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参考总第249期 1998.11.15 全面报道中国政治反对派的新闻和评论 Xiaocankao Daily News - A Subsidiary of Chinese VIP Referen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北京一千多人在政府门前举行示威 1. 王丹接受专访指大陆可能会出现比俄罗斯今天更严重的政治风暴 2. “八九”人物再走在一起 联手徵集百万人大签名 「六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筹委会成员名单 3. 中共官场现形记:安徽南陵县一粮站骗到朱熔基头上 4. 湖北武汉市:书生遇上荒唐事 订杂志才准生孩子 5. 江泽民访日与中共的台湾问题国际化──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思考 6. 李登辉参加台湾大学七十周年校庆致词全文 7. 抗日胜利后国、共决战一段幕后历史:苏联红军敞开东北大门 8. 历史研究:中共是如何拿下东北四省的?——请看国民党人的反思 9. 读者来信照登:忍不住帮冒名的“老百姓”一把 ~^~^~^~^~^~^~^~^~^~^~^~^~^~^~^~^~^~^~^~^~^^~^~^~^~^~^~^~^~^~^^~^ 北京一千多人在政府门前举行示威 [本刊记者刚刚发自北京的消息]今日(16日北京时间)上午十时三十分左右 , 约有一千多人聚集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区政府门前举行示威, 以抗议海 蓝云天商厦的退赔问题。 在上个月, 由于海蓝云天商厦的突然关闭, 致 使经销商们无法得到他们应当得到的货款, 以致于他们走上马路, 阻塞 交通长达一个小时左右, 后来在警察的干预之下得以驱散。 同时警方扣 留了当时正在采访拍摄的澳大利亚广播公司驻京记者处的电视和电台的记 者长达三个半小时。 后来由于澳大利亚驻北京的大使馆出面予以释放, 但是没收了录像带及录音带。 此后, 在新华社门口进行采访的英国广播 公司驻京记者处的电视记者也享受了同等的"待遇" -- 拘禁了三个半小时 。 据此次示威的一位人士声称, 他们之所以再次进行示威, 系由于他们 不满调解方法。 同时他们希望国内外的新闻媒体能够对此事予以关注, 帮助他们得到他们应当得到的血汗钱。 ~^~^~^~^~^~^~^~^~^~^~^~^~^~^~^~^~^~^~^~^~^^~^~^~^~^~^~^~^~^~^^~^ 王丹接受专访指大陆可能会出现比俄罗斯今天更严重的政治风暴 (芝加哥十五日法新电) 流亡美国的中国大陆民运领袖王丹在芝加哥论坛 报今天刊出的专访中说,中国大陆成功的经济改革未必能使大陆更为民主 ,这个亚洲大国可能很快就会经历比俄罗斯更大的动乱。 曾经是天安门广场民运领袖的王丹说:「经济改革成功未必意味会有 成功的政治改革。因此尽管中国的经济改革成功,我们仍然见到政治危机 和道德的沦丧。」 ON THE RECORD By Monica Eng Chicago Tribune Staff Writer November 15, 1998 Nine years ago Wang Dan was a fiery young leader of pro-democracy student protests in Tiananmen Square that would change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hortly after the bloody June 1989 demonstrations ended, he was thrown in jail, where he stayed on and off for seven of the last nine years. Last April, two months before President Clinton's visit to China, Wang was released and went into exile in the United States. On Friday, Wang made his first trip to the Chicago area to address students at Lake Forest College. Sporting a blue Niagara Falls sweatshirt and sipping a can of cola, the dissident, 29, looked a lot like any other college student on campus. He spoke through a translator. Q: Do you think the opening of the markets in China is having any effect on democratization or human rights? A: That's some people's opinion, but I don't think so. A successful economic reform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there will be successful political reforms. So even though economic reforms are successful in China, we still see political crises and a continued collapse of morals. Q: So you don't agree with the U.S. politicians who say open markets will lead to democracy in China. A: No. In my opinion, that is not the truth. Q: You mention moral decline accompanying economic reform. There have been similar correlations drawn between the free markets and moral decline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Do you see parallels? A: People always mak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 and China, saying that China is more successful in its economic reforms tha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I think it is too early to draw this conclusion because I think, in the near future, we may see things happen in China that are worse than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now. At least we can see a minimum of societal stability in Russia these days, but if this kind of political turbulence happened in China, I don't think even this kind of minimal stability would remain. Q: 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a's new premier, Zhu Rongji, who has been praised as a straight-talking reformer? A: Zhu Rongji is one of China's senior Communist leaders who was accepted by Western society, powers and media. But I see that he is still bound by his political limitations of ideology. He is unable to break out of the Communist ideological framework. That is his weakness. Personally, I believe he wants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reform, but I don't think he will and that may be a tragedy. Q: Why do you think he has been so well received by the Western media and society? A: Because China is such a big market and country, the Western media and powers would like to see something positive, something bright and good happening in China. In Zhu, they saw a hope and something good, and so they immediately grasped it because they were looking for something. Q: What are you doing these days? A: I am a student at Harvard. I am studying history, including history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and so forth. Q: What is the future of the pro-democracy movement in China? A: For the long run, we are going in the right direction. We think that the trend in China is going toward democracy, but it takes time. Q: 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statements that you were used as a pawn to please Clinton before his arrival in China and that your release marked no real improvement in human rights? A: Of course, it did not mark a big improvement of the human rights situation in China, but we also have no proof that my release was part of a deal made between the two governments before he came. Q: How do you feel about statements that sending disside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essentially robs them of any rallying strength they formerly had in Chinese politics? A: I don't really agree because the appeal for democracy and the progress toward democracy reached a new stage after I was released. So it didn't weaken the cause, in my opinion. Q: If you met President Clinton, what would you like to tell him? A: I would tell him that I hope that American policy toward China would maintain full engagement while also retaining pressure on the human rights issues. Q: You have said in some interviews that you have regrets about some of the things that happened in Tiananmen Square. What would you have done differently? A: Politics is something in which both sides have to make compromises. That is the ideal result of political struggle. What we saw in Tiananmen Square is that neither side reached its aim. I would have preferred that the students achieved their aims. I think it would have been better if we had withdrawn from Tiananmen Square earlier. Q: Do you believe you got better treatment in prison because you were a high-profile prisoner? A: I was treated like an exhibit or model. I was something on exhibition, so I was treated very carefully and I was cleaned regularly like a model car. I was cleaned every day. Some did not have the right to meet with other people once a week, to have meat once a week or to have a shower once a week. Q: I heard you did a lot of reading in prison. Did anything in particular have an impact? A: I read a lot of philosophy, history and political science. My family sent me the books, but they could only be things that were published in mainland China. I could read authors like Michel Foucault, but they were Chinese translations. Q: During the last seven months, you've gotten a taste of American democracy, although possibly not during our finest hours. How does it match up to your expectations? A: I just witnessed what happened with the Clinton-Lewinsky scandal and felt the Democratic Party won over people during the elections because of the Clinton incident. I think the fact that people were able to look beyond his private life shows the maturity of American democracy. The problems with the Republicans' behavior (over the scandal) made the masses vote for Clinton's party. The masses were able to separate something that was part of a public function and what was a private function. It shows a mature political culture that they were able to think through the issues and make distinctions. I believe this is democracy in its best form. Q: How do you think a similar scandal might be handled in China? A: Because of the censorship and the control of the press, it would be impossible for the Chinese masses to know about a scandal like this. Q: Do you think you'll be able to go back to China? A: Sooner or later. Q: Have you been doing any advocacy work or consult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human-rights groups? A: I am not involved in advocating or propaganda or consulting with any human-rights groups in this country. I am, however, preparing for various activities to commemorate the 10-year anniversary of the June 4 (Tiananmen protest). I am working with people on this like Congresswoman Nancy Pelosi (D-Calif.). These events will happen all over the country. Q: Why do you think there has been so much disagreement and factionalization in the Chinese exile dissident community? A: That is a normal situation between people, so I am not surprised. Different opinions are not bad, but rather they serve as a kind of democracy. It is good practice for us to argue with each other. If I look at the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they have bigger disagreements between each other than we do. (Laughs) Q: How are you different from the 20-year-old student activist of 1989? A: Ten years ago, I was just a participant in a movement. Today, I like to see myself as more a rational thinker and an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someone who, in the future, whether or not he is living in a democracy or under a communist regime, will always keep a distance from the government, would always keep his independence. Q: Do you think that while you 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you are being watch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 I don't think I am being watch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ut I don't know about the FBI. http://www.chicagotribune.com/splash/article/0,1051,SAV-9811150454,00.html ~^~^~^~^~^~^~^~^~^~^~^~^~^~^~^~^~^~^~^~^~^^~^~^~^~^~^~^~^~^~^^~^ 八九人物再走在一起 徵集百万人大签名 明年六月便是「六四」十周年,国内、香港及海外各党各派的百多名知名 民运人士抛开成见,昨日首次联合起来成立「六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筹委 会,并由当年的学运领袖王丹为召集人,准备从今天起展开全球性的纪念 活动,第一炮便是徵集百万人签名,要求北京平反「六四」。 昨天成立的「六四」十周年筹委会包括二十名名誉委员、一百二十九名委 员,成员包括知名学者、美国政要及侨界领袖、前中共党员、八九学运领 袖、大陆异议人士、香港政治领袖等各方代表人物。其中来自大陆的有中 国人民大学丁子霖教授、北京异见人士徐文立等。香港支联会主席司徒华 及常委刘千石、政论家凌锋夫妇均榜上有名;流亡海外的魏京生、方励之 夫妇、近年极低调的柴玲、吾尔开希以及其他十四名通缉榜上的学运领袖 ,也成为筹委会委员;此外,名誉委员中尚有多年一直支持中国民主化的 美国众议员佩洛西、及美国劳工联盟国际部主席弗雷德。王丹接受本报长 途电话访问时表示,筹委会是由「天安门一代联络会」发起的,早於九月 便跟散居各地的民运团体及个人接触,昨天终於组成筹委会;但时间仓促 ,很多人未能联络上或未及回覆,因此这只是第一波的筹委名单,未来还 会陆续有人加入。 藉10周年检验民运力量 王丹指出,十周年在中国传统中是一个大祭,举行纪念活动不但是提醒世 人不要忘记「六四」的历史意义,更要藉此检验全球民运力量。王丹表示 ,除徵集百万签名平反「六四」外,其他的纪念活动将陆续在世界各地展 开,到明年五、六月将达到高潮,活动形式则由各地的筹委决定。他呼吁 各地华人透过电话留言(1-212-6453279或1-718-5050216)、利用电子邮 件(198964@sinanet.com)及其他方式,把签名递交筹委会。 香港支联会积极支持 刚再次获连任的支联会主席司徒华表示,香港会积极支持纪念「六四」十 周年的各项活动,并呼吁全球所有华人的地方,各自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 悼念活动。司徒华和刘千石都被邀请当上了「六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筹委 会的名誉委员,连同韩东方,他们三人均属於身在香港的委员。司徒华表 示,由於改选新常委的工作昨晚才完成,大会已决定在下月中开会讨论有 关「六四」十周年的各项安排和活动。不过,明年元旦一月一日的大游行 ,口号的主题均已定出,就是「毋忘六四十周年,迈向民主新世纪」。九 九年元旦就是整个纪念活动的序幕。至於会否邀请王丹等学运及民运人士 亲自来港,则要视乎财政状况及特区政府会否批准。 「六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筹委会成员名单 召集人 王丹(前八九学生领袖,「天安门一代联络会」召集人) 名誉委员 丁子霖(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六四」死难者名单的收集者) 戈 阳(前《新观察》主编) 方励之(前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 王若望(中国民主党主席) 司徒华(香港「支联会」主席) 司马璐(中共党史专家) 刘千石(香港立法会议员) 刘宾雁(前《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严家其(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陈一谘(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执行局主席) 金尧如(前香港《文汇报》总编辑) 林 牧(原中国西北大学党委书记) 陈炳基(前纽约中华公所主席) 杰福瑞.斐得勒(美国劳联国际部主席) 南茜.佩洛西(美国国会众议员) 徐文立(中国民主党北京天津筹委会主席) 郭罗基(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 塞 蒙(哥伦比亚大学宗教系主任) 韩东方(前八九民运北京工自联发言人) 黎安友(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魏京生(中国民运海外联席会议主席) 委员 丁 元(前矽谷民主促进会会长) 于大海(前中国民联主席) 马少方(前八九学生领袖) 马什敏(天安门民主基金会副会长) 马良骏(矽谷民主促进会副会长) 王天成(前八九学生领袖) 王有才(前八九学生领袖) 王军涛(前中国战略研究所所长) 王希哲(中国民主正义党对外联络人) 王炳章(中国民主正义党发言人) 王 策(中国民联阵一自民党主席) 王涵万(国家发展策进会美东分会秘书长) 王辅臣(中国之春欧亚联盟主席) 王超华(原八九学生领袖) 司马普(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白 梦(原八九学生领袖) 冯素英(作家、中国民主党监委) 冯东海(全美学自联理事) 刘士贤(原天津《渤海之滨》主编) 刘 刚(原八九学生领袖) 刘 青(中国人权主席) 刘凯申(二十一世纪基金会主席) 刘贤斌(原八九学生领袖) 刘俊国(原八九学生领袖) 刘晓竹(中国战略研究所执行长) 刘国凯(美东抗议印尼辱华行动委员会发言人) 安 宁(原八九学生领袖) 任畹町(前中国人权同盟负责人) 吕金花(中国民联副主席) 吕洪来(中国民主党北京天津筹委会副主席) 齐 墨(中国民阵副主席) 关卓中(加拿大多伦多支持中国民运会主席) 吾尔开希(前八九学生领袖) 李兰菊(原香港学联代表) 李 禄(原八九学生领袖) 李淑娴(原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李洪宽(全美学自联理事) 李文斌(前纽约中华公所主席) 李贵仁(原岳麓书社副总编) 张伯笠(原八九学生领袖) 张伟国(原《世界经济导报》驻京办事处主任) 张昭富(矽谷民主促进会理事) 吴双印(原八九学生领袖) 吴宏达(劳改基金会主席) 吴方城(中国民联主席) 吴仁华(《新闻自由导报》总编) 吴百盛(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吴学灿(前《人民日报》记者) 宋书元(和平宪章运动发起人之一) 杜智富(中国民阵主席) 沈 彤(原八九学生领袖) 汤致平(原八九学生领袖) 萧 强(中国人权执行主席) 汪 岷(中国民联阵主席) 辛灏年(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邢 铮(原全美学自联主席) 易丹轩(原八九学生领袖) 易志熹(矽谷民主促进会会长) 杨月清(原香港民主党东区支部副主席) 杨 周(前人权协会发言人,和平宪章发起人之一) 杨 涛(原八九学生领袖) 杨 海(原八九学生领袖) 杨怀安(纽约三民主义大同盟副秘书长) 杨锦霞(美港联主席) 杨建立(二十一世纪基金会执行董事,《中国丛书》主编) 陈 军(《中国论坛》社长;前八九签名运动发起人之一) 陈 鼄(前八九学生领袖) 陈清林(前八九学生领袖) 罗礼诗(全美学自联监事会主席) 邵家健(香港海外华人民主人权促进会会长) 周锋锁(前八九学生领袖) 林樵清(中国民联阵〖自民党总干事) 查建国(中国民主党北京天津委员会副主席) 胡 平(《北京之春》主编) 倪育贤(中国自民党主席) 郑 义(流亡作家) 郑 源(中国民联阵副主席) 封从德(原八九学生领袖) 洪哲胜(台湾民进党美东顾问,《自由时报》民主论坛主编) 钱 达(台湾立法委员) 徐水良(中国组党运动海外後援会召集人) 徐邦泰(《中国之春》主编,前中国民联阵主席) 贾育台(前民主教育基金会主席) 莫伟强(中国民阵副主席) 柴 玲(原八九学生领袖) 唐 捷(作家) 凌 锋(政论家) 秦永敏(中国人权观察主任) 秦 晋(前中国民阵澳大利亚分部主席) 黄慈萍(全美学自联理事会主席) 黄 翔(着名诗人) 郭 平(中国民联阵监事长) 盛 雪(中国民阵副主席) 童 屹(原八九学生领袖) 程 真(原八九学生领袖) 谢中之(波士顿中国民主长征基金会负责人) 谢选骏(《河殇》作者之一) 曹长青(前《深圳青年报》副总编) 傅申奇(中国民主正义党秘书长) 税 力(中国民联阵英国分部主席) 谭 力(中国公民权利保障会湖南分会负责人之一) 程铁军(政治家) 韩连潮(原全美学自联副主席) 鲍 戈(中国对日索赔运动发起人之一) 蔡崇国(中国民阵监事长) 翟伟民(前八九学生领袖) 熊 焱(前八九学生领袖) 潘国平(原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 联络人 唐柏桥(前八九学生领袖) 常 劲(前八九学生领袖) 摘自: http://us01.www.appledaily.com.hk/page/19981116/newb312.htm ~^~^~^~^~^~^~^~^~^~^~^~^~^~^~^~^~^~^~^~^~^^~^~^~^~^~^~^~^~^~^^~^ 中共官场现形记:安徽南陵县一粮站骗到朱熔基头上 (北京十五日电) 在「官骗官,好升官」的中共官场文化薰染下,瞒上欺 下展示「政绩」以求取晋升,素来是仕途必修之课。大陆媒体目前联手揭 批安徽省南陵县某粮站欺骗总理朱熔基的行径,为「官场现形记」又添新 篇章。 北京中央电视台收视率不错的「焦点访谈」节目,揭发南陵县某粮站 今春为了迎接朱熔基视察,从别的粮站和粮食加工厂借调大批粮食,制造 粮库爆满的假象。南陵县还拒不执行中共中央关於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 馀粮的政策,连计划内的定购粮都只收购了五成;该县官员在向朱熔基汇 报时,也隐瞒了真实情况。 这类官场骗术,在大陆上毫不新鲜,而且上行下效,早已习以为常。 随便与百姓民众聊天,即可取得一箩筐素材,而大陆媒体现在强调这是一 条「惊人新闻」,应有其政治运用的背景。 共青团主办的「中国青年报」,今天针对此事发表一篇署名评论即坦 率指出,多年来,大陆人民群众对一些地方、一些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 下的行径十分不满。而竟然骗到国务院总理头上,这次有了一个活例证。   评论说,这些年来,在某些地方,假数字、假情况、假典型、假现场 层出不穷,查不胜查,堵不胜堵,多大的领导都敢欺骗。 据称,朱熔基任副总理时有一次到地方视察,听取某化肥生产企业的 汇报。厂长说,自己厂生产的化肥一两不少地都按规定卖给农业生产资料 公司了。但话音刚落,奉命上街微服私访的朱熔基身边的工作人员回报, 证实该厂长说的全是谎话,他们生产的化肥全部在市场上高价出售。     这篇评论认为,这次史无前例地把安徽某粮站欺骗总理的事揭露出来 ,就是一种表态,说明「我们的政府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政府」。 评论宣称,大陆国务院「并不是那麽好骗的」,对於下边上报的假数 字,国务院并不怎麽上当。今年上半年,有二十多个省区市上报的经济增 长速度都超过了百分之七,而正为百分之八目标奋斗的国务院,并没有「 顺着竿就往上爬」,正式公布出来的全国平均速度仍然只是百分之七。   评论最後说,现在马上就到年终,大量例行的总结、统计工作又将开 始。希望今年别再煞费苦心,制造假数字、假情况了。 ~^~^~^~^~^~^~^~^~^~^~^~^~^~^~^~^~^~^~^~^~^^~^~^~^~^~^~^~^~^~^^~^ 湖北武汉市:书生遇上荒唐事 订杂志才准生孩子 【明报专讯】湖北武汉市一个主管计划生育部门,要求为学校前来申请计 划生育指标的校医订阅杂志,还强硬地表示,不订杂志,你们还要不要计 划生育指标? 在武汉第七十二中学任教的黄老师,结婚五年,正准备生孩子。黄老师所 在学校的校医,到汉正街计划生育办公室为她申请计划生育指标,但计划 生育办公室强硬要学校订杂志,还将订杂志与生育指标挂钩。 学校被迫花钱校医将此事向学校汇报,领导很生气。学校领导认为,不少 部门年年要学校订五花八门的杂志、画报二十馀份,这些与学校教育关系 不大的各种报纸杂志压得学校喘不过气来,办一个计划生育指标就要订上 二百多元的报纸杂志,真是太荒唐了。 汉正街计划生育办公室的干部,也承认强迫单位订杂志的事。干部说:「 我们也有我们的苦衷,上级单位压了一大堆任务给我们,我们怎麽办呢? 只好要求辖区的各单位计划生育干部给领导做工作」。 据这位干部表示,辖区内共有四十三个单位,每个单位都要订一份报纸、 一份杂志及各种宣传画报,「这些任务写进了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也是 没办法」。 ~^~^~^~^~^~^~^~^~^~^~^~^~^~^~^~^~^~^~^~^~^^~^~^~^~^~^~^~^~^~^^~^ 江泽民访日与中共的台湾问题国际化──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思考 听说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将於11月底访问日本。日本的媒体已传出不少关於 中共要日本就台湾问题发表「三不」之说。中共最近一系列的对台做法, 就是在国际上不断打压,使台湾的国际空间越来越小。就像它早先骂台湾 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一样,现在是中共自己在替李登辉把台湾问题炒热,在 使它步步升级。不是吗?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实在弄不懂,一向在国人面前 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中共,为什麽要到日本来求日本人谈论属於中国人自 己事情的台湾问题?要克林顿访中时发表「三不」讲话,觉得得逞了,又 来要日本学美国,逼日本步其後尘,未免有些得寸进尺了! 中国国内问题堆积如山,贪污腐败成风,下岗工人不断闹事。所有这些, 中共无心去解决。为了掩盖国内矛盾,中共却把12亿人的视线引向台湾问 题。君不见,水灾足足闹了一个夏天,死了3,000多人,也不见中共在它的 「指导无方」上面有所反省或检讨。做事一向爱「研究、总结」的中共, 这时也没听说有哪位领导出来对多年来的失政承担责任,对国人没有一个 交代,水灾一结束,便要老百姓关心起台湾问题,搞起「辜汪会谈」。 中共一贯叫嚷不干涉外国内政。在国内,它对自己的人民宣称,是它领导 的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鬼子,「中国人站起来了」。为什麽今天又要跑到 日本来求「三不」呢?而国内这几年让你弄成这个鬼样子还不够,还要把 台湾也搭上,难道非要把台湾也弄得和大陆一样到处是贪官污吏横行才肯 罢休?!由你来统一台湾,不会给炎黄子孙带来幸福,只会带来灾难。你 连领导中国人民的资格都面临丧失的危险,还有什麽本钱去统一台湾? 笔者高兴的是,对於台湾问题的看法,如果注意一下,你就会发现已经出 现了不少变化。这种变化来自普通中国人而不是中共。这当然与中共的继 续奉行专制和台湾的逐渐民主化有关。早些年,普通中国人会赞成中共去 统一台湾,甚至,谁有异议,他就有「分裂祖国」之嫌。最近,就连笔者 也吃了一惊:持不同看法的这种大陆中国人一下子多了起来。这从各种文 章言论之中都已反映出来。包括笔者在内,是民主意识的推进所起的作用 。随着大陆民主运动的深入和中共专制的继续,相信持这种看法的人今後 会越来越多。中共前阵子所纵容的民族主义和它长期把爱国等同爱党的结 果,带来了今天连它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一面。那就是,香港回归除了满足 了中国人的自尊、给中国人争回了面子之外,并没有改变任何一个普通中 国人的实际生活处境。当这种热情一过,人们便慢慢地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来。 中共长期向自己的国民宣称,在台湾,要独立的仅仅是一小撮的统治者; 台湾人民是要统一的。事实并非如此。中共自己对立於人民,不问民意, 在大陆搞了几十年的专制独裁,以为台湾的领导人也和自己一样。说别人 的民主才搞了10年,可你中共在大陆连1年、1个月也没有搞过。你没有资 格去管别人。今天,你要在国际上到处卑躬屈膝地求别人不要理台湾,背 後有多少交易老百姓并不知道。你领导下的中国人到任何一个国家都在签 证上有麻烦,而别人领导下的台湾则比你方便得多。到底谁有国际地位呢 ?的确,在联合国你有这个权、那个权。但这和普通中国老百姓的实际生 活又有什麽关系? 笔者不是民运份子,在此也只谈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看法。中共自1949 年在大陆夺取政权後,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台湾问题上从来没有闹到像 今天这种地步。中共自己管下的人民都不愿跟你,出国的出国,放弃中国 国籍的,光日本就过1,000。中共如果再不抓紧自身的建设,再不搞民主政 治改革,它与台湾的距离将越拉越大。届时12亿中国人都不赞成由你中共 来统一台湾,看你怎麽办?笔者同时也建议台湾的李登辉,既然你愿意以 民主这张牌来对付中共,你就要真心诚意去关心帮助大陆的民主运动,而 不要再说「那是大陆人的事」这样的话。否则你将会失去12亿大陆人的同 情和支持。国共历史上有过合作。搞得好,也许会赢得12亿大陆人,而不 只是像中共说的台湾人可以在大陆的中央政府里作官任职。 中共一向为自己脸上涂脂抹粉,对国内的大陆人民,它专横跋扈,在国际 上却是一副可怜相。它对自己的人民到处宣传所谓的「中日友好」,愚弄 人民。这几年中日关系究竟如何,看一下日韩间的「竹岛之争」和中日间 的「钓鱼岛问题」便可知晓。为了要日本的钱以拖延中共政权的命,它不 惜低三下四。如果这次江泽民访问日本,日本不肯对「三不」问题公开表 态的话,中共会不会让中国的慰安妇出来闹一闹?对长期压制下来的民间 人士的要求赔偿问题实行宽松政策,以此来要挟日本?或再以战争历史问 题纠缠一番,来个什麽运动?如真那样,中共未免就太下流了。台湾问题 本是你中共所说的大陆与台湾两者之间的问题。为什麽你找出了个第三者 美国还不罢手,竟然还要再找出第四者的日本来插手呢?!(东越) ~^~^~^~^~^~^~^~^~^~^~^~^~^~^~^~^~^~^~^~^~^^~^~^~^~^~^~^~^~^~^^~^ 李登辉参加台湾大学七十周年校庆致词全文 (台北十五日电) 李登辉总统今天应邀参加国立台湾大学七十周年校庆致 词时表示,不论研究的课题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要以人文关怀为 出发点,贴近社会的脉动,带给民众更大的便利,创造民众更大的福祉。 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知识的力量,为社会注入源源不绝的文明活力, 为国家的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希望。 总统致词全文为: 今天,台湾大学举行创校七十周年庆祝大会,登辉能和大家一起来庆 祝母校的生日,感到非常高兴。 登辉在这里求学、教书,虽然已经是好几十年以前的事,但回想起来 ,却好像是昨天一般,历历在目,令人怀念。今天,登辉能为国家、为社 会略尽绵薄,其实都应该归功於母校的培育和师长的启发,让我深刻体会 「知识就是力量」,用一颗不断学习的心,面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挑战。 大学是「知识的摇篮」,也是近代文明演进的重要动力。环顾当今世 界,凡是具有较高文明成就的国家和社会,必定有学术声望卓着的大学, 造就杰出的人才,厚植发展的基础。而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台湾大 学就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台大师生长期以 来,追求知识,坚持理想,以及倡导学术自由的卓越成就,已经奠定了无 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然而,在日新又新的知识长河中,学习的脚步丝毫不能停歇。大学只 是知识的敲门砖,离开了大学,才是知识成长的开始。如何在前人所累积 的知识基础上,不断吸收新资讯,创造新成就,是每一个背负国家建设重 任的知识分子,所必须深思的课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面对新世纪,所 必须致力实现的理想。 知识蕴涵着无穷的力量,但是,知识力量的发挥,却有赖积极的实践 力行。坐而论道,固然可以透过脑力激荡,迸出智慧的火花。但是,只有 起而力行,才能将乍现的火光,点燃指引方向的明灯。因此,大学不应该 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而应该是关怀社会、服务人群的知识团队。不 论研究的课题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要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贴近 社会的脉动,带给民众更大的便利,创造民众更大的福祉。唯有如此,才 能充分发挥知识的力量,为社会注入源源不绝的文明活力,为国家的发展 带来更多新的希望。 七十年来,「思想自由」始终是台湾大学弥足称道的学风特色。然而 登辉认为传统的「思想自由」学风,应该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也就是社会 已经具备「思想自由」体制的今天,如何积极充实和发挥「自由思想」的 能力。「思想自由」是一种基本的客观条件,「自由思想」则需要主观的 能力。只有具备「自由思想」的能力,才能彻底摆脱一切教条和枷锁,进 行建设性的思考,将知识推向真理领域。希望有着「思想自由」传统的台 大师生,能够进一步发挥「自由思想」的能力,为国家、社会、文化开拓 新的境界。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多年以来,台湾大学秉持自由的学风,致力学 术研究,积极回馈社会,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使台大的发展与国家 的进步紧密结合,共同缔造了辉煌的历史。而今天,在民主制度初具规模 ,社会日趋多元开放的环境中,更需要大家发挥知识的力量,让我们的国 家顺利步上法治正轨,完成跨世纪建设。希望所有的「台大人」,都能以 「敦品励学,爱国爱人」的校训自勉,以新世纪的国家领航者自期,带领 国家开启新机运,创造新文明! 最後,敬祝大家健康快乐!谢谢。 ~^~^~^~^~^~^~^~^~^~^~^~^~^~^~^~^~^~^~^~^~^^~^~^~^~^~^~^~^~^~^^~^ 抗日胜利后国、共决战一段幕后历史:苏联红军敞开东北大门   八路军开赴热察和东北的行动,自8月底就开始了,但总共不过几个团 的兵力。除李运昌部以外,原定万毅部从海上运去,却因种种原因,直至9 月底也只有一个连到达东北。大批部队9月下旬才分别开始从晋冀鲁豫等地 或陆路,或水路,或武装,或徒手,陆续动身赶往热、察和东北。书记处 很快就发现,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在冀东地区集中起8到10万人。待 布置妥当,两个月左右才有把握投入战斗,“更快则不可能”。而蒋介石 运兵可能较我迅速,就是我军先期控制了冀热辽和辽东半岛,蒋军也仍有 可能深入东北。因此,书记处的意见是,我军进入东北的部署应做长期打 算,将重心首先放在背靠苏联、朝鲜、蒙古等有依托、有重点的城市和乡 村,建立持久斗争的基点。   对于中共面临的困难,苏联方面自然很少了解。9月30日美军进一步北 上天津登陆,10月1日又北上秦皇岛登陆。眼看美军节节逼近东北,苏方迅 速做出决定:利用中共武装阻挠美蒋势力在东北立足。   10月3日,一位未透露姓名的苏共中央军委委员,在后贝加尔方面军近 卫军第六集团军克拉夫钦科大将、图马尼扬中将等陪同下,专门出面招待 了中共东北局的负责人彭真等。他特地转达了斯大林的话,称赞“中国共 产党是勇敢的、聪明的、成熟了的,我们很有信心”。在得知中共中央准 备夺取全东北时,他高度赞赏地说:“你们气魄很大”。但他不同意中共 关于让开南满,争取背靠苏蒙朝鲜的东西北满的军事部署,说这表明你们 还没有脱离游击战争的观念,你们应该在山海关方面部署15万主力部队, 在沈阳周围地区部署10万兵力。他说:“你把南边,特别是山海关方向抓 住(长春路是商办,谁若运兵需要交涉),北面自然是你们的。东三省人 力、财富主要在南边,又是门户,把这里掌握了,北面还有什么要紧。”   东北局领导人表示:八路军还有很多不足,武器落后,特别是没有炮 ……这位军委委员当即笑着说:现在就有了,可以多给一些。第二天,即10 月4日,苏方更进一步通知东北局:他们愿意把保存在沈阳、本溪、四平、 吉林、长春、安东、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的缴获日本关东军的武器弹药和军 事装备,全部转交中共接收。说是主要的武器库在北面,至少可以装备几 十万人。当东北局领导人说明以中共目前在东北的力量还无力全部接收时 ,苏军领导人很痛快地说,一个月内他可代为保存。   苏方变得这样慷慨,使东北局领导人大为兴奋。他们立即电告延安, 称苏军“前门已开”,“数量极大”,“确系远方决定”,机不可失。故 建议:“下最大决心,立即从各区抽调30万主力,于一个月内赶到,用尽 一切方法控制此间。这是决定全局的一环,为了争取这一环,宁肯牺牲其 他地区,即使化为游击区,即使是暂时的丧失都值得。”   这时关内战争已四处打响,因而书记处颇觉犹豫,答复说:“30万办 不到,一个月可有10万到达冀东和东北,本月底可再出动5万到8万。现因 国民党有将近50万大军从平绥、同浦、平汉、津浦向平津、东北前进,我 冀鲁豫、太行、五台等区部队均不能抽调,必须阻止顽军北进,并消灭其 一部,才能掩护我出动30万到达目的地。”为此,书记处甚至提出,是否 请苏军从张家口、绥远方面给中共以必要的援助。   10月11日,毛泽东回到延安。他一了解到这一情况,马上表示了不同 意见。他提出,我冀鲁豫、太行、山东、五台等区部队虽一时不能抽调, 但在平汉、津浦等八条铁路线上全面阻击国民党军队,迟滞并牵制其推进 ,并非不可能。目前情况下,既然苏方态度已明,集中部队拒止蒋军已是 关键一环。确保山海关一线暂时做不到,至少可以按照苏方建议,在南满 实施防堵。据此,他在书记处给东北局的指示中专门加上了这样一段话: “我党方针是集中主力于锦州、营口、沈阳之线,次要力量于庄河、安东 之线,坚决拒止蒋军登陆及歼灭其一切可能的进攻,首先保卫辽宁、安东 ,然后掌握全东北,改变过去分散的方针。”   10月中下旬,美军开始协助蒋军强行抢修被八路军破坏了的、从秦皇 岛通往山海关的铁路交通,并公然武装护路。这更加让苏军大为恼火,于 是开始给国民党脸色看。   10月24日,苏军首先突然搜查了国民党刚刚建立起来的吉林省党部等 机关,并封锁了其东北行营,中断了同国民党的交涉。25日,苏军代表通 知中共东北局:“如果说过去需要谨慎些,现在应该以主人自居,放手些 干”。他宣称,所有兵工厂、武器弹药和工业中心将统统交给中共,并要 求中共准备抵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包括封锁所有机场。他并且表示,如 果在11月15日苏军正式撤退之前国民党方面发动进攻的话,苏军将协同八 路军作战。   苏军如此积极,毛泽东颇为振奋。他爽快地表示,我军正在组成55万 至60万野战军,尚有70万至100万地方军,只要“友人”能够给以有力援助 ,完全有把握取得华北和东北的优势地位。他唯一希望的就是,苏军应尽 可能推延撤退时间。   10月27日,两艘美国军舰运送国民党军抵达葫芦岛,遭到李运昌部三 十一团的武装抵抗,被迫退回秦皇岛。武装拒止美蒋进入东北的行动由此 开端。   但真的打起来了,苏方的态度又开始有些退缩。莫斯科毕竟不希望直 接与美国人冲突。因此,苏军代表于28日通知中共东北局称,莫斯科指示 ,苏军不能同美军发生直接冲突,一旦美军与国民党军队联合登陆,苏军 奉命采取退让方针。不过,中共如果抵抗,苏军不加干涉。苏军并且希望 中共对敢于强行进入东北的国民党军进行打击和歼灭。考虑到营口、葫芦 岛两处均为国民党准备登陆的地点,苏军指挥部迅速指示当地苏军撤出原 防,全部设施交中共。同时,苏联大使通知国民政府称,该两处已经没有 苏军,对那里出现的任何冲突概不负责。   11月初,中共在平汉战役等阻截国民党军进兵东北的战斗中相继取得 胜利,国民党军两个师起义,约20个师被歼,华北各主要铁路均被切断, 国民党从陆路进入东北的计划严重受阻。而这时东北各个口岸又多被八路 军占领,长春等重要城市的机场也在苏军允许下由八路军设防,国民党军 通往东北的各种通道几乎都被堵死。已经和即将进入东北的中共部队,总 计将达到15万人左右。沈阳地区的大批军火,包括大量轻重机枪和步兵炮 ,亦开始陆续输送给关内作战部队,整个军事形势明显变得对中共有利。   1946年2月13日,改称“民主联军”的东北中共军队对进占秀水河的国 民党军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其5个营。国民党恼羞成怒,公开宣布军事调 处不包括东北在内。这样一来,战争自然不可避免地要继续下去。   3月8日,苏军突然开始从抚顺、吉林撤退,将政权交中共接收。9日, 苏军代表通知中共东北局:沈阳红军将于13日撤退,希望中共占领,沈阳 以南苏军也将不再向国民党交接;一切苏军撤走地区,中共可以自由破坏 。   东北局提议,趁苏军突然撤退,国民党不敢冒进,迅速控制长春路沿 线城市,以阻止国民党军北进,并将后者吸引在长春路沿线。但是,在重 庆负责谈判的周恩来认为:目前局势是美苏趋向于解决问题,故东北问题 也应争取得到解决。他建议,继续承认政府军有权进驻长春路及苏军撤退 区,但同时要求对方承认我在东北之地位,并不得随便增兵。这时仍在负 责中央工作的刘少奇,也倾向于争取东北和平前途,故明确指示东北局: 苏军退出沈阳后,我军不要去进攻沈阳城。不仅沈阳不必去占,即沈阳至 哈尔滨沿途地区苏军撤退时我们都不要去占领,让国军去接收。只是,不 能一般性地承认国军有权进驻全部长春路及苏撤区,因苏军已经交我接收 的安东、通化、延吉、海龙、合江、佳木斯、黑龙江、兆南、通辽、辽源 等地,我不能让。   东北问题至此又面临一次重大抉择。苏方得知中共意见后,首先就持 反对态度。苏军代表声称,目前不是主动让步的时候。他们一再询问:你 们为什么对美国如此客气?为什么会容许国民党派五个军到东北来?他们 强调:凡苏军撤退之地,包括沈阳、四平,中共均可“放手大打”,也希 望放手大打,而长春以北,如哈尔滨等地,则应坚决控制,不让国民党进 兵。甚至抚顺、营口等地也应力争双方都不驻兵。   毛泽东毫无疑问是倾向于东北局的意见的。注意到局势的复杂,他不 顾医生劝告,停止了休养,又开始参加到中央关于东北问题的决策中来了 。   3月15日,毛泽东亲自致电周恩来:哈尔滨决不能让国民党驻兵,抚顺 及营口要力争双方不驻兵。不要答应国民党其他条件,苏军态度极强硬, 将有重大发展。   16日,毛泽东在转发东北局给中央的电报时,再度提醒周在东北问题 上要强硬,称停战协定并未规定让国民党接收长春路全部及苏军全部撤退 区,具体问题必须协商解决,让他们去与我东北前方将领商谈。   17日,毛泽东批转周恩来发来的东北停战协定草案时批示:请东北局 速与苏军接洽,“将整个中东路(包括哈市)让我驻兵,永远占住,不让 国民党进驻一兵一卒”。他并且明确要求东北局根据苏方建议,立即进驻 沈阳以北长春路沿线所有苏军撤退区。   21日,鉴于蒋介石坚持不同意在条约中限制国民党接收范围,毛泽东 明令周恩来:“我们不签含有重大危险之协定”,“宁可战而失地,不可 在谈判中失地”。   至此,和平解决东北问题已全无可能。毛泽东明确主张:立即动手大 破北宁路及沈阳附近之长春路,立刻动员全军趁敌立足未稳之时“坚决彻 底歼灭国民党进攻军队,愈多愈好,不惜重大伤亡(例如一万至二万人) ”。毛泽东此时决心之大,可以想见。   3月22日晚,苏联大使奉命通知国民政府,苏军将于4月底前全部撤退 完毕。与此同时,苏军以瘟疫、交通不便等各种借口推延国民党军队沿长 春路北进,以配合中共破坏北宁路及沈阳附近的长春路,便利中共军队迅 速接防苏军撤退的各个城市及战略要点。毛泽东为此要求东北局,“全力 控制长哈两市及中东全线,不惜任何牺牲,反对蒋军进占长哈及中东路, 而以南满西满为辅助发展方向。”毛泽东甚至考虑:“力争我党占领长春 ,以长春为我们的首都”;在取得苏军同意后,东北局亦应准备迁往长春 。   3月27日,在马歇尔的催促下,国共之间达成了一项关于派遣停战小组 到东北调停的训令。但它对国共两党实际上都没有约束性,形同一纸空文 。   3月29日,苏军通知中共东北局,苏军同意尽速撤退长春驻军以便中共 军队占领。4月上旬,苏军开始向中共转交北满的日军武器库,其中仅轻重 机枪就在万挺以上,各种炮上千门。苏军要求中共派主力分别控制长、哈 、齐等城郊,并派少数部队入城,以便苏军撤出时可顺利夺取三市。他们 明确表示,希望中共坚持东北;使东北问题悬而不决,让国、美双方都不 能达到目的。   4月14日,苏军撤出长春,中共军队迅速向城内国民党军队发动攻势, 并第一次使用了包括坦克和大炮在内的重型武器,于19日将该城完全占领 。毛泽东得讯后非常高兴,当即通电嘉奖有功部队,并电告东北局:抽调 大批干部加强长、哈中心地区的工作,确保四平、海龙以北在我控制之下 ,“做长期保持计划”,并考虑迅速召开东北人民代表会议,成立东北自 治政府问题。  (摘自《百年潮》1998年4月号) ~^~^~^~^~^~^~^~^~^~^~^~^~^~^~^~^~^~^~^~^~^^~^~^~^~^~^~^~^~^~^^~^ 历史研究:中共是如何拿下东北四省的?——请看国民党人的反思 一、引言 东北四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察哈尔)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是台湾3万5 千平方公里的30倍。东北四省资源丰富,地广物丰人稀,是最适宜经济开 发的。而今东北四省却到处是下岗工人,破败的工厂,停产关门的企业, 一片经济萧条景象。今年又发洪水,百万灾民更是雪上加霜。然台湾地少 物贫人多,应是不适宜经济开发的。但今日台湾经济发达、繁荣,政治自 由、民主,在东亚经济危机中独领风光,昂视全球。国父三民主义与宪政 理想在台湾得以发扬、光大! 1945年,抗战胜利,东北四省和台湾从日本铁血统治下重回到中华民国的 手中(好象没用“一国两制”?),举国欢呼,全国民众都以为中国复兴机 会到来了!然中国民众刚惨胜白色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来得及休养生息, 治愈战争创伤,苏俄红色帝国主义及第五纵队中共却要混水摸鱼,破坏中 国统一,破坏中国建设和复兴! 第五纵队中共比汉奸汪精卫更加阴险,更能欺骗无知的中国农民,来为他 们当炮灰,更能纠合失意的政客、文人来为他宣传,更能欺骗国际社会来 赚取同情。在中国民众面前,中共可以高喊“蒋委员长万岁”,面对国际 社会,中共可以高唱民主、自由,要求国际社会干涉中华民国内政。暗里 ,中共却摩枪擦掌,要分裂中国,破坏中国统一,破坏中国建设与复兴。 然今日不少历史学家却说中共统一中国大陆,真是让人感到历史的悲叹! 试问,斯大林让东西德民众自由、和平统一?让南北朝鲜民众自由、和平 统一?斯大林只会扶植共产小打手,替他剥夺东德民众的人权、自由、民 主的权利;替他屠杀北朝鲜民众。斯大林当年无非是想让他的儿党中共分 裂中国,为他的红色苏俄帝国伸展势力和增加安全缓冲区而已。阴差阳错 ,在关外东四省,苏俄儿党中共先惨败后大胜,在关内中原,儿党中共竞 能相持。最后,儿党中共借关外东四省林彪第四野战军百万人马抢得天下 。后人不明内因,却以成者为王败者为崽,胡称中共统一了中国。退一步 设想,如果中共不能渡过长江,南北两个中国不是中共分裂的,还有谁能 分裂?就是今天,海峡两岸两个中国还不是中共作乱形成的,以致于今天 台独势力高涨!中共不思当年自己作的蘖,却厚着老脸说别人是分裂中国 的历史罪人,无耻之此,上下中国五千年无出其右!进一步设想,如果当 年南京政府勘乱成功,或能守住长江,则中国军队不但能和美军一起管治 日本,体面风光地和盟帮一起参加对日和约。日本极右势力也不会象今天 这样猖狂。香港、澳门主权也早已收回,根本不须用什么“一国两制”。 今天中共却一面低头向日本要日元,一面还要中共和英国佬进行谈判,让 英国佬临走还教训中国人要民主、自由,让英国佬体面离开香港,中国人 被英国佬羞辱到这个地步!中共却还厚着老脸说用“一国两制”开创性解 决历史问题,和平收回了香港、澳门,为中国人争了光,无耻之此,上下 中国五千年无出其右! 二、 斯大林是如何分裂中国?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美英苏三国在苏俄黑海雅尔塔(今 无克兰)开战后分脏会议,斯大林以参加对日战争为名从将死的罗斯福处得 到分裂中国外蒙古的许可。实际上,日本天皇却要斯大林做中间人调停日 美战争,进行体面投降,礼金是日本把东四省伪满州国转送给苏俄。而斯 大林却两面应付,对日本拖,要日本坚持下去不要在德国战败前投降,因 为苏俄红军还在东欧与德军作战,斯大林有心无力在东亚得便宜。对美国 骗,欧战结束后,苏俄一定会马上参加对日战争。另外,美国联合参谋长 马歇尔被日本军队顽强抵抗所误,以为太平洋战争至少要到1946年才能结 束,甚至认为要到1947年才结束。所以马歇尔力主让斯大林参战,而不谋 求单独战胜日本。 1945年4月,罗斯福去世,杜鲁门上台。1945年5月,希特勒德国投降,欧 洲战争结束。美国为了早日结束太平洋战争,于8月8日在日本广岛投下原 子弹,日本天皇马上要宣布投降。斯大林怕日本投降出师无名,于8月9日 急忙宣布苏俄参战,全面侵入东北四省和北朝鲜。 斯大林在北朝鲜一手扶植金日成政权,在我东北四省,明里和重庆政府进 行外交周旋,用恐吓与诱骗手法逼我政府签订城下之盟《中苏友好同盟条 约》。暗中不断使恶招。首先,苏俄不让我政府从大连海运政府军队接管 东北,更不让我政府空运部队到沈阳接管东北。其次把我东北四省财富( 1945年时,值20亿美元)全部搬运回苏俄;最后,暗中大量扶植儿党中共军 队,作乱东北四省。总而言之,斯大林希望东北越烂越好,要让东北四省 成为中国负担,绝对不希望东北四省和台湾一样成为中国建设和复兴的助 力。不必讳言,在日本铁血管治下的东北四省和台湾是抗战惨胜后中国经 济最发达地方,这正如前英国自由管治下的香港是中共计划经济五十年后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因为以上海为中心沿海一带中国现代经济为对日 战争所破坏。经过数十年内乱和十四年对日抗战,中国关内经济已到了崩 溃了边缘,中国关内经济急需休养生息和东北四省与台湾经济有力支助。 行书至此,可以回想,1941年6月,希特勒第三帝国横扫斯大林红色苏俄帝 国。斯大林为了求生存,不得不跪着祈求被他在第比利斯背弃的万能的主 --上帝保佑他的帝国,恳求上帝宽恕他屠杀俄国人的兽行;斯大林不得不 开放莫斯科、列宁格勒教堂,让东正教的主教去祈求,上帝终于让早来大 雪阻止了古德里安的坦克集团军进入莫斯科。如果斯大林还执迷不悔,则 古德里安的坦克早进入莫斯科,斯大林则和蒋介石在中国西南与日本相持 一样,在亚俄与德国相持,等待美英打败德国和日本,即使斯大林逃过莫 斯科一劫,而美国执行象参议员杜鲁门(后来美国总统)建议让斯大林和希 特勒这两红白恶魔相争的坐山观虎斗政策;或美英两国不全力援助斯大林 ,如此,斯大林自身难保,更不用说战后作乱东欧、东亚,世界民主化进 程也要提前50年,冷战也不用发生,而中共之类苏俄儿党孙党早已不知去 向。 从欧洲战场转到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时,日本自 认只能维持两年战略进攻。而实际上,虽然日本偷袭珍珠港大茯成功及日 本南方军横扫东南亚英军,但1942年6月,日本联合舰队在中途岛会战中大 败,日本就失去战略进攻能力。此后,美国所争论的是在“先欧后亚”大 战略下如何以最小成本、最少时间打败日本而已。1944年,罗斯福为了连 任四届美国总统,亲自带着马歇尔等幕僚飞往太平洋珍珠港与他的太平洋 两位海陆主帅尼米滋及麦克阿瑟讨论进攻日本战略,太平洋战争本来是海 军战争,但麦克阿瑟以他个人突出个性和对美国政治影响力说服了罗斯福 采用他的陆上战略--进攻菲律宾,因为他要重新回到菲律宾,恢复他的名 誉。而美国海军战略是直接进攻台湾,封锁日本列岛,进入中国大陆,与 日本决战,迫使日本投降,结束战争。 麦克阿瑟实现了回到菲律宾誓言,但也为斯大林进入东北亚提供了机会, 东北亚从此进入红色的灾难,也为麦克阿瑟的高傲在朝鲜战争中终被杜鲁 门所不容而撤职埋下了伏笔。如果美国直接进攻台湾,进入中国东南沿海 ,则就是日本不是很快投降,日本至少也不可能在1944年底在中国大陆发 动最后一次进攻;中国军人也不须在缅甸丛林为史迪威(史迪威最后也因个 人野心而被罗斯福解职)的名誉而牺牲,为英国佬去作衣裳;中国政府也将 得到更多实际性的美国支援。 太平洋战争拖到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后,在美国原子弹轰炸下,日本才宣 布投降。斯大林不仅想在东北亚大陆伸展势力,而且要进入日本北海道, 美国则连人烟称少的北海道也不让其染指。则台湾当然不会象东北四省一 样为斯大林所任意行动。1945年10月17日,在盟邦美国军舰协助下,重庆 政府派出二个师军队进驻台湾,接受日军投降,维持社会秩序,复兴经济 。台湾不但顺利回到祖国怀中,而且成为政府推行经济复兴特区。 东北四省与台湾在抗战后以绝对不同方式回到政府手中,它们对中国历史 也产生绝对不同作用。东北四省成为中共作乱中国的祸源,而台湾则成为 中国最后一个自由民主复兴基地。50多年后,东北四省变成中共计划经济 最大受害者,而台湾则实现了国父宪政理想, 成为了一个为中国人所自傲 的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的家园! 三、中共如何阴差阳错抢得天下? 1.从接收到四平会战 日本投降后,东北四省从日本的白色伪满变成苏俄的红色伪满。儿党中共 得知斯大林苏俄出兵东北后,以为有苏俄红军背后撑腰,竞然狮子大口说 要独占东北四省,要让东北四省成为中共进行革命的全国大后方。中共从 江西井岗山开始一直处于政府军包围、清剿中。在政府军第五次围剿中, 中共不得不离开江西老祸,向西、北逃窜。直至到陕北,中共才稍立脚跟 。中共仍想往西北新疆、北面外蒙方向逃窜,希望背靠苏俄,有个安全栖 身的后方,摆脱被政府军包围、追剿的狼狈境地。阴差阳错,抗战胜利后 ,中共十几年来梦中所求终于来到了。 在苏俄红军的掩护下,高岗和林彪带领十几万中共干部徒手涌入东北四省 。拿着日本关东军武器迅速组建30、40万军队。中共就象一个暴发户一样 声称要独占东北。但他们独占东北初期梦想马上被政府所打破。虽然苏俄 红军不让政府派军队从大连接收东北、空运军队接收东北,1945年11月, 杜聿明所率政府军数十万抗战精锐从秦皇岛登陆一面攻击中共军队,一面 出关接收东北四省。1946年6月,在四平会战,杜聿明的抗战精锐一举重挫 林彪的民主联军。 2.北守南攻 中共看到他的军队在关外不能取得军事上胜利,怕杜聿明的大军渡过松花 江乘胜追溃败的林彪的民主联军。中共一面请求斯大林在东北四省出兵阻 止政府军北渡松花江追击中共民主联军,一面急忙电令周恩来向美国特使 马歇尔施加压力要求政府在东北停火,以松花江为线南北停火,以便让溃 败的林彪的民主联军有个喘气、养伤、反扑的机会。而政府担心苏俄斯大 林出兵东北,美国马歇尔也不惜以军火停运的威胁压政府停火。由此,政 府军没有渡过松花江追击。以致放虎归山,造成东北的大患,导致全国江 山变色。 中共江西瑞金根据地又小又穷,陕北延安也是一个穷山地少的地方。中共 在这些地方作乱有余,发展空间不足。抗战胜利后,中共在西北、华北平 原、山东西部有三大根据地,在三大根据地,中共虽然有了更多人力、物 力。但它们仍然是分散的。这三大根据地给政府造成的军事压力当然大大 超过江西瑞金、陕北延安时代的压力,但中共也只是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而松花江以北50多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是中共成立以来最大一块既安 全、又富饶的大后方。中共在斯大林苏俄红军庇护下,经过苏俄红军半年 的指导、训练,1947年1月,林彪的第三野战军就能渡过松花江,进攻杜聿 明的抗战精锐。 3.美式装备成为负担 中共在东北军事力量迅速上升,而政府在东北军事力量则处于下降中。现 代化的美式装备需要现代的经济、财政支援,更需要现代化交通、后勤支 持。二次大战中,因为后勤补给不足,德军受到重大挫折,甚至影响整个 战争进程。因油料、弹药补给不足,隆美尔在北非会战中功亏一箕,终使 英军有机会换将,蒙哥马利转败为胜。1943年,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因 粮食、油料、弹药不够,德军保拉斯第六军团突围失败被迫投降。而美英 在大西洋上清除了德国潜廷对海上交通线威胁后,才能在英国聚集了足够 反攻欧洲大陆的物资。美英才能在1944年发动诺曼底登陆,反攻欧洲。 美式装备的的杜聿明大军同样有致命后勤补给问题。抗战时,杜聿明大军 的弹药、装备补充等全部由美方补给,政府只要补充合格军官与士兵。后 勤补给不出现大的困难。现在,第一,大军的弹药、装备要从美国购买。 政府没有足够的资源来采购,其次,由于大军远在东北,补给线很长,政 府不能对大军及时和足够的后勤补给,使得精锐大军的战斗力不断下降, 精锐大军就只有徙有虚名了。 其次,抗战后期,政府财政很大部分是盟邦美国支助的。抗战结束后,美 国停止了财政援助。战后,各项事业都需复兴,而政府又要维持一支美式 装备的大军的开支,对中共作乱又不能迅速平定。如此,巨大军费和腐败 使政府财政破产了,崩溃了,经济萧条了,通货膨胀急速上升。老百姓的 怨言自然多了,社会不安定,大军有一个不安定的后方,前方将士的士气 当然就下降了。 4.辽沈会战 1948年初,在关外东北四省,林彪的第三野战军从1947年战术攻势转为战 略攻势了;在关内华北、山东,中共力量仍处于战略守势。政府将先关外 后关内的战略变为先关内后关外战略。由此,政府就想收缩东北四省战线 ,将在松花江以南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大城市的四十万大军全部回 撤至锦州,以锦州为要点,进行战略防守,将林彪的四野阻止在关外。但 是,东北四省剿总卫立煌从4月直至8月数次延误大军撤退大好机会。中共 从政府国防部情报二处处长郭汝怀得知政府准备撤守锦州战略情报后,毛 泽东就多次催促下林彪南下,与政府军会战。1948年9月,林彪终于放手一 博,指挥四野百万大军,从长春附近直扑锦州,想封住关外东四省的政府 大军。毛泽东和林彪赌胜了这一重要会战!政府失去了战略防守、相持机 会。 四、结论 西安事变和芦沟桥事变使中共得以苟且偷生,八年全面抗战又使中共借抗 日之名在华北、山东招兵买马、盘据穷山恶水之地,终有恶狼之力。抗战 胜利后,中共力量虽然比江西时代要强很多,但还没有颠覆政府、破坏战 后国家重建与复兴的实力。 1945年2月,斯大林从雅尔塔密约中得到了红色蒙古;1945年8月,斯大林 出兵东北四省战略目标只是想把日本的白色满洲变成苏俄的红色满洲,不 让美中联盟对付苏俄,更不希望中国成为统一、稳定的国家。一个统一、 稳定的中国必然是红色苏俄扩张的强大阻力。 斯大林认为儿党中共还不是中国政府对手,所以令儿党中共毛泽东去重庆 与政府谈判。因为斯大林担心如果中共拒绝谈判,中国政府在美国的支助 下,迅速接收山海关,封住儿党中共向东北退路,在华北围剿儿党中共。 儿党中共可能不但不能在华北立足,连退守东北四省机会的也没有。斯大 林分裂中国的阴谋就不得不破产了。而美国一方面因战争结束后迅速复员 ,将战时体制转变为和平体制。美国的三军力量在战后初期急剧下降,使 美国不能在欧洲和东北亚保持对苏全面军事优势。美国希望中国政府对苏 俄、中共让步,来保持东亚的战略平衡。斯大林的保守策略与美国的侥幸 心理使政府失去挟战胜外侮日本余勇之势一举平定苏俄儿党中共作乱恶势 力大好机会,却让苏俄儿党中共有从容向东北四省壮大势力的机会。 苏俄对东北四省掠夺及苏俄儿党中共进入东北四省后,政府与中共力量就 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来,东北四省可以成为政府稳定经济、平定中共的富 足的大后方;而现在,东北四省却成为中共发展势力、作乱的大后方,成 了政府平定中共力量最前线,成了政府最大的负担。苏俄儿党中共力量向 战略性优势方向转变,而政府力量却向战略性劣势转变。 最后,在苏俄的庇护下、支助下,儿党中共力量在东北爆升。儿党中共在 辽沈会战中赌胜,进而征服了中国大陆。中共给中国百姓带来了中国有史 以来最残暴、最无人权的秩序与和平。三百万中国人在镇反、三反、五反 中被屠杀,一百万中国知识分子在57年被打成右派,三千万农民在大跃进 被饿死,不知其数的中国人在文化大革命中象猪狗一样地死去! 摘自《北美自由论坛》: http://www.nacb.com/bbs/freetalk/messages/12820.html ~^~^~^~^~^~^~^~^~^~^~^~^~^~^~^~^~^~^~^~^~^^~^~^~^~^~^~^~^~^~^^~^ 读者来信照登:忍不住帮冒名的“老百姓”一把 看了12日小参考(总第246期)读者来信照登中“老百姓”关于中共是否是 “汉奸党”一文以及编者的反驳,觉得“老百姓”的话有道理,而编者的 反驳却有点强词夺理,忍不住想帮“老百姓”一把。 首先声明本人是64从天安门枪林弹雨里逃出来的,亲眼目睹共军杀人,至 今我的心里还在淌血。我对毛泽东和中共的残暴深恶痛绝,但我也不认为 中共就一定是汉奸党。政治本来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中共同苏共正是这 样,没什么可奇怪的。现在美国还在世界上一些国家驻军,能否说这些国 家的政府就是“卖国”? 至于说为中共“垃圾”辩护,就看话怎么说了。美国国务卿布热津斯基写 了一本书“大溃败”谈共产主义的失败,连他也对共产党作了某种程度上 的肯定。起码共产主义在理论上是为穷人谋福利的,要不然本世纪30年代 美国会有大批左翼作家加入共产党?左翼倾向的作家真是数不过来,如加 缪等。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与早期基督教的“天国”实际上没有什 么区别,与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一切思想家、作家所憧憬的人类“大同社 会”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马克思本人的民主情结就很强烈,但他“播下 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这是历史的悲哀。 说“共产党的错误是制度性的”,这我完全同意,而我们要做的工作正是 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以及共产党进行艰苦细致深入的批判, 仅仅发泄一通是最容易的,但也是最误事的。说到“中共宣传的烙印”, 那么我想问一下小参考的编者,你们身上是否也有“中共宣传的烙印”? 现在中共对政敌最爱扣的帽子就是“汉奸、卖国贼”等,因为中共在理论 上已经破产,只好挥舞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破旗,你们可不要把自己降 到中共同一水平上哟! 最后再声明一点:我对你们——小参考的青年编辑们——十分敬佩,从心 里认为你们为国家做了一件大好事。但坦率地说,你们的观点还较幼稚, 火气倒是大,但也孩子气,不过这是一种可爱的缺点。 又:还未发又见到247期上“再论中共就是“汉奸党”——兼驳投书《小参 考》的假老百姓”一文,感到要得出中共是汉奸党的结论仍嫌证据不足。 大陆幸存者 -- The Chinese V.I.P Reference ┌──┐ reference@pathfindermail.com The Best Chinese e-Magazine │则兼│ http://i.am/xck i SUPPORT FREEDOM OF SPEECH │明听│ 百家争鸣大参考-新闻自由小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