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参考总第364期(1999.03.16)全面报道中国政治反对派的新闻和评论 Xiaocankao Daily News - A Subsidiary of Chinese VIP Reference P.O. Box 33554, Washington DC 20033, USA Phone 1-202-296-518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农民因销售「天怒」被囚禁 2. 德报社论指出中国大陆暴露乱象 3. 商业周刊刊登朱熔基「死人」一样的照片是“反华浪潮”吗? 4. 白宫驳斥中共对间谍案的否认 5. 克林顿再度为其中国政策辩护 6. 美国和中共逐渐接近达成WTO入会协议 7. 叩门世贸北京准备大让步-电讯、金融市场都要对外开放 朱熔基表示加入的时候到了 8. 美国重量级议员提案反对中共此时加入WTO 9. 美促华开放农产品市场强调入世贸条件 10. 中国电信业长期被垄断收费高企 11. 英国报刊有关中国事态的报导和评论摘要(1999-03-16) 12. 评论:反华风潮飙起 留美华人会成最大受害者吗? 13. 中美间谍战,华人要善於自处 14. 关于《<新闻周刊>报道:中共“吸尘器”无所不在》一文的补充 15. 金融时报指中共加强研究电脑战对付台湾 16. 南韩第二大报专文分析台湾外交新策略锁定波捷匈 17. 江泽民访意大利掀两岸外交战 18. 评论:中共外交策略的大转变 19. 如何面对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忧! 20. 疯狂的台湾:警方破获800万人浏览的冠军色情网站 21. 对美国民主和权威统治的看法 22. 自由的可贵在我身上得到体现 23. 姑息专制独裁岂是爱国情怀? 24. 七绝二首--和江核心泽民总书记公仆同志 25. 政治瘪三江贼民 26. 腐败真相与中国共产党一党专制 27. 读者来信照登:所谓的中国反对人士让我恶心 (附:二十问答) ~~~~~~~~~~~~~~~~~~~~~~~~~~~~~~~~ 农民因销售「天怒」被囚禁 (记者张谦香港十六日电) 香港的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今天透露,大陆 湖北省农民王世权及郑之考因为销售政治禁书「天怒」,於昨天被北京第 二中级人民法院各判刑三年及两年半。 信息中心表示,王世权及郑之考於去年在北京贩卖政治禁书包括「天 怒」及香港出版的「中共太子党」等,但出售不到一百本,就於十一月被 公安人员查获和逮捕。 信息中心指出,过去中共方面在处理类似问题上,仅以罚款了事,这 次判处有关人士入狱,尚属首次,显示出中共方面有意透过重刑,禁止一 些政治书籍在市面上流通。 ~~~~~~~~~~~~~~~~~~~~~~~~~~~~~~~~ 德报社论指出中国大陆暴露乱象 德国「世界报」十六日的社论指出,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军委主席江泽民 表示对军方维持安定和统一的期望以及总理朱熔基在记者会上对于美国的 批评,在在都显示中共对于前途多么没有把握。 社论指出,中国目前急迫需要发展私有经济以促进经济成长,遏止失业问 题更形恶化。在人大会议中,保障私有经济是重要议题,人大代表也要求 在税法、土地租赁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并且保障私有产权。在私有经济发 展的同时,更必须倾全力维持安定。 社论中说,中国大陆目前都市地区失业人口数以百万计,而农民的动荡情 绪也是社会动乱的因素。社论指出,中国当前的情况就像是打开了「潘朵 拉的盒子」 (混乱之源) ,难免乱象百出。 ~~~~~~~~~~~~~~~~~~~~~~~~~~~~~~~~ 商业周刊刊登朱熔基「死人」一样的照片是“反华浪潮”吗? 昨天朱熔基在人大记者会中抱怨说,美国兴起“反华浪潮”,他自己也成 了媒体的牺牲品,商业周刊的封面印了他的照片,像「死人」一样。出于 好奇,赶紧找杂志来看,却怎么也看不到朱老板封面的杂志。上网一查, 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杂志的亚洲版啊!这个版本在美国根本看不见。不知 老朱是无知还是故意的,庄严的记者会,如此小题大作,该不是借此暗示 自己已经登上世界经济领袖讲坛吧?老朱不乏性情的一面,但屁股决定嘴 巴,一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制度问题、民运问题,他就露怯。从他在人 权问题上的狡辩来看,朱熔基距离世界重量级领袖地位还差得远呢。 顺便一说,昨天新华社发出的记者会稿件,特意删除了“外国人不要支持 民运份子嘛!”一段。可见,关于海外民运的话题,他们还是非常忌讳的 ,连老朱公开讲过的,他们也要删除。正如下面该周刊文章指出的那样, 中国急需外国资金,可一个没有新闻自由的社会制度,怎样才能让投资者 保持信心呢?现在,共产党的内部文件的权力超过了法律,谁不害怕共产 党几十年一贯制的黑箱作业? 商业周刊(ASIAN COVER)封面图象: http://www.businessweek.com/1999/99_08/art08/08covac.jpg 内文的专题文章,也根本就不是什么“反华浪潮”,而是试图给英文读者 客观地介绍中国经济发生的问题:大量积压货物卖不出去,人们有钱却又 不肯消费,经济疲软,大家下岗;又不能用货币贬值的办法来刺激消费, 因为六四十周年当局最怕的就是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通货膨胀,若再引发 贫民暴动,共产党的江山就要完蛋。结论是,老朱的改革脚踢了铁板。文 章很通俗,思路清楚。文中这些问题连朱熔基自己也不会否认,堂堂一大 国总理,动辄说人家一本商业杂志“反华”,实在有失风度。(智叟) INTERNATIONAL EDITION -- ASIAN COVER STORY China: What's Going Wrong? Plans for reform screech to a halt as it enters a year of economic peril--the most dangerous in a decade We will prevail. That was the message Chinese Premier Zhu Rongji sent to the world a year ago, when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unveiled a $1.2 trillion, three-year plan to keep the Asian crisis at bay. The public-works spending would keep China's millions employed and the economy expanding by 8% annually. Meanwhile, Zhu would tackle the thorny tasks of shutting down profitless state factories, curbing corruption, streamlining a bloated bureaucracy, cleaning up the banking system, and privatizing housing. With China still growing, Zhu thought the country could absorb the shock of reform. He was wrong. Instead of embarking on a year of triumph, China is entering a year of peril--its worst in a decade. When Zhu set his plan in motion, he underestimated just how out of control the economy already was; he miscalculated its frailty and the impact of the crisis. Now, millions of unemployed are clogging the cities. Protests occur almost daily. Consumers have stopped consuming. Housing privatization has stalled. State factories still churn out billions of dollars in unwanted goods. Meanwhile, many foreign investors, burned by Beijing's arbitrary policies, are rethinking their commitment to this turbulent market. ''We are wondering if this is a government we can trust,'' says a Western banker in the southern city of Guangzhou. China has always been a tough place to do business. The threat this time is that investors will funnel their money to more lucrative, more easily managed markets just when China needs outside capital the most. Foreign investment could drop from $45 billion in 1998 to $30 billion this year, according to some government estimates, as investor fatigue deepens and less difficult markets beckon. China cannot afford to lose investors' favor. Beijing policymakers are deeply worried. China could fall into the same trap that snared Japan: The government tries to reignite spending, but the banks, riddled with bad loans, stop lending. Deflation becomes unstoppable, and the consumer economy grinds to a halt. To get at least some growth, the authorities are forced to devalue the yuan. Meanwhile, social unrest could pose a serious threat. This year marks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bloody night at Tiananmen Square, as well as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Celebrants can easily turn into demonstrators if they're angry enough and poor enough. With these threats looming, Zhu has quietly set aside much of his politically destabilizing reform plan. He is also engineering a crackdown on the provinces, shutting down heavily indebted, corrupt investment trusts and sealing the exits for any Chinese company that wants to ship money out of the country...... 全文在此: http://www.businessweek.com/1999/99_08/b3617015.htm ~~~~~~~~~~~~~~~~~~~~~~~~~~~~~~~~ 白宫驳斥中共对间谍案的否认 (华盛顿十五日路透电)对於中共否认窃取美国核武机密一事,美国白宫今 天予以驳斥,并说,此事在中共总理朱熔基今年四月访问美国时必定会被 提出讨论。 白宫发言人罗克哈特说∶「我敢预期此事将是讨论的内容,不过我们 有各种问题要讨论,因此我不认为这是唯一的一件事。」 当被询及朱熔基周一在记者会上表示美国指控中共从事间谍是一出「 闹剧」时有何意见,罗克哈特说∶「这是他的看法。」 朱熔基今天还说,指控中共在洛萨拉摩斯核研所从事间谍的说法是「 天方夜谭」。 白宫相信中共确已窃取美国核子武器机密 (记者锺行宪华盛顿十五日专电) 白宫今天表示,克林顿政府确实相信中 共积极进行间谍活动并已取得与核子武器有关的美国机密,目前正在评估 此事造成的损害,但是美国已记取教训和加强安全措施。 白宫发言人罗克哈特今天在例行新闻简报会中指出,美国必定会在中 共总理朱熔基四月访问华府时提出此一重要问题,但是与中共政权交往符 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他说,美国将就从安全、禁止武器扩散、贸易到人权等广泛问题继续 与中共交往。 然而,罗克哈特强调,除了实施贸易制裁的国家之外,美国已对中共 采取最严格的科技外销管制。他说∶「我们竭力确保我们希望保密的资料 不会外泄。」 在此同时,中央情报局长泰内特今天宣布,他已任命前参谋首长联席 会议副主席杰瑞麦亚主持一个独立小组,评估中共经由涉嫌担任间谍的华 裔科学家李文和究竟取得多少敏感的美国核子机密,及其对美国安全造成 损害的程度。 泰内特表示,退役海军上将杰瑞麦亚领导的小组,将对情治单位目前 正在进行的损害评估「提供外界审查」。他将在稍後任命独立小组的其他 成员。 针对中共总理朱熔基驳斥北京进行间谍活动的说法,罗克哈特指出, 正如其他人所说的,有关核子的机密是在一九八○年代中期转移中共,「 但是我们相信此事确已发生」。 至於中共是如何取得这些机密,罗克哈特说,这是情治单位目前正在 进行的评估工作的一部分,实际的调查工作要问联邦调查局。 关於奥克拉荷马州共和党参议员殷贺夫今天在参院指称克林顿总统为 了自我利益掩饰最高机密窃案多年,也未向国会报告的说法,罗克哈特表 示,政府在获悉此事後已迅速并断然采取行动处理问题,也在过去三年中 分别向相关的国会委员会提出大约十七次简报。 这位白宫发言人又说,能源部未在一九九六年初调查涉嫌提供中共核 武机密的李文和後立即将他开革,是因为联邦调查局希望跟监查获确切的 窃密案证据,也在稍後限制他接触某些机密资料的能力。 罗克哈特指出,杰瑞麦亚领导的独立专家小组的任务之一,就是审查 依照众院柯克斯委员会建议进行的广泛损害评估,确保中央情报局目前进 行的评估没有任何遗漏之处。 ~~~~~~~~~~~~~~~~~~~~~~~~~~~~~~~~ 克林顿再度为其中国政策辩护 (记者锺行宪华盛顿十五日专电) 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再度为他的中国政 策辩护说,美国最佳的中国政策就是在符合双方利益的方面与中共诚实交 往的政策。 克林顿在接受麦克·杰克森节目现场访问时针对最近有关中共的各种 新闻表示,美国对中共的人权和西藏政策都有不同的意见,也在努力与中 共建立对彼此都有好处而公平的经济夥伴关系。 但他指出,由於美国与中共合作,而非试图孤立他们,「我们也已使 世界变为一个更安全的地方」。 他又说,中共已协助美国处理北韩的核子问题,避免提供危险的科技 给美国认为也许会滥用它们,或是会使当地紧张情势加剧的其他国家,也 协助美国设法防止亚洲金融危机扩散。 因此,克林顿表示,他相信美国最佳的中国政策就是在符合双方利益 的方面与中共诚实交往的政策。他说∶「我们应当为世界和平与经济繁荣 合作;在我们有歧见的地方,我们应当陈述出来。」 ~~~~~~~~~~~~~~~~~~~~~~~~~~~~~~~~ 美国和中共逐渐接近达成WTO入会协议 (记者潘应辰华盛顿十五日专电) 美国克林顿政府今天说,美国和中共就 世界贸易组织 (WTO) 长达十二年多的入会谈判,从未比现在更接近达成 协议;不过,美国强调不会因此让中共取得特殊待遇,中共必须符合商业 条件才能入会。 国务院发言人鲁宾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美国和中共从世贸组织前身的 关税暨贸易总协定 (GATT) 起算,已谈判超过十二年,「我们目前比过去 任何时候更接近达成协议」。 鲁宾说,共和党及民主党政府都致力和中共达成双边入会协议,美国 的目标是非常清楚的,即∶美国希望中国大陆开放市场,这是符合美国国 家利益的。 刚从北京结束谈判归来的美国贸易代表署农业谈判代表谢尔,上午在 国会作证时则提出美国行政部门对中共入会谈判最新进展的评估。 三周来为了加速谈判跑了两趟北京的谢尔说∶「过去几周来,我们的 进展比这几年来还要大」。 但他也警告勿对中共总理朱熔基下个月初访美,和美国签署入会协议 抱太大乐观。谢尔说∶「我们要达成各位 (国会议员) 及农产品业界认为 合适的协议,还差得很远」。 谢尔指出,上周他在北京的谈判旨在消弭中共运用不合科学的检疫规 定,阻止美国小麦、柑橘类及肉类三大产品的进口市场,他说∶「如果不 能消除检疫限制,达成任何市场开放与降低关税方案,都将毫无意义」。 美国要求中共必须完全撤消美国小麦进口限制,让美国果农得以合法 销售香吉士等柑橘类产品到中国大陆,也应接受美国进口中国大陆肉品的 同一检疫标准,让美国各类肉品卖到中国大陆。 朱熔基昨天在北京的记者会上则说,目前中国大陆加入世贸组织存在 著「机遇」,中共「准备做出最大的让步」,他呼吁美国和欧洲联盟都从 大局出发,以促进国际市场繁荣著眼,大家互让一些,「那麽达成协议是 很有希望的」。 ~~~~~~~~~~~~~~~~~~~~~~~~~~~~~~~~ 叩门世贸北京准备大让步 朱熔基表示加入的时候到了电讯、金融市场都要对外开放  【联合报系特派记者李春北京报道】针对大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 O)问题,总理朱熔基昨天表示,大陆加入WTO的谈判该结束了,大陆 准备作出最大的让步:通讯市场、金融市场都要对外开放。  朱熔基昨天在记者会上表示,大陆从申请加入关贸协定缔约国,到要求 加入WTO,巳经谈了十三年,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现在该结束这个 谈判了。  朱熔基认为,大陆现在已有加入WTO的机遇:第一,现在WTO国家 都认识到,没有大陆的WTO是没有代表性,是忽视大陆这个潜在的最大 市场;第二,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积累经验,对符合WTO条件所带来 的问题,已提高监管能力和承受能力,因此准备作出最大的让步。 ~~~~~~~~~~~~~~~~~~~~~~~~~~~~~~~~ 美国重量级议员提案反对中共此时加入WTO (记者黄贞贞纽约十五日专电)中共当局日前宣布开放大陆金融市场,加快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脚步,但中共的如意算盘可能「失算」。美国 重量级国会议员正准备拟定一项新法案,要求克林顿政府在未获得国会同 意前,不得与中共签署任何同意中共入会的协议。 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的共和党籍议员赫姆斯与商务委员会民主党籍议 员霍林斯在一封致参议院同僚的信中说,中共破坏人权、派间谍窃取美国 军事机密及可能的科技移转问题至今仍未解决,目前并非中共加入WTO 的适当时机。 民主党众议院少数党领袖盖哈特日前也提出与赫姆斯及霍林斯类似主 张的议案,美国国会的反对,为中共加入WTO进程投下阴影。 这两位资深议员主张国会应检视所有美国与中共签署的有关入会协议 内容以及所有的相关讨论,以反映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并保美国的利益, 希望所有的议员能响应他们的行动。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针对赫姆斯与霍林斯的提议,克林顿政府官 员表示,有关中共加入WTO问题,政府向来都谘询国会的意见,更何况 一旦中共成为WTO会员国,还需要国会同意给予中共永久最惠国待遇。 白宫官员说,中共今年表达加入WTO的强烈意愿,除了今年十一月 WTO将在美国西雅图举行新一轮的贸易谈判,中共不愿被排除外,另一 个原因是中共不希望台湾比大陆更早成为WTO会员国,同时中共总理朱 熔基希望利用中共的入会,为大陆低迷的经济注入新活力。 ~~~~~~~~~~~~~~~~~~~~~~~~~~~~~~~~ 美促华开放农产品市场强调入世贸条件 【明报专讯】中国总理朱熔基周一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准备为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作出「最大让步」後,美国贸易谈判官员昨日在美国表示,中国必 须先与美国解决包括小麦、柑橘和肉类等农产品贸易问题,才得以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否则将被拒於门外。 路透社的消息指出,中国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购买国,坚持以发展中 国家的身分加入世贸,由此可以适用较少的农业贸易改革。但是,美国的 贸易谈判官员坚称,除非中国愿意处理农业贸易议题,并进行广泛的经济 改革、致力改善人权,否则将被拒於世贸门外。 美国贸易代表特别谈判官舍尔对主管国际贸易的美国参议院金融小组表示 ,虽然过去数月的谈判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如果不触及小麦、柑橘和肉类 问题,就无法达成世贸协议。他并表示,对原则上的协议不感兴趣,需要 具体确实的项目。 改革经济 改善人权 上周刚结束对中国访问的该名谈判官员认为,中国已表明准备解决棘手的 农业问题。他说,过去几周来所获进展比过去几年还多,中国现在明白, 开放农产品市场是加入世贸协议的必要前提。 朱熔基周一在记者会上亦表示,只要双方从大局出发,彼此作出一点让步 ,能够达成协议还是有希望的。 中国拒绝进口美国感染黑穗症的小麦,并因怀疑美国肉类检疫系统的安全 性,不愿进口美国肉类,且对美国柑橘走私流入中国而不满。中国和香港 去年共购买三十三亿美元的美国农渔林业产品,成为美国该类产品的第四 大消费国。 美国参院金融小组主席葛拉斯利担忧,克林顿政府可能曾急於与中国达成 协议,以保持与下月访美的中国总理朱熔基的良好关系。他警告政府不要 急於求成,令朱熔基在农业问题上凯旋而归。 ~~~~~~~~~~~~~~~~~~~~~~~~~~~~~~~~ 中国电信业长期被垄断收费高企 【明报专讯】目前中国的电信部门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全国一片 要求电信减价的呼声中,一些专家认为,电信行业垄断利用「特权」制定 了背离成本的高收费,又因「垄断」阻碍新技术的使用,且浪费网络资源 。 上网费高美国六百倍 据统计,中国长途电话费和上网费分别是美国家庭通讯支出的三倍和六百 倍。电话初装费最高时每部电话高达五千元人民币,即使在本月一日之前 ,北京市电话初装费仍要三千五百元。从大陆打到美国的长途电话,国人 仍要比人均收入九倍於中国的美国人多付两倍的价钱。 中国电话费及上网费过高,国内普遍认为电信业垄断是主因。电信行业能 够保持长达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其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电信部门享受国家 特殊优惠政策,中国电信并以优惠政策制定和成本脱节的高收费。  消费者认为,电信业的建设费用之中,最少有三分之一来自消费者,但 中国电信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电信新技术的革命,老百姓却没有适时受惠 。 电信垄断及收费过高还阻碍了电讯的内需发展。目前国内的互联网使用普 及率偏低,上网人数仅二百一十万人,只有七十四点四万多部电脑上网。 上网人数少的原因之一是上网费太贵,而电信「垄断」亦或多或少地阻碍 了新技术的使用。同时,由於营运费定价高,使已有的传输网络利用率极 低,直接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 有研究的经济的人士说,电信垄断经营体制,建立在以话音业务为主、电 路交换技术的基础上,其弊端不止限於拉低服务质量、收费居高不下,还 妨碍了以电信新技术、新业务为基础的数据通信业务在社会和其他部门的 应用。 阻碍发展浪费资源 不少新兴电信技术和业务,已经不可能由电信部门一家来完成,过去难以 进入的电信行业,随着技术的进步,进入行内的经济条件大为降低,社会 各方面要求公平竞争的呼声愈来愈高。 ~~~~~~~~~~~~~~~~~~~~~~~~~~~~~~~~ 英国报刊有关中国事态的报导和评论摘要(1999-03-16) 这几天英国报刊上报道较多的内容是刚刚结束的中国人大会议以及会后朱 熔基总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星期二的《每日电讯报》以赞许的口吻报道 了中国人大通过有关提高私营经济地位的宪法修正案的情况,但这篇报道 同时指出: “尽管中国急需私营经济的发展来解决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下岗问题,但 私营经济仍然受到国有银行的歧视,国有银行在放贷时往往偏向国有企业 。” 人权 星期二的《泰晤士报》和《独立报》报道了中国总理朱熔基在人大会议结 束之际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内容,报道重点放在朱熔基针对中国不同政见人 士的言论上,《泰晤士报》的报道说:“朱熔基警告西方国家政府不要支 持流亡海外的中国持不同政见人士,这再次表明了中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 的强硬态度。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欧盟正在考虑是否在本月晚些时候日内 瓦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提出批评中国的议案。北京把政治流亡人士 称为对民主的威胁这一举动使许多国家的外交官感到吃惊。” 台湾问题 同一天的《卫报》则重点报道了朱熔基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报道说: “朱熔基重申了不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立场,但他指出,中国不会轻易 动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朱熔基还驳斥了美国方面提出的有关中国刺探美国 军事情报的指称。” 中美关系 《国际先驱论坛报》星期二刊登一篇分析文章,谈到中国对最近国际关系 领域的一些变化感到迷惑不解。文章说: “就在98年底,中国的官员和学者还在高兴的庆祝中美建交二十周年,欣 慰的谈论两国首脑的成功互访。而三个月后,中美关系却急转直下。美国 指责中国盗窃它的核技术机密,华盛顿讨论让台湾参与其导弹防御体系, 美国国会参院通过谴责中国人权纪录提案。密切关注最近势态发展的一位 中国政府高级顾问说,根本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许多人不知该如何 应对.” 文章接着说,中美关系的恶化,并不是唯一一个令中国领导人意外的发展 。中国对国际环境的几个非常关键的看法都受到了挑战。文章指出: “中国一直认为美国处于逐渐的衰退之中。但美国的经济持续增长,而中 国的经济却在下滑。这对北京认为它的经济将最终超过美国的这样一个基 本看法是个巨大的挑战。另外,中国1996年签署了禁止核试验条约,认为 ,中国的战略地位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稳定并逐步改善。但印巴核试验 结束了中国在亚洲的核垄断。” 文章接着谈到中国面对这一切突如而来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作出什么反应: “要判断北京是否会因此在亚洲采取更强硬的立场现在还为时过早。不过 ,每当中国感到威胁的时候,它很少会采取犹豫不定的态度的。西方官员 说,已有迹象显示,中国将变得更为强硬。它目前已在寻求俄国的支持, 受到威胁的心理可能会使中国进一步向俄国靠拢。” 外国投资 星期一的《金融时报》援引国际清算银行的数字说,外国银行对中国的贷 款去年的前三个季度就已经急剧下降,这发生在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倒 闭之前,《金融时报》的文章然指出: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正是由于海外银行贷款额的减少,中国才未能在经 常项目结余的情况下增加外汇储备。但香港的一些银行家在对国际清算银 行的数字加以研究后说,现在还很难断定海外借贷额减少的真正缘由。” ~~~~~~~~~~~~~~~~~~~~~~~~~~~~~~~~ 评论:反华风潮飙起 留美华人会成最大受害者吗? 中美两国有没有在对方境内从事间谍活动,这个答案恐怕不言自明。问题 是美国为什麽会在现时挑起这个话题。自去年底起,美国国会就有人要求 调查中国窃取美国军事科技机密的问题,最近又抛出一个华裔电脑科学家 李文和。政府没有依据把他入罪而是把他解雇了之。媒体推波助澜,话题 越炒越热。随着朱熔基的来访,这个话题还会炒下去。 为什麽美国又会出现一股反华风潮?表面上看是由于克林顿去年夏天访华 引出了杭州“中国民主党”,国内异议人士呈踊跃组党之势,不出半年, 也就是到去年年底,中共当局痛下决心,冒天下之大不违,强力予以铲除 。这等于公开地否定了联合国人权条约在中国的地位,也给克林顿的外交 政策一记耳光。反对克林顿的人终于找到好借口。 再从美国两党的权力角逐来看,美国总统大选的日子日益逼近,共和党要 想从民主党手中夺走总统宝座谈何容易。克林顿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经济 出现持续七年景气的难得局面。克林顿又利用富足的财政盈馀大派「利市 」。共和党先是抓住克林顿的性丑闻穷追不放,不料,小克的民望始终居 高不下。在内政方面,共和党可以用来攻击民主党政府的话柄实在不多了 。於是很自然地就转向了外交政策,而其中克林顿的对华政策最受质疑, 也就成为共和党主攻目标。 朱熔基昨天抱怨说,美国内斗使中美关系成为牺牲品。其实,中国共产党 一党独裁的局面不改变,全世界爱好自由、民主的人士不会甘心,西方的 资本家及其代言人出于百年的恐共心态,自然也不会放心,中美关系总会 不断冒出新的难题。这才是问题的实质。中共实在应该识时务,放弃共产 党这个臭招牌,开放党禁报禁网禁。 金子言先生在今天的香港《明报》载文说,这次反华风潮,最大受害者将 是留美华人。中共在美国的喉舌如《侨报》也在拼命朝这个方向炒作,本 叟却不同意这种看法。美国是个法治国家,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出现大面积 排华冤假错案等迫害事件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广大留学生不是特务的, 自然心里无鬼,而受过特工训练的专业特务,也不是轻易能抓得着的。在 美国,和中国这种警察国家不同的是国家机器不能胡来。没有证据,什么 也不能动。比如据《新闻周刊》报道,FBI在十几年前就怀疑上李文和了, 先后二次要求监听他的电话,每每被法院以“证据不足、侵犯隐私”为由 予以拒绝。直到今天,李文和还是自由人。这要在中共控制下的中国,能 想象吗?(智叟) ~~~~~~~~~~~~~~~~~~~~~~~~~~~~~~~~ 中美间谍战,华人要善於自处 中共盗窃美国的核机密,而克林顿政府对涉及国家安全的间谍案抱无 所谓的态度,正在国会和主流媒体发酵。在国会和媒体纠缠在克林顿的绯 闻案时,已有个别参议员在关注克林顿可能涉及“叛国罪”。虽然现在言 之过早,但小克只关注中国大陆的市场而忽略国家安全,不能不说的确是 个错失。 这次间谍案的涉案人是李文和。本来是证据不足,只是两次没有能够 通过联邦调查局的电脑测谎,而他也不肯配合当局所做的调查,因而被解 雇。到目前为止,李文和还只是个“疑犯”,就算是他向中共提供有关机 密资料,是有意还是无意也还不清楚。但既然涉及华裔,作为美国的华人 ,心头自是别有一番滋味。问题还在於类似事件不单此一宗,除了高科技 的泄密,也还有政治献金案,而卷进去的多为华人。 现在“冷战”虽然表面上结束,实际上并未结束。原来的资本主义阵 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已演变为民主阵营和专制阵营的对抗;由於苏联 的瓦解和正在向民主化过渡,而中国也已将社会主义转化为官僚资本主义 ,因此过去“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已被“以中国为首的专制主义 阵营”所代替。中国从来是把美国视为“敌对势力”的元凶,美国当然也 不放弃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以美国为首和以中国为首的直接交锋中, 在美国的华人很容易成为磨心而须善於自处。 一般来说,作为中国人,去爱中国没有问题,但如果入了美籍,宣过 誓,效过忠,那麽所爱之国就必须是美国。如果此时为中国效劳,特别是 如果出卖美国的利益,在美国人看来,当然是一种叛国行为。而为一个独 裁而野蛮的政权效劳,就是在中国人看来,也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除 非效劳是手段而立志去改造这个政权。 现在不幸的是有些中国人来了美国,也宣誓入籍了,但他们爱的不是 美国而是中国,这种现象一多,对其他已入籍或准备入籍的华人绝对不是 好事情,因为其他美国人会对他们的忠诚表示怀疑。美国是由移民组成的 国家,也是相当宽容的国家,华人可以参政,可以从事高度机密的行业, 但如果有些人滥用这种平等权利,就势必害了其他人。到时说甚麽“种族 歧视”,也不会引来同情。 当年中共在印尼就是由领事馆通过地下组织鼓动那里的华人“爱国” ,各种华人的“爱国”活动非常张扬,包括举着五星红旗游行。於是华人 被一些印尼人认为是中共的第五纵队,所以大批华人在六五年的“九三十 ”事件中被右翼军人所杀。本人当时也是在当地地下党的教育下,“爱国 ”爱到发昏,所幸回了国,否则也可能在印尼成刀下鬼。印尼的排华自是 践踏人权的行为,但中共的那些做法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平心静气想, 如果我是印尼人,也不会容忍北京这样做的。美国虽然比印尼文明得多, 但这个教训不可忘记。日本偷袭珍珠港美日爆发战争後美国也曾把日本侨 民关在集中营,虽然现在美国从人权出发又道歉又赔偿,但如果中美严重 敌对,谁能保证不会发生类似事件?就算国策不会变化,但美国的种族主 义者不会借此煽动排华情绪吗?北京的外交官员要撤回去很容易,可已生 根的华裔人士要往哪里走?就如要印尼的华人离开印尼,他们能到哪儿去 ?除了有人收容外,未来的生活呢? 还有一个怪现象的是,虽然台湾海峡两案怀着敌意,但这次涉嫌的李 文和却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政治献金案中为中共拉线的也多为台湾人。 连中共在美国走私军火,中介人也是台湾人。是这些台湾人有“中国情结 ”,还是中共的统战伎俩(当然包括银弹攻势)特别高超?这当然和某些台 湾人的不争气有关。台湾将来如果“亡国”,就是亡在这类人手里,这类 人不但在台湾本土有,在海外的华人社区里也有。就像现在香港政治、经 济、法治的大倒退,就是一些香港人卖港求荣的结果。其他国家也有这类 人,但在华人中是不是特别多一些?(凌锋) ~~~~~~~~~~~~~~~~~~~~~~~~~~~~~~~~ 关于《<新闻周刊>报道:中共“吸尘器”无所不在》一文的补充 昨天的小参考(990315.txt)如下一段文字存在严重的误导: " 「新闻周刊」报导,洛萨拉摩斯实验室间谍案另一嫌犯--美国女科学 家琼安辛顿喊冤说,指她与中共分享制造飞弹机密,完全是「麦卡锡时代 的指控」。她指出,「他们只需引起人们对间谍的恐惧,然後媒体爱怎麽 报导就怎麽报导。」 " 经核对《新闻周刊》的原文,方知这位“琼安辛顿”原来竟是一个有趣的 人物。她在1948年底投奔延安,被美国「麦卡锡时代」的媒体斥为“金发 叛国者”。原子弹结束了二次世界大战,帮我们中国人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而琼安辛顿却从内心认为原子弹是人类的罪恶。她在延安恋爱结婚,却 根本不受共产党信任,反而被下放到内蒙古附近农村18年,之后获准在北 京郊县一个饲养场落户。艰难的中国岁月早已把这个早年的年轻美国核技 术员磨练成为一个死心塌地的马列主义老太太。虽然住在中国,她却对邓 小平以来的改革开放愤愤不平。西方驻京的外交官认为琼安辛顿是那种淳 朴的美国乡下人。她的女儿在中国出生、长大、上学,六四后在美国因拍 摄纪录片《天安门》而着名。二年前,本叟在纽约见过琼安辛顿的丈夫, 也是一个毛狂热分子,对文化大革命仍然歌颂不已,对邓改革以来的一切 持批判态度。想想这一家人的遭遇,多么扭曲的故事,不禁感慨,岁月捉 弄人,信仰也捉弄人啊。(智叟) 原文附后: Newsweek International, March 22, 1999 A Cold War 'Mata Hari'? In the spy scares of the McCarthy era, a Los Alamos scientist who had immigrated to China became a prime target. By Melinda Liu Tales of China's nuclear spying at Los Alamos go back to the 1950s, and the notorious controversy over Joan Hinton. Before she was labeled a "blonde traitor" in the McCarthy-era press, Hinton was a 24-year-old scientist reveling in the "tremendous atmosphere" of discovery at the supersecret New Mexico lab. She vividly recalls sneaking past Army patrols with colleagues on July 16, 1945, to witness America's first successful nuclear test at Alamogordo: "A beautiful white dome floated up above the rising sun, and we just watched and watched and suddenly, Wham! The noise finally hit us." The romance ended for Hinton when the United States dropped the atomic bomb. In December 1948 she joined the communist Chinese cause, inspired by accounts of the communist struggle from her brother, author William Hinton, who was accused by McCarthyites of propagandizing "for the brain-washing, soul-killing Red Chinese." She surfaced four years later at a Beijing peace conference to express "a deep sense of guilt and shame" for Hiroshima and to denounce the bomb as "a crime against humanity." That appearance sealed her fate as a target of America's anti-communist frenzy, and a life of exile. She and her husband spent 18 years in the hardscrabble countryside near Inner Mongolia before moving to a farm north of Beijing, where they still live in the shadow of the '50s. Spry and white-haired at 77, Hinton holds up an old caricature from Real magazine, portraying her as a trench-coated femme fatale against a mushroom cloud background. The caption calls her a "Mata Hari trudging in Mongolian mud" who had "given her all to the reds." Hinton laughs: "They just whipped up a spy scare, and the media wrote whatever they wanted." Though never formally charged with espionage, Hinton's case drew intense scrutiny from the Senate Internal Security Subcommittee, which closely questioned her brother in July 1954. Nothing came of it. The U.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said she never had a security clearance and had done work on a low-power reactor that was subsequently declassified. In China, Hinton says, she never worked on nuclear weapons: "Nobody had to help China with the bomb." Beijing's real bomb builders were rewarded with lavish perks and apartments. By contrast, Hinton and her husband married in Mao Zedong's preliberation stronghold of Yanan and helped the communists develop farm tools. "I made a donkey dump cart," says Hinton. They remain ascetic Maoists. They are disappointed that 20 years of reform in China have handed over communal property to "capitalist compradores," and that dairy products from the station's 200 or so cows go to feed the customers of a distinctively American icon, McDonald's. Today Hinton is no longer a symbol of cold-war hostility. To one Western diplomat in Beijing she is merely a "granola-eating innocent from Vermont." (Her family founded the Putney School there.) While many Chinese sympathize with Hinton's travails, they, too, find her straitlaced Maoism curiously out of date. McCarthy-era scare-mongering did not always lead to such a benign ending in China. After the brilliant, MIT-trained scientist Qian Xuesen was interrogated by the FBI on suspicion of being a Communist Party member he returned home to become the father of China's ballistic-missile arsenal, designing the Silkworm and M-9 missiles. "Almost all prominent McCarthy-era targets were hounded for their China policies," says Qinghua University professor Xue Mouhong, a Chinese America-watcher and former diplomat. "But I'm sure the American people will not allow current tensions to become a second McCarthy period." If there is at least one thing on which Washington and Beijing can agree, it is how far they've come since the first Los Alamos spy scares. http://www.newsweek.com/nw-srv/printed/int/asia/ov0412_1.htm ~~~~~~~~~~~~~~~~~~~~~~~~~~~~~~~~ 金融时报指中共加强研究电脑战对付台湾 (记者欧俊麟伦敦十六日专电) 英国金融时报今天表示,中共正在多方设 法取得干扰台湾军事指挥系统的能力,对台湾进行电脑战,而台湾由於本 身便是电脑零件的制造者,也自有它的基础可以进行资讯战活动。 该报引述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的中共军事问题专家穆维农说,中共正 设法想要取得电脑战的能力,以便除了可以干扰台湾的指战系统,并希望 最後还可以利用网路骇客进入控制亚洲地区美军兵力部署的美国军事网路 。 穆维农说,共军在其作战演习里曾致力於一种「地区阻绝战略」;根 据这种战略,它将在对台湾发起快速而猛烈的攻击,迫使它接受谈判的同 时,又能够将美国的海军兵力阻隔在一段距离之外。 穆维农认为中共在资讯战的努力尚属实验阶段,但他相信以共军的情 况,最後是有可能发展出进行电脑网路攻击的能力。军事专家表示,中共 由西方国家所取得的数百部超级电脑正可以协助它破解高度复杂的电脑密 码,有助於它发展这方面的能力。 金融时报并另引述五角大厦的一份海峡两岸军事态势报告说,中共在 发展它的全面资讯作战战略里,也正在研究如何可以将电脑病毒植入外国 的网路,干扰对方的系统。 它说,中共的最高优先仍在於防卫性的资讯战程式,但它这个努力的 一个结果是加强它对台湾军事和民用资讯基本设施系统的攻击和防卫的能 力。 但是,报导中也表示,作为一个主要的电脑零件制造者,台湾也有它 的能力进行资讯战,特别是在电脑网路攻击和引入敌意的密码这些方面。 它说,随著新的电脑系统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台湾增强它在制造这些 系统上的角色,台湾利用这种情势进行资讯战的能力也可望大大的增进。 ~~~~~~~~~~~~~~~~~~~~~~~~~~~~~~~~ 南韩第二大报专文分析台湾外交新策略锁定波捷匈 (记者颜伶如台北十六日电)韩国「中央日报」日前刊出一篇报导指出,台 湾变换外交策略积极拓展东欧外交,扬弃过去以中南美洲或非洲贫穷国家 为主的银弹外交,改以推销中小企业成功秘诀,目标锁定波兰、捷克、匈 牙利东欧三国。 这篇由韩国「中央日报」驻香港特派员陈世根撰写以「台湾外交之诀 窍」为题的专文指出,台湾的外交变了,以往以中南美洲或非洲贫穷国家 为对象所推动的银弹外交渐被扬弃,认为「以金钱收买朋友」的方法面临 瓶颈,因而改以「中小企业王国」美誉的技能 (know-how) 推销 台湾中小企业成功的秘诀,首要目标锁定企图东山再起的东欧三国--波兰 、捷克、匈牙利。 文章中指出,今年二月间,台湾外交部与公营机构中华经济研究院共 同开办「中小企业研习班」研讨会,曾邀集波捷匈三国主管经贸及财税的 官员访台,并提出负担机票及二十天在台华部费用的优惠条件。 陈世根在专文中指出,这个策略果真奏效,东欧核心三国财经官员大 举访台,将台湾中小企业支援方案、相关法规及生产、投资、贩售等具体 运作方法,毫无遗漏的抄袭回去。   他写道∶「无庸置疑的,他们在国际间也就自然成为『台湾传道士』 ,尔後彼等国家愿意的话,台湾政府将会以举办研习班、派遣顾问团、扩 大投资等方式,继续与东欧国家保持密切来往。」 陈世根在文章中指出∶「台湾的这项战略,时值欧元时代来临,如能 透过东欧接近西欧,与欧洲地区构筑桥梁,则对推展『潜行外交』的台湾 而言,东欧实可谓最妥适的地区。」 外交部今天发布新闻稿表示,韩国「中央日报」发行量近两百万份, 是南韩第二大报。 ~~~~~~~~~~~~~~~~~~~~~~~~~~~~~~~~ 江泽民访意大利掀两岸外交战 【苹果日报综合报道】大陆与台湾的「外交战」近日有即将再起风云的迹 象。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将於本月下旬到意大利访问,有报道指江泽民可 能透过罗马政府与梵蒂冈接触。而台湾则公布今年外交预算,预定增加至 四百多亿元新台币(约一百亿港元)。并准备积极拓展与波兰、捷克及匈 牙利三个东欧国家的官方关系。 ~~~~~~~~~~~~~~~~~~~~~~~~~~~~~~~~ 评论:中共外交策略的大转变 伊铭 进入1999年以来,我们分明感受到来自北京的异样气息,具体到内政方面 ,他们维护「社会安定」的决心似乎更强了,佐证就是江泽民反复声明过 的「坚决不允许反对党存在」;而外交方面则趋於灵活、多变、强势。有 消息说,中南海巨头在新的一年里将投入更多的精力於外交,因为他们发 现,综合国力上升与国际政治斗争程度成正比,原来保守的外交政策已不 符合形势需要了。 已知的外交课题有:(一)外交部长唐家璇,於今年初访问了埃及、肯尼 亚、乌干达、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五国以及法国;(二)2月,既是中 共第4代领导人代表人物又是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出访南非等4国;同月, 朱熔基访问北方近邻俄罗斯,完善了双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三)4 月,朱熔基将首次实现访美。据信,届时中共入关谈判将获得突破;同月 ,李鹏访问欧、亚4国,从外围抑制新疆独立运动;(四)6月江泽民访闻 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如此齐头并进、竞相走向世界,对於中南海领导 集团来说,确实还不曾有过。 那麽,北京改变外交策略的目的何在?除了适应国际政治斗争需要以外, 是否还有更深一层考虑呢?换句话说,是为了对这个世界加深了解呢,还 是为了塑造国际形像?是为了观摩外国建设经验呢,还是为了推销中国革 命?应该说都有一些。但那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以「大国」风采重 临世界,并在两岸统一问题上争取较多的主动权。 在具体策略运用上,北京外交又呈现不同的姿态。简单归纳起来,应该是 以下12个字:「因国而异,因势利导,全面开花」。比如单边实力外交、 均势外交、伙伴外交以及多边制度外交等交叉运用,其中以伙伴外交为主 要手段。所谓单边实力外交,是指增强自身综合国力,以实力说话;均势 外交包含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发展不明确第三者协作关系;伙伴外交指 构建与大国间的伙伴关系;多边制度外交指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以及其它区域性组织。 在此一复式外交思想指导下,北京决策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既邀请外国领导人──尤其是西方大国元首──访问北京,其政治巨头 也一改以往只注重内部事务的特性,纷纷走出国门。曾几何时,还是共产 党官僚的江泽民、朱熔基、胡锦涛、钱其琛等,而今皆成为世界外交舞台 耀眼的明星了。 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北京今年的外交思路应该会沿着既定的方向发 展。其中,朱熔基访美与江泽民访欧,将会成为国际外交的重大事件。因 为,江泽民与朱熔基皆是长袖善舞之人。虽然中国的人权状况会受到激烈 抨击,仍不排除他们会在欧、美掀起「中国旋风」。 如果说提升国际地位是北京外交策略的「主旋律」的话,那麽遏制台湾存 在空间则是北京外交的「打击乐」。二者相辅相成,互相烘托。或者说, 前一点是纲,後一点是目;前一点有声有色,後一点自然也会奏效。当然 ,北京有时候也会将两者位置颠倒一下。比如前不久,在对待台湾与马其 顿共和国建交事件上,北京就毫不犹豫地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让当事者 以及世界感受到中共的存在。比较而言,台湾的外交就逊色得多。且不说 与台湾保持邦交关系的27个国家,又穷又小,用魏京生的话说,在世界地 图上很难找到。即便如此,仍要经常不断走动,给它们施以援助,否则便 有可能倒戈。 北京的外交资源是台湾无法比拟的,例如经济成长、巨额贸易、广大市场 、控制自如的国有企业,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角色等等,台湾哪能 比得上?有人预测,接下来与台湾断交的将是梵蒂冈。梵蒂冈是与台湾维 持邦交关系的唯一欧洲国家,虽然属於城中之国,影响却非同小可。事实 上,教廷已多次表达与北京发展友好关系的意愿,只是北京一直以如下的 建交两条件来回应:(一)梵蒂冈须先与台湾断交;(二)梵蒂冈不得以 宗教事务为名干涉中国大陆内部事务。 毫无疑问主动权在北京手里。设若梵蒂冈与台湾断交,中南美洲极有可能 发生多米尼骨牌效应,因为与台湾维持邦交关系的14个中南美国家,多数 信奉天主教,且多以教廷的外交关系为认同标准。 ~~~~~~~~~~~~~~~~~~~~~~~~~~~~~~~~ 如何面对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忧!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深夜,重病的孙中山先生,已不能畅所欲言,仅 呼「和平、奋斗、救中国」。十二日上午九时二十七分与世长辞。  哀痛的表现,触目可见。北京大学与台湾学生会的挽联,说明台湾人对 孙先生的崇敬,以及跃马中原的志气: 三百万台湾刚醒同胞,微先生何 人领导? 四十年祖国未竟事业,舍我辈其谁分担! 日本殖民下的台湾 ,则见不断的纪念文字与活动吊伟人。「台湾民报」披露大量的文章,称 孙先生为「弱小民族之父」、「中华之华盛顿」;署名「泽生」者,更在 一九二五年四月十一日出版的该刊中,引称孙先生为「国父」,充分流露 台湾人的孺慕之情。  一九四○年四月一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孙先生为国父。一九四 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台湾区的日军投降,台湾重归祖国,成为中华民国的 一省,孙先生也就正式成为台湾人的国父,以迄於今。  两年前,李登辉先生会晤民进党的国大代表,後者当面劝进,请李先生 做「台湾人的国父」。李先生闻言後,「笑而不答」。他为什麽笑?他何 以不答?在在耐人寻味。如果要当新的国父,只有独立建国。就台湾地区 而言,必先推翻中华民国,这就不是大多数人主张的维持现状了。退一万 步说,中华民国如果被推翻,第一个受害者,就是中华民国总统。在正常 的心态下,他笑得出来吗? 近年来,李先生以健谈闻名。一九九六年十 二月,接见日本作家深田佑介,畅论读到一本书,主题是要将中国分割成 七个小国。李先生觉得该书「见解精辟」,所以感到「相当敬佩」。他又 如何面对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孙先生?逢三月十二日,我为孙先生哀, 更为中华民国忧!(周玉山 台北 大学教授) ~~~~~~~~~~~~~~~~~~~~~~~~~~~~~~~~ 疯狂的台湾:警方破获800万人浏览的色情冠军网站 (苹果日报报道)台湾虽然形式上是一个民主社会,但它的价值系统还是非 常的传统。在色情问题上的双重标准,还距离西方自由国家十万八千里。 台湾不仅现实里是一个高度色情化的社会,电脑网络上的色情网站也泛滥 成灾。当地警方昨日却大举出动,破获历来浏览人数最多,达八百多万人 次的全台最大色情网站「纬柏成人网」及其他五个色情网站。令警方惊讶 的是,被捕的其中一名网站主持人,竟然是患肌肉萎缩症的残疾青年。 据台湾《中时晚报》报道,警方破获的六个色情网站,六名主持人从大学 生到小学毕业,不懂英文且远住金门外岛的都有。警方昨日将六名被捕的 主持人以涉嫌妨害风化罪、儿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条例送法院办理。 经警方调查,这些色情网站都是在最近半年内陆续成立,其中,「纬柏成 人网」是全台最大的色情网站,以当地二千一百万人口计算,据了解半年 来该网站有超过三分一台湾人进入浏览。他们和外国色情网站合作,赚取 广告费,警方初步估计,每个色情网站成立半年来平均获利高达五、六百 万元新台币以上(约一百二十万港元)。 18岁大学生主持 警方并且发现大学生最热衷上网,有人更利用课馀投身色情网站赚钱。其 中一个被破获、名为「小娟网站」的主持人张克群,年仅十八岁,目前仍 是台湾铭传大学一年级学生,他以姊姊「小娟」的小名,用小女生的口吻 在色情网站上以极为暧昧的字眼挑逗众多男性网友上网,观看他所贴的色 情图片及广告。 揭发残疾者开设 此外,金门县警方昨日亦首次发现有人在金门县设立色情网站,涉案的林 振和仅有小学学历,且因罹患肌肉萎缩症,长年患病在身。 据林振和表示,他是靠电视教学学识网页制作技巧,因一时好奇而架设色 情网站。 ~~~~~~~~~~~~~~~~~~~~~~~~~~~~~~~~ 对美国民主和权威统治的看法  经常在贵版读到有关民主的讨论,百家争鸣,读後获益匪浅,但对有些 论点不敢苟同,现述管见,聊作抛砖引玉。  民主是一个博大的课题,总的概念应该是:由人民去主宰国家,决定自 己的命运而不是任由某个政党来摆布。  在历史的长河中,民主的诞生尚为时甚短,因此今天没有也不可能有绝 对完美的民主,美国也不例外。美式民主是美国人民的政治理念,非放诸 四海而皆准,只能借鉴,不能依样画葫芦。如果站在马列主义、儒、释、 回等教派的立场去评价美国民主,当然是离经背道。但不能否认它是美国 人民现阶段认为是适合的民主,民主的真谛重在制衡,即人民、政党、舆 论三者的互相制衡。  美国今天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强,民主是力量泉源之一。至於枪枝、毒 品〖滥、犯罪率高,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因素,不能简单的归咎於民主。由 此引申,台湾的民主乱象不足为怪,议会争论,是正常现象,应该肯定的 是她毕竟迈出民主的脚步。  新加坡是一个人口不到纽约布碌仑一半的小国,用它的治绩来衡量世界 ,失之偏颇。李光耀说「新加坡需要的不是民主,而是好的政府,就像儒 家理想社会」。这话似是而非,问题是好的政府从何而来?人民推选的不 就是民主?权威统治必招致独裁。赵紫阳当政时有菁英提出「权威治国论 」,并以新加坡、南韩等为例。从历史来看,权威统治如尧舜则人民幸甚 ,如桀纣则人民必陷於水深火热,毛泽东是历史上最大的权威,三年大跃 进,十年文革,人民受害甚深。 人民绝不能把命运寄托於权威!中国是儒家理论的发源地,老祖宗对我们 训诲了三千多年,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不能盲目崇拜西方,也不能夜郎 自大,历史在发展,人民在前进!民主是推动人类前进的动力!这信念不 应有任何动摇!儒家理念也应在这基础上推陈出新,不能抱残守缺。 (曾文辉 纽约市退休) ~~~~~~~~~~~~~~~~~~~~~~~~~~~~~~~~ 自由的可贵在我身上得到体现  我在大陆是做技术工作的,可是我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十多年,到头来仍 然是两手空空且一无所有。  由於我出身不好,又有海外关系,所以我的工资都比别人低一级,况我 家中有老有少,而且自己工资收入微薄,因此一家七口人只能节食缩衣, 过着吃不饱饿不死的日子。  在那计画票证的时代,粮票是全家人的生命票。布票及水果票是我们家 的奢侈品,我们将它卖掉,换成钞票去添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柴米油盐。有 时家里来了一个客人,没有东西,只好到左邻右舍去借几个鸡蛋来烧点心 ……。  大陆改革开放後,我们一家先後来到了美国,我卖苦力打工,省吃俭用 过日子,如今我们已有了自己的住房,并有一个礼品摊位,还有一家中国 餐馆,全家人分别以车代步。现在与大陆不能同日而语了。与其说这是我 们全家人的努力,不如说是制度使然,是自由的可贵,借贵报一角写出我 的感想。(王宇良 纽约市) ~~~~~~~~~~~~~~~~~~~~~~~~~~~~~~~~ 姑息专制独裁岂是爱国情怀  人有爱国的情怀是值得赞扬的,但是单有爱国的情怀,却不知道什麽才 是正确的爱国行为,却又是很遗憾的。这与母亲溺爱孩子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中国的政治现状就像是一个骄横惯了的孩子,讲不得。不但是中共本 身不允许有批评的舆论,即使在海外也有不少人对批评中共的言论愤愤不 平,说是把中国说得那麽坏,对你有什麽好处? 什麽时候中共成了中国 ?真不知该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往哪儿放?以前我们老是听中共说美国政 府代表不了美国人民,难道中共就能代表中国人民了?就是中国了?中国 是什麽?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而不是哪一路「尊神」,哪 一个政党。其实这是很简单的常识问题,根本无须赘言,可就是有那麽一 些人不知是真搞不清还是装胡涂,我认为爱国的海外华人们应负起一点责 任心,去看看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多少地方水土流失?沙漠扩大了多少 ?动植物灭绝了多少?北京的大气状况如何?祖国的青山绿水损失了多少 ?当你面对触目惊心的数据而夜不成眠的时候,不妨好好想一想这些恶果 是谁造成的。爱国的朋友们,指出祖国的缺点是希望她获得更大的进步。  什麽才是真正的爱国行为?联合起来写信给中共上层领导人,正告他们 不要再侵犯言论自由这一人类天赋的权利,如此国家才会长治久安,也就 根本不需什麽稳定来压倒一切了。(施晨 美国北卡州) ~~~~~~~~~~~~~~~~~~~~~~~~~~~~~~~~ 七绝二首--和江核心泽民总书记公仆同志 送交者: 卖国 于 March 15, 1999 17:15:51:    一   寒江雪柳日难晴,   玉树琼花不是春。   历尽心机成此景,   形明实暗最艰辛。   二   又是一轮皮影会,   十年血泪荡愁城。   满堂哈欠谁预事?   万语千言不关民。 附江泽民原诗: 七绝二首 江泽民    一   寒江雪柳日新晴,   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   人间万事出艰辛。   二   又是神州草木春,   同商国计聚京城。   满堂共话中兴事,   万语千言赤子情。 ~~~~~~~~~~~~~~~~~~~~~~~~~~~~~~~~ 政治瘪三江贼民 送交者: 愚之心 于 March 16, 1999 11:04:17: 照片:江贼民的迷思 http://www.geocities.com/Athens/Parthenon/2833/jiangkiss.jpg 悉获江贼民的网页,他老人家懂好几国语言,据说还要学习俄语、西半牙 语,还爱背书、背诗、弹琴,诸多爱好!其实,江贼民最大的爱好是打扮 形象,口袋里总是带个小梳子,即使在同外宾交谈时也忘不了梳梳头。当 然,这都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怎么就没听说江贼民喜欢学习研究《共产党 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法兰西内战》呢?他不是对共产主义信誓 旦旦吗?不可思议。实乃不务正业,站着茅坑不拉屎,明明是饭桶,却霸 占着马桶,误事且害人。不把全部精力用在改革大业上,我们要这样的核 心干什么? 世界上有球迷、歌迷、京剧迷、秦腔迷,在外人看来,都是不正常的人。 迷者相聚论明星,喜怒无常,不为异端。政治迷者论政治,激昂文字,也 不该有文字狱的陷阱,煽动罪是个啥球东西?我首先希望江贼民成为政治 迷,不要把政治明星的角色看得太重,学学齐王纳谏,这才叫热爱本职工 作,你就白捡个历史伟人的头衔了,何乐而不为?甘愿做历史罪人? 这次政协提案,有人提出要尊重社会科学,北京的专业星们果然对技艺感 兴趣,应放开言禁、党禁,允许民间组党、结社,搞业余星队。在历史上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都在下层或民间孕育而生,上层权贵至多有些学 者。中国的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管子、商鞅等,他国的柏拉图、卢 梭、马克思、释迦牟尼、穆罕默德、新旧约全书的作者,都是民间的产物 。法定一个苏主义、毛思想、邓理论、江学说,会成为历史笑话的。 原载:北美自由论坛 http://www.nacb.com/bbs/freetalk/messages/16555.html ~~~~~~~~~~~~~~~~~~~~~~~~~~~~~~~~ 腐败真相与中国共产党一党专制 展浩责 老百姓说:"如今的共产党与以前的共产党不一样了"。以前的中共是人民 的公朴,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如今的中共是人民的蛀虫,宗旨是让人民为己 服务。民间流传着不少总结当今中共形象的打油诗,既是普通群众所言, 自当是非常真实和贴切。现例举一二:形容中共一天的日程安排是:"早上 坐着车子转,中午围着桌子转,晚上搂着裙子转。"如今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自己的钱坚决不花,自己的饭坚决不吃,自己的烟坚决不抽,自己的老 婆坚决不睡。"由此可见,如今的中共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确是不一样了。 中共的腐败,其渗透力从中央到基层,无一在外。本人既是普通百姓,中 共高层的腐败自是只能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到,但对于地方基层的腐败,却 是耳濡目染。本人的一好友曾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公司的利益与政府 及金融部门的领导指示息息相关。因此,大肆贿赂这些部门领导成为该公 司公关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好友做为公司财务主管自是了如指掌。首先是 对这些当权派们请客吃饭,这不值一提,如今是小事一桩;再者是这些头儿 们平常吃喝嫖赌的"零花钱"也全从公司报销,每月动辙上十万(这种现象在 中国大陆已不算是新鲜事,政府的头儿们被职权内的公司企业养着这是普 遍的事);而且这家普通的房地产公司每年还要拿出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 公款在逢年过节时贿赂当权派们。有说是辽宁省朝阳市长刘相荣受贿,因 收受了一台彩电和两万元钱,后又翻案无罪,"只不过是一台彩电和区区两 万元,这在中共的官场不足挂齿",确实如此。好友所在的这家房地产公司 曾在金融部门一领导帮助下从中央贷下六百万美金的款项,事后,公司老 板为表谢意说相赠三十万,该领导质问道:"你说是美金,还是人民币?"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中共官场的贪婪腐败可见一斑。 那么,怎样彻底解决腐败问题呢?是如中共贼喊捉贼般的"反腐倡廉"吗? 不!这永远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实,在本人看来,最行之有效的办 法就是结束中共的一党专制。只有结束"一言堂",走民主的道路,实行政 党多元化,才能建立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这道理很简单,任何国家专政 机构之间要是没有互相监督与限制,势必造成一方一手遮天,进而无法无 天;政党也是如此,中共要一党遮天,一党专制。势必只有一味腐败下去, 直到彻底垮台。 http://www.china101.com/politics/messages/60354.html ~~~~~~~~~~~~~~~~~~~~~~~~~~~~~~~~ 读者来信照登:所谓的中国反对人士让我恶心 (附:二十问答) 智叟: (一) 真搞不懂,象你这样一个堂堂的中国人,什么时候拜在了洋人的脚下 ,当初八国联军打到中国的时候何曾想到要给中国人以民主和自由?如今 还有多少当初被他们盗(抢)出的文物他们何曾想到还给我们?想想吧, 做为一个中国人,外国人所谓的支持中国民主包藏了多少毒心。一想到所 谓的中国反对“人士”魏京生竟然说台湾可以独立出去一类的言论我就恶 心,这样的人要真能在中国上台,中国注定要完蛋,何况中国的老百姓也 并不傻呢。应该说中国没有反对人士,有的只是一搓对社会不满的分子, 而且这些人还没有骨气。 美国人对中国的人权真是“关心”,当中国受灾的时候,最有钱的美 国“捐赠”的是最少。傻子,你以为“人权”可以拿来当饭吃。当台湾还 没有回到祖国怀抱时你是否想到这是美国人在捣鬼?把眼睛擦亮些,我的 中国人。当美国人想在世界上横行霸道时,遭到中国的反对时,于是美国 人就开始对中国不满,为什么,因为中国政府主持正义而阻挡了他,于是 “爱美国的正义美国人”暄起了一股反华潮流。我真想不通,你是三岁的 小孩还是没长眼睛,竟然替这些人宣传,可怜可叹。 (二) 你好!由于本人文章水平有限,发表也就免了,免得引来一番争吵, 我可没有那样的精神。(1)你所赠三期杂志已拜读。感觉比较偏颇。既称谓 “百家争鸣”,怎全是对中共不满的新闻?(2)而且大陆官方的报纸怎就不 见登呢?(3)我也在国外(暂时)(4),记得有人说过,说到新闻的真实性 ,西方各大通讯社实在不敢相信,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虽说慢一些,却大 部分都是真实的。(5)在你们所摘登的消息中,我感觉到海外许多人对今日 中国的无知,基本上都是听美国的一些新闻机构的报道而得出的一些结论 。(6)只有真正生活在中国,才知道今日中国的现状。我看许多言论都是把 一个社会问题上升到一个政治问题了,都算到了中共的头上,我觉得这是 一种无知。就拿下岗来说吧,其实就是一种失业,在国外很正常,当中共 要打破大锅饭、实行市场经济时,下岗也就很正常了,但海外却把这一件 事看成了中共的一种失败或是一种罪过,何解?(7)当中共说人民币不贬值 时,我是绝对相信的,可是海外却是不停的问,我就搞不懂,中共领导人 在国际上说的话肯定不会是儿戏,为什么海外就是问过不停呢?(8)似乎非 得人民币贬了他们才算心安似的。最近的间谍案本不是什么大事,连美国 自己的最亲密的盟友也会对美国搞,而且美国自己也是此中高手,今日却 拿此事大作文章,何解?(9)据说美国的社会很是文明、民主自由而先进, 既然如此好,怎么就会怕共产主义呢?(10)不是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吗 ?人民如果觉得什么样的社会好,当然会自觉的选择,它美国有什么好怕 的,而且自己又有世界第一的军队,可见美国的到政客们对自己的社会制 度也是没有信心的。(11)说到民主、自由,美国有选择他们的生活方式的 自由,为什么中国就没有选择自己社会制度的自由呢?(12)美国是民主的 ,但却不给别人以民主和自由,何解?(13)当美国在以大欺小、猛捧伊拉 克时,何曾想到国际上并不支持它呢,它可以说打就打,连联合国都可以 绕过去,这种民主实在太可怕了。(14)总之是举不胜举。欧洲的英国可算 是绅士的典范,但在政治上却是典型的美国的哈巴狗,如果谁再说英国人 很有绅士风度,并用在我的头上,我以为是在骂我。 其实当今的中国并不如你们如登的文中所说的那么坏,也不是那么好 ,但总的趋势是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社会的改变不可能一拙而就,应该给 中共一些时间。(15)凭良心讲,九八年的洪涝灾害没有中共,情况将是另 外一会事,假设是在美国,又会是怎么样的呢?(16)不要说这都是因为中 共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的,我相信无论谁领导中国,想要求发展,这两者 都是很难兼顾的,西方发达国家不也曾经由此造成的巨大环境污染吗?(17) 对中国来说,其实今天已经没有什么不让你讲的了,难道就非得要登在报 上去骂中共才觉得有言论自由吗?(18)目前的中国人对自己的经济问题更 关心而不是言论自由,因为那毕竟不能创造生产力,不能当饭吃。(19)应 该看到,当今中国的领导人是越来越务实,我还是比较看好中国的明天的 。(20) 仅表意见,别无他意,更谈不上指教。 唐劲松 Mar 16. 99 智叟简答: 1. 一副真理在握的样子嘛,邓爷子的“不争论”也不过如此气魄吧。 2. 您眼神好,一眼看出特点,小参考只刊登那些中共不让发表的新闻。 3. 为什么大陆官方的报纸不登,那要去问问中宣部的丁八爷。 4. 开始还以为您在北京,用finger一摸才知你在非洲沙漠的中心。 5. 你这话让我怀疑你是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代理商。 6. 这么说美国的一些新闻机构难道比不上非洲消息灵通吗?俺不信。 7. 关于下岗,让谁下让谁上有没有公平的法律?打个比方,咱哥几个把你 边上的某个非洲小国家抢了,然后我说,兄弟们啊,咱们共产吧,由我来 领导,反正共产了嘛,大家就拼命干活,不用担心什么劳保啊,医疗啊, 退休金的什么,包在我身上。房子反正也是抢来的,就分给大家住着吧。 结果,辛苦几十年,我一转脸,把大家开除了,房子还要花钱买。你心里 怎么想? 8. 国家形象都让共产党给糟蹋了。你也听说了吧,那迟浩田当着美国媒体 的面在华盛顿硬说“天安门没死一个人”;还有,去年朱熔基访问法国, 人家都把“释放高喻”的传单撒到他脸上了,他老兄硬说没看见。你说, 这样的国家谁还敢相信?为了维护一党专制,国家的信誉被他们破坏殆尽 了。 9. 都是中共镇压中国民主党惹出来的麻烦。本刊另有专文论述。 10. 您误会了。美国从来不管,人民日报在美国畅通发行,网也没人禁。 相反,中国查禁的东西可就多了,这也怕,那也怕的,很没自信。 11. 看看人家的领事馆门前排的队就知道了。 12. 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给过我们选择自己社会制度的自由呢? 13. 你自己搞错了。 14. 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话呢?是强盗就该教训他。 15. 中共耍了我们50年,还要一些时间干什么啊?把国库转到瑞士,吗? 16. 没有共产党,美国发大水,人都淹死了吧? 17. 人家的环境已经解决得很不错了。不能说蒋中正染过梅毒,你非要长 黄梅疮,是吧? 18. 不能骂中共,只准吹捧党和政府,眼看着他犯错误,连个屁也不让放 ,那叫什么言论自由? 19. 言论自由是精神层面的权利,吃饭是肉体上的需要,二者怎能混淆? 20. 我也看好中国的明天。终于有了共同点。不过,我觉得,随着科技的 进步,中共将无法阻挡民主浪潮,言论自由、结党自由终将实现。共产党 早晚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这一天不远了。 -- The Chinese V.I.P Reference ┌──┐ mailto:BigNews@email.com The Best Chinese e-Magazine │则兼│ http://welcome.to/BigNews i SUPPORT FREEDOM OF SPEECH │明听│百家争鸣大参考-新闻自由小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