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参考总第387期(1999.04.08)全面报道中国政治反对派的新闻和评论 Xiaocankao Daily News - A Subsidiary of Chinese VIP Reference P.O. Box 33554, Washington DC 20033, USA Phone 1-202-296-518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中共订定防范「六四」纪念活动计划 2. 西安异见者为胡耀邦扫墓被拘 3. 北京警告徐文立家人勿在朱熔基访美时搞事 4. 美国之音报道朱熔基来访要排解各项难题 5. 白宫超隆重仪式欢迎朱熔基 朱熔基致辞全文 6. 路透社:克林顿鼓动朱熔基访问台湾 7. 美联社:克朱记者会,朱熔基铁嘴钢牙狡辩中共人权 8. 美国传媒敌视朱熔基到访 9. 示威活动如影随形 10. 威逼利诱朱熔基访美机关算尽 11. 何汉理:中共改革面临四大矛盾 12. 人权组织吁中共释放六四民运异议人士 13. 迎接朱熔基到访美国议员要求为六四民运翻案 14. 美参院多数党领袖拒绝主持欢迎朱熔基酒会 15. 华盛顿时报以报导社论突显中共介入美国大选 16. 大陆媒体为何如此忽视人民知的权利?朱熔基访美新闻内外有别 17. 世界日报:防堵王希哲 18. 从朱熔基访美谈起 19. 向朱熔基先生进一言  20. 土改使农民失去自由--我在四川的见闻与体验 ~~~~~~~~~~~~~~~~~~~~~~~~~~~~~~~~ 中共订定防范「六四」纪念活动计划 (记者舒振辉香港八日电) 香港东方日报今天报导,中共当局已制定了多 项淡化「六四事件」的政策,包括在各高等院校内推广「强化五四纪念活 动,淡化转移六四影响」的计划。 报导指出,中共当局为防范「六四」周年纪念等活动可能带来的冲击 ,已订定三大工作目标,即持续反腐败、严加监控类似「六四」事件的发 生以及坚决反对台湾独立。今年初,中共当局也成立一个防止大型突发事 件发生的小组,由中共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担任组长。 为配合中央推动的「强化五四纪念活动,淡化转移六四影响」的计划 ,中共宣传部和共青团,计划在大陆各高校举办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 年,由五月中开始,并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全部都要参加持续一个月的文 艺会演。中共教育部也考虑改变期中考识日程,使学生无暇顾及其他校外 事务。 此外,中共当局已下达通知,严禁大陆媒体报导有关「六四」的内容 ,该期间内只由新华社统一发稿。 ~~~~~~~~~~~~~~~~~~~~~~~~~~~~~~~~ 西安异见者为胡耀邦扫墓被拘 【明报专讯】胡耀邦逝世十周年前夕,西安异见人士傅申因打算连同胡耀 邦生前的秘书林牧,前往江西胡耀邦的墓地扫墓,四月七日上午被西安公 安局拘留,公安给傅申的罪名是「危害国家安全」,目前已被拘留超过二 十四小时。 香港的「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透露,傅申原定在四月十五日前後,在 胡耀邦逝世十周年之际,与原胡耀邦的秘书林牧,到江西省德安市共青城 的胡耀邦墓地为胡耀邦扫墓。但是,四月七日上午,傅申被西安公安部门 拘留,公安指行为「危害国家安全」。 该中心表示,公安在拘留傅申的同时,西安的另外两名异见人士杨海、郑 保和,则被公安盘问是否会去江西;公安又向林牧查问何时去江西,表示 将会派两名公安随他同往。 胡耀邦文革期间被打倒时,曾在江西德安劳动多年,遵从胡耀邦本人的遗 嘱,他的骨灰不安置在北京的八宝山公墓,而安葬在江西德安的共青城。 ~~~~~~~~~~~~~~~~~~~~~~~~~~~~~~~~ 北京警告徐文立家人勿在朱熔基访美时搞事 (记者王曼娜香港八日电) 因筹组「中国民主党」而被判刑十三年的大陆 异见人士徐文立,他的女儿徐瑾因发表文章呼吁美国总统克林顿向中共国 务院总理朱熔基要求释放徐文立,今天北京公安到他家索取徐瑾地址予以 警告。 香港中国民运信息中心今天指出,徐瑾昨天在「华盛顿邮报」发表「 我父亲无罪」的文章,呼吁克林顿与到访的朱熔基会面时,要求中共当局 释放徐文立、秦永敏、王有才等异见人士。另外,徐瑾也打算在朱熔基到 访波士顿期间,举行「要求释放徐文立」的示威活动。 信息中心指出,北京公安知道这些消息後,八日上午突然来到徐文立 在北京的家中,向徐文立的妻子贺信彤索取徐瑾在波士顿就读的大学校名 、科系及住址,贺信彤对於公安这种要求断然拒绝。 贺信彤表示,公安这种做法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想警告贺信彤及徐 瑾在朱熔基访美期间不要制造麻烦,所以她很担心徐瑾的人身安全。 ~~~~~~~~~~~~~~~~~~~~~~~~~~~~~~~~ 美国之音报道朱熔基来访要排解各项难题 中国总理朱熔基本周四抵达华盛顿,与克林顿总统就范围广泛的问题进行 会谈。这次访问正值中美关系由于一系列问题而进一步陷入了低潮。这些 问题包括:中国被指控资助克林顿竞选连任,被指控系统地从美国国家实验 室盗窃了核武器机密。星期天「洛杉矶时报」的大标题,从某种程度上表 明了克林顿总统在试图与中国领导人取得进展的过程中,将要面临的诸多 麻烦。目前,国会以及其他地方敌视中国的情绪日渐高涨。据这份加州报 纸报道,前民主党筹款人钟毓汉对有关官员说,他从中国军事情报部门负 责人那里,接受了旨在资助克林顿竞选连任的30万美元。有关中国和克林 顿竞选之间直接联系的报道尚属首次。北京已经严词否认:中国没有任何出 钱助选的企图,没有在美国国家实验室盗窃核技术机密。然而,这两个问 题已经使得对华关系出现了挫折。 **「建设性接触」并不意味缴械投降** 「旧金山记事报」社论认为,即将举行的会谈是「艰巨的」。无论美国还 是中国都不会以无视现实的态度参加会谈。两国关系眼下正处於低潮,远 没有克林顿总统去年夏天访华时所洋溢着的高昂乐观情绪。没有人假装乐 观。毫无疑问,两国关系很遭,就像过去多年期间的情况一样。中国官方 报纸把美国对塞尔维亚的轰炸与二战期间纳粹对南斯拉夫的轰炸划了等号 。用了「强奸」一类的字眼来形容北约的攻击行动。对持不同政见人士的 镇压愈演愈烈。越是接近六月份天安门广场大屠杀十周年,这种对持不同 政见者的镇压就一定会变本加厉。克林顿在国会的压力下,同意在联合国 日内瓦人权会议上,带头提出一项批评中国人权记录的决议。对此,中国 十分恼火。两国领导人星期四会见时,会有许多讨论的议题。问题是,克 林顿总统如何处理这些矛盾。「进行建设性接触」并不意味缴械投降。借 助朱熔基这次访问,克林顿有机会在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人权问题上, 同中国据理以争。这次的会谈将是「严峻的」,然而这些会谈可以成为导 致变革的一个杠杆。 **朱熔基访美是提供双方交换意见的好机会** [纽约时报」呼吁克林顿政府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特别是在人权,敏感军 事机密保护的问题上。[纽约时报」说:朱熔基这次访问的时机,应该有助 於双方冷静地交换意见。中国强烈反对北约对塞尔维亚的空中打击。华盛 顿则在联合国日内瓦人权会议上,对北京的人权记录发出了挑战。与此同 时,完成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努力,也由于北京在开放某些市场 上的态度犹豫不定而遇到了暗礁。完成这项协议原本是此次访问的中心内 容。克林顿政府应该利用这次访问的华盛顿阶段,就当前这些分歧,进行 坦率的讨论。白宫应该阐明:美国在日内瓦的行动是对北京镇压持不同政见 人士的回应。北京的镇压行动是在克林顿去年夏天访问中国以后开始的。 **朱熔基已经伸出了手,现在看美国人的了** 「洛杉矶时报」介绍了中国方面的观点。北京美国问题研究所主任王辑思 「译音」在「洛杉矶时报」的评论文章中说,罪魁祸首是美国的媒体,而 不是美国政府。他说,中国的有识政策分析人士都懂得:在那些对中国的指 控当中,尤其是最近有关「安全方面的泄漏事件」的报道,其矛头既指向 中国,也指向克林顿。在后莱温斯基时期,「将中国当场抓获了」可能会 是一个有力的案子,可以用来骚扰推行与中国进行接触政策的白宫主人。 然而,紧锣密鼓的反华声浪具有毒害面的效果。它使美国作为一个温和以 及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受到了羞辱,使美国人与中国人关系疏远。这些 中国人中有未来的领导人,有年纪轻,思想开放的知识分子。如果他们共 同努力,使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先生两年来共同开启的动力,继续保持向 前发展的势头,那么中美之间的新冷战就能够得以避免。朱熔基就是中国 从未有过的,能力最强,最受尊敬的领导人之一。朱熔基已经主动伸出了 自己的手。能否抓住这个机会,现取决於美国人。 **贸易和中国人权问题挂钩双边关系更脆弱** 加州圣何塞市报纸「信使新闻」中有一段写道:随着朱熔基这次美国之行的 到来,关键性时刻就在眼前。美国在这次访问以前,公开强烈地就人权问 题批评了中国。与此同时,又在私下紧张地进行贸易谈判。通过将这些问 题分别加以处理,克林顿总统看到了两个问题可以齐头并进的前景。但是 国会的许多人想将二者挂钩,以贸易发泄不满,发泄对中国在迫害持不同 政见者和怀疑中国进行核间谍上的不满。将两方面的问题搅在一起,外交 上是危险的。这有可能使已经很脆弱的双边关系陷于瘫痪。 **美中关系不是只看朱熔基是否会愉快回国** 「华盛顿邮报」综述:克林顿似乎太过于经常地进行这样的考虑,即与中国 领导人建立友好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然而,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天然盟 友,是亚洲的各种民主力量,即日本,台湾,南韩等。美国在中国内部的 天然盟友,是那些进一步推进民主的志士。对这次两国之间最高级会议成 功与否的检验,要看会议在什么程度上推进了鲍彤及其伙伴们所进行的事 业,而不是看朱熔基是否会愉快回国。 **孤立政策会使中国人民更少得到信息与民主世界接触** 克林顿总统今天晚些时候要和来访的中国总理朱熔基举行会谈。昨天, 在 朱熔基抵达华盛顿前几个小时, 克林顿总统发表重要的外交政策讲话,为 他的对华政策进行了辩护。 目前美中关系当中存在不少问题, 有些问题 还在美国国内引起了相当激烈的辩论。克林顿总统在讲话中谈到了这些问 题, 例如中国涉嫌窃取美国的核武器技术, 等等。但是, 他说,美国人 必须记住,中国是一个正在变化中的大国,现在不是采取孤立政策的时候 。克林顿总统说, 孤立政策会使得中国人民更少得到信息,更少与民主世 界接触, 同时使中国政府更多的抵制外界的影响和观念。 **对华冷战会产生悲剧性后果** 最近 不少国会议员,另外还有正在争取共和党总统侯选人提名的共和党人 ,对克林顿总统的接触政策提出了批评, 他们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 尽管克林顿1992年竞选总统的时候也曾经把中国作为一个竞选问题向当时 的布什总统挑战, 但是他在昨天的讲话中敦促反对他对华政策的人降低调 门。克林顿说,我们不能允许一种健康的争论把我们引向一场出于竞选考 虑的对华冷战。因为这会产生悲剧性后果, 导致一个被不信任和严厉指责 而分裂的美国,以及一个为我们的人民带来明显好处的外交接触的终结。 **在共同立场的领域扩大美中双方的合作** 克林顿总统指出, 接触政策在一系列外交政策热点问题上有助于美国的安 全利益,例如,正因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这种关系,美国5年前得以和北韩 谈判达成核冻结协议,另外,美国政府还说服中国停止向巴基斯坦和伊朗 出售能够用于武器制造的核材料。克林顿总统呼吁美国人民继续支持他的 对华政策。克林顿说,尽管我们在有分歧的问题上要坚决维护我们的利益 和价值, 但是我们必须在有共同立场的领域扩大同中国合作的机会。这就 是接触政策的目的。 **中国只能通过朝民主方向发展才能保持稳定** 虽然克林顿总统主张继续保持和中国接触, 但同时他却决定在今年的联合 国人权会议上提出批评中国人权记录的决议案。克林顿在讲话里对中国加 紧政治控制,以及中国落后的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问题提出了批评。 他说,美国必须利用自己的影响推动中国的民主化, 他强调, 中国只能 通过朝民主方向发展才能保持稳定。 今天克林顿总统和朱熔基总理在会谈时,预计除了安全问题外,两位领导 人还会谈到贸易, 台湾, 和人权等问题。 人们最近关注的焦点是中国涉 嫌窃取美国核武器技术和媒体刚刚披露的关于中国军事情报部门负责人1996 年为克林顿总统竞选连任捐赠30万美元的消息。但是克林顿政府官员星期 三以正在调查为由,拒绝就这两个问题发表评论。 ~~~~~~~~~~~~~~~~~~~~~~~~~~~~~~~~ 白宫超隆重仪式欢迎朱熔基 (苹果日报报道)站在同一个地点,一年半前才在白宫采访中国国家主席江 泽民访美的记者,周四早看着在白宫玫瑰园举行的欢迎朱熔基的超隆重仪 式,美方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对这位中国总理的最高尊崇。 华府比洛杉矶凉了点,但春光明媚,波多马克河两岸樱花遍开。不知甚麽 原因,欢迎仪式比原来的迟了十来分钟。上午九时四十分,朱熔基夫妇坐 键方的防弹大轿车抵达,克林顿夫妇迎上去,车门打开,双方伸手出来 ,美国总统迎接朱熔基来到白宫。 虽是第一次见面,表面看来也有点拘谨,可是却有可以意会的熟络:和美 国高级官员握手、检阅仪仗队前两人讲了几句,连朱熔基讲话前克林顿替 他调整麦克风,也和江泽民上次来访完全一样。如果说有不同的,那是副 总统戈尔夫妇这次不在。 双方讲话时,克林顿斜眼看着稿子一气呵成讲到底,讲完了才有人拍掌。 朱熔基起初也是跟着稿子直念,台下的总理夫人劳安紧张到连手袋也一直 挽在手鶪。 朱熔基念到一半,索性连稿子也不看,自由发挥起来。念不了多少句,中 方人士就拍掌,很有默契的样子。到了最後,朱熔基说起英语来,「我爱 美国人民」,美方人士就一直拍,拍了很长时间。印象里,上次还不见这 样。 单从外表来看,并不容易看出哪一方准备得好些。朱熔基以暗红色金纹领 带去配合劳安的鲜红色套装,克林顿以绿色黑点领带去配希拉莉的浅蓝衣 裙,都抢不了对方的风范。 不过,克朱各自开口之後,明显感到美方的默契稍逊。这次,克林顿已弃 用了上次他访华时那个劣评如潮的翻译员,换上一位发音标准、语调清晰 的女翻译,但他跟这位女翻译的默契却很一般。 一开始,克林顿等她翻译的时候,她没出声,後来克林顿没说完她又抢着 译,令克林顿尴尬了两次。 十九响礼炮的硝烟缭缭,仪式举行时烟雾迷蒙。三十分钟後,主客双方到 白宫内展开会谈,一度笼罩的浓烟随风而去。 朱熔基致辞全文 总统先生、克林顿夫人,女士们,先生们: 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受克林顿总统的邀请来到你 们美丽的国家,进行正式的友好访问,我感到十分的高兴,我受江泽民主 席的委托,带来十二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嘱托,向伟大的美国人民致以最 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 过去十八个月以来,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实现了成功的互访,决定建 立致力於建设性的、战略性的夥伴关系,这种友好合作的关系是符合中美 两国人民的利益,是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是符合世界和平和国际合作的 。中国人民将为坚持不渝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关系而世世代代地奋斗不息!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同 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成员,我们两国的紧密合作就为世界和平防止争端 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美国是世界上最繁荣强盛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这两个 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科学等等领域的紧密合作将为世界人民的团结 合作、为我们这个地球的繁荣昌盛带来美好的希望。 美国是一个热爱自由、开放自强、充满活力的国家,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 、勤劳智慧、诚信自守的国家,我们这两个国家建立在三个联合公报、政 府的联合声明及相互承诺基础上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是任何人不能离 间的。在中美两国之间,没有任何问题不能通过友好协商得到解决。我们 之间会有不同的意见,只有能说不同意见的朋友才是最好的朋友,只有诤 友才是挚友。 朋友们先生们,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希望的季节。 当我们到达你们的阳光之城洛杉矶时是春雨绵绵,当我们离开洛杉矶时已 是雨过天晴,当我们到达华盛顿时更是阳光灿烂。当我们共同在这个美丽 肥沃的土地上再次播下中美友好种子的时候,我不能不缅怀那些为缔造中 美友好关系的先驱者们,中国的和美国的先驱者们,他们有的已经过世了 ,他们有的仍然健在,我不能不为他们的历史性的远见,英明果断的决策 和始终不渝的努力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I love Chinese people. I love American people. Thank you! (我爱中国人民,我爱美国人民,谢谢!) ~~~~~~~~~~~~~~~~~~~~~~~~~~~~~~~~ 路透社:克林顿鼓动朱熔基访问台湾 Clinton Urges Zhu To Visit Taiwan 04:49 p.m Apr 08, 1999 Eastern WASHINGTON (Reuters) - President Clinton Thursday urged Chinese Premier Zhu Rongji to visit Taiwan, saying China and Taiwan ``have a lot to offer each other.'' Speaking at a joint news conference with Zhu, Clinton urged a peaceful resolution of China's claims on Taiwan, after Zhu said it would be unwise to renounce the use of force to unify China. China sees Taiwan as a renegade province. As Clinton and Zhu met at the White House, several hundred protesters rallied across the street chanting ``Shame on China'' and ``Free Tibet Now'' to urge Clinton not to sacrifice causes of human rights, Tibet and Taiwan for more trade with Beijing. At the news conference, Clinton said China had ``taken some steps backward'' on human rights in the past year and regretted that Beijing had not opened a dialogue with the Dalai Lama, who has been seeking autonomy for Tibet. ``It is troubling that in the past year, China has taken some steps backward on human rights in arresting people basically for seeking to express their political views,'' Clinton said. While saying that he honored China's move toward local democracy, he added: ``But the American people and indeed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believe that all persons are entitled to fundamental freedoms that include freedom of speech, religion and association.'' ``I hope that China's leaders will conclude that in these areas too, benefits of change outweigh the risks,'' he said. ``Many Americans have looked to China to see either the world's next great capitalist tiger ... or the world's last great communist dragon and next great threat to freedom and security,'' Clinton said. ``We cannot afford caricatures...I believe we have to work for the best, but do it in a way that will never leave us unprepared in the event that our efforts do not succeed,'' he said. ~~~~~~~~~~~~~~~~~~~~~~~~~~~~~~~~ 美联社:克朱记者会,朱熔基铁嘴钢牙狡辩中共人权 Clinton, China Premier Meet Press By Terence Hunt AP White House Correspondent Thursday, April 8, 1999; 6:57 p.m. EDT WASHINGTON (AP) -- Chinese Premier Zhu Rongji promised President Clinton on Thursday to cooperate in U.S. investigations of alleged nuclear-weapons spying and illegal campaign contributions by Beijing ``no matter who it may involve.'' But he sharply rejected U.S. charges of human rights abuses in China as ``unfair'' and meddlesome. The sharpest exchange came on human rights. The State Department in February said China's human rights record ``deteriorated sharply'' late last year with a crackdown on political dissent and restrictions on religion and other fundamental freedoms. Zhu denounced a U.S. resolution at a U.N. forum criticizing China's record. ``I not only regard that as unfair but also take it as an interference in China's internal affairs,'' he said. Zhu said the Chinese ``enjoy unprecedented extensive democratic and political rights'' and that critics ``should not be too impatient.'' Yet, he acknowledged, ``I concede there is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human rights conditions in China'' and said ``we are willing to listen to you. ... We don't want to stage a confrontation in this regard.'' Clinton said the two nations disagree ``on the meaning and reach of human rights.'' He also said he regretted China's lack of progress in opening a dialogue with the Dalai Lama. ~~~~~~~~~~~~~~~~~~~~~~~~~~~~~~~~ 美国传媒敌视朱熔基到访 虽然美国政府非常重视朱熔基总理的到访,在白宫的欢迎仪式上给予中国 代表十九响礼炮的致敬,但美国的舆论及民间反应与白宫的态度截然不同 ,不但冷淡,而且带有敌意,最具影响力的《纽约时报》昨天便在头版披 露了中国除偷取W-88微核弹技术外,也偷了制造中子弹的技术。 在过去两天朱熔基到访期间,《纽约时报》都只是作简短的报道,就连朱 熔基在洛杉矶的精采演讲及中美达成农贸合作协议,也不过轻轻带过。但 是,昨天该报详细报道了W-88核弹间谍案的主角李文和,也可能同时把中 子弹的资料交给了中国官员。 挖掘令中国尴尬问题 其他主要的美国报章,对朱熔基的到访也没作甚麽报道,《华盛顿时报》 更在头版刊出一篇旧闻,指锺育瀚向司法部作证时承认,九六年替北京军 方捐钱给竞选连任的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看来美国传媒对中国的敌意愈 来愈深,且不太愿报道朱熔基的消息,昨天采访白宫欢迎仪式的记者人数 ,与年半前江泽民到访时相去甚远,报道的篇幅也少很多。其实,早在朱 熔基抵达洛杉矶时,美国传媒已开始不断发掘一些令朱此行尴尬的问题。 虽然朱是十五年来首名访问美国的中国总理,且白宫在他抵达华盛顿当天 ,由克林顿发表一篇全面肯定中美关系的重要演说,美国传媒仍不卖帐, 虽没揶揄克林顿对中国叩头,但也不是十分重视。 对南国分歧疑虑加深 近日科索沃问题深深困扰美国人,而中国在南斯拉夫问题上态度强硬,与 美国民意对着干,更加深美国人的疑惧,认为中国与美国作对。 虽然朱熔基已很努力融入美国的政治文化,所有公开演讲都不备讲词,且 在演说中加插很多笑话,差点把自己当作美国国会议员的候选人,但美国 传媒仍不卖帐,对朱在洛杉矶的笑话也不甚懂得欣赏。《纽约时报》、《 华盛顿邮报》等报章都没有作介绍。 且看朱熔基在往後几天能否展示其开明的个人魅力,令美国人对他及中国 的负面印象改观。记者潘小涛华盛顿专电 ~~~~~~~~~~~~~~~~~~~~~~~~~~~~~~~~ 示威活动如影随形 中国总理朱熔基抵美访问的头两天都遇到几场示威抗议活动,虽然规模不 大,但对朱熔基总是如影随形。有当地人说,只要看到有支持「藏独」的 示威抗议场面,就知道朱熔基在附近出现。 当朱熔基从洛杉矶飞抵华盛顿,准备下榻白宫後的国宾馆时,门外已有三 十多名西藏人及其支持者手持写着「自由西藏」的纸牌,高呼藏独口号。 当白宫警察试图把他们驱赶至较远的马路时,示威者立即鼓噪。最令示威 者不满的是,别国政要到访时,国宾馆附近道路都没有实施封路措施,为 何朱熔基下榻於此时要如此大阵仗。 一名被驱赶的藏妇向警察诉说自己有家归不得的苦况时,更悲恸得哭起来 ,站在她面前的警察也有点动容。 今天国际西藏运动及国际特赦将於朱熔基出席白宫的欢迎仪式时,在白宫 北面的拉法叶公园举行一个大规模的集会。 朱熔基此行的抗议者主要有三批人,分别是民运人士、台独及藏独支持者 ,其中以民运人士的抗议最不成气候,台独支持的人数也不多,只有藏独 的支持者最锲而不舍,最令中方尴尬。面对中国方面的强大外交压力,美 国警方才把示威者隔离在中方来宾较远的地方。(Apple Daily) ~~~~~~~~~~~~~~~~~~~~~~~~~~~~~~~~ 威逼利诱朱熔基访美机关算尽 石沙  中共总理朱熔基正在美国展开闯「地雷阵」之行和「消气」之行。此行 的艰难,从他在洛杉矶首个晚宴上失仪落寞,可以得到充分反映,然而, 他的失仪落寞,决不只因为他在美国遇到的对手和反对声音,恐怕更主要 的是来自中共内部射向他的冷箭。  泄露内斗减轻压力  对於来自自己阵营反对声音,朱熔基并不讳言。四月二日,他会见《环 球邮报》董事长帕金森,首先承认四月一日中共高层就他访美进行激烈讨 论;接着说,美国有人不欢迎我去,「中国也有些人并不高兴我到美国去 ,有些人甚至反对我去」。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四月六日,北京新华社全文发表朱熔基的访问答问 录。显然,在《环球邮报》已充分报导朱熔基的答问後,新华社再发稿, 是要起一个澄清说明的作用,而对象主要是北京的官员和知识分子,是那 些从各种渠道听到海外报导朱熔基说有人反对他访美的人。  同时,朱熔基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访问时,显然极刻意地作了进 一步的解释。他说,北约空袭南斯拉夫使他访美更为复杂。对於这个意外 事件,「除了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对这项军事行动公开表达反对外,许多群 众也打电话或写信给他,表示应该取消访美」。  稍微细心观察的人都会清楚,朱熔基是企图向外间再发出一个讯息,就 是反对他访美的正是来自中共高层。为甚麽朱熔基要这样解释呢?唯一的 可能是,他的有关言论也受到来自内部的指摘,弄不好还要背负「泄露内 部分歧」的罪名,他想要减轻这方面的压力。  事实上,《环球邮报》有关朱熔基的访问一刊登,北京政圈中各个派系 ,包括拥朱派都惊讶了:朱老板怎能这麽说话?中共高层在重大问题上的 分歧,不准许外泄;中共内部不允许公开搞派系斗争,这是中共第一代毛 泽东立下的规矩,也为中共第二代邓小平所承传。八九年学运,赵紫阳反 对邓小平的定性和硬处理手法,在当年的亚银会议提出了「软处理」的调 子,之後在会见戈巴契夫时又透露邓是最高掌舵人,这些都成了赵紫阳的 罪状,被指为「泄露党的最高机密」、「分裂党」。这一切,朱熔基当然 是记忆犹新。但他为何要「泄密」呢?  哀兵战术博美同情  拥朱派的解释,首先是接过朱熔基的话头,指反对访美者来自民间。其 次,则将此描绘为一种「哀兵」战术;或者是按西方的方式,将朱熔基打 扮为一个「悲剧英雄」,一方面表达朱熔基访美的诚意,另一方面也使美 国人明白,尤其是要克林顿明白,如果不给朱熔基面子,使他访美获得成 果,特别是在北京加入世贸问题上达成协议,那麽将会使朱熔基所代表的 开明派受压,中共内部的保守派和鹰派再次抬头。  当然,反朱派不会接受这种解释。因为大家都心里明白,所以要政治局 开会讨论朱熔基是否如期访美,那麽反对派决不是「民间」,决不是几封 「群众来信」、「群众来电」。朱熔基是否如期访美的争论,实质是中共 对美政策的争论。  迹象显示,朱熔基不但在「如期访美」上遭到反对,在加入世贸上,朱 熔基要作出「最大的让步」也受到激烈的反对。在朱熔基抵达洛杉矶前, 北京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与美方在农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大陆向美国 开放七个州的小麦和四个州的柑橙入口。在此之前,朱熔基已在开放电信 市场和金融业上作了重大让步。但是,美国仍未满足,仍要在服务业开放 上逼朱熔基让步。  从北京原来透露的风声和美国谈判代表在朱熔基行前密集到北京,说明 朱熔基十分希望在行前「中」美双方就有协议,等他到美国时签字。这个 幻想破灭後,他仍派龙永图赴美继续谈判,充分反映出朱熔基迫切想要这 个协议。  无疑,在目前来说,有了这个协议,朱熔基方面看来就是大赢家,以前 的一切争论都可以以此来作结论,至少是否「如期访美」的争论就有了答 案,朱熔基可以以此去证明其「如期访美」的必要性。  反对派质疑朱徇私  但是,反对派不是这样看。他们首先质疑,为入世贸作出「最大的让步 」,到底值不值得?本来,开放工业,国有企业已经让外商打得七零八落 ,工业品市场已经主要由外资占有;如果再把国有企业靠垄断还可以立足 的电信、金融等也开放,那麽早晚提前宣布搞资本主义算了。同时,再开 放农产品市场,那等於再把八亿农民弄失业,这样朱熔基恐怕真被「全党 共讨之,全国共诛之」。  其次,反对派更质疑朱熔基这样做的目的性。认为朱熔基是为了个人访 美有成果,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他们说,过去没有加入世贸也一样过了 ,现在不入又能怎样,而且事实上还可以继续谈判,为甚麽偏偏选择在最 不利的国际气候去强求达成协议?  北京人都说,这种「质疑」是要命的,实际是指朱熔基将个人荣辱放在 国家利益之上,这种等同「卖国贼」的指摘,可以轻易结束朱熔基的政治 生命。  另外,在北京,还有人指朱熔基坚持如期访美,并力求访美取得重要成 果,不仅是凸出个人,逞个人英雄主义,更主要的是争外交主导权。他们 说,江泽民每一次出访都带上钱其琛,不但是带一个「拐杖」,免得说错 话,其实也是尊重和发挥中共外交体系的作用。朱熔基这次则撇开了钱其 琛,有与江泽民作对比,显示自己独立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的意味。  对此,据悉北京外交部略有微言,他们对朱熔基对外讲话的「不严谨」 更有意见。  元老军方批判最力  那麽,到底中共内部谁是朱熔基的反对派呢?北京人留意到,朱熔基离 开北京时,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李岚清没有出席送行仪式,他们怀疑李鹏系 是较强力的反对者。不过,四月一日开政治局会议时,李鹏正在外访问不 在北京,李鹏至少不是会上的反对者。但也有人说,既然李鹏不在北京, 那麽他可能是「写信」给朱熔基的反对者。  朱熔基接受《环球邮报》访问,特别强调江泽民主席「还是决定我如期 访美」,以此说明他的行动和主张是得到江泽民支持。其实,这也说明朱 熔基的反对者是强大的。  据悉,最激烈及公开反对者来自元老层,尤其是邓力群系,他们极不满 对美过於低声下气,甚至认为这是对美帝的「纵容」,是「绥靖主义抬头 」。其次,就是军方,他们受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两股合力推动,要求采 取更强硬一点的政策,以便增加军费,提高政治地位。最後就是国务院及 其他机构受到朱熔基改革损害的利益者。  最後要提的是江泽民。无疑他是支持朱熔基如期访美,但在朱熔基出发 访美的当天,他联同所有的军头,出席北京军区科技强军成果演示,强调 「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江泽民此举明显是传送一个讯息,他并不右,并 与军方保持良好关系。(作者石沙先生为香港专栏作家)  ~~~~~~~~~~~~~~~~~~~~~~~~~~~~~~~~ 何汉理:中共改革面临四大矛盾 许志嘉  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学院院长何汉理八日 表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共面临多项矛盾,随着共党意识形态的式微 ,民族主义则日形重要,反映在两岸关系上,中共也对「统一」问题更没 耐心,比过去更急切地寻求解决统一问题的方案。  颇受美国克林顿政府倚重的何汉理昨天在参加行政院陆委会、政治大学 中山所合办的「大陆改革二十年:回顾与前瞻」研讨会,发表专题演讲时 表示,中共推动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在多项议题上与世界采取较合作的 态度,整体上是朝正面的发展。但改革并不代表中共会完全融入国际社会 ,且改革迄今中共也面临四项矛盾。  第一项矛盾是,中共的共党意识形态已渐式微,但取而代之的民族主义 则日形重要。意识形态的对抗虽然不再,但民族主义的发展,使得中共能 够抵抗世界各国的压力,反映在两岸关系上,中共对统一问题也更没耐心 ,也比过去更急切地寻求解决统一问题的方案。  何汉理强调,美国已接受中共是大国的事实,中共能否接受美国在这个 地区扮演平衡力量,将是重要的课题。  第二项矛盾是,中共虽在经济上与世界经济更加密切,但与其他国家的 经济冲突也日渐凸显。大陆经济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成为世界重要的贸 易大国,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投资对象,但却对重要贸易夥伴设下障碍, 使得中共与美国之间出现不平衡的贸易现象。这些问题便反映在美国在中 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上。  在两岸关系上,两岸的经贸互动日增,台湾最关心的是对大陆经济的依 赖,随着经济依赖的增加,中共对台湾统一的压力就会增大。  第三项矛盾是,大陆人权虽有改善,但改善程度仍然不够,未来仍将持 续成为国际社会批判的主要议题。人权问题在美国对中共政策的优先序列 上排名很前面,包括西藏问题在内的人权问题,都是美方持续关切的重点 。  何汉理指出,在统一问题上,台湾也非常关心中共的人权纪录。  第四个矛盾是,中共与国际社会互赖日深,但彼此仍不信赖。改革开放 以来,中共积极参加各项国际组织,WTO是中共目前仍未加入的唯一一 个重要的国际组织,但问题是国际社会对中共仍不能完全信赖,在与中共 谈判WTO问题时,美国便非常关切中共是否真的有诚意解决问题。  反映在两岸关系上,两岸经贸关系虽有增强,何汉理认为,两岸之间仍 然是处於竞争状态。 ~~~~~~~~~~~~~~~~~~~~~~~~~~~~~~~~ 人权组织吁中共释放六四民运异议人士 (北京八日法新电) 纽约「中国人权」组织呼吁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今天会 晤中共总理朱熔基时,对人权问题采取强硬立场,并要求释放在一九八九 年天安门事件中被捕入狱的异议人士。 「中国人权」组织表示,在中共血腥镇压六四民运後,迄今有数百人 仍在中国大陆监狱内受苦。 「中国人权」组织公布了它说仍被关在监狱的一百四十四名异议人士 名单。他们包括「农民、警卫、工厂工人、工程师,以至於国家计划委员 会的干部」。他们的年龄在十七岁至七十一岁之间。 「中国人权组织」主席刘青在一项声明中说,在中共官方宣传中,这 些异议人士被指为暴动者,并被控以纵火和扰乱社会秩序等罪名,他们平 均刑期为十三年。 刘青特别要求中共释放四十四岁的李海。李海花了一年时间在北京各 地搜集参与六四民运而入狱者的资料,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他以搜集「重 要国家机密」罪名被捕入狱,刑期九年。 刘青表示,「李海和名单上的其他人,以及中国大陆各地因参与六四 民运而被捕入狱的其他许多无名人士,可能不像部分异议人士一样在国际 上知名,但他们的生命和自由是同样可贵的。」 在声明中,刘青同时呼吁美国政府向朱熔基明确表示,中共必须批准 过去两年中所签署的两项人权条约。 另外,香港「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指出,一九八九年在中国大陆 各地被捕的一万五千人中,约两千人仍在狱中。 大陆异议人士坚称,中国大陆的人权状况持续恶化。 甚至在克林顿预定今天稍後会晤朱熔基之前,他亦呼吁北京改善人权 纪录。 克林顿在一项重要演说中表示,「压制异议的危险性远高於表达异议 。」但是,中共镇压异议人士并未有松动的迹象,朱熔基去年曾矢言「压 制」所有异议。 在朱熔基矢言镇压异议人士的同时,「中国民主党」的三名重要成员 被判处重刑。 「中国人权」组织执行主任萧强表示,「这无疑向中国人民传递了一 项明确讯息:即使经过了二十年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对共党统治的任何挑 战仍将无法容忍。」 萧强昨天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於日内瓦举行的大会中发表演说,他呼 吁各国支持美国主导的谴责中共人权决议案。 由於六四民运十周年逐渐迫近,中共领导阶层已较以往采取更多防范 措施,以确保情势不致失控。 朱熔基四月六日至十四日的美国之行,是十五年来中共总理首度访问 美国。 ~~~~~~~~~~~~~~~~~~~~~~~~~~~~~~~~ 迎接朱熔基到访美国议员要求为六四民运翻案 (记者陈正杰华盛顿七日专电)在中共总理朱熔基抵达华府访问之际,美国 众院议员裴洛西与柯克斯呼吁克林顿总统在与朱熔基晤谈时要求北京当局 释放至今仍遭囚禁的八九民运人士,并为「六四」翻案。 裴洛西(民主党,加州)和众院共和党籍政策委员会主席柯克斯七日上 午在国会大厦前举办记者会,要求中共当局改善他们「恶劣的人权纪录」 。出席记者会的还有中国民主党发起人之一徐文立的女儿徐瑾及「中国人 权」组织负责人刘青。 裴洛西说,她希望克林顿和副总统高尔在与朱熔基晤谈时,表达支持 大陆民运领袖王丹、鲍彤和六四死难者家属丁子霖有关替八九民运翻案的 要求,公开要求北京释放数百名自八九年被囚禁至今的良心犯,并检讨所 有政治犯的案子。 裴洛西也要求克林顿及高尔促请北京释放在去年十二月被判刑十三年 的徐文立,并敦促其他国家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支持美国所提要求中共改 善人权的议案。 柯克斯在记者会上说,中共去年底展开的镇压异议人士行动,是自一 九八九年六月以来最严重的镇压行动,他促请克林顿要求中共放弃对民主 使用武力,也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 另一方面,为纪念八九民运十周年,裴洛西和维吉尼亚州选出的众议 员伍尔夫(共和党)将共同提出一项决议案,呼吁中共改善人权,尊重人民 的政治权利。 裴洛西也表示,要求中共改善人权的人士并不反对美国与中共交往, 但主张要以秉持原则的方式交往。 ~~~~~~~~~~~~~~~~~~~~~~~~~~~~~~~~ 美参院多数党领袖拒绝主持欢迎朱熔基酒会 (记者潘应辰华盛顿七日专电) 中共总理朱熔基说他访美希望能为美国反 华势力「消消气」;不过,朱熔基似乎迄未赢得美国国会的友谊,国会参 院多数党领袖罗特拒绝具名担任朱熔基欢迎会的发起人,使得欢迎会因而 流产。 朱熔基访问华府的行程,正值美国国会休会期间;中共方面仍希望安 排朱熔基拜访国会议员,华府大陆侨领原本商请罗特及参院军事委员会主 席塞蒙德担任欢迎会共同发起人,但罗特回绝,欢迎会只得打消。 罗特今天甚至发表一份书面声明,表示鉴於中共窃取美国核子机密及 迫害人权的纪录,美国不应该在此时为了挽救失败的战略夥伴关系,同意 让中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 据了解,朱熔基九日上午可能仅拜会参院共和党籍的财政委员会主席 罗斯等少数议员,罗斯的委员会今年六月间将辩论中共年度最惠国待遇的 议题。 鉴於美国国会反中共的气势高涨,朱熔基将利用此行走访丹佛、芝加 哥、纽约、波士顿等城市时,以亲自到选区拜访参、众议员的方式,加强 改善美国国会对中共的观感,其中包括十一日前往美国众院议长哈斯特的 伊利诺州选区,参观当地农场,并与农场主进行座谈。 ~~~~~~~~~~~~~~~~~~~~~~~~~~~~~~~~ 华盛顿时报以报导社论突显中共介入美国大选 (记者陈正杰华盛顿八日专电)华盛顿时报今天报导,曾为美国民主党募款 的华裔商人锺育瀚首次供认,华裔美国人崔亚琳和黄建南与中共军事情报 机构为帮助克林顿连任而发动的大规模募款行动有直接关联。 除了头版的报导之外,这家立场右倾的报纸并配合中共总理朱熔基到 访发表社论,挖苦朱熔基今天正式到白宫拜会时不必像锺育瀚一样「投钱 」,而可以说「抱歉,我在办公室给过了。」 锺育瀚在一九九四到九六年间曾造访白宫五十馀次,在白宫内部几乎 「爱到哪里,就到哪里」。他曾把白宫比喻成地铁车站,并说他在这段期 间共向民主党捐献四十万美元。 华盛顿时报今天的报导和社论内容大致是洛杉矶时报日前一篇报导的 翻版,只不过选在朱熔基在华府展开正式行程之际发表,可能造成访客的 尴尬。 据报导,锺育瀚向调查人员供称,他在一九九六年八月透过中共军官 刘超英认识中共军事情报首长姬胜德之後,对方从北京汇款三十万美元到 锺育瀚在香港的帐户,用意是要转交给民主党,以赞助克林顿在九六年十 一月竞选连任。 报导引述执法官员的话说,锺育瀚的供词有锺育瀚在香港和美国两地 银行的纪录为佐证。 报导也说,一名接近司法部调查行动的消息人士透露,锺育瀚也供称 ,克林顿的友人崔亚琳和前民主党募款大将黄建南与中共解放军有直接的 关系。 一九九六年美国总统大选非法政治献金案仍在由美国司法单位调查中 ,锺育瀚是本案唯一配合调查行动的重要当事人。 ~~~~~~~~~~~~~~~~~~~~~~~~~~~~~~~~ 大陆媒体为何如此忽视人民知的权利?朱熔基访美新闻内外有别 新华社发「总理抵洛」新闻轻描淡写仅两条  【联合报洛杉矶记者鲍广仁特稿】朱熔基访美,头站到达洛杉矶,当地 主流和华文媒体都作大量报导,尤其是华文媒体,各报都以几个版面刊登 朱熔基抵达及午宴讲话和侨界欢迎晚宴的消息,堂堂一国总理出访,目的 地又是美国,且为十五年来首位总理抵美,从道理上讲中国大陆的报导应 该更为充分。但与此相反,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对朱熔基在洛杉矶的活动, 只发两条消息,一条抵达,一条综合一天的活动,非常简单。因此,朱熔 基在洛杉矶受到侨界与主流社区欢迎的热烈场面,在当地炒得热火朝天, 在大陆却基本上是一笔带过。一边热、一边冷,对比鲜明。  是大陆媒体有意冷落朱熔基?相信不敢。从媒体的角度上讲,大家都想 多报导一些消息。尤其是朱熔基作风大胆,讲话很少照本宣科,是个新闻 价值很高的领导人。但是,这次跟朱熔基到洛杉矶的新华社记者只有叁、 四人,电视台记者十来人,其他大报也仅有一至二人。记者团人数比上次 江泽民来美少了起码一半。据透露,这是朱本人的意思,他不愿太多的记 者跟他出访。上次他出访欧洲,也对记者团人数严加限制。而对国内发稿 不宜太多,据说同样是他本人的意思。  朱熔基这样做,自然有他的想法。以往领导人出访,中央各大媒体都要 争名额上专机,上不了专机就自行前往,由於目前大陆媒体都是国营,所 以实际上花的都是国家的钱。限制随团记者人数,可为国家节省一笔开支 ,这同朱的一贯作风相一致。  但限制国内对他在外言行的报导,可能有政治方面的考虑。以前胡耀邦 出访时,喜欢天南海北自由发挥,而将外交部准备好的稿子丢在一边。记 者团发回大量报导,老百姓自然爱看,但一些大老及反对派却从中挑出一 大堆毛病而在邓小平面前对他「发难」。朱熔基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凡 事先做再说,或者光做不说、做了少说。中国人的毛病是看不得别人比自 己好。你一个总理在外面出尽风头,自有人心里不舒服。回去之後挑他的 毛病向他发难,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低姿态,我在外面照做照说,但报回去 的新闻就不必有闻必录,以少为妙。  另外,大陆对新闻处理的方法,一贯是「内外有别」。有些话是专门说 给外国人听的,如人权、自由之类,对国内讲多了引起反弹。而对美国人 太轻松了,又有可能被人攻击为「在美国人面前不硬」。受到欢迎太热烈 ,又有可能落个「亲美」的口实。为保护总理出访不要出事,有关方面也 要对新闻报导加以限制。  朱熔基是在一个相当复杂的情况下赴美访问的。国内民族主义抬头,对 美国许多做法不满。在轰炸科索伏问题上又同美国相左。美国在非法政治 献金及盗窃核机密问题上对中国大陆穷追猛打,在高科技产品出口上对大 陆加以限制,也令不少中国人不快。朱熔基来美国为美国人消气,自然要 讲一些美国人爱听的东西。这些话在美国说说可以,传回去是否能得到上 层及保守派的赞同,还很难讲。聪明的朱熔基索性来一个「少报导」,以 免惹祸上身。  从敢做敢当的朱熔基对新闻报导也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可以看出,大陆 对新闻自由度的控制还是相当严格的,不是朱熔基一人可以突破。随团记 者只能等外交部的吹风会,按吹风会的调子来发新闻。国内其他报纸只能 按新华社消息为准,不可随便改动。而经过官方管道出来的消息,已是经 过滤剩的几条筋,大量生动的、老百姓爱看爱听的好东西,也就是「肉」 都已经被砍去了,即使随团记者再多,也难有发挥的馀地,不如少来几位 ,既易於管理,又为国家省钱,可谓「一举两得」。为何如此忽视人民知 的权利? ~~~~~~~~~~~~~~~~~~~~~~~~~~~~~~~~ 世界日报:防堵王希哲  这边厢,正访美的总理朱熔基表示会以笑脸面对美国各阶层,给美国人 消消气,还说要给在美侨胞打打气。  那边厢,北京和港府却先後以怒目,瞪着韩亚和泰航,要他们拒绝流亡 美国的王希哲上飞机,连让他经过香港机场逗留一会,也不准许! 实在 叫人疑惑。从「一国两制」落实接近两年的运作模式推断,王希哲七日被 拒登机过境香港,明显是特区政府揣摩上意、不做为妙的决策结果;可是 ,如果说,北京基於担心王希哲闯关,日前乃拒绝让他入境,王氏这次既 然已先说明只是过境不会闯关,特区政府还担心甚麽? 有言论说,王希 哲根本只是要做「秀」,特区政府毋须顾虑那麽多;可是,返乡本来就是 他的权利,即使是做「秀」,那又怎样?反而,特区政府为甚麽不陪王希 哲一起,在世人面前,替「一国两制」做一场彻彻底底的「秀」? 要泰 国航空公司莫名其妙地,端出他没有港签,便不予上飞机的歪理,不是反 而会让人对特区在「一国两制」下的角色感到疑惑,为「一国两制」倒米 不成了? 「秀」,本来就是「一国两制」的重要部分,回归以来,各股 势力为了维持香港特殊地位的大局,均表现得同样低调,让北京这场「秀 」,起码至今为止,做得好、做得妙;记得去年偶有民运人士不识趣打破 这个低调格局,随即惹来的,不是北京的批评,而是在港民运人士的强烈 唾骂! 王希哲这次先已说好不会闯关,显示他同样识大局,特区政府如 果也识大局,不但没有理由予以阻拦,应该是说谢谢也来不及呢! 朱熔 基说,在中美关系飘摇之际还要千里迢迢来美访问,是顾全大局;同样地 ,「一国两制」下,北京、民运人士至今都极会顾全大局,只有特区政府 往往不识大局,哀哉!(陈昊) ~~~~~~~~~~~~~~~~~~~~~~~~~~~~~~~~ 从朱熔基访美谈起  中共政府的总理朱熔基已经抵达美国了,有关报导称此次国访是极具经 济特色,关心中国的人们无不拭目以待。我没有能力可以去预测他的访美 会取得什麽样的成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的访美不会直接推动中国社 会政治的民主化,尽管内心希望自己的判断失误。  朱熔基是一个不凡的人才,这已是海内外的共识。中国悠久的历史出了 多少人才,以宰相为例,管仲、商鞅、李斯、张良、萧何、魏徵、王安石 等,可这些人的功绩都到哪去了?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这些人的才智只 是延续了中国的名称而并未能使中国不断强盛,为什麽?根本原因就在於 这些人不是在为一个国家而尽其才智,而是为了某一个家族而殚精竭虑。 一个家族,一个明君消亡了,他们的心血也随之东流,留下来的只是令人 缅怀的英名而已。这就是中国封建独裁制度最为反动的地方,也就是中国 愈益衰败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如今在同样的桎梏下,朱熔基能够跃出这个窠臼吗?我可以十分肯定是 不能的。凭着一身正气朱熔基能在共产党内血雨腥风的内斗中,不改初衷 ,受邓小平另眼相看而升任相位,力图挽共产党政府衰败的经济狂澜於既 倒,壮志不能不令人为之钦佩。以他的大才如果中国是一个政治民主的社 会,还怕他不是中国的罗斯福、中国的邱吉尔、中国的阿登纳吗? 可是 ,他是必须抬着一百口棺材去挽救中共政权的经济危机的。罗斯福、邱吉 尔、戴高乐、阿登纳、吉田茂可曾为其国家之振兴要出如此悲凉之壮语?  朱熔基的才智一定不在这些人之下,可是他能为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我 看是难望彼等项背,这就是现代中国仍在重复封建专制王朝的悲哀。  中国的历史已雄辩地证明,「人去政息」是独裁专制社会的固有规律, 还有如朝令夕改、南辕北辙、言不由衷等都是专制独裁的痼疾。  我绝对钦佩朱熔基的才智,但我不会对他的施政抱乐观态度,盖因非其 无能也,乃其不能也。(施晨 北卡 餐馆工作) ~~~~~~~~~~~~~~~~~~~~~~~~~~~~~~~~ 向朱熔基先生进一言   回顾五十年前,由毛泽东带领红军占领整个大陆开始,中国人民便苦难 连年了,从开始的清算资本家、侨眷、富商等,叁反五反,斗争不断,土 法炼钢,劳民伤财,虚报亩产万斤谷,还说甚麽十五年超英赶美,弄到人 民吃不饱,却把粮食送到当时的苏联去,饿死人民无数。  周恩来为自保而不顾人民死活,追随毛泽东助纣为虐,彭德怀为进忠言 ,刘少奇为稍解民困而遭打压,最终受迫害惨死,毛泽东更发动红卫兵, 搞其十年文化大革命,害得十多亿人民长期处於水深火热中。  及至一九八九年六四运动,学生为求国家兴盛而在天安门广场游行,要 求与官员对话,目的只求民主,争自由,竟然被视作暴动,遭受邓小平和 李鹏之辈,下令派出大量军队,出动坦克车、机关枪,造成全球最不人道 、最残忍的血案。更有迟浩田在美国访问时称天安门事件并无死过一个人 ,睁着眼说瞎话,实使侨胞痛心。  及至江泽民执政以来,经济走资,所谓开放,民困稍解,生活略有改善 ,惟高干子弟趁机藉势欺人,利用国家财富,中饱私囊,贪污作弊,无法 无天,上梁不正下梁歪,银行坏账天文数字,中资集团亏损也与日俱增, 如不改善,遗祸无穷。  先生接任国务院以来,在经济上大刀阔斧,在清除贪官作弊方面,魄力 非常,没有特殊背景而在短期间有这样的成绩,证明了先生有理性、有胆 识、有见地的顺应世界潮流所趋,任劳任怨,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 力。  惟大陆政权如只懂经济开放,却不肯放手开放政治,多给人民自由,推 行民主,中国怎能兴盛呢? 希望先生能踏着苏联戈巴契夫的脚印,推翻 一党专政且目前为全世界所弃的共产政权,复兴中华,我们海外叁千多万 侨胞会作後盾。  今天,趁着你来到美国访问而呼吸着自由民主空气的时候,向先生略进 数言,希望先生能够多多的吸收一些民主自由的精髓,回到大陆去创造二 十一世纪属於我们的大中华吧!(梁君甫 纽约市 退休) ~~~~~~~~~~~~~~~~~~~~~~~~~~~~~~~~ 土改使农民失去自由--我在四川的见闻与体验   蔡咏梅      土改前农民是自由民,土改后不仅土地得而复失,       而且被牢牢地拴在土地上,逐渐变为一种新式农奴,       国家则变成新的唯一农奴主   数年前,前中国社斗院副院长于光远来香港演讲,题目的经济改革。 他说:改革后,大家生活得比过去地主还好。那时我们在陕北搞土改,不 吃糠的就算是地主。听到此,我第一个念头就是:那你们共产党人当年为 甚么要搞土改?进而想问:土改自然使地主和地主的子孙倒了楣,沦为万 劫不复的贱民,那农民呢?他们又得到了甚么好处?         中国农民的悲惨状况终身难忘   我曾在我们四川安县的农村当过三年知青,这短短岁月为我一生留下 了许多终身难忘的回忆,而最难令人忘怀的是中国农民的悲惨状况,而那 已是土改后二十年了。不说农民一贫如洗,连温饱都未能实现。生产队中 除了几家劳动力很强的,其他农民可以说全年没有吃过几顿饱饭,连裁秧 打谷子最吃重的农忙时候,也只能吃半干半稀的瓜菜饭。在田里劳动时为 填饱肚子,他们常摘未熟的豆荚生著吃;挖红薯一边污一边吃,吃得满嘴 唇污泥。而农民还告诉我,这日子已很好了。他们是与六○年时大灾荒相 比。这个生产队本两百多人,大饥荒饿死了一百多,有的甚至是全家死绝 。农民向我回述那段悲惨可怖的日子时,仍余悸犹存。   那时每个赶场天,在我们生产队通往黄土场的一个并不很陡的山坡上 ,总会发现一两具倒毙的尸体,都是饿得虚脱了的农民赶场回家,因衰竭 无力气爬完这道坡,一倒下去就再也站不起来。那条山坡路我走过很多次 。每一次我想到我脚下的路上曾倒毙过很多饿殍就背心发凉,甚至在夏季 。   要把我听过见过的农民的悲惨故事一一写下来,需要写厚厚一本书。   当过知青的人现在回忆起他们的苦日子总是充满自怜自哀,彷佛是世 界最可怜的人,其实比我们更可怜的是农民。当年许多知青面对比我们低 下的农民常不免有一种沾沾自喜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有时甚至可以用 来平衡知青受屈的心理。       农子农孙被拴死在土地上   记得有一次我和生产队队长及队上几个男社员有事上四十里外的县城 ,因为要上饭馆,我带了粮票,而农民都是用帕子包了大米去换饭。我们 知青是城里来的,因每年要回家探亲为理由可以排了大米去公社调换粮票 ,但农民没有这种特权。在上街吃饭要粮票的时代,我们安县的农民出路 都是带著大米,用一块布包了,然后到那种可以换饭的乡镇小饭铺,用饭 铺的秤小心秤个六两或八斤白米换一碗没盐没菜的白饭。这种大米换饭的 方式只在乡镇小县城通行,在我长大的成都就从未听说过这回事。那次我 就想,这些农民如果要到成都怎么办?   这种制度的设计似乎已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他们的土地上了。我们生 产队的农民的活动范围几乎不超过方圆几十里,最远不过是到县城看病, 或到邻近的德阳、绵阳这类中等城市挑化肥,卖竹编箩筐。到城市生活是 他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知青常以讥笑玩弄农民的愚昧为乐,现在才明白 这种愚昧是因为他们的贫困,以及被强迫隔绝于城市文明之外的生态造成 的。   两三年后,知青开始陆续回城。我有个男同学回城时,队上的男青年 农民很羡慕他,说我们这一辈子只有在乡下完事了,男同学即回答他说, 「因为你们是龙(农)子龙(农)孙嘛!」话很刻薄,但却是冷酷的现实 。   一直到人民公社解散,土地实行承包,农民才首次可以自由地前往城 市,但他们被城里人称为「盲流」(现在叫民工)。他们享受不到城里人 的种种福利,干的却是城里人不层于干的脏臭累话路,他们是城市中的边 缘人,社会的二等公民。   前几日读贾平凹新出的自传小说。作者诉说毛泽东时代一个陕西农家 少年在贫穷,在城乡分隔的歧视环境中挣扎奋斗的悲哀,令人伤感也令人 深思。按那个时代的阶级分类,贾平凹应该是翻了身的贫下中农,政治上 的红五类,但是他们未感受到做人的尊严。       土改是农民命运的分水岭   某日与人闲聊,谈到农村改革,我突发疑问:怎么会是土地承包?土 地不是土改时已分给了农民,农民连地契都拿到了吗?后来参加互助组、 合作社,农民不是拿土地、拿犁具耕牛入股吗?就是后来成立人民公社, 不是说为集制所有制,社员共有吗?现在人民公社解散了,农民不是该拿 回他们的土地?有人说,土地是国有的。那何时收归国有,法律依据又何 在?我以此询问过许多人,包括大陆的农业专家,但没有人可以回答。   这个问题太大,最好让学者们去研究,但我们却很容易认清这样一个 事实,即土改前后农民的生态的戏剧性大变化。土改是中国农民命运的分 水岭。土改前,农民可能没有土地,但他一定是自由的,他可以为甲地主 做长工,或为乙地主做佃农,也可以走西口闯关东,也可以不种田到城里 打工做小生意,甚至可能因勤俭奋斗自己当上地主。在走投无时也可以去 当兵吃粮或落草为寇。土改后,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但两三年后土地失 去,而且随之失去的是自由,不能离开被限定的土地(合作社、公社生产 队),不能随自己意生产耕作,有个时期一点自留地,多喂两只母鸡,当 官的就会来割资本主义尾巴。《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耀刚在他的《大国寡 民》一书中说,「合作化不久,就是高级社,就是人民公社,再加上户藉 制度,农民被牢牢地管住了。」可以说土改前,农民是自由民,土改后农 民实际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式农奴,而国家成了最大而且唯一的新农奴主, 大概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农奴主。   土改前租地主的佃农向地主交租,土改后全中国的农民向国家交公粮 ,不知公粮算不算地租?       农民史无前例的被依附于土地   中国是几千年传统农业国,以农为本,农民从来是第一等国民,近代 工商业兴起,务农仍然是不被人看轻的职业。我父亲解放前即因羡慕农家 乐一度萌生过下乡务农的贪头(幸好未实行)。土改后至今中国农民的社 会地位如何?工农差距与城乡差距如何?有目共睹,已不必赘说,总之, 如一九五三年梁漱溟为农命所说,工人与农民「有九天九地之差」。梁漱 溟为这句实话受到周恩来的批判和毛泽东的当众羞辱。   土改似乎是一出黑色滑稽戏,一个大讽刺,也像一场大骗局,打著平 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旗号,用暴力血腥的手段无偿剥夺了几百万地主和自 耕农(富农)的土地,让几万万无土地的中国农民欢天喜地,但绕了一大 圈,最后竟变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土地兼并最大的土地集中。中国农民空 欢喜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描述皇权之强大的话首次真正成为不 折不扣的历史现实。   后来这个大农奴主一手酿造出惨绝人寰的大饥饿,几千万农民在这场 人祸中默默饿死,竟然无灾民成群逃荒流窜城市,亦无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原因很简单,不是今天的中国农民更逆来顺受,而是当今国家权力之网 铺天盖地,密而不漏,为历史所未有。试问当此现实,中国何处去寻水泊 梁山?这场大劫难早已因几百万地主和自耕农土地被无偿剥夺而成为全体 中国农民无所逃遁的宿命。农民从土改中没有得到甚么,除了奴役。 摘自【开放】杂志 一九九九年三月号 海生植字 -- The Chinese V.I.P Reference ┌──┐ mailto:BigNews@email.com The Best Chinese e-Magazine │则兼│ http://welcome.to/BigNews i SUPPORT FREEDOM OF SPEECH │明听│百家争鸣大参考-新闻自由小参考 ──────────────└──┘───────────────