那匹陶马。吴永琪说,如果克林顿想的话,触摸一下陶 俑也应该问题不大。 然而,吴永琪强调,虽然他们会尽可能方便克林顿,但在关 乎大原则的问题是不能让步的。他透露,在与美方的先遣人 员协商安排工作时,双方曾出现不少分歧。例如,美方为了 保安的方便,曾提出在克林顿完成对附近下和村探访农家之 後,就近从兵马俑博物馆的後门进来参观。吴永琪指出,尽 管後门走来方便,而且後门的风景比前门更漂亮,但身为主 人,总不能让自己的客人「走後门」,所以这次对美国说了 「不」,坚决拒绝了美方这个要求。 据吴永琪透露,兵马俑博物馆为准备克林顿的来访,已投入 了五十多万元作展馆及接待室的装修布置。他认为,到克林 顿来临时,全世界的焦点都将投到兵马俑来,这笔投资相信 一定会有很高的回报的。(星岛) 总统在天安门广场会有行动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访问时再次表明,克林顿访华时会 提出人权问题,并表示克林顿在出席天安门广场欢迎仪式时会有适当行动。 奥尔布赖特说:「天安门广场会有官方欢迎仪式,总统会有适当的行动,切实表明 美国的利益。在整个行程中,我想总统会表明我们对中国人权记录的感受。」 不过,奥尔布赖特不肯表明克林顿是否会同中国异见人士见面,她只是说,总统将 会见中国各阶层人士。(明报) 克江峰会经济难题无解 [综合外电报导]政治分析家指出,美国总统克林顿此次访问中国大陆时, 将会刻意提出双方在经济政策方面的歧见,及其他存在已久的老问题,不 过,双方仍不可能在消除诸多歧见上获致重大突破。 分析家指出,诸如开放市场、贸易失衡问题日益严重、以及保护智慧财产 权等棘手问题,都不太可能在这次的双边会谈中得到解决。 为避免遭受国内舆论的抨击,美国总统克林顿本月底访问中国大陆时,可 能不会与「六四」祸首、中共人大委员长李鹏会面。 在克林顿即将动身访问中国大陆之前,洛杉矶时报昨天刊出一篇报导, 直接指陈克林顿的中共策略已显露败象。报导说,克林顿在北京行程的安 排上,未做到应有的坚持,例如:不顾民间反对声浪,迳自接受中共安排 於天安门广场的欢迎仪式,已经引起美国民间日渐升高的反感。前中国大 陆民运人士吴弘达昨天说,美国总统克林顿只要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就意 味天安门屠杀事件已经「过去」了;他也批评美国对中共政策专注於贸易 ,无视道德原则,不啻是「姑息」。(中央日报) ================================================ 中共拒让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采访克林顿访问 (记者陈正杰华盛顿二十叁日专电)华盛顿时报 今天报导,中共已经拒绝让美国自由亚洲电台叁名记者 随行采访克林顿总统的中国大陆之行。美方曾为此事进 行交涉,但到二十二日晚间为止,仍不清楚这些记者能 否成行。 报导说,克林顿政府对中共的决定感到意外,高层 昨天曾为此事多次会商,但他们对此事获得解决并不乐 观。报导引述一位白宫官员的话说,中共方面不太可能 会改变主意。 自由亚洲电台是美国国会在前年决定拨款成立,对 中国大陆的华语广播常有关於人权等议题的报导,令中 共相当不满。 中共这项举动已经引起多位国会议员的强烈抗议, 华盛顿时报引述众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吉尔曼的话说 :「克林顿谈到所谓战略伙伴关系,但北京的行动清楚 说明他们自认是大伙伴,把美国当成小伙伴。这对独立 的新闻是一项侮辱。」 一向关心大陆人权的裴洛西女士等叁位众议员则已 联名致函克林顿指出,如果中共一开始就采取的新闻检 查措施得逞,对克江高峰会而言将「至为不幸」。 克林顿总统几天前在说明他的中国政策时,曾提到 将继续就人权问题向中共保持压力。他表示,为强化这 个讯息,政府将强化自由亚洲电台。 白宫要求计划采访克林顿大陆之行的美国记者,在 六月五日以前把必要文件送交白宫,经汇整後转中共驻 美大使馆核发签证和处理采访证件。 华盛顿时报说,这叁位记者是在二十日星期六在家 中接到中共大使馆官员电话说,他们的签证「已被撤销 」。 白宫发言人马克理说,克林顿政府正透过驻北京大 使馆了解中共决定的原因,并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另一 位官员说,美国方面已经在华府和北京向中共表示不满 。 ================================================ 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大陆对中共意义重大 (北京二十叁日法新电)美国总统克林顿即将展 开的访问中国大陆之行对中共而言是一件外交大事,无 异肯定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门事件以来中共恢复在国际 上的地位。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及国 际关系教授沈葆说:「不要过度盼望此行能达成具体成 果,但是也不能低估此行的象徵意义。」 克林顿总统将於本月二十五日抵达中国大陆访问。 这将是中共以武力镇压天安门民运的六四天安门事件发 生以来美国总统首次访问中国大陆。 美国决策者认为这项访问是一个机会,可以藉此机 会向美国民众显示克林顿所主张的与中共进行建设性接 触的策略正产生具体成效。 一位欧洲外交官说,对中共而言,意义更为明显, 克林顿到访等於承认中共的大国地位及肯定中共在六四 天安门事件後恢复在国际上的地位。 在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後,中共受到许 多国家制裁,美国是其中最後一个欢迎中共重返国际社 会的国家。 造成数以百计民运人士死亡的六四天安门事件曾使 得美国和中共之间敌对和互不信任。 在一项充满象徵意义的行动中,克林顿将在中共於 天安门广场旁的人民大会堂前举行的正式欢迎仪式中接 受欢迎。 这将生动而深刻的显示中共与美国将在六四天安门 事件後的关系中展开新页。 沈葆指出,六四天安门事件对美国民众产生重大冲 击,但是,在後来的发展中,中共已有长足的进展。 克林顿此次的访问也许是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尼克 森访问中国大陆以来美国与中共关系的一次迟来的正常 的高潮。 沈葆说,美国和中共在一九七○|八○年代的蜜月 期是不正常的,因为那是双方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前苏 联)存在之故。 他指出,美国和中共在一九九○年代互相对抗也是 不正常的,而现在正是双方发展正常关系的时候。 他表示,在中共於一九九五年和一九九六年在台湾 外海水域试射飞弹,美国与中共外交上发生龃龉期间, 美国了解到,采取孤立中共的政策是非常危险的。 他说,在受到孤立的情况下,中共可能开始出售飞 弹和核子技术给北韩、伊拉克或伊朗,也可能再度对台 湾施压,进一步镇压大陆上的异议人士或不再让香港享 有自由。 沈葆指出,最近,中共和美国合作设法缓和亚洲金 融危机和印度与巴基斯坦核子试爆後的紧张情势,已明 白显示美国与中共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中国大陆官方媒体的评论反映出中共对与美国的关 系信心日增。 中共官方的人民日报说,中共与美国间的共同利益 多於冲突。 该报表示,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开发中国家和最 大的已开发国家」之间建立新的建设性战略夥伴关系是 可能的。 ================================================ 被囚民运人士刘念春之妻邀请克林顿造访住家 (北京二十叁日美联电)中国人权组织今天说, 被监禁的中国大陆民运人士刘念春的妻子储海蓝已邀请 美国总统克林顿到她家,并请求克林顿施压要求中共领 导人释放刘念春。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中国人权组织说,储海蓝表示 ,克林顿在後天展开的大陆之行期间若能造访她在北京 的住处,将可以「了解中国的寻常百姓如何生活」。 中国人权组织说,储海蓝在寄给克林顿的信中附上 了她的电话号码与住址。该组织收到一些来自大陆民运 人士与其家属的信件,将把它们翻译成英文,然後送交 白宫。 克林顿曾表示,在这次访问期间,他将敦促中共改 善人权状况。但他不打算会见民运人士,因为他担心他 离开大陆之後,中共当局会骚扰他们。 刘念春是老牌工运人士,在遭监禁的民运人士中最 具分量。中国人权组织说,在克林顿将交给中共领导人 的政治犯清单中,刘念春排名第一。 据中国人权组织表示,克林顿与中共国家主席江泽 民会谈时,将要求以保外就医名义释放一批政治犯,包 括刘念春。 储海蓝说,刘念春有胃病与高血压等毛病。 ================================================ 严格筛选:中共预先布置与克林顿会面的平民 (北京二十叁日综合外电)由於美国总统克林顿要求在 访问期间与大陆民众会面、聊天,中共已在克林顿可能 访问的西安农村,先进行安排。 香港「明报」引述西安市官员说,探访农村村民是 应克林顿的要求临时安排的;而以兵马俑闻名的西安市 潼关区下和村,则可能已被选为克林顿访问的地点;下 和村因为是观光胜地,当地农民不完全以务农为主,而 且,村里的田地不多,反而有多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交 通非常方便。   下和村村民现在经常谈论克林顿访问的消息,据村 民表示,最近不时看见有外国人到村□巡视,可能就是 美方的先行部队;当被问及他们对克林顿到访的感受时 ,一名村民马上插嘴说:「他是大国的天子,来这□看 ,我们当然觉得开心啦!不过,我们并不以为他会为我 们带来实际的利益。」   至於可能被安排与克林顿会面的下和村村民和永杰 ,则向媒体表示,「不一定是我们,如果是,我们当然 会非常高兴,可惜我不懂讲英文。不过,他问什麽,我 也会如实跟他讲。」   和永杰家门口停着两辆警车,而通往他家的两个入 口处也有黑色私家车停放,同时还有官员进进出出。 ================================================ 美国国务院官员暗示克林顿不会与大陆异议人士会面 (记者锺行宪华盛顿二十二日专电)美国国务院 发言人鲁宾今天暗示,克林顿总统访问中国大陆期间不 会与异议人士会面。他说,不与异议人士会晤一样可以 推动改善人权情况。 助理国务卿陆士达上周曾说,克林顿总统访问大陆 期间不会与异议人士会面。但是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柏格 在周末回答问题时,却给人留下美国政府也许会重新考 虑此事的印象。 在今天国务院的例行新闻简报中,就有记者问到美 国政府是否在重新考虑总统会晤大陆异议人士是否适当 的问题,或是考虑会晤天安门广场受害者的家属。 鲁宾表示,关於总统的行程表以及总统行程的重新 考虑,必须向白宫查询。 但他指出,就美国与中共进行有关人权对话的目的 ,以及美国希望推动人权的方式来说,「在一连串的高 层会议之後,我们的判断是,不与异议分子会晤一样可 以推动改善人权情况」。 鲁宾并且举例表示,国务卿欧布莱特稍早访问北京 时,即曾与涵盖中国大陆社会广泛层面的官员及非官方 人士会晤,其中包括坦率直言支持民主的知识分子。 他又说:「我相信当时...在场的人也曾谈到中 国举行全国性选举的展望。因此我们并不需要为了讨论 政治改变、讨论人权政策以及推动这些政策而与异议人 士会面。」 ================================================ 华盛顿邮报促克林顿勿自欺欺人、吹嘘中共人权进展 (记者锺行宪华盛顿二十叁日专电)克林顿明天 将启程成为天安门大屠杀以来第一位访问中国大陆的美 国总统,华盛顿邮报今天发表社论呼吁他在谈论人权问 题时务必要诚实,也不应当吹嘘并不存在的中共人权纪 录「实质进展」。 这家极具影响力的华府报纸在题为「李海的案例」 的社论中说,四十四岁、原先担任中国医药院教师的李 海正在北京一所监狱服九年有期徒刑,他的罪名是□集 因参与一九八九年天安门广场民主示威而入狱者的名单 。 根据他的资料,这个人数单只在北京就超过七百人 ,其中一百五十八人|大多数是工人|的刑期在九年以 上,目前应当还在狱中。许多人则被判处无期徒刑。李 海本人是因为「刺探和□集...国家机密」获罪。 邮报表示:「我们昨天阅读克林顿在『新闻周刊』 解释『我为什麽要去北京』的文章时就想到李海。」柯 林顿提到去年中共在人权上的「实质进展|虽然还差得 很远」,其中包括释放「几名着名的异议分子」、江泽 民接见一个美国宗教领袖代表团、中共宣布「有意签署 」一项重要的国际人权条约。 这家报纸指出,即使不考虑克林顿政府居功的叁名 获释异议分子中有两人是被迫流亡海外,以及中共并未 表示它将在何时批准这项人权条约的事实,前述进展已 相当捉襟见肘。 若再与克林顿政府本身在一九九六年降低人权的优 先考虑顺序时显然已经不高的目标相比,这些成就真的 是微不足道。 根据华盛顿邮报记者的报导,克林顿政府在九六年 十一月向中共提出一项交易方案:如果中共释放七名着 名的异议分子、签署两项国际人权条约、允许国际红十 字会访问大陆的监狱、并设立一个中(共)美人权团体 论坛,美国将不再支持一项呼吁注意中共侵犯人权情事 的联合国决议案。 这篇社论指出,当中共未能完全符合任何这些要求 ,并且拒绝接受其中两项时,克林顿却说这已足够。「 这再度让人想起他的中国政策令人不安的地方:问题不 在他追求一项接触的政策,而是此一接触往往是依照中 国的条件。」 克林顿的助理保证他在访问大陆时会为人权仗义执 言,也有机会与一名在天安门遇害学生的母亲会晤。 华盛顿邮报表示,如果克林顿的谈话在大陆的电视 上播出,前者就可能是有价值的;後者则是一个重要的 象徵,尤其是因为天安门受害者的家属继续受到迫害和 骚扰。 但是这篇社论强调:「最重要的是,克林顿的谈话 应当诚实。为了李海、他纪录的一百五十八人以及许多 他没发现的人,克林顿不应当吹嘘并不存在的人权纪录 『实质进展』。」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WPlate/1998-06/23/002l-062398-idx.html The Case of Li Hai The Washington Post Editorial Tuesday, June 23, 1998; Page A16 LI HAI, 44, a former teacher at the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is serving a nine-year sentence in Beijing's Liangxiang Prison. His crime: assembling a list of people jailed for taking part in pro-democracy demonstrations in Tiananmen Square in 1989. From the Beijing area alone, he documented more than 700. Of those, 158 -- mostly workers, rather than students -- received sentences of more than nine years and are presumed still held. Many were sentenced to life in prison, from a 22-year-old named Sun Chuanheng to a 76-year-old named Wang Jiaxiang. Li Hai himself was convicted of "prying into and gathering . . . state secrets." We thought of Mr. Li as we read President Clinton's explanation in Newsweek yesterday of "Why I'm Going to Beijing." Mr. Clinton wrote of the "real progress -- though far from enough" that China has made in human rights during the past year. That progress, according to the president, consists of the release of "several prominent dissidents"; President Jiang Zemin's receiving a delegation of American religious leaders; and China's announcement of its "intention to sign"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treaty on human rights. That's a rather threadbare litany, even before you take account of the fact that two of the three releases for which the administration takes credit relate to dissidents who have been forced into exile, and that China has not said when it will ratify the human rights treaty, even if -- as President Jiang stated in a separate Newsweek interview -- it signs the document this fall. How meager these accomplishments in human rights really are becomes clear when you stack them up against the administration's own decidedly modest goals back in 1996, when it already had downgraded the priority of human rights. According to reporting by The Post's Barton Gellman,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offered China a package deal in November of that year: It would no longer support a United Nations resolution calling attention to China's human rights abuses if China would release seven prominent dissidents, sign two international treaties on human rights, allow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to visit Chinese prisons and establish a forum of U.S and Chinese human rights groups. When China failed to fully meet any of the demands, and rebuffed the United States on two of them, Mr. Clinton said that was good enough. This again calls to mind what is disquieting about his China policy: not that he is pursuing a policy of engagement but that the engagement too often is on China's terms. Tomorrow Mr. Clinton will leave for China, the first president to visit since the Tiananmen massacre. His aides promise that he will speak out on human rights while there, and there is a chance he will meet with the mother of a student killed in Tiananmen. The first could be valuable if his remarks are broadcast on Chinese television; the second, an important symbol, especially because many relatives of Tiananmen victims continue to be persecuted and harassed. But Mr. Clinton's remarks, above all, should be honest. For the sake of Li Hai, the 158 he documented and the many he did not find, Mr. Clinton should not trumpet "real progress" in a human rights record where no such progress exists. ================================================ 秦永敏吁大陆异议人士团结组反对党 (记者黄贞贞纽约二十二日专电)美国总统柯林 顿二十四日即将赴大陆访问,武汉着名异议人士秦永敏 二十二日呼吁大陆所有异议人士团结起来,组成大陆新 的政治反对派,以宪法赋予的权利作为武器,用合法的 方式与共产党当局相抗衡。 上周接连有各五十五人和七十人的两批异议人士致 函克林顿总统,建请他访问大陆期间与大陆政治反对派 的代表人物徐立文等人会面。秦永敏认为,这个举动象 徵大陆五十年来首次出现政治反对派系。 秦永敏说,在共产党一党专政的大陆,其它九个民 主党派不过是「花瓶」,现在民主政治的精神在於有政 治反对势力存在,如果要中共收敛其暴政,并遏制中央 政府的腐败,从而一步步走向多党的政治制度,大陆必 须尽速成立反对党。 他今天透过「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发出传真信 ,呼吁所有的异议人士应团结起来,成立一个强有力的 反对党,才能有力量与中共抗衡。 另外,遭北京监禁的北京异议人士李海的母亲也强 烈要求中共当局给予罹患胆结石、肝炎及高血压的李海 保外就医,并要求克林顿总统关注在押的大陆政治犯。 李海的母亲说,她以为克林顿到访可以使李海的处 境获得改善,没想到六月十一日她前往探亲时发现情况 较过去更苛刻,李海的家人不准送任何食品给他食用, 在监狱内李海也不得阅读书报、写信,也不能参加如打 乒乓球等室外活动,加上胆结石等宿疾,李海的情况十 分令人担心。 李海的家人曾多次为他申请保外就医,但始终未获 中共的同意。 一九八九年李海是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因参加学运 被开除,一九九六年底中共以他收集在押政治犯名单是 「刺探国家机密」,而被判刑九年。 秦永敏保卫人权专稿(二篇): 文章之一: (29) 秦永敏保卫人权专稿发出日期 1998 年 6 月 22 日 联系电话, 传真: 027-86365664 中国的政治反对派正在崛起 秦永敏 从 6月 19 日到 21 日, 美国之音反复广播了由王泽臣为首的五十五位中国异议人士联 署的 <关于要求克林顿总统会见中国政治反对派代表徐文立先生的公开信>, 以及由任畹町 为首的七十余位中国异议人士联署的 <中国政治反对派的声音>, 鉴于这两封信的重要意义 , 世界各大传媒也均作了十分广泛的报道. 这两封信为何具有如此强烈的反响? 毫无疑问, 这里的划时代意义在于: 自从中共以暴力夺取大陆政权以来, 中国大陆首次出 现了政治反对派. 众所周知, 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 就是多种政治力量合法并存, 平等竞争. 遍观当今世界所有大国, 无一没有实行民主政治, 无一不是多种政治力量在捭阖纵横. 反观我们中国, 却不仅只有共产党一党独大, 而且还在实行一党专政. 是的, 中国至今仍有八九个所谓的民主党派, 人们指责它们是中共的一些支部也并不完全 符合事实, 据我们所知, 它们均在暗中努力, 希望最终能成为合法的反对党, 但它们至今 无法表达独立意志应是事实. 在今日中国, 谁能制约中共, 使它收敛起专制暴政, 使它的腐败得到遏制? 毫无疑问, 谁 也做不到. 除非是在共产党外组成一个强大的政治反对派! 我们都清楚, 尽管中国政府签署了保护自由工会的联合国 <社会, 经济, 文化权利国际公 约>, 李庆喜还是仅仅因为宣传筹组自由工会就被劳动教养, 尽管中国法律明文规定公民有 权依法参加县(区)级人民代表的直选, 并拥有被选举权, 参加选举的赵常青仍然被抓捕入 狱. 显然, 在中国即使公布了民主宪政的法律, 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政治反对派, 也绝 对没有民主自由可言. 相反 , 如果中国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反对派, 能够和中共分庭抗礼, 平等竞争, 那么, 任何一方都必须谨慎行事, 任何劣行都会成为打击的重点. 台湾的作家李傲指出, 国民党, 民进党都是坏党, 这话肯定不假, 然而他却没有看到, 政治上同样有个负负得正的效应, 正是这两个坏党的公平竞争, 使台湾的宪政制度不断健全完善, 同样的, 只要大陆有了一 个强大的政治反对派, 没有宪政制度也能迅速建立, 从而使中国走向民主时代. 因此, 今日中国民主人权的中心任务, 就是要集结一个强大的政治反对派, 只有这样, 才 能为实现民主宪政提供充分条件. 基于以上认识, 中国的一切民主人权活动人士都应当明白: 我们肩负着引导中国走向多元 民主宪政的历史重任, 为了完成此一神圣任务, 我们必须屏除岐见, 求大同, 存大异,高度 紧密地集结起来, 以中国宪法赋予我们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作武器和盾牌, 采用一切合 法方式与执政党相抗衡, 对执政党进行制约. 对与执政党抗衡的政策, 策略, 方式, 方法, 各位政治反对派人士当然各有主张, 但所有 的人都应明白, 面对一个拥有六千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 我们不能整合为一个强大的政 治反对派, 我们就是不堪一击的单个异议人士, 决不可能承担起制约中共乃至主导历史的 重任. 当然, 我想大家也很清楚, 由于民主人权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只要我们拿出驾驶历史车轮的胸怀求同存异高度整合, 那么, 在我们这百十名2高度负责的 共和国公民示范下, 包括全体中共党员在内的十三亿中国人, 不久都将会以自由行使法定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为己任, 这样, 中国的民主宪政大业就刻期可成 ! 1998 年 6 月 21 日 文章之二: 秦永敏保卫人权专稿发出日期 1998 年 6 月 22 日 联系电话, 传真: 027-86365664 历史在呼唤中国的平民政治家 秦永敏 五十年的一党专政, 五十年的人身依附, 五十年的思想禁锢. 多么可怕的历史灾难, 多么沉重的精神负担, 多么压抑的社会生活! 多少年来, 中国人一直把希望寄托在党内斗争的 "正确路线斗争代表" 身上, 寄托在社会 的良心知识分子身上, 然而, 这些希望终于一一破灭. 中国毕竟是中国, 两千年的中央集权传统, 使它的官僚机构成为吞噬一切革新者的血盆大 口, 它2最杰出的领袖也不具备戈尔巴乔夫式的 "新思维", 它最有叛逆精神的官员也不敢 像叶利钦一样 "长揖横刀出", 公然退出共党另组合法反对派, 它所造就的知识分子没有一 个人能像哈维尔一样拿出个 <七七宪章>. 然而, 机不可失, 时不待我. 历史的车轮正在飞速驰向人类纪元的第三个一千年, 中国却是世界上政治方面最落后的国家, 也 是今日世界唯一的专制大国. 整个世界已经沐浴折民主, 自由, 人权, 法治的阳光雨露. 国际互联网络已经打破了国与 国之间的界线, 从而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可能, 从而使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为社会的迅 速进步, 迅速富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而中国呢? 不要说 "千古一帝" 毛泽东时代使数千万人死于非命, 即使在邓小平时代以至 如今, 也仍然不过是在思想禁锢的樊篱中一次又一次地哀鸣 "解放一点, 再解放一点", 在 自我设限的制度牢笼中一次又一次地呻吟 "开放点, 再开放一点". 事实上, 在今天, 中国并不存在任何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 除执政党和政府外, 也没有任 何障碍阻止中国向世界文明主流的回归, 它2所缺乏的, 只是具有博大胸怀的民众领袖, 所 缺乏的, 只是坚如磐石的民主人权运动中坚群体. 面对这种局面, 等待体制内健康力量的崛起, 等待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的出现, 等待知识 分子大量吞服 "龙牡壮骨冲剂", 等待哈维尔振臂一呼, 对中国人来说未免实在滑稽. 两千 年前, 陈胜吴广喊出了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 的响亮的口号, 民主制下, 在美国工人农 民当总统均不为奇, 今日神州, 又为什么不能由平民政治家来领导民主宪政大业! 何况, 回顾当代中国历史, 哪一次民主人权运动是由大小官员或高级知识分子领导发动? 哪一次 又不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毛头小子在冲锋陷阵流血牺牲! 从七四年王希哲, 陈一阳, 李正天 <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的大字报, 七六年陈子明, 王军 涛, 周为民的四五运动, 七八年徐文立, 任畹町, 魏京生及全国各地二十多个大中城市民 主墙运动的领导者, 直到八九年 "学自联", "工自联"的王丹, 韩东方, 历次中国当代民主 人权运动无一不是由名不经传的普通平民扮演领导者角色. 今天, 中国的政治反对派已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在其中起着领导作用的, 仍然是徐文立, 任畹町等数十位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平头百姓, 这种情况昭示世人, 中国人民等待中共党内 出现叶利钦, 等待知识分子中出现哈维尔的时代已经过去, 与中共依法抗衡, 和平竞争的 使命, 已历史地落在了平民政治家的肩上. 愿中国人民在由平民政治家组成的中坚力量率领下, 与执政党实现良性互动, 共襄中国的 民主宪政大业 ! 1998 年 6 月 22 日 自由中国运动给国内政治反对派运动的贺电 徐文立先生并王泽臣林信舒等55位先生: 我们热烈支持你们致克林顿总统要求其会见“中国政治反对派代表徐文立” 的信件。 我们认为这封信最伟大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它公开地勇敢地向全世界宣告了 在中国国内横跨十几省的政治反对派运动(而不仅仅是异议人士)的存在,并 推举出了它的代表人。从此,中国政治反对运动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 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我们相信,立足于国内土地上的政治反对派将会得到十二亿人民最广泛的支 持,也将得到海外一切支持中国民主改革的同胞的支持。 我们也相信,整个国际民主进步力量将会更加的关注和支持你们。 你们的前面还会有风险。克林顿访华之后,中共政府也许还会对你们下手, 再次把你们送进监狱里去。我们相信你们早已置之度外。民主的力量是扑不 灭的。中国政治反对运动是不可阻挡的。历史一定要前进而且永远前进! 中国的政治反对运动万岁! 自由中国运动召集人: 王希哲 连盛德 乔.西格(美国)于华盛顿 1998年6月20日 ================================================ 旅美福建教会成员就福建宗教迫害上书克林顿 (记者王应机纽约二十二日专电)旅居美国的福 建教会成员数百人,上周联名上书美国总统克林顿,希 望他本周访问中国大陆时,将福建地区部份地方官员迫 害宗教的手段与行为,面告中共国家主席江泽民。 大部份居住在纽约地区的这些福建教友在信中表示 ,最近福建地区的部份地方官员,未执行北京有关落实 宗教自由的政策,任意拆除或准备拆除由旅美福建华侨 所捐建的教堂,「配合美国反华人士对中国的攻击,有 意向国际所谓人权团体提供中国压迫宗教的口实」。 这些福建侨民指出,少数地方官员对旅美福建教会 成员捐建的桥梁,道路与学校都不拆,只拆教堂,显然 有意制造宗教迫害事件。 旅美福建教会人士在信中附了两个附件请克林顿转 交给江泽民,一份编号「长建村1998|4号」,是 福建省长乐市建设委员会发出,惩罚郑惠芳、郑美钦、 郑美珠与董玉燕等四人保护教堂教友的文件,另一件编 号「古委1996|040」,是长乐古槐镇委会发出 「关於要求拆除龙田井难自然村天主堂的请示」。 ================================================ 北美台湾学生社为克林顿大陆行发表声明 (记者王应机纽约二十二日专电)就在美国总统 克林顿即将访问中国大陆前夕,北美洲台湾学生社社务 委员会二十一日决议发表声明,呼吁美国政府秉持立国 精神,支持台湾人民追求独立自由的奋斗。 该社在声明中也批评美国现行「全面建设性交往政 策」只重视商业利益,忽视亚太民主的进展及其对区域 稳定的影响。 声明中提出四点诉求: ||要求克林顿总统此次北京之行切勿屈服於中国 的压力,做出任何伤害台湾人民利益的承诺。 ||要求美国向北京政府表明美国支持与尊重台湾 人民以民主方式决定台湾的前途。 ||要求美国承认台湾并发展正式外交关系以支持 台湾人民对民主的坚持,以确保台海的和平与安定。 ||要求美国基於国际正义原则,支持台湾加入包 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 声明中强调台湾独立与台湾民主之间的关连。声明 中指出,企图阻挠台湾人民追求独立,就是企图否定台 湾的民主,与当前亚太迈向民主的潮流背道而驰,其结 果不仅对台湾的民主政治造成重大伤害,更对包括中国 在内的亚太民主进程造成严重打击。 台湾学生社是北美洲最具规模与动员能力的学生运 动团体之一,该社在声明中指出,目前美国与中国交往 的政策并不全面,受短期商业利益支配而忽略交往政策 的真正目的是以交往方式促进中国民主的进程,从而促 进亚太地区的稳定发展。 台湾学生社指出,台海问题其实可以在交往政策中 扮演更积极的角色,美国本来可以透过台湾问题引导中 国学习如何遵守国际规范,使成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明 日大国,为亚太的和平稳定作出正面贡献。 学生社指出,目前美国的交往政策缺乏对中国内部 情势及其对亚太地区影响的全面了解,因而形成「台湾 的独立与民主是台海局势不稳来源」的荒谬判断。 ================================================ 中共当局目前正遭逢一连串内部问题 (北京二十叁日美联电)美国总统克林顿此次访 问中国大陆的时机,恰好碰上中共领导阶层为一连串国 内问题苦恼不已,包括经济成长趋缓及统治威权受到挑 战等等。 分析家指出,对中共当局而言,这次美国|中共高 峰会,将让北京有机会展现它是一个新崛起、负责任的 世界强国,不过,成为世界强国的先决条件是,国家内 部必须维持稳定。 中共领导阶层目前正在苦思对策,设法维持中国大 陆内部局势的安定。 分析家认为,目前北京当局所遭遇的问题包括: |中共新总理朱□基希望维持经济强劲成长,但亚 洲金融风暴已使他的计画大受打击,失业情况及官僚体 系的抗拒已一天比一天严重。 |经济成长缓慢,已使中共统治中国大陆所面临的 威胁愈来愈大。不满民众频频示威抗议,犯罪率亦节节 升高,使得许多城市时常处於动汤不安状态。 |军队士气日益低落,在经济紧缩情况下,军方经 营的军备武器工厂已开始裁员,而其中有许多员工正是 现役官兵的眷属。家庭收入减少,许多官兵开始忧虑生 计问题。 克林顿总统将於二十四日启程前来中国大陆访问。 对克林顿而言,在中国大陆与中共领导阶层的八天会谈 ,将带来不少机会。中共领导人可能愿意为维护在美国 市场的占有率而作出让步,藉以取得克林顿同意鼓励美 国厂商前来中国大陆投资。 ================================================ 中共关闭太子党群集的中创公司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北京二十叁日综合消息)大陆人民银行今天宣布吊销中 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牌照。这家公 司的股东包括中共元老邓小平女儿邓楠、陈云女儿陈伟 力、万里女儿万红,以及前卫生部长崔月犁儿子张晓彬 等人。 中创集团成立於一九八六年,注册资金两千七百万 美元,资金主要来自财政部和邓楠任职的国家科学技术 委员会;历任集团领导人包括:八六至九四年底,董事 长兼总经理张晓彬、副总经理陈伟力、万红及科委官员 劳元;九四年底至九八年初,总经理为建设银行行长周 小川之弟周小鹤、副总经理为某副部长之子景新海和劳 元;九八年初至今,董事长为前国家核安全局长黄齐陶 、总经理为杨立基、景新海和劳元。 香港「明报」引述消息人士说,由於中创集团近年 来在股票、期货和房地产等业务上,亏损超过十亿元人 民币,而且管理层经营混乱,以致资不抵债而遭除牌。   根据大陆人民银行今天发出的公告显示,中共将成 立清算小组清算中创的财务,但中创旗下,从事非银行 业务的附属公司和合资企业仍可继续经营。这是继中国 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後,大陆第二家遭吊销牌照的非 银行金融机构;在此之前,大陆央行曾宣布海南发展银 行除牌。  消息人士指出,中创近年来亏空十多亿元的消息, 已在大陆金融市场上广泛流传,不过,导致大陆央行采 取果断措施关闭中创,则与其管理层近年来不听命於大 股东国家科委有直接的关系。 据称,由於中创管理层在业务上经常自行其事,国 家科委在半年前即派人进驻中创,对该公司进行调查, 并更换了公司主要领导层,由来自国家科委的杨立基接 替周小鹤出任总经理;当时,中创财政已受重创,根本 无法起死回升,而且事件还惊动了中共中央。   大陆央行是在六月二十日签发关闭中创的文件,而 中创董事会也在昨日举行会议,宣布遭央行关闭的事宜 。   中创一名负责人表示,大陆央行关闭的是金融业务 ,如证券业务和信托投资等,但实业投资如百货和其他 工业投资等,预期将获得保留。   中创业务范围包括工业投资、金融证券、商业和房 地产等,更在九二、九叁年先後在香港筹组两家上市公 司,由张晓彬任中国置业主席;中创也在香港设立窗口 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国际有限公司,与香港大富商李嘉 诚、郭鹤年和新鸿基地产合作,在上海发展商业区。 九四年间,中创人事出现变动,总经理张晓彬获大 股东国家科委批准休假半年,由周小鹤接替职务;据悉 ,张晓彬是因涉及炒汇亏损,被迫引咎下台;张晓彬於 九五年四月正式辞职,当时有传闻,中创炒卖外汇亏损 六千万美元,而张的下台与当时的反腐败运动有关。 ================================================ 宣示主权:台湾保钓联盟今晚出发与香港保钓行动会合 (记者黄旭升台北县二十叁日中央社电)新党籍台北县 议员金介寿今晚八时将率台湾、北美保钓行动联盟成员 ,自瑞芳深澳渔港出发,在外海与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 会合,希望明天凌晨能突破日本海上防卫厅封锁登陆钓 鱼台,拆除岛上日本国旗。 以「保钓再出发」为主题的前进钓鱼台行动,台湾 行动小组与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北美保钓联合会将在 外海同步行动。这是香港於一九九七年移交中国大陆後 ,首次与台湾合作保钓行动。 台湾保钓行动小组召集人金介寿为了今年重返钓鱼 台,八日曾经率海钓船队在基隆屿模拟钓鱼台抢滩计画 ,并调查水文资料、潮水勘察、暗礁研究,计划以十字 弓、潜水等方式抢滩。 金介寿说,日本右翼组织青年社的灯塔虽然已经因 为天灾倒塌,不过,为了拆除钓鱼台上的木制日本国旗 ,今年台湾、北美人士的保钓行动晚间八时将在瑞芳深 澳渔港出发,预计凌晨在基隆屿外海与香港「钓鱼台号 」会合。明天凌晨共同前往钓鱼台「宣示主权」,并且 拆除日本国旗。 港、台保钓行动小组前年曾经以「矶钓」的方式, 避开日本海上防卫厅警的艇拦截,成功登上钓鱼台北岛 ,并且分别在岛上插上中华民国国旗与中共五星旗。据 悉,大陆限于中共高压,至今无人报名随行。   ================================================ 关于“台湾与美中关系”的深层报道: 中国时报:中共「捣」弹美对台政策的转变  在克林顿总统访问中国的前夕,华盛顿邮报刊出长文,回 顾了一九九六年叁月的台海危机,这场危机使得美国和中共 濒临战争边缘,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不过也为双方降到冰 点的关系带来转机,导致去年十月底江泽民访问华府以及周 内克林顿回访,在北京举行第二轮克江高峰会谈,使得双方 的交往(engagement)和战略夥伴关系更加向前迈进。  从几乎兵戎相见到成为战略夥伴,岂只是转危为安,而是 开创了新机,难怪西方人士常喜指出,中国的危机一词,包 含了「危险」与「机会」两个成分,这是英文的crisis所不能 表达的含义。尽管华府与北京的关系,经过这场危机後,已 是雨过天青,潜在的危机仍在,而危机的症结仍是台湾。  数十年来,台湾一直是美中关系里的问题(issue),无法解 决,但也不愿台湾成为双方发展关系的绊脚石。美国的办法 是「处理」(manage)这个问题,使之不致失控,最好是「摆 在後面的炉子」(put on the back burner)不要去点它,免得燃烧 起来。经过二年前的危机後,美政府已体认到,单单「处 理」或「摆在後炉」并不足以使问题不爆发。过去一年来美 国的作法,显示一个新的步骤正逐渐成形。可以说,美国目 前的作法已从「处理」变为「面对」(confront)问题,这是比 处理要积极得多的手法,而其目的则在防患於未然,甚致消 灭於无形。在台海危机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前亚太事务助理国 务卿罗德就说过:「一盎斯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  北京的心腹之患是「台湾独立」,中共如能以武力解决, 证诸其参加韩战、教训越南,乃至镇压民运的果决,它是不 会手软的。但它无此能力,中间又挟着个美国,两年前的飞 弹试射和海陆空叁军摸拟攻台的演习,已是图穷匕见了。可 是美国派出两艘航空母舰组成的庞大战舰团驶往台海水域 後,中共把拔出的刀子又缩了回去,看来美国占了上风,只 是华府事後检讨,发现这样的「战争游戏」(war games)玩不 得,而避免旧事重演的要道是釜底抽薪,才有所谓的「新叁 不」政策。其实「叁不」的「二不」-一个中国,不支持台 湾加入联合国-早已有之,真正新的「不」是「不支持台湾 独立」,这可说是江泽民对美外交的一大斩获,是对台武吓 的意外之得。在此之前,反对台湾的独立向来是中共的独 白,美国从未公开呼应过。  早在美国「新叁不」政策确定前,美国资深的专家和中国 通,像前驻北京大使□安石等,就已看出「台独」是一颗定 时炸弹,是美中关系的一大隐忧,一有机会恒氏就提醒美政 府当局必须正视这个问题,有所作为。「八一七公报」的美 国主谈人何志立(前亚太助卿)也持同一观点。  要说以前美国不愿在独的问题上公开表态,即是阴谋扶植 台独,倒也未必,同情乃至把它当成对台政策的选择 (Option),则是不能排除的可能。反台独岂只是中共当 局,早年的蒋介石总统对台独的深恶痛绝较中共有过之而无 不及。六○年代初,台北曾为华府准当年流亡日本的台独领 袖廖文毅访美,与华府闹得很不愉快。一九六一年陈诚副总 统访美在白宫与甘乃迪总统会谈时,还惊动甘乃迪主动向陈 诚说明美国发签证给廖的理由。  经过一场危机,加上前述有识之士的诤言,美国在宣布不 支持台独之後,对来美访问的民进党领袖人物如许信良、台 北市长陈水扁等则是「晓以大义」,告诉他们独立的危险与 不可行,而且若因此招致中共武力犯台,可别怪美国见死不 救。与此同时,则请处理台海危机的卸任重要官员像国防部 长裴利、国家安全顾问霍克等向台北当局和民进党传递同样 的讯息;另一方面则呼吁两岸恢复中断的对话,克林顿在北 京的议程之一,即是当面鼓动江泽民和台北商谈,最近的发 展则是放出测试气球,要两岸进行「和解」,以政治谈判替 代军事对峙。前任政府官员如哈佛大学教授奈伊、国务院中 国通傅立民等,则纷纷在有影响力的刊物撰文,力言台独之 不可行,与对美国利益的严重威胁。这种种发展,一言以蔽 之,就是台湾的独立走向nip in the bud(萌芽时,要捏死)。  邮报的长文透露,一九九六年叁月八日中共发射的一枚 M-9飞弹,几乎是直接飞越台北上空,最後落於离基隆外海 的十九哩处。台北当局及独派人士欣慰美国派出航空母舰, 可能认为台湾的安全高枕无忧,但美国则不做此想,照当时 中情局长杜义奇的说法,美国情报单位真是不眠不休,每一 分钟都在严密监视中共的军事行动。所以中共飞弹飞过台湾 上空,完全在美国掌控下,最先根据CIA的情报,发布中 共飞弹在台湾上空呼啸而过消息的,是亲台的共和党参议员 穆考斯基。  危机时的国务院发言人柏恩思曾声色俱厉的斥责中共发射 飞弹是「鲁莽、极不负责」(reckless,irresponsible)的行为, 还说万一飞弹不准伤及无辜和过往船只,又该如何?及今想 想说的真是。  台湾危机时,国防部长裴利、国务卿克里斯多福、国家安 全顾问雷克叁巨头一致向总统建议,派航空母舰展示美国的 武力及决心,是华府不战而屈北京之兵的关键,而克卿支持 此一由裴利提出的建议,尤其重要。克氏原极亲中疏台,但 一九九叁年访问大陆时,为最惠国待遇(MFN)和魏京生 会晤夏塔克人权助卿事,遭中共羞辱,极为气愤,事後上书 克林顿,痛陈中共「带刺的民族主义」和「中国自大心态 」。後来克卿终藉危机支持派舰报一箭之仇,倘若克氏仍像 中美断交访台遭示威者攻击时的心态,而对派遣航母持保留 意见,「独立号」和「尼米兹号」能否迅即驰赴台海附近, 是不无疑问的。  美国已给了台湾一次机会,台北如不能从这一一生可能只 有一次的机会中求取应有的经验教训,有朝一日危机再发 时,恐怕就不是以喜剧收场,而是以悲剧告终了。 (傅建中/《中国时报》1998.06.22) ================================================ 华盛顿邮报:中共导弹飞过台北上空,险些擦枪走火  此间「华盛顿邮报」今天披露,一九九六年叁月 台海危机期间,中共对台试射的M-九导弹中,有一枚 几乎是通过台北上空,最终才落於基隆外海。由於情势 紧张,美国决定对中共提出「严重後果」的警告,并派 出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到台海,才使情势稳定下来。  报导指出,美国克林顿政府的中国政策,一九九六年 台海危机是一个最主要的转捩点,使美国、中共关系从 逐渐升高的危机中,转变到目前的「战略伙伴」关系。  根据华盛顿邮报,美国政府的相关幕僚指出,克林顿 刚上任美国总统时,对中共采取相当强硬的政策,因为 克林顿在与布希竞逐美国总统职位时就已经表示,他将 不会对中共采取「叩头」的政策。到一九九叁年,柯林 顿甚至以行政命令要求,除非中共在人权纪录上有「全 面、明显」的进展,否则美国将不再赋与中共贸易最惠 国待遇(MFN)。  一九九四年二月,美国主管人权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夏 塔克,在北京会见了大陆最知名的异议人士魏京生,此 举使中共非常恼怒,所以随後美国国务卿克里斯多福首 次中国大陆访问前,中共逮捕了大量的异议人士,作为 向美国的示威。  一九九四年叁月克里斯多福的北京访问,因此是非常 不愉快的,他在当时从北京发给克林顿的电报中说,中 共方面的人是「粗鲁、阴森,甚至接近野蛮的」。当时 ,中共国务院总理李鹏在接待他时,特别提到洛杉矶的 黑人暴动,并藉此嘲弄美国的人权状况。  华盛顿邮报指出,许多了解克里斯多福的人都认为, 因这次访问而产生的怒气,克里斯多福直到卸任国务卿 职务都没有解消。即使一九九六年美国、中共关系逐渐 走向和缓时,他在一封发给克林顿的电报中还是表示, 中共是一个「满长着带刺民族主义」、「自认是世界中 心」的国家,而中共的领导人,则是全世界最难相处的 领导人。  与克里斯多福相彷,克林顿对中共也抱持矛盾观感。 他以MFN作为迫使中共改善人权状况的办法,虽然一 九九四年五月他不得不宣布放弃这个办法,但他当时仍 然希望中共能知所感激,并进而改善大陆的人权状况。  根据一名亲身经历者的回忆,华府宣布MFN与人权 问题脱钩後的那年夏天,克林顿在白宫一次内部会议中 忍不住喊说:「我痛恨我们的中国政策」,「我们给他 们MFN,改变我们的贸易政策,但结果我们什麽都没 得到」。  许多美国过去及现在的决策幕僚都认为,就是因为柯 林顿与克里斯多福对中共的矛盾情绪,才造成那段时间 内美国、中共关系的漂移不定。  之後,就是造成双方关系大幅度翻转的台海危机事件 。一九九五年,克林顿政府转知台湾李登辉总统,华府 不会同意让他到美国本土访问,该年四月,克里斯多福 也明确的告诉中共外长钱其琛,根据华府的「基本政策 」,将不会发给李登辉入境签证。但克里斯多福当时也 说,对於美国国会的立场,华府无法掌握。  一九九五年五月叁日,台湾方面透过五百万美元的游 说代价,使众院以叁百九十七票对○票要求华府发给李 登辉入境签证;六天後,参院也以九十七票对一票同意 此事。克里斯多福和当时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雷克都认 为,如果不顺从国会的要求,国会可能转而以修改「台 湾关系法」作为要胁,所以华府在五月二十二日改变了 决定,同意发给李登辉入境签证。  华盛顿邮报报导,当时的台湾驻美代表鲁肇忠,曾对 美国亚太助卿罗德保证说,李登辉此行将绝对低调,严 格保持私人访问的性质,但结果李登辉在康乃尔大学发 表了一篇政治演说,演说中提到十七次的「中华民国在 台湾」。  罗德因此认为自己被出卖了,并从此不再与鲁肇忠碰 面,但损害已经造成,中共召回驻美大使,逮捕美籍华 人吴弘达,并取消双方政府所有进行中的协商。  当时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史坦柏格就对克里斯多福 提出警告说,要做最坏的打算,因为中共方面认为,就 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出强烈的反对态度,一九九二年布希 政府才会同意出售一百五十架F-十六战机给台湾。  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一日,中共开始做出军事上的反 应,连续叁天,中共每天对台湾北部一百海里的海面发 射两枚飞弹。当时克林顿政府并没有立刻对此做出反应 ,一个华府幕僚指出,当时华府想让台湾自食收买美国 国会的恶果。  八月一日,克里斯多福带着一封克林顿邀请江泽民前 往美国访问的信函,到汶莱去与钱其琛会面,当时气氛 颇为乐观,但後来证明是错误的。中共希望的是一次双 方领袖的互访,而且江泽民访美,不能是一次工作访问 ,必须在白宫南方草坪举行一次正式欢迎仪式,必须有 二十一响礼炮,必须举行国宴,但美国担心国 内反应而拒绝这些要求。  这些发展,让美国国家安全顾问雷克及其副手柏格感 到忧心,所以他们在一九九五年底及九六年初之间举办 了一连串学者专家的聚会,希望找出解决之道。华盛顿 邮报专访了一些当事人指出,当时许多人都建议雷克, 应该学习前任国家安全顾问季辛吉和布里辛斯基,开辟 一条国务卿之外,与中共的第二条高层联系管道。只是 雷克当时并没有同意,他虽然决定与中共国务院外事办 公室主任刘华秋取得联系,但仍然徵询克里斯多福的同 意,而克里斯多福对此则不置可否。  一九九六年开始,美国、中共关系发生一堆麻烦事, 中共卖给巴基斯坦核子提炼设备事发、美国对中共侵犯 智慧财产权的叁十亿美元报复期限将届,及屡次批判大 陆人权状况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即将召开。  更严重的,台湾的事还没了。台湾预计在叁月二十叁 日举行首次总统直选,而二月四日,美国海军情报部门 已经提出报告,中共开始调动导弹,并有一万名部队转 往福建,美国为此派助理国务卿塔诺夫与中共当时的副 外长李肇星接触,但李肇星当时只重申中共的立场说: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 部事务,任何外国不得干涉」。  之前,九六年一月,前任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傅立民 对雷克报告一段他与中共军方人员的对话。傅立民说, 他对中共军方人员表示,如果中共攻击台湾,美国将做 出军事反应,但对方却回答说:「不,不会的」,「我 们已经观察你们在索马利亚、海地、波斯尼亚的处理方 式,你们不会的」。之後,一名中共军方高级官员并说 :「五十年代,你们叁次威胁要对中国动用核武,当时 你们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们没有反击的能力,现在我们 已经可以反击,所以你们不能再这样威胁我们了,因为 比起台北,你们更关心洛杉矶。」  这名与傅立民对话的中共军方官员,虽然傅立民至今 仍不愿透露,但据研判,应是中共副总参谋长熊光楷。 而傅立民的这段转述,透过密件电报传给各单位後,引 起了包含美国太平洋舰队、战略指挥部门、国防部参谋 首长联席会议及华府各中国政策研究幕僚单位的高度紧 张,对他们来说,这是中共发出的一种威胁。  九六年叁月七日,美国空军侦察机及海军巡洋舰都侦 测到叁枚发射中的中共M-九导弹,这叁枚导弹都是从 湖南的山上发射,目标对准台湾,最终第一枚落在高雄 港外海,第二枚落在基隆外海,第叁枚又落在高雄港外 海。更甚者,当时没有披露的讯息是,落在距离基隆十 九□外海的那枚导弹,几乎越过台北的上空。  当天,接获情报後,在美国国务院八楼麦迪逊厅与刘 华秋的餐叙中,美国国防部长裴利以严肃的口气说,如 果中共攻击台湾,将产生「严重後果」。「严重後果」 这个说法,从美国、中共建交开始到现在,是第一次出 现,一般被解读为一种军事反应。而为了强调美国的态 度,克里斯多福和雷克後来也分别重述了美国「严重後 果」的警告。  从这之後的两个星期,美国、中共几乎处在战争边缘 阶段,一些当时及目前的决策官员说,当时他们比外界 认定的紧张状况还糟,克里斯多福在即将出版的回忆录 中就说,当时「一个简单的错估或错误,都可能引发一 场企图避免的战争」。  其後,雷克终於开辟了他的第二管道。叁月八日,雷 克邀请刘华秋到维吉尼亚州哈里曼夫人的农庄中进行非 正式会晤,雷克决定直接对刘华秋提出傅利曼转述的内 容。雷克说,他告诉刘华秋,中共威胁以核武攻击洛杉 矶的事,他和美国 总统克林顿都已经被告知,而刘华秋当时即刻否认,刘 华秋说:「那不是我们的政策」。  在与刘华秋会面之前一天,也就是中共对台发射叁枚 导弹後,美国情报部门立即研判,这是危机升高的一步 ,因为中共预定的演习时间到叁月二十五日才结束,美 国不知道中共下一步如何打算。而且中共飞弹对台的发 射态势,先高雄,後基隆,再高雄,显然企图表达封锁 台湾的能力,之後很可能是直接的攻击。  此外,雷克在与刘华秋会面前,也已经要求幕僚研究 ,如何对中共做出最强烈的声明。最後,他们决定建议 美国总统,在过去对台湾保持「战略模糊」,没有明确 说明美国将保卫台湾的情势下,美国应该要有进一步的 表态。  华盛顿邮报报导,叁月九日早上,美国国防部长裴利 、国家安全顾问雷克、国务卿克里斯多福、中央情报局 局长杜意奇,都在国防部听取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 席夏利卡什维里的简报。根据夏氏的分析,当时中共的 军事演习只完成四分之一,飞弹试射後,潜艇、驱逐舰 、苏恺廿七将在东山岛进行海空联合演习,之後两栖部 队集结,对一个小岛进行抢滩的演习。  这是一种强烈暗示的演习,但之後中共是否会有进一 步的举措?夏氏认为中共不可能全面进犯台湾,因为中 共缺乏海上运兵能力,总不可能让百万兵员游泳渡台。  最终,裴利决定采取强硬措施,派遣独立号、尼米兹 号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到台海,所有与会者一致赞同。 叁月十日,克林顿同意了这项决定,於是,美国在此区 域展现一九五八年台海危机後,最大一次的兵力集结。  一名美国国防部高层官员说,当时非常紧张,他们整 个星期都是日夜工作,拟出战争计画,准备各种反应选 择,非常可怕的。  位在夏威夷的美军太平洋总部主管普鲁契也表示,他 当时命令太平洋总部成立一个「危机行动小组」,以便 全天候整合各种情报联系和海空联合作业。普鲁契在危 机过後,见到了访美的中共中央军委会副主席张万年, 张问他台海对危机的看法时,普鲁契答到:「我当时希 望有你的联络电话号码。」 华盛顿邮报专题文章原文如下: 1.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WPlate/1998-06/21/178l-062198-idx.html U.S. and China Nearly Came To Blows in '96 Tension Over Taiwan Prompted Repair of Ties By Barton Gellman Washington Post Staff Writer Sunday, June 21, 1998; Page A01 2.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WPlate/1998-06/22/046l-062298-idx.html Reappraisal Led to New China Policy Skeptics Abound, but U.S. 'Strategic Partnership' Yielding Results By Barton Gellman Washington Post Staff Writer Monday, June 22, 1998; Page A01 ================================================ 中央日报社论:主题在华盛顿邮报专题之外 美国「华盛顿邮报」日昨连续两天以跨版大篇幅文章,追踪一九九六年 春天中共在台海军演危机之际美国与中共外交交涉的内情。由於报导引述 了一些当事者的谈话与资料,引起各界广泛的注意。 应当□清的一个事实是,一九九五年到九六年的台海危机,表面原因是 中共受到李登辉总统访问美国的刺激所致;但实质上却是北京意图威胁台 湾第一次总统直接选举,并以台海安全为筹码,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战略 运用。李登辉总统访问美国,以及在康乃尔大学的演说内容,只能视为中 共发动台海危机的藉口。这一点只要从中共过去的行为轨迹,以及九二年 以来美国改善和台湾关系的脉络分析,就不难得到答案。 一九五八年中共在台海发动八二叁炮战,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受到当 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中华民国的刺激。当时,杜勒斯在访问台湾时, 说出了「共产中国」与「自由中国」的「两个中国」政策谈话,加深了毛 泽东对美国政策的忧虑,因而意图以发动台海战争作为维系一个中国原则 的手段。美国在八二叁炮战後,了解到华府与北京缺乏外交连系的困难, 因而重开了双方在华沙的特使级会谈,并成为尼克森访问中国大陆前,华 府与北京间唯一的接触管道。类似的背景在一九九二年布希总统对台湾出 售一百五十架战机以後,也出现在华府、台北与北京之间。 一九九叁到九五年之间,美国与台湾关系出现了重大进展,中华民国驻 美机构名称由模糊不清的「北美事务协调会」正名为「台北驻美经济文化 代表处」,双边部长的会谈也逐步展开。中共方面对华府与台北关系的发 展正感到焦虑之际,李登辉总统访问美国,让中共产生了类似一九五八年 毛泽东发动金门炮战的念头,企图再度以台湾海峡的安全,威胁美国在外 交上的让步。而美国为了确保亚太地区的稳定,也不得不在台海局势紧张 之际,展开与中共的「战略对话」,促使美国与中共关系的升级。就此而 言,把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机归咎於李登辉总统访问美国,是完全不正确 、不公平的。 中共制造九六年台海危机的另外一个企图,亦正如当年毛泽东发动八二 叁炮战一样,就是要试探美国确保台海安全的底线。按照「邮报」的报导 ,克林顿总统与美国国家安全高层官员,在掌握到整个局势的发展後,毅 然决定派遣两个航空母舰舰队巡弋台海,并以「不惜一战」的外交辞令向 中共传达华府的决心。美国政府的这个决策,反映出华府视台海安全为美 国的重大国家利益,任何危及台海安全的行动都是美国所无法忍受的。而 这个政策对两岸具有同样的启示,台北与北京都不得采取危及台海现状的 片面行动。 中华民国政府已很清楚传达了对两岸政策的立场,也绝不会为了毫无必 要的独立诉求而拿台湾两千一百万人民的福祉为赌注。我们可以肯定的指 出,台海不但不会因为中华民国方面的作为而爆发战争;相反的,中华民 国始终愿意与彼岸重开双方对话的管道。但问题却是,中共并不是一个容 易与之建立互信的政权,这一点即使是超级强国的美国政府官员也感同身 受。 诚如「邮报」在报导中指出,美国高层官员在与中共打交道的过程中, 都强烈理解到北京是一个极难缠、且未臻於文明的政权。美国前国务卿克 里斯多福在给克林顿总统的电文中就使用了「多刺的国家主义」、「褊狭 的自大狂」等字眼形容中共的政权本质。而包括克林顿总统在内,美国政 府许多领导阶层,也都在私下表达了对中共的不满。因此,美国在九六年 四月後积极与中共发展所谓的建设性交往关系,或是战略性夥伴关系,可 以说是面对现实的策略作为,并不意味华府与北京关系已毫无芥蒂。 然而,即使中共难掩傲慢态度,但为了台海局势的安定、两岸人民的福 祉,乃至亚太地区整体的稳定考量,台湾仍然愿意与中共进行对话。李登 辉总统日前在接受「时代杂志」访问时所强调,两岸对话把政治性议题与 事务性议题分开是不可能的,中华民国对两岸对话的态度是开放的,以及 呼吁建立两岸军事方面避免产生误解的某种机制等,都是着眼於台海的安 全与稳定。以和解代替对抗,既是後冷战时期国际战略的主流思维,台湾 当然不可能自外於这种主流思想;同样的,我们也寄望北京能有文明的国 际新秩序战略观。 ================================================ 华府学者指邮报台海危机报导论点有失偏颇 (记者陈正杰华盛顿二十二日专电)华盛顿邮报 二十二日有关台海飞弹危机成为美国与中共关系转机的 报导,使外界对美国处理前年春天台海紧张情势的过程 有进一步了解,但华府的部份学者对於报导暗示台湾为 「麻烦制造者」颇不以为然。 他们也指出,两位前任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奈伊 等人的观点在华府政策圈虽然未必盛行,但台湾已经给 人不愿恢复两岸会谈的印象。 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叶望辉相信,傅立民做为华盛顿 邮报这篇报导的重要消息来源,已经影响报导的观点, 报导中的两处谬误,就是傅立民曾经公开表达的看法。 一是指美国国会在一九九五年五月初以压倒性票数 决议支持李登辉总统访问美国,是「五百万美元游说行 动」的结果,他说,如果那麽多的国会议员可以用钱买 通,什麽立法都可以如法炮制。 第二是把台海危机和美国与中共关系恶化归咎於李 总统访美。叶望辉说,即使在「叁不政策」之下,美国 也没有禁止台湾高层首长到美国访问的规定。 叶望辉也认为,台海危机发生之後,美国各界一致 赞扬克林顿总统的处理方式,而傅立民等人现在是利用 机会陈述他们的看法,以兹平衡。 曾经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反驳奈伊「台湾交易」 论的叶望辉并说,如果这样的论点不加以驳斥,到最後 将会成为政策圈的主流意见,但他认为,台湾方面的反 应应该低调,不要大张旗鼓。 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普日斯塔指出,美国 的中国政策是「双轨制」,行政部门一套、国会有另一 套,现在的情况是行政部门的中国政策「越走越偏」。 他相信,国会和多数美国民众并不赞成傅立民和奈 伊等人的论调。傅立民和奈伊在「防范台海战争」和「 台湾交易」文章中,分别主张检讨对台军售和美国应明 白表示如果台湾宣布独立,美国不会提供保护。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亚洲部副研究员戴维忠表示,傅 立民等人的论点终将有如一场风暴,总是会过去,但他 也指出,相对於台海危机之前,华府政策圈目前有许多 人对李总统「务实外交」真正的政策目标不清楚,同时 认为两岸如果谈判进展不顺,可能要归咎於台湾方面。 傅立民最近在外交事务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指美国 对台湾军售已失去原本促进两岸谈判的用意,反而有助 长台独的趋势,他因此主张根据「八一七」公报,重新 检讨对台军售政策。 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西格尔亚洲研 究中心主任沈葆对於傅立民的论点表示,他同意美国对 台湾坚定的承诺使台湾更有信心,但并不确定这项承诺 确实使台湾走向台独。 但他也指出,华府确实有许多人认为,目前两岸之 间是台湾方面比较不愿意恢复谈判。 戴维忠也表示,美国政府不致於改变目前政策,根 据傅立民等人的意见在台海两岸之间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但台湾不能给外界拒绝谈判的印象,而必须在两岸对 话过程中展现更大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