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参考总第338期 1999.02.18 全面报道中国政治反对派的新闻和评论 Xiaocankao Daily News - A Subsidiary of Chinese VIP Reference P.O. Box 33554, Washington DC 20033, USA Phone 1-202-296-518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涉嫌走私和非法炒作股票 传中共海军司令畏罪自杀 2. 王希哲申请回国探病父 3. 异见人士陈蒙狱中垂危 徐文立妻促还私物 4. 小平逝世两年 子女风光不再 未公开的邓小平遗嘱 5. 风调雨顺的三年(1959~1961)气象水文考 6. 陋国铭 7. 党报社论:不能因国民程度不高而拒绝民主--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诸葛亮与阿斗 8. 电视节目市场战火起 9. 【党国真相】稳定是怎样造成的 10. 孙穗芳:国父的历史地位不容抹杀 ~~~~~~~~~~~~~~~~~~~~~~~~~~~~~~~~ 涉嫌走私和非法炒作股票 传中共海军司令畏罪自杀 (记者张谦香港十八日电) 香港东方日报今天报导,中共方面自去年展开 「军企脱钩」和清理有关公司行动以来,军队中已爆发多宗大案,包括军 方多位高层官员涉嫌走私和非法炒作股票。在审查过程中,几位高级军官 被捕,海军某舰队司令曾自杀但获救。 报导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中共中央於去年展开有关行动时,初时曾 遇到重大阻力,但随着行动进一步升级,行动也日益顺利,并陆续揭发军 中各种严重经济罪行,其中一些大案使得中央相当震惊。 消息人士表示,清理「军企脱钩」的行动中揭露,,空军和海军某部 属下的军队公司,有人利用工作之便大规模参与走私,有的部队甚至动用 飞机和军舰运送货物以掩人耳目,走私金额往往超过一亿元以上,不但涉 及军企负责人,还涉及主管部队的高层官员。 除了走私外,军企一些负责人更利用公款到国外炒作股票。 报导透露,自从公安部副部长因走私问题被拘留审查後,空军一位副 司令早先也因为纵容下属走私和受贿,畏罪自杀。最近,海军某舰队司令 在得悉自己被调查是否涉及不法行为後,也企图自杀但获救。 报导表示,由於案件敏感,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已成立专门小组处理 有关事宜,而有关人员将交由军事检察院调查,近期不会对外公布。 消息人士表示,目前移交国务院接管的军企中,约有四成帐目不清。 按大陆的现行制度,军方拥有自己一套体系,完全独立於 地方,故部队内 一切事务,都可以自行处理。   据悉,自公安系统因走私问题有副部长级人物被拘留审查 之後,空军 一位副司令因纵容下属走私和受贿逾千万等罪名,畏罪自杀。随後不久, 海军某舰队司令在获悉调查组在审 查自己时,亦企图自杀但被救回。据了 解,由於案件敏感, 中央军委已成立专门小组做全权处理。 ~~~~~~~~~~~~~~~~~~~~~~~~~~~~~~~~ 王希哲申请回国探病父 【明报专讯】流亡美国的中国异见人士王希哲父亲王仲宣因重病目前在广 州处於弥留之际,王仲宣日前在清醒时曾示意王希哲太太苏江,表示很希 望在离开人世前能见独子一面,而王希哲则在昨日前往中国驻美领事馆申 请紧急签证,希望当局能允许他回国见父亲最後一面。 八十岁的王仲宣曾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武汉电影制片厂及珠江电影制片厂 叁厂的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王仲宣在八二年因王希哲「反革命罪」判 刑十四年後受刺激脑中风一病不起,在九六年十月王希哲流亡美国後病情 加重,至上周已病危。前日晚上,王仲宣极度高烧,失去知觉,脸脚开始 肿大,已处於弥留之际。医生表示,近几日将会过世,肌糰人作出准备 。 王希哲在得悉有关消息後,表示会立即去叁藩市中国领事馆申请回国,如 果不方便将会马上飞去纽约,再向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申请紧急签证。五 十岁的王希哲曾与刘晓波在九六年发表政改公开信,引起中国当局不满, 刘被判劳教叁年,王则於十月经香港逃美,轰动一时。据知王希哲已获得 美国绿卡。 ~~~~~~~~~~~~~~~~~~~~~~~~~~~~~~~~ 异见人士陈蒙狱中垂危 徐文立妻促还私物 【本报专讯】因为外泄一份有关异见人士出入中国境内的禁令而遭判刑十 二年的陈蒙目前在狱中的健康情鶪非常恶劣,并濒临死亡的边沿。另外, 中国异见人士徐文立的妻子贺信彤昨日要求中国当局归还徐文立被充公的 物件。 患肝硬化无医治 据总部设在美国的自由中国运动组织表示,陈蒙於九五年因为外〖一份有 关异见人士出入中国境内的禁令而遭判刑十二年。该份禁令载有四十九名 流亡海外的异见人士名单,并详细列出海关处理有关人士的指引。今年叁 十七岁的陈蒙目前被囚禁在东莞一间监狱,他不单患上乙型及丙型肝炎, 更患有肝硬化。不过,当局仍然拒绝为他治病。自由中国运动组织因此去 信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高级专员鲁宾逊夫人,要求她参与援救行动 。 另据据贺信彤表示,徐文立被捕时被充公了超过叁百件物品,不过据当局 所发清单只填上部分物品,其他物件如两部电脑、两部打印机、两部电讯 机、一部影印机及部分录音带及镭射唱片都没有填写清楚,亦拒绝归还给 他们。因此,她已经去信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常委会施压,尽快归还被 充公的物件。 ~~~~~~~~~~~~~~~~~~~~~~~~~~~~~~~~ 小平逝世两年 子女风光不再 「人一走,茶就凉」,对这句中国古谚感受最深的相信首推邓家子女了。 两年前,邓家子女还被捧在云端,万千宠爱集一身;但随糎小平去世, 今天他们已失去了往日的风光,甚至有人丢官、有人因经济问题而被禁参 加公开活动,就连邓小平的心腹王瑞林将军,月前也不能保住解放军总政 治部副主任一职!这跟邓公在生时邓家的风光日子,真有天壤之别。  今天是已故中共元老邓小平逝世两周年,近日官方再没举行甚麽大型的纪 念活动,对当权者而言,邓小平仅是一面让他们继续掌权的旗帜,对邓小 平个人肌糞有甚麽深厚的感情可言。 公司不振 子婿皆下马 但是,对邓家後人来说,今天确是一个感触良多的日子,因为失去老邓这 把保护伞後,两年来他们饱受人间冷暖,从「中国第一家庭」变成寻常百 姓家,只有二女儿邓楠从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平调为国务院科技部副部长。 而邓家其他成员主控的多家上市公司,如四方集团、有色金属总公司、保 利集团等,近年亦处於低沉状态,而部分人更惹上有经济问题的传言。 外传经济问题最严重的是邓家么子邓质方,自邓小平去世後他便一直没有 再露面。他主持的四方集团一度在中国商界出尽风头,但随糎质方的拍 档、北京首都钢铁公司前党委书记周冠五儿子周北方被定贪污罪重判无期 徒刑後,现已异常沉寂,邓质方也一直没有作公开露面,甚至有报道指他 连首长四方(香港)集团董事亦已辞掉。据说,在邓小平遗孀卓琳向中央 求情下,邓质方才不用受查,只是被禁出席公开活动而已。此外,大女婿 吴建常、叁女婿贺平在九十年代中期也曾在商界叱蜇共緼每次到香港都 是前呼後拥,本港富豪更是趋之若〖;但是年来两人先後辞去有色金属及 保利集团的要职,再也没有出席过公开活动。 至於大公子邓朴方,虽然当选为中共十五大候补委员及政协常委,但得票 率奇低,加上前邓办主任王瑞林正逐渐淡出军方要职,看来邓家在中国政 商界日渐凋零已成不争的事实。 邓楠曾力荐朱熔基保住地位 邓小平的二女儿邓楠,是邓家目前在政坛最「吃香」的一人,也不过官拜 国务院科技部副部长而已;可以说,邓楠能在一片精简声中保住副部级职 位,与她当年向老爸力荐朱熔基任副总理有密切关系。 九○年春邓小平到上海过年时,邓楠既是陪同者,也是策划者。据邓楠的 朋友透露,她向老爸介绍时任上海市长的朱熔基时说:「朱在海外形象很 好,起用他有利於打开僵持的国际空间。 另外,朱熔基这个人作风正派,工作很有魄力,很有实干精神,他来上海 以後,不但使上海的各方面工作有很大起色,而且也深得人民群众拥护。 」有邓楠的进言,加上老邓本身的考虑,朱熔基果然在一年後上调北京任 副总理。 邓楠与朱熔基合作的得意杰作,首推为邓小平第二次推动经改的「皇甫平 」署名文章。据悉,九○年邓楠借陪伴老邓到上海之机,先後找到朱熔基 和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现任教育部长),定了「皇甫平」系列文章的 调子。文章在《解放日报》发表後,保守派气〖被压了下去,而朱熔基也 更受老邓的器重了。 虽然邓楠能出任科技部副部长与她当年提拔朱熔基有关,但她一直没有涉 足商界,是邓家子女中名声较好的一个,且工作能力不错。但没有了老父 在背後撑腰,邓楠要在仕途上再上一层楼相信已不容易了。(苹果日报) 未公开的邓小平遗嘱 送交者: 邓朴方 于 February 18, 1999 07:23:54: 娃们: 我革命一辈子,终于认识到共产主义是一场失败的实验。我们党在建国57 年来对老百姓犯下了滔天大罪。我本来能以改革家的名声名垂青史,无奈 为保护你们娃们,我不得已下令64开枪,误杀了3000青年。我死后将我的 骨灰撒海,免得将来实现民主了,后人找我鞭尸。你们娃们应该明白,民 主自由人权是世界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我们党为了后代的利益已经艰苦 抵挡了近50年,不容易啊!但民主终究是会实现的。届时,老百姓会来找 你们,因此你们要多多留后路。多聚敛钱财特别是美元,移民国外特别是 强大的美国,这样我在九泉之下也就放心瞑目了。其实我打心眼里认为美 国是一个好国家,讲法制,美国人不会为了我的问题追究你们的,只要你 们的钱化得隐蔽,藏得深,洗得干净,可以包我邓家子子孙孙享用不尽的 荣华富贵。在国内,告诉泽民同志,稳定最重要,要他领导全中国人民旗 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真确的,也就是对我们这部分人有利 的舆论导向。在同时,将国有资产赶紧给各家分光,保证中国刚起步的资 产私有化运动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手中。告诉 他们,乘民主还没有最终胜利,我们老同志还在的时候,不拿白不拿。各 家有钱了,可以移民留后路,留下革命的种子啊! http://www.nacb.com/bbs/freetalk/messages/9077.html ~~~~~~~~~~~~~~~~~~~~~~~~~~~~~~~~ 风调雨顺的三年(1959~1961)气象水文考 金辉    “三年自然灾害”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习惯词组。无论过来人 还是没有亲历过的人,提到1959~1961年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那场灾难, 都会首先想到或说起“自然灾害”。从当年的传媒报道、党政文件到后来 的各种说法,几乎无一例外地证明着和重复着这一“无可怀疑”的事实。    话语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它甚至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亲身经 历的烙印。    虽然任何思维正常的人在当时都知道那三年不是因为自然灾害,或者 主要不是因为自然灾害,但是“三年自然灾害”一旦成为习惯说法,重复 几十年,便进入了人们的潜意识,以至人们会不自觉地怀疑是不是自己搞 错了。    “三年自然灾害”似乎已经成了历史的定论。    在这里,笔者却想对这个无人怀疑的神话问上一问:那三年果真是“ 自然灾害”么?    若问那三年有自然灾害吗?当然有的,中国地阔天长,不可能每一寸 土地每年都风调雨顺。若再问自然灾害严重吗?答案大概是否定的。远的 不说,单看近40多年,其间大规模的严重的洪水、干旱、飓风、海啸、地 震、霜、冻、雹、蝗灾等自然灾害,那三年能独占哪一项呢?可以说一项 也没有,有的只是“三年自然灾害”这么一个笼统的习惯说法。    二    80年代起,中国国家统计局颁布的“自然灾害受灾和成灾面积”表, 似乎为“三年自然灾害”这一说法提供了具体而权威的证据。请看笔者摘 录的表1。    表1 部分年度全国自然灾害受灾和成灾面积及粮食总产量说 明一下表1对年份的选择。除了1959~1961年这三年外, 还摘录了其前和 其后的各三年,即1956年~1958年、1962~1964年,同时又选了气象界和 减灾界公认的三个大灾年,即长江流域大水的1954年、全国大旱的1965年 和1972年。    从表1看,1959~1961年全国的自然灾害确实是相当严重的,尤其是 1960 年和1961年,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都远远高于其他任何正常年份或是 灾年。然而,这还仅仅是一个方面,更要命的是灾害的后果——粮食减产 。从1959~1961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大幅度减产。1959年,全国 粮食总产量17000万吨,比1958 年锐减15%;1960年总产量比上年再递减15 6%,只有14350万吨;1961年比1960 年虽然稍有增加,也仅仅为1958年 的74%。自然灾害的后果如此之严重,粮食减产的幅度如此之大,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本来是个灾害大国,按《中国统计年鉴(1984 )》公布的数字 计算, 在1949~1983年间,其中31年的年均受灾面积为3273万公顷,32年 的年均成灾面积为1295万公顷。也就是说,一年中全国若有1000余万公顷 耕地的“农作物产量比常年减产30%以上”,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灾年 ”,而只是“正常”的。即使如此,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却在频繁的自然灾 害中实现了稳步增长。    如果除去1959~1961年那三年,从1949~1983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 基本上是逐年递增的趋势。只有1968、1972、1977和1980这4个年头的产量 比上年稍有减少,减产的幅度高者为4%(1968年),低者为13%(1977 年)。上述各年的成灾面积,1972年为1718万公顷,1977年为1516万公顷 ,1980年为2232万公顷(1968年的数字缺),都高于或大大高于1959年的 成灾面积,或者说灾情至少比1959年严重得多。   而1980年的成灾面积,已经接近1960年的灾情。但是这些年与那三年 比起来,粮食的减产则是微乎其微的。    再看其他一些年份。若以1959~1961年的平均成灾面积为100,则1956 年为68,1957年为67,1962年为74,1963年为89,1978年为97,1979年为67 ,1981年为83,1982年和1983年都为72。就灾情讲,这些年都是相当严重 的,都超过了1959年的水平。但这些年的粮食总产量不仅没有比上年减少 ,而且都增加了。在上述9 个年头中,有6年都是创造了粮食总产量的历史 最好水平。    通观新中国自然灾害与粮食产量的概况,说明在大多数年份,自然灾 害及成灾面积并不能直接决定粮食收成的丰与歉。只有1959~1961年这三 年是“不同寻常”的例外。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灾害并非导致三年灾难的主要 因素。或者说,那三年的自然灾害不足以、也不应该使粮食减产那么多。    三    其实,从气象水文概率和统计学上说,三年灾难的原因不要说完全推 给自然灾害,就是“三分天灾”,也不具备充分条件。    这里有一份《全国各地历年旱涝等级资料表(1895~1979)》。该表 是由国内一批著名的气象水文科学家根据全国120 个水文站点历年的水文 气象档案资料编制的,逐年清楚地记录下了这80年间全国及各地的旱涝态 势。    《全国各地历年旱涝等级资料表(1895~1979)》将每一年度的旱涝 状况统一划分为5个等级,即1度为涝,2度为偏涝,3度为正常或旱涝相当 ,4度偏旱,5度为旱。笔者将其中一些年度的数据综合整理为表2,选择的 年份与表1相同。为了使情况一目了然,表2对原表中的旱涝等级做了符号 意义上的对应调整,其中:涝由1度改为-2度,偏涝由2度改为-1度,正 常或旱涝相当由3度改为0度,偏旱由4度改为1度,旱由5度改为2度。一般 而言,-2度的涝和2度的旱, 为气象水文意义上的灾害气候。    表2 部分年度全国旱涝等级资料统计表表中的总指数和平均 指数越趋近于0, 则说明全国的旱涝大势越接近于旱涝相当或是不旱不涝 的正常年景。当然这里边也包含了先旱后涝或先涝后旱以及南涝北旱等各 种情况的相互抵消。但是各度站的具体数字,则使这一统计更接近于真实 的准确情况。    尽管人们一直在说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是“严重干旱” ,可是这种说法却得不到科学统计数据的支持。    表2显示,1959~1961年间,中国大地风调雨顺,,全国的旱涝态势 相当正常。    并且,其正常的程度甚至令人吃惊。    1959年总指数为-9,平均指数为-0075,其中旱的2度站为13个, 它们是长治、洛阳、郑州、信阳、德州、临沂、荷泽、苏州、宜昌、汉中 、安康、万县和昌都;偏旱的1度站为25个。2度站、1度站合计38个。涝的 -2度站13个。旱、涝站合计26个,为总站数的1/5强。    1960年总指数为+11,平均指数+0092,其中旱的2度站仅8个,即 大同、 临汾、郑州、屯溪、邵阳、百色、汉中和铜仁;偏旱的1度站为44 个。2度站、1 度站合计52个,说明1960年偏旱的地区较常年为多。涝的-2 度站14个。旱、 涝站合计22个,不到总站数的1/5。    1961年总指数为-1,平均指数-0008,其中旱的2度站15个,开原 、 沈阳、朝阳、赤峰、南阳、信阳、济南、安庆、郧县、沅陵、喀什、康 定、重庆、铜仁和贵阳;偏旱的1度站29个。2度站和1度站合计稍超出总站 数的1/3。涝的-2度站12个。旱、涝站合计27个,不到总站数的1/4。    不论是从总指数、平均指数看,还是从2度和1度站、2度站和-2度站 所占的比例看,也不论是单独看其中一年,还是看三年平均值,1959~1961 年都可以说确实是“正常年景”。它甚至比公认的风调雨顺的1957年(总 指数+27,平均指数+0208)和1958年(总指数-21,平均指数-0175 )更为接近旱涝相当或不旱不涝的正常指标——0。尤其是接连三年平均指 数都没有溢出±01,三年总平均指数仅为+0003,这在《全国各地历 年旱涝等级资料表(1895~1979)》上, 再也找不出第二组来。    我们还可以比较真正大涝大旱的年份。1954年大水成灾,总指数达-79 ,平均指数为-0658,仅涝的-2度站达到41个,就超过了总站数的1/3 ;另外还有29个偏涝的-1度站。而1965年和1972年则是真正的大旱年,总 指数分别高达+95、 +97,平均指数分别为+0792和+0808,旱的2 度站也都超过了总站数的1/3, 分别是41个和42个;偏旱的1度站还分别 为34个和35个。    我们再看与1959~1961年相邻的两个三年:1956~1958年、1962~1964 年。这6年中的任何一年的总指数、平均指数,以及旱、涝站的合计数, 都要比三年灾难中的任何一年要高。1962~1964年这三年被称为“三年恢 复时期”,尽管这三年的气象水文条件大不如1959~1961年,并且它又是 在三年灾难的巨大废墟上艰难起步的,但这三年的农业还是实现了连年增 产,整个国民经济也从三年灾难时期的近乎崩溃状态得到了复苏。    不论与其他任何灾年或是常年比较,1959~1961年三年灾难时期全国 的气候都可以说是天公作美,甚或“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四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中说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 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 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 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 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同志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 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这场斗争在政治上使党内 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 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 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 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笔者认为,《旱涝等级资料统计表》比《受灾和成灾面积表》更能准 确地说明本来意义上的自然灾害的真实情况。实际情况是,在1959~1961 年间,导致“农作物产量比常年减产30%以上”的成灾面积中,起主要作 用的根本不是什么自然灾害,而是左倾狂热及其指挥下的9000万人去大炼 钢铁、大办食堂和“共产风”使人们无心收割庄稼、“大兵团作战”和瞎 指挥的穷折腾,以及农业劳动力大量死亡和患病等等。正是这些人为因素 直接和决定性地造成了三年灾难。它显然不是什么“自然灾害”。    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神话该结束了。    本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中国大地上,既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严 重自然灾害,也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和严重瘟疫,而是天下太平,风调雨顺 。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超级灾害却铺天盖地地笼罩了全中国。它的直接 后果之一,就是造成了千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科学院的一份国情报告 中曾经指出:“三年困难时期,因粮食大幅度减产,按保守估计,因营养 不足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本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中国科 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国情系列报告之一:《生存与发展》)50年代末 任毛泽东秘书的李锐先生说:“饿死成千万人,这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承平 之世绝无仅有之事。”(李锐:《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本文仅论及三 年灾难的自然层面因素,至于它的非自然因素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等等,容 当另论。(《方法》杂志) ~~~~~~~~~~~~~~~~~~~~~~~~~~~~~~~~ 陋国铭   国不在强,专制则名;民不在富,顺从则灵。斯是陋国,唯我独裁。   自由上绳索,民主入樊笼;宣传有空话,新闻无自由。   可以调军警,压学生,无舆论之扰耳,无案牍之劳形。   在外有余款,在内有特权,欢然云:何陋之有? ~~~~~~~~~~~~~~~~~~~~~~~~~~~~~~~~ 党报社论:不能因国民程度不高而拒绝民主--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不能因国民程度不高而拒绝民主 应用民主政治教育人民提高人民 目前再来公然反对民主政治,似乎是不可能了。目前再来企图根 本否认民主政治对于抗战的重要,似乎是不可能了。于是反民主 政治论者就来一套新的法宝。他们说,民主政治是好的,但是我 们的国民不好,不能实行。他们说,我国人民素来缺少教育和自 治的训练,如果贸然实行,就要产生不好的结果。所以现在实现 民主政治是不可能的。 他们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 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 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他们好象忘记了中国今天是处在 艰苦的抗战中,忘记了中国今天来实现民主政治,不仅是历史发 展普通的一般的要求,而且是抗战特殊的迫不容缓的要求。 至于民众教育程度和自治能力的培养,这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问题。但要知道,民众的参加抗战动员,民众自身的民主生活, 是他们受到训练和教育的最好、最迅速的方式。正是在民主制度 之下更容易教育和训练民众。在这种方式下,群众可以充分发挥 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自身的教育和抗战事业,同时推向前 进。 中国正开始向着民主政治的道路前进,这是抗战的需要。在这方 面,我们的成绩虽还不大,但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之下必能更加 进步。今后的努力方针在于:第一,加强民意机关的发展,把现 在的国民参政会和各省正筹备中的参议会,逐渐变为真正代表人 民的机关;第二,切实执行抗战建国纲领所规定的“于抗战期间 不违反三民主义最高原则及法令范围内,对于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予以合法之充分保障”。这是提高民众教育程度和自治能力的有 效方法,也是实现民主政治,加强民众动员争取抗战建国最后胜 利的重要任务。 ——摘自《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社论《民主政治问题》 再来一篇党报文章:人民不是阿斗,你们也不必冒充诸葛亮 诸葛亮与阿斗 ·鲁山· 现在和古代封建专制时代毕竟有些不同了,先前小百姓从未敢做 梦当皇帝,虽然孟轲先生曾经说过“民为贵、君为轻”一类话, 但小百姓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高过皇帝,而且历史上也从来就 没有过这样一回事。然而现在确实不同了,我们居然成了皇帝了 ,国民党当权的老爷们要封我们小百姓做阿斗了,而他们很谦虚 地自称为诸葛亮,不然怎么能叫做“民主”呢?不过,太“民主 ”了也不成,因为咱们做阿斗的没有本事,还得万能的诸葛亮老 爷来加以管束。说来也可怜,阿斗这称呼固然很荣耀,但是我们 常常还要被诸葛亮打屁股,有时又被拉去砍头示众,或被踢进集 中营,或被绑去当壮丁,这阿斗可真不是好做的!国民党当权的 老爷们,对外国人说:他们是受了“托孤”之重,不能不“训” 我们一下,因国家“法统”要求这样做,阿斗真要当政,那不是 自乱“法统”了么? 自称为诸葛亮的法西斯独裁者,是什么人呢?正是那些卖国求荣 的秦桧张邦昌之流,正是那些祸国殃民的流氓高俅之辈!他们曾 假“王法”之名,不知陷害了多少忠良;他们曾假“圣”之意, 不知又有多少灾黎被“逼上梁山”。而今国民党反动派又以一党 训政的所谓“约法”,企图推翻政协决议,继续做他们专制独裁 的诸葛亮,把饿得饥黄面瘦的老百姓仍旧当做他们的阿斗。算盘 打得虽妙,可惜今天阿斗不再那么容易受愚弄! 先生们,你们的“法统”还是趁早收起吧,人民并非阿斗,你们 的诸葛亮终究是做不成的了;又何况你们本来并非诸葛亮,硬装 面子,骗哪些呢?岂不是自欺欺人? ——《新华日报》1946年3月28日 ~~~~~~~~~~~~~~~~~~~~~~~~~~~~~~~~ 电视节目市场战火起   中国大陆的电视节目市场,也有大战,其中有中央与地 方军之战,即 中央电视台与地方电视台之战,有有线电视与 无线电视、卫星电视之战, 有国产节目与进口节目之争,有 专家断言,这目前的争战,尚是初级阶段 ,因为真正的大战 ,还在後面而且这一大战已是去日不远。  这种大战的导火线,说的就是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国际电讯 市场九成五以 上份额的六十九国,签署的二○○○年电讯自 由经营的全球协议。中国大 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受到这 一协议的制约;中国大陆不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要受到这一 协议的影响,逃是逃不掉的。  除了世界贸易组织开放电讯市场要求,对中国大陆的电视 将产生极大的 影响之外,另一个影响,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卫 星,织成了电视播放网,而 且以华语播出的节目越来越多。 早早晚晚,大陆居民可以以不同方式,去 收看这些卫星播放 的电视节目,拦都拦不住。  中国大陆现在大大小小的电视台,经过批准设立的有叁千 一百二十五间 。其中按播出形式上分有无线电视、有线电视 、卫星电视,按内容分有综 合性电视台、教育台,按权属分 还有中央台、地方台。外间不大明白的是 ,现在大陆各地还 有企业台、街道台(社区台)、村镇台等,这些台虽小 ,但 各霸一方,绝不可轻视小看的。  这麽多电视台,又分散在这麽大的地方,要管起来自然是 很难。中国大 陆在共产党的执政下,又对意识形态要求很严 ,电视台又是手段最快最普 遍的传播工具,当局一直也是抓 得很紧,所以电视业的改革相对也进展较 慢。一方面是散乱 ,一方面是严管,就构成了电视业今天的现状。  现在,大陆电视业内都在研究如何改革的问题,北京当局 的宣传和意识 形态管理部门也组织了专门的班子,在研究面 对现实状况和未来挑战的对 策,不少建议都在提出。现在有 不少建议,不少改革方案提出,不过可以 确信,今後在一般 性节目包括娱乐性、消闲性、教育性节目方面可放松一 些, 但新闻节目、时事节目方面,还是会抓紧的,这是大陆电视 改革的 底线。 (云上风) ~~~~~~~~~~~~~~~~~~~~~~~~~~~~~~~~ 【党国真相】稳定是怎样造成的 报载中国公安部消息,今年春节全国社会治安秩序正常。 在信息流通、民主开放的社会中,似乎尚未见到有那个国家的警察局有这 个必要,在全国性的主要节日或假日后,一本正经地向社会发表一份 SNAFU的「形势一片大好」。 根据老子在道德经中「大道废、有仁义」的动机论,中国公安部这种报喜 不报丧的习惯,似乎颇具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难言之隐。也似乎说明了,为 什么在香港以一人敌一国的精神主持「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的卢四清, 最近受到许多只能躲在暗中弄坏的宵小之徒的骚扰。 老实说,除了在中国国内一些饱受欺凌,有冤无处诉,被逼上梁山的愤怒 一族,大部份世人,包括许多反共者,也都希望中国老百姓能过个平安的 快乐新年。但是中国当政者坚持倒行逆施,近年来中国社会中文明程度的 急速下降,却使得即使如「国泰民安」这样公式化的善祷善颂也似乎成了 无情的嘲讽;原因很简单,目前的党国真相是民不安、国不泰;就是江泽 民都不得不承认目前城市工人失业情况正持续恶化,而朱熔基也承认中国 国内九八年曾有多起银行挤提的事件。 今天报载,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在除夕前不久发生严重警民冲突,五六天前 的新闻要到今天才见报。更可耻的是,当地的政府人员齐口同声,上级有 令,要保持秘密,无可奉告。 中国政府的党国喉舌们要世人相信,今天的中国已有数百万网民,具有最 先进通讯系统,又具有远超富国水准的大哥大用户人数。 以一个自称具有(买来的)最新通讯系统的大国,其社会新闻的传输效率, 却让当政者『坚持』在大大落后于当年古长城以烽火示警的速度;似乎不 见中国政府曾对此种落伍脸红,或可算是中共当政者『坚持』无耻的一种 旁证罢? 海生一笑 于花多丽之美儿钵 ~~~~~~~~~~~~~~~~~~~~~~~~~~~~~~~~ 孙穗芳:国父的历史地位不容抹杀 孙穗芳(夏威夷 孙逸仙和平教育基金会会长)   友人传来一九九九年元月廿六日台北《联合报》刊出有 关国立编译馆 将在新版国中教科书上改变国人对国父孙中山 先生的习惯尊称,即不再在 孙中山先生前面加上「国父」两 字。其理由是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尚未被 尊称为「国父」及 编审委员会对任何名词均无预设立场云云。读到这一消 息, 让我这个身为孙中山先生的孙女至为惊愕。  我无意为我不再是「国父的孙女」而感到被贬,因为我从 没有自称或被 人这样称呼,我〖是孙中山先生的孙女,那是 家属中的称谓而已;但对在 台湾的广大国中学生而言,国立 编译馆此举似乎褫夺了他们获得常识的应 有权利。  对此,我不得不产生下列的感想: 一、国立编译馆是否 承认民国廿九 年四月一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 为中华民国国父这一历史事 实?今天国立编译馆仍是中华民 国政府的一个机构,在没有得到上级机构 ,如教育部、行政 院、立法院、国民代表大会或总统府的表决、授权或同 意的 情况下,擅自把此法定的称呼从教育下一代的教科书中删去 ,是不 是有些超越了职权〖围?而有关方面对此也不予纠正 ,是不是明显失察?  二、国立编译馆的编审委员会的委员 们想必都是饱学之士。他们应该知 道没有孙中山先生的提倡 和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取消不平等 条约,中国 可能早已被列强瓜分,而台湾也许仍在日本的统治之下;没有 孙中山先生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华融合西方自由、民主 的思想,提出救 同胞、救中国的叁民主义,我们今天的台湾 就不会跻身於新兴国家的自由 、民主的榜样之列;没有孙中 山先生提出的建国方略、实业计画,今天的 台湾就不会如此 繁荣和富足。 今天两岸人民,不管生活在哪一个制度下,没有人会对孙中 山先生对中国 作出的贡献提出疑问,或不尊敬他。如果编审 委员会中的委员们都对孙中 山先生的功绩与生平有些了解的 话,我相信不必预设立场,人们都会由衷 地认为孙中山先生 是中华民国的国父。我建议委员先生们先看看坊间千百 种有 关孙中山先生革命功绩及思想学说的着作,以及拙作《我的 祖父孙 中山》,再扪心自问,是不是该让中华民国的小国民 知道中华民国的国父 是孙中山先生,以及为什麽他被尊为国 父。  叁、近年来,日本文部省窜改教科书内容,把侵略中国改 为「进出中国 」,甚至於把这种侵略行径说成是「保护中国 免於受西方列强侵略的一种 措施」。这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 主义持久不变的侵略性和死不悔改。这种 编造历史的举动当 然受到了全世界舆论的谴责。因此,当我初看到国立编 译馆 修改教科书的消息时,我感到同样的颤栗。这不仅仅是不法 ,而且 是意图改变历史,更是违背了中国数千年赖以生存的 伦理思想。如果这是 出於另一个政府,奉行另一套不同政治 思想体系的地方还可以理解,但这 出於国父手创的中华民国 ,出於实行叁民主义的政府,出於曾受益於国父 孙中山先生 教诲的委员们的笔下,这比日本军国主义窜改历史还要令人 痛心。  我相信每一位了解和尊重历史的人对孙中山先生被尊为国 父一事,都会 认同这是正确的评价。国父这个称号是全中国 人民拥有的。我〖以作为孙 中山先生的孙女为荣。我期望中 华民国政府勇於改正,国立编译馆勇於认 错。国父孙中山先 生是历史的事实,决不容抹杀! -- The Chinese V.I.P Reference ┌──┐ mailto:BigNews@email.com The Best Chinese e-Magazine │则兼│ http://welcome.to/BigNews i SUPPORT FREEDOM OF SPEECH │明听│百家争鸣大参考-新闻自由小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